參禪的不敗戰神:上杉謙信

2021-02-07 量子糾纏態

四十九年一睡夢,一期榮華一杯酒。生不知死亦不知,歲月只是如夢中。


 

這首頗具禪意的漢詩出自日本戰國大將上杉謙信, 恰好寫在謙信逝世那年。這首詩的前兩句,後來被豐臣秀吉照搬,作詩「我如朝露降人間,和風櫻花隨春謝。四十九年一睡夢,一期榮華一杯酒」用來紀念舊主織田信長。信長和謙信都在四十九年那年驟然而逝,但白手起家的秀吉的文採和禪學底蘊與謙信相比,可謂是相差甚遠。



被後世稱作「軍神」的上杉謙信,在戰國大名武力排行中常年佔據第一的位置


 

實際上,上杉謙信對於對於日本戰國並沒有起到如信長、秀吉或家康一樣的決定性作用,謙信真正被後世所傳頌的,其實是他對於正道的堅守,和偉大的人格。坂本太郎曾經評價謙信說「在殺伐無常,狂爭亂鬥的戰國武將當中,上杉謙信以尊神佛、重人倫、尚氣節、好學問的高節之士見稱,令人感到不愧是混亂中的一股清新氣息。」


 

上杉謙信本名長尾景虎,後來繼承關東管領的「上杉」姓。景虎的父親長尾為景晚年得景虎,但常常疑心景虎不是自己親生,可以說景虎小時候沒有得到什麼父愛。後來,長尾為景意外戰死,景虎同父異母的哥哥晴景繼承父親事業。這時候的景虎被送到林泉寺習武並學習禪道。這期間的禪道的學習對景虎日後有著極大的影響。



謙信曾在27歲時短暫出家,法號不識庵,故也稱不識庵謙信


 

幾年後,回到晴景身邊的景虎逐漸展現出了過人的軍事才華,相比於體弱多病脾氣古怪的哥哥,景虎為人老成,卻不失本性。很快,長尾家的很多大臣紛紛被景虎所吸引,這也引來了晴景的不滿。


 

終於,憂心自己地位的晴景決定先發制人,結果,人數佔優的晴景軍隊竟被景虎率領的人馬打得潰不成軍。為了防止內亂加劇,上杉定實出面調停,雙方達成和解:晴景退往府內,體面的開始隱居生活,而景虎則成為長尾家的家督。



 

在景虎二十三歲時,關東管領上杉憲政被北條氏康擊敗,逃到約後向景虎求助,景虎出兵立即擊潰北條軍,從此一戰成名。第二年,景虎又受人之託,與三十三歲的武田信玄展開川中島之戰,這一戰打了五次,整整十一年。正是這整整十一年的對打,使得年輕的織田信長有機會成長起來。


 

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既是對手,又可以說知己,雙方都是有著極強禪道修養的大家,有著極強的漢學功底,又都精通兵法。幾次川中島合戰,雙方都幾乎將對方逼至絕境,但心底卻都暗暗相互佩服。在戰國時代,鹽的價格是十分高的,特別是對於內地大名來說,鹽關係到自己的民生。沿海的北條家就常常以鹽價格牽制內地的武田家。上杉謙信得知此事之後便送鹽給武田家,並說明「戰爭是大名間的爭奪,不應牽扯百姓。如果不能以正義的方式取得勝利,是令人不恥的」。



甲斐的武田信玄是謙信一生的對手,也是唯一的知己


 

但這並不意味著上杉謙信是一個沒有原則的老好人,畢竟後人將他排在戰國武將第一是有原因的,如果是真刀真槍的打,謙信是絕不會手下留情。在第四次川中島決戰中,上杉謙信頭纏只露雙眼的白絹(這也成為他最經典的形象),在亂軍中單槍匹馬衝入武田軍的軍營中,揮刀連劈信玄三刀,信玄倉皇之中用軍扇格擋。謙信第一刀砍斷軍扇,第二第三刀砍中信玄的手和肩膀。



仍為後世津津樂道的第四次川中島合戰


 

這一次川中島合戰,後世增添了許多禪意。據說謙信一騎殺入信玄軍營,拔劍直逼信玄頭頂,用禪語發問:「劍刃之上,你有何言?」信玄毫不慌張,以手中鐵扇格擋開謙信的利劍,答道「紅爐之上一點雪。」這是多妙的回答!在紅熱的爐子上的一點雪,豈不是一瞬間就消逝的無影無蹤了?這不也正是謙信所言的「四十九年一睡夢」的境界嗎?


 

五次川中島合戰並非每次都是激烈的戰爭。最有趣的是第五次合戰,其實雙方都並沒有戰意,武田信玄已決心西上京都,謙信則憂心降雪之後難以退兵。於是雙方對峙了六十多天之後,終於撤兵。作戰的雙方都傾巢而出,卻有如此定力按兵不動,這樣的情況只在後來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長久手合戰出現過。畢竟,如果雙方大將不是十分熟悉的話,是沒有勇氣對賭對方的心理和自己相似。




如果沒有了這場川中島合戰,恐怕日本戰國歷史就要少了一半可讀性


 

這裡多提一句「長尾景虎」是如何變成「上杉謙信」的。日本的姓名文化和中國不同,中國文化中姓氏是由血脈連接的,能繼承家族姓氏的必須是這個家的親兒子。而日本的姓文化卻不同,在日本,姓氏最重要,而血脈是次要的。一名武士如果要繼承一個更大家族的姓,只需要表現出他的領導能力,並被大家族的家督認可,就可以成為這個姓氏的一部分,甚至是可以繼承整個家業的。比如德川家康的秀康,早年叫做德川秀康時是家康的嫡長子,後來被送給秀吉作為養子改姓羽柴,這時候的秀康是可以繼承秀吉的家業,之後又改姓結城,於是終於繼承了結城家的家業。長尾景虎就是這樣從上杉憲政那裡繼承了上杉這個比長尾更加高貴的姓氏。這個過程也得到了時任將軍足利義輝的首肯。


 

足利幕府在戰國時期已經名存實亡,義輝將軍也是流離失所。在回到京都之後,由於既沒有兵力也沒有財力,將軍經常受到手下家臣松永勢力的欺辱。義輝也希望可以有個強大的大名來勤王以震懾家臣。於是在他最危難時,上杉景虎(謙信)率兵入京。景虎只用了幾天就將松永勢力制的服服帖帖,將軍也十分欣慰,賜景虎自己名字裡的「輝」字,從此改名上杉輝虎。不過考慮到甲斐方面武田信玄的蠢蠢欲動,謙信也不能在京停留過久。於是他向將軍建誅殺松永等人。對于謙信來說,滅掉松永就像掐死螞蟻一樣簡單。然而這時的將軍猶豫了,如果將軍狠下心來,一句「殺無赦」,就可以免除自己死於非命的下場。沒辦法,沒有將軍的首肯,謙信只能離開京都,將軍又變成了孤家寡人。之後松永發動了臭名昭著的政變,殺死了足利義輝,結果給了織田信長扶持末代將軍足利義昭的機會。


 

正是因為謙信有如此的氣概,才使得不論是他的盟友還是對手都對他充滿了敬意。他的老對手武田信玄和北條氏康都認為謙信是極為值得尊敬的人,甚至武田信玄在臨死前託付兒子武田勝賴若有難唯有上杉可以信賴。正是這半輩子的交鋒,使得最大的對手成為某種意義上的知己。信玄亡故後,謙信痛苦三日,感嘆道:「吾國之弓箭將不利矣」。這時家臣曾勸謙信收服信濃,謙信反駁說「乘人之危之舉,不齒為之」。後來信玄之子勝賴不顧信玄「死後三年不可出戰」的遺言,貿然出戰織田德川聯軍,在長筱合戰元氣大傷,越後家臣請求謙信乘虛攻打武田,謙信也以同樣理由加以拒絕,並至死不曾為難武田勝賴(只是靜靜的看他作死)。



 

如此看來,上杉謙信確實是戰國大名中的異類,他被譽為戰國第一武將,但是一生都在極力避免不正義的戰爭。他不為自己的領地與鄰國開戰,但是卻會因其他大名的求助而出兵援救。謙信的後半生幾乎沒有開展過任何對外戰爭,他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治理民生和修行佛法上。而且,謙信一生不近女色,有說法稱是因為謙信親眼目睹了哥哥晴景因貪戀女色而誤國誤民,所以認定女色是可能引人進入魔道的;也有說法稱謙信偏好男色,其實,在戰國時期的日本,大將身邊跟有男寵也是很正常的,織田信長就十分偏愛森蘭丸。不過謙信偏好男色的說法也並沒有記載在任何史書裡,大概也只是後人的臆測罷了。至於現在廣為流傳的謙信其實是女人的說法其實純粹是後來大河劇的戲說了。根據謙信生前留下來的畫像來看,上杉謙信其實相貌平平。他個子不高,喜歡剃光頭的他在年輕時常被當做是一個行腳和尚。這樣的一個人,怎麼可能會是女人呢?



受到大河劇的影響,謙信的形象可謂是變化極大


 

上杉謙信一生活了四十九歲,由於織田信長挾將軍以令天下的行為,晚年的他曾試圖壓抑超新星織田信長的成長,而織田信長一生唯一所懼怕就是上杉謙信(就像德川家康害怕武田信玄一樣),雖然信長也懼怕信玄,但仍有勇氣與信玄開戰,而面對謙信,信長是想盡辦法討好。為了避免與謙信開戰,信長曾以保護足利義昭的將軍的名義與謙信結盟,甚至,信長把自己最愛的南蠻進貢的幾匹西洋馬和西洋屏風送給謙信。似乎天意也欲讓織田信長完成大業,在天正六年三月出兵討伐織田之前,一代軍神上杉謙信意外暈倒在廁所裡,之後一直沒醒過來,同月十三日去世。從此再無人能對織田產生威懾。



直到謙信去世,織田信長才有膽量驅逐將軍,自封「天下人」


 

上杉謙信的死因至今眾說紛紜,有說法是謙信其實在第五次川中島合戰前就得了輕度中風,他去世的原因也是由於中風導致的。另一種最被人接受的說法是由於飲酒過度而突發腦溢血。謙信極好飲酒,雖然不至飲酒過度,但長年累月的狂飲,也導致了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


 

謙信沒有子嗣,他生前曾把養子和侄子都列為繼承人。但是在謙信死後,受到家臣的慫恿,養子上杉景虎和侄子上杉景勝迅速對立起來,後來景虎兵敗自殺,景勝繼承了謙信的家業。這場內亂也導致了越後迅速的衰敗,到德川家康時期,已變成只有三十萬石的小領主。上杉景勝擁護豐臣氏,在關原之戰中對德川家康對立。豐臣氏兵敗,所有擁護豐臣氏的大將(如石田三成)都被家康殺死,即使保全性命的也被發配至荒島(如宇喜多秀家)。然而上杉景勝不但保全了性命,還保留了一定的封地,很大程度上也是源自於家康對謙信的尊敬。



身邊那些事

              感悟身邊的點點滴滴


長按上面二維碼,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快速關注



別點下面,你臉紅!!

↓↓↓↓↓


相關焦點

  • 上杉謙信與日本酒,一期榮華一杯酒
    佐證之二,據《當代記》、《松平記》等記述,上杉謙信每月10號前後都會腹痛,很有規律,期間不能騎馬,不能作戰,而腹痛的原因一直不明。比如《松平記》裡關東出陣那一次,上杉軍已經打到最後關頭,上杉謙信卻因為腹痛而宣布撤退迴廊橋城。撤退的那天,正是6月11日。
  • 上杉謙信二三事
    上杉謙信這個人有點意思,他的名字比較複雜,首先他不是姓上杉,也不叫謙信,他的名字演變大致是這樣子的:1530-1536:虎千代
  • 日本戰國名將上杉謙信的謎?男神?還是女神?
    1559年,政知町天皇繼位,授予上杉謙信聖杯和御劍,承認他為上杉家族的繼承人。在戰場上,上杉謙信與著名的北條家族、武田家族,甚至織田信長多次交鋒,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據記載,1578年,上杉謙信在家中被家僕發現昏迷不醒。疑因飲酒過量導致腦溢血死亡。一代名將在49歲時隕落。
  • 《三國志14》上杉謙信是誰 新增武將上杉謙信數據一覽
    新增武將上杉謙信數據一覽 2020-04-05 17:33:57 策略戰棋SLG 人氣值:加載中...
  • 上杉謙信的「良師益友」,為上杉家拼盡一切,不惜破家
    有人說宇佐美定滿是上杉謙信的軍師?這點並沒有詳細的記載,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這位老爺子真的不是一般人物。在50歲的時候宇佐美定滿就辭職跑到京都過起了隱居的日子,當然為什麼跑京都這個是非之地隱居,沒人知道。不過14歲的上杉謙信(這個時候還不叫上杉,而是叫長尾)剛好在遊學,兩人就遇上了。
  • 龍虎之爭:上杉謙信vs武田信玄
    上杉謙信原名長尾景虎,他的父親長尾為景原來只是越後守護上杉顯房的守護代,通過一場大戰逼得顯房自殺後,獨攬大權。後來長尾為景打敗了當時的關東管領上杉顯定(上杉顯房的哥哥),尊重朝廷幕府權威並獻金取得了從五位下信濃守的官位。
  • 「軍神」上杉謙信真的是無欲無求的人嗎?
    這個刻板印象並非空穴來風,日本史學界權威坂本太郎在其著作《日本史概說》中評價上杉謙信說:  在殺伐無常,狂爭亂鬥的戰國武將當中,上杉謙信以尊神佛、重人倫、尚氣節、好學問的高節之士見稱,令人感到不愧是混亂中的一股清新氣息。  而所謂「無欲的大義之將」更直接出自上杉謙信的家訓「心中無欲,則義理可行 」。
  • 日本戰國時代的上杉謙信究竟是男是女
    * 在外國使節的文獻中,以女性代詞指稱上杉謙信   * 據說每個月10日前後,上杉謙信都繪有不明的腹痛,甚至因此無法騎馬出陣,這個是這麼多論點中小狄唯一一個覺得真是詭異到極點的現象,據查,上杉謙信一般將出陣日定在十五日,除了『第四次川中島之戰』外,上杉從未在十日與人馬上交鋒。
  • 「日本百大城堡」越後國-春日山城:上杉謙信的大本營
    因為戰國時期名將上杉謙信的居城而聞名,不但是國家級史跡,也是日本五大山城之一。上杉謙信的父親 · 長尾為景永正4年(1507),任職越後守護代的三條長尾家家督 · 長尾為景,也就是上杉謙信的爹,決定放逐了自己的老闆 · 上杉房能,轉而擁護了新老闆 · 上杉定實。
  • 日本戰國時代,上杉謙信為何一生都在越後?名聲所累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上杉謙信為何一生都在越後?名聲所累上杉謙信,日本戰國時代著名武將,雖然不能說是百戰百勝,但敗績屈指可數。在49歲的人生中,流著長尾的血,冠著上杉的姓,這提升了謙信的家格,但也為他增加了一副沉重的枷鎖。謙信一生都在越後,與武田家和北條家力戰不休,明明有機會向其它方向擴張,為何只在越後打轉呢?
  • 越後「軍神」上杉謙信與軍神的家臣團
    後來,上杉謙信收留了被關東北條家逐出關東的「關東管領」上杉憲政,並成為上杉憲政的養子繼承了山內上杉家,改名「上杉政虎」(後幕府將軍足利義輝下賜「輝」字又改名輝虎),謙信則是他的法號。上杉謙信關於上杉謙信的家臣團,實際上並沒有太多的史料,不過永祿二年(1559年)的《侍眾御太刀之次第》以及天正三年的上杉家軍役帳卻可以作為上杉家家臣團組成的參考資料。
  • 北川有聲書 | 謎一般的軍神,毘沙門天王上杉謙信
    那麼,謙信到底為我們留下了怎樣的懸念,除了上述的這些疑問,圍繞在謙信身上,最大的謎團又是什麼?」喜馬拉雅FM   |  北川有聲書謎一般的毘沙門天王上杉謙信和當時很多大名一樣,政虎也信仰佛教,而且顯得尤為虔誠。
  • 聊一聊上杉謙信與武田信玄的「龍虎鬥」
    武田信玄以一般人和現代人的常識來看,身為大將的上杉謙信確實不大可能之身騎馬衝入武田兵營,單挑信玄並連砍三刀。可是,這場戰役是空前未有的大混戰。上杉謙信三年後的第五次川中島之戰中,謙信和信玄並未交鋒,僅僵持六十幾天便收兵結束戰役。
  • 日本戰國「軍神」上杉謙信,為何終身蝸居冰天雪地的越後?
    吾死天下獨有一謙信而已。汝請援以國託之。彼一受汝託,必不與領國合以侵汝也。」上杉謙信在得知武田信玄病逝的消息後,正在用餐,他停下進食對身邊的人表示,失去了一位好對手,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這樣一位英勇的對手,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而越後的將士們認為這是進攻的好機會,希望謙信能夠帶領他們打下甲斐。上杉謙信則是對手下將士表示,為何武田信玄戰鬥了這麼久,都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 《織田肉桂信長》裡寵物的「前世」——上杉謙信
    圖一:細犬上杉謙信1、堅守人無義則不立的信條謙信公(1530-1578)的勇敢和廉潔的品質是在少年時期培養的。謙信在寄居的寺院裡頭鑽研學問和書法,心靈受到佛教的薰陶,人格品質得以奠定。即使在戰國那殘酷的時代裡,謙信的美好品德也是獨樹一幟的!
  • 松山城攻防戰:這位武將讓上杉謙信、武田信玄等人成為配角
    今天的故事就圍繞著松山城展開,主角是戰國初期名將太田道灌的曾孫太田三樂齋資正,配角是武田信玄、北條氏康、上杉謙信。永祿三年(公元1560)八月,上杉謙信越過三國峠,進入關東平野,同時發出檄文,邀請關東諸將加入他的麾下,討伐北條氏。而在弘治三年(公元1557),上杉憲政就已經將家名和關東管領的職位都讓給上杉謙信,代價是討伐北條氏。
  • 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能否在《九州劫》中再行仁義之師?
    在這一時期有著"越後之龍"稱號的上杉謙信可謂帥才,且他每逢用兵必以仁義為基準,因此他的軍隊也被世人稱為"仁義之師"。今天,就讓月半叔與大家一同看看"仁義之師"名號的由來吧。上杉謙信在成為上杉家的家督之後,由於根基不穩難能服眾,致使家臣政景對上杉謙信生出了不臣之心,不久後在坂戶城發動了叛亂。不過上杉謙信也並非無能之人,短短半年就降服了政景。
  • 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死磕12年,導致他失去奪取天下的時機
    川中島合戰,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耗了12年。很多人認為,武田信玄花那麼多時間和上杉謙信死磕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這也導致他失去了奪取天下的時機,事實真是如此嗎?
  • 日本戰國時代,上杉謙信是如何在2年內從守護代榮升關東管領的?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上杉謙信是如何在2年內從守護代榮升關東管領的?1546年,日本關東地區爆發了河越夜戰,這次戰鬥原本與上杉謙信沒有任何關係,但結果卻影響到了謙信。這次戰鬥中,由上杉家及古河公方組成的名門陣線對陣北條家,結果這群名門平時沒事就喜歡窩裡鬥,實力早已大幅衰弱,哪裡是北條家的對手,被一頓教訓後被北條家一網打盡,落網之魚上杉憲政只能投靠以能打著稱的謙信。1552年,歷盡艱辛的上杉憲政終於投入謙信的領地中,這下可以鬆一口氣,最起碼以能打、義理著稱的謙信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
  • 武田信玄說你們別笑我,上杉謙信那個基佬更廢柴,兩萬人竟被800人暴打
    兩個人的真實戰績都有很多被得商榷的地方,武田信玄有上萬兵力被小笠原一方上千人馬橫掃的悲慘歷史,上杉謙信也有2萬大軍被800土寇暴打的黑歷史。1576年也就是老對手武田信玄死後的第三年,似乎是覺得丟掉了老對手後寂寞如雪,上杉謙信開始了對能登的徵服。這次他湊齊了足足兩萬大軍,從陸上一路平A了過去。他的主要目標是能登畠山氏,但引發了加賀土著勢力的嚴重不滿,唯恐上杉謙信是假道伐虢攻打他們,因為武田信玄的親家本願寺顯如多次號召過加賀地區的教徒對抗上杉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