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死磕12年,導致他失去奪取天下的時機

2020-12-25 騰訊網

川中島合戰,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耗了12年。很多人認為,武田信玄花那麼多時間和上杉謙信死磕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這也導致他失去了奪取天下的時機,事實真是如此嗎?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分析分析。

山本勘助給武田信玄的規劃是,先打信濃,再打越後,然後幹掉駿河,用甲斐來貫穿兩片大海,成為天下沒人能小看的強國。而太原雪齋給今川義元的規劃是,結盟甲斐、相模,穩定大後方,然後專心圖謀上洛。山本勘助和太原雪齋的規劃看似是格局存在落差,實際上是不同的國情決定的。

甲斐處於山溝溝,金子、木材雖然有點,但農田、戰馬以及各種軍民物資(如鹽)都很匱乏,由於沒有港口、交通不便,商業也發展不起來,只能通過軍事擴張來壯大自己。問題是如何擴張呢?

就地緣優勢而言,甲斐根本沒有辦法和駿河相提並論。武田信玄並不是不想上洛,不過因為初期實力不夠,再加上周圍強敵覬覦,他根本有心無力。和今川義元結盟之後,武田信玄的後院總算是安定了下來,既然上洛難如登天,武田信玄於是就想著想借著和越後接壤的北信濃做跳板徵服越後,然後再繞道上洛。

越後的上杉謙信當然不希望武田信玄染指,他不僅吸納原來被武田打敗的信濃豪族,還藉口為他們復興家業以及關東管領的大義名分入侵信濃。所以,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死磕絕不是因為格局觀的問題,而是一種不得已的選擇。

不過,武田信玄的規劃最終還是落空了。他和上杉謙信在川中島死磕的時候,今川義元死了,織田家橫掃近畿成功上洛,北條家吃了上野,成為關東首屈一指的大勢力。等到武田信玄反應過來要搞今川家的時候,好不容易搞了一個信長包圍網,只可惜他天命耗盡,死了。

所以,不和上杉謙信死磕,武田信玄也沒多大的機會奪取天下,而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甲相駿三國同盟已經確立,他不和上杉謙信死磕怎麼擴張呢?奪取天下對武田信玄來說,從來都是一個假命題,武田家沒這機會。

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死磕12年,導致他失去奪取天下的時機?

相關焦點

  • 龍虎之爭:上杉謙信vs武田信玄
    在北條氏康的猛烈追擊之下,上杉憲政逃到了越後直接向上杉謙信求助,所以有了後來上杉謙信十四次進軍關東。1545年,武田氏、今川氏、北條氏三國成功結盟之後。武田信玄沒有了後顧之憂,在次年開始入侵信濃。一直到1553年,武田氏幾乎佔領了整個信濃,信濃守小笠原長時和一些信濃豪族紛紛前往越後投靠上杉謙信。
  • 聊一聊上杉謙信與武田信玄的「龍虎鬥」
    1553年,二十四歲的上杉謙信受人之託,與三十三歲的武田信玄展開第一次川中島之戰,豈知這一打竟從第一次打到第五次,整整對打了十一年。武田信玄以一般人和現代人的常識來看,身為大將的上杉謙信確實不大可能之身騎馬衝入武田兵營,單挑信玄並連砍三刀。可是,這場戰役是空前未有的大混戰。
  • 上杉謙信二三事
    長尾為景死了以後(戰死,也有說病死),哥哥長尾晴景繼位,這時候上杉謙信叫喜平二景虎,借著老爸掛掉的時機就還俗了,繼任鄉長。據說他哥又搞男的又搞女的,搞來搞去把自己身體搞壞了,打也打不過弟弟,就自動讓賢,無非是一個兄終弟及的故事。日本人喜歡粉飾領導,上杉謙信怎麼接班,不像武田信玄有定論。
  • 參禪的不敗戰神:上杉謙信
    這首頗具禪意的漢詩出自日本戰國大將上杉謙信, 恰好寫在謙信逝世那年。這首詩的前兩句,後來被豐臣秀吉照搬,作詩「我如朝露降人間,和風櫻花隨春謝。四十九年一睡夢,一期榮華一杯酒」用來紀念舊主織田信長。信長和謙信都在四十九年那年驟然而逝,但白手起家的秀吉的文採和禪學底蘊與謙信相比,可謂是相差甚遠。
  • 松山城攻防戰:這位武將讓上杉謙信、武田信玄等人成為配角
    《新編武藏風土記稿》描述:山腳有市之川流經,南有深田和巖石直立。過去在山頂有池水……為一座天然要塞。雖然這是一座天然的軍事要衝。再加上城下流經的市野川水運發達,可說是水陸交通匯集,極為便利,因此也是經濟要地。今天的故事就圍繞著松山城展開,主角是戰國初期名將太田道灌的曾孫太田三樂齋資正,配角是武田信玄、北條氏康、上杉謙信。
  • 「軍神」上杉謙信真的是無欲無求的人嗎?
    (上杉軍旗)  上杉謙信起初並不被世人所重視,就連長尾家也不認為他會有多大建樹。然而在他十六歲時就因消滅黑田氏而名聲大噪,隨後又在長尾家內戰之中擊敗強大的晴景政景聯軍,繼承長尾家家督和越後國國主之位,並將整個越後國統一。在隨後的時日裡,上杉謙信一直與號稱戰國第一兵法家的武田信玄交手,雙方互有勝負。
  • 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能否在《九州劫》中再行仁義之師?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上杉謙信不僅寬恕了政景,還對他委以重任,此舉不僅安了一眾家臣的心,更是讓上杉謙信大義之名始顯端倪。公元1552年,北條氏康對上野平井城發難,城主上杉憲政敗逃越後,請上杉謙信出兵相援。次年,信濃的小笠原長被武田信玄攻破城池,同樣也流落到了越後,請求希望讓上杉謙信能驅逐武田信玄。
  • 日本戰國時代,上杉謙信為何一生都在越後?名聲所累
    等兩上杉反應過來,北條家已經在關東紮根。北條家在進入第二代後,艱苦抵抗關東名門陣線八年,終於找到破綻,削弱關東名門陣線的裡見家和武田家。隨後借著扇谷上杉家交替,新任家督急於立功的心態,在戰場上一戰而下,不但奪取居城,還讓名門扇谷上杉只剩2座據點。此外,通過聯姻獲得了古河公方私下授予的關東管領一職。
  • 《三國志14》上杉謙信是誰 新增武將上杉謙信數據一覽
    新增武將上杉謙信數據一覽 2020-04-05 17:33:57 策略戰棋SLG 人氣值:加載中...
  • 日本戰國「軍神」上杉謙信,為何終身蝸居冰天雪地的越後?
    公元1573年4月,53歲的武田信玄舊疾復發,在歸國途中已經感覺自己不行的武田信玄開始安排自己的身後事。根據《日本外史》記載,武田信玄在病床上告誡自己的兒子武田勝賴:「汝慎勿佳兵以亡我國。吾死天下獨有一謙信而已。汝請援以國託之。彼一受汝託,必不與領國合以侵汝也。」
  • 日本戰國時代,上杉謙信是如何在2年內從守護代榮升關東管領的?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上杉謙信是如何在2年內從守護代榮升關東管領的?1546年,日本關東地區爆發了河越夜戰,這次戰鬥原本與上杉謙信沒有任何關係,但結果卻影響到了謙信。事實上,除了上杉憲政外,更早之前村上義請就已經向謙信尋求庇護,儘管義清一度擊敗武田信玄,但最終還是不敵信玄,只能投向謙信獲得保護。謙信沒有辜負眾人的期待,為了義理向武田和北條開戰。武田和北條也履行盟友約定,當謙信向其中一方進攻時,另一方一定會出兵從側面牽制謙信。一己之力對抗兩個同等實力的敵人,也只有謙信能幹得出來。
  • 越過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兩道天塹之後,英雄命歸何處?
    在三好氏謀殺將軍的行動中逃脫性命的將軍之弟足利義昭,就在此時找上了剛剛奪取了美濃地區的織田信長,希望藉助信長之力為將軍家復仇。而信長則正苦於沒有正當名分對外進攻,義昭的到來簡直堪稱雪中送炭,雙方一拍即合,織田家舉起為將軍復仇的大義名分,正式以「天下布武」為旗號開始上洛。
  • 越後「軍神」上杉謙信與軍神的家臣團
    實際上,後來被轉封至會津的上杉家的發家史,其實和「大義」一點也沾不上邊。上杉謙信出身于越後守護上杉家的家臣守護代長尾氏,在其父長尾為景時期,長尾為景殺害了主君上杉房能,即便在戰國時代,這樣強硬的下克上也是非常罕見的。不過,長尾為景並沒有完成對越後國的統一,就在疾病中逝世,長尾氏的家督由長尾為景的長子長尾晴景繼承,可是長尾晴景非常病弱,這使得長尾氏開始面臨存亡的危機。
  • 日本戰國名將上杉謙信的謎?男神?還是女神?
    兩兄弟之間的競爭最終導致了長尾家族的內戰。長尾景取雖然手下兵力很少,但還是憑藉自己的能力打敗了哥哥。最終,上杉家族出面調解,導致哥哥退休,當時19歲的長尾景取成為長尾家族的實權人物。1550年,上杉家的族長因病去世。
  • 《織田肉桂信長》裡寵物的「前世」——上杉謙信
    圖一:細犬上杉謙信1、堅守人無義則不立的信條謙信公(1530-1578)的勇敢和廉潔的品質是在少年時期培養的。謙信在寄居的寺院裡頭鑽研學問和書法,心靈受到佛教的薰陶,人格品質得以奠定。即使在戰國那殘酷的時代裡,謙信的美好品德也是獨樹一幟的!
  • 武田信玄說你們別笑我,上杉謙信那個基佬更廢柴,兩萬人竟被800人暴打
    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是戰國時期不離不棄的一對好基友,雖然這兩個人在日本的傳統故事裡個性迥異,一個好比是微縮、失敗版的曹孟德,一個好比是小馬哥的日本前輩,其實這都是日本半文學性質的軍紀物語扯淡造成的假印象。
  • 日本戰國時代:「上杉家」的亂世爭霸之路
    天正5年(1536)8月,為景把家督讓位給長子長尾晴景,不過因為晴景體弱多病,所以便有家臣將希望寄托在二男長尾景虎的言論出現,這個景虎就是日後響徹日本歷史的上杉謙信。後來,晴景因敵不過家臣的意見於是在天文17年(1548)12月把家督讓給弟弟。3年後,隨著坂戶城主長尾政景的神秘死亡,景虎完成上越,中越的統一。
  • 武田信玄到底有多厲害?後世甚至為他編造了一生不敗的神話
    之前我們說過了日本戰國英雄人物上杉謙信,上杉謙信一生最精彩的就是跟武田信玄的對決。從公元1552年到公元1572年,大概是中國明朝嘉靖皇帝到萬曆皇帝這期間,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裡,兩個人進行了五次對決。最後一次對決的時候,武田信玄突然病亡,一代英雄就此離世。
  • 北川有聲書 | 謎一般的軍神,毘沙門天王上杉謙信
    這對謙信來說,也許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情,但對於本文的讀者來說,這可太重要了,因為:「上、杉、謙、信」這四個字,總算是湊齊了。本文後面的內容,聽起來,終於不用這麼彆扭了。 1573年,謙信的老對手武田信玄在上洛途中病逝,壯志未酬,遺恨終身。據說謙信聞訊後,放聲大哭,傷感於自己再無對手,並且立誓,終身不再與武田家為敵。
  • 小田原城被圍:北條家與上杉家、武田家之間的艱難戰鬥
    永祿三年(1560年)九月,由於今川義元在桶狹間戰死的緣故,越後的上杉謙信擁立原關東管領(註:北條家與上杉家均不認可對方的關東管領身份)上杉憲政南下關東。上杉謙信能徵善戰,侵入關東後便立即奪取了上野國,隨後又侵入武藏國,由於先前上杉謙信上洛後從足利義輝處獲得了出兵關東的大義名分,太田家、成田家等武藏國國眾紛紛響應上杉家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