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篇|《逃離德黑蘭》:從三點來說經典好萊塢永不過時
聽說這樣精彩的故事早已有好萊塢公司接洽,欲拍成電影。這種精彩逃亡的故事,好萊塢早有先例,《逃離德黑蘭》(2012)便是前輩中的前輩,並在當年奧斯卡典禮上大放異彩,一舉奪得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剪輯三項大獎。
-
《逃離德黑蘭》劇本結構分析
《逃離德黑蘭》劇本結構分析一、對電影的故事場景進行劃分,並列出本片的故事場景,序列及幕,對其命名。要注意,在給幕、序列、場景命名的時候,同一幕的不同序列,同一序列中的每一個故事場景之間,它們的衝擊力是呈遞增的趨勢。場景按照起始價值,轉折點,末尾價值來斷開。
-
《逃離德黑蘭》背後真實的間諜故事
《逃離德黑蘭》這部電影講述了1979年11月位於德黑蘭的美國大使館遭到攻擊後美國當局對六個藏身於此的美國人進行勇敢營救的故事,它在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角逐中擁有數量最多的支持者。在影片中由本·阿弗萊克(Ben Affleck)扮演的CIA特工託尼·孟戴斯(Tony Mendez)描述了這一營救計劃的誕生過程。
-
影視點評:《逃離德黑蘭》緊張而有趣的逃離
十五年前憑《心靈捕手》一鳴驚人並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的好萊塢才俊Ben Affleck導演生涯的第三部作品《逃離德黑蘭》(Argo),上映之後贏得如潮好評。而個人英雄主義的主流價值觀在片中的體現更是解釋了觀眾的熱烈反響。
-
周五水上電影《逃離德黑蘭》
-
《逃離德黑蘭》就是喜歡這部作品
第一次聽到《逃離德黑蘭》這部電影的名字大概是我高二高三的那段時間裡,也就是13-14年左右,在央視的電影頻道裡曾預告說要放映這部影片,當時看預告片給我的感覺就覺得這部電影應該會很有看點,但由於放映時間的問題,當時也就錯過了這部影片。
-
《逃離德黑蘭》背後的歷史
2012年,在伊朗核危機和以、巴紛爭的背景下,本·阿弗萊克描述中情局救人行動的《逃離德黑蘭》,票房、口碑雙豐收。《逃離德黑蘭》在一個合適的時期選擇了一個合適的題材,對時代氛圍下了大功夫,在結尾特意用幾張劇照和新聞照片作對比,摟著AK47的波斯美女、翻越大使館的學生、被吊死在起重機上的犯人,都是歷史的真實還原:
-
電影分享丨《逃離德黑蘭》
與此同時,6名美國人趁亂逃脫並躲到了加拿大駐伊大使館中,不過以當時的局勢,他們被找到甚至被處死都只是時間問題。為了營救這六名被困者,CIA任命一名精通偽裝技巧的特工Tony Mendez(本·阿弗萊克飾)負責人質營救事件。
-
分鏡頭丨奧斯卡最佳影片《逃離德黑蘭》
因為它從某一層面來講,他是在講述一個多少跟拍電影相關的一部電影。並且影片中關於情節中的故事板也一再的出現,並且分量不輕,跳回到《逃離德黑蘭》本身,它再用故事板作為影片開場,再加上它的名字和劇中電影名相同。這種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表現方法的確是非常的巧妙。 回到《逃離德黑蘭》開場分鏡頭的本身,繪製方式應該說是比較傳統的分鏡繪製手段。當然為了後期和影片的結合,其中有很多的鏡頭採用了臨摹照片的方式。
-
《逃離德黑蘭》:最佳影片的精妙與隱性話語輸出
當然,《逃離德黑蘭》亦是如此,尤其是當年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在奧斯卡頒獎儀式上親自揭曉了本片的折桂,更是增加了這部影片的政治色彩。但事實上,《逃離德黑蘭》本身非但沒有差到完全是依靠「政治牌」才登上領獎臺,而且在諸多方面的確有著不俗的亮點。
-
《逃離德黑蘭》老美的「一個也不能少」
本片改編自真實事件,主要講述了美國中情局情報人員以拍電影選外景為名,成功將六名外交人員營救出伊朗首都德黑蘭的故事,真正是「一個都不能少」。可以說這是一部與追尋有關的公路電影,託尼就像摩西帶領猶太人出埃及一樣,克服重重障礙,最後帶領六名外交人員逃離德黑蘭。故事發生在伊朗伊斯蘭革命時期。
-
周二電影資訊 ||《逃離德黑蘭》2017·10·24
1979年11月4日,伊朗的革命軍攻進了美國在伊朗德黑蘭的大使館,將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劫為人質。有超過50名人員被關押,但有6人逃脫,並躲在加拿大駐伊朗大使Ken Taylor的家裡。Tony在許多劇本中選中了《ARGO》,一部和《星球大戰》極為類似的電影。於是他作為製片人帶著劇本和各種道具前往伊朗,找到了那六個人,開始了艱苦的逃離德黑蘭之路.
-
逃離德黑蘭
伊朗另一個困境是醫療設備嚴重不足,在新冠患者的救治上捉襟見肘;公共信息是被篩選過的;民間幾乎沒有防疫措施,沒有口罩文化,而且口罩已經漲到很昂貴的價格,也不太能買到;伊朗經濟不太好,很多家庭都是打一天工,掙一天的生活花費,「你讓他停工,這是不可想像的」。留學生說,「所有的問題都是連鎖反應」。
-
《逃離德黑蘭》一部美國商業片式的伊朗電影
在我看到《逃離德黑蘭》的時候,開始以為它是一部美國商業電影,因為無論從名字,還是從整體的風格,主角的光環和整部電影的政治傾向,都帶有著強烈的美國電影風格。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從一開始的被吸引,到中間的義憤填膺,到結尾的緊張忐忑,我已經被深深的代入到了這部電影當中,產生了很強的共情感。
-
《逃離德黑蘭》僅僅是一部好萊塢大片?它其實是一次美伊諜戰
2012年,一部以這一場革命為歷史背景、以當年「伊朗人質危機」中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美國驚悚政治劇情片橫空出世。這就是後來獲獎無數的美國電影《Argo》,國內譯作《逃離德黑蘭》。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逃亡之旅,託尼·門德茲終於帶領他們逃出生天,成功逃離德黑蘭。
-
轟炸當天就有人「逃離德黑蘭」
伊朗名將蘇萊曼尼的屍體回歸德黑蘭時,整個城市放假一天以表哀悼,幾十公裡長的街上全部擠滿了人。目之所及處,大部分的廣告牌,也變成了蘇萊曼尼的照片。 這讓在伊朗德黑蘭工作的湖南人Leo印象深刻,「人們都哭了」。
-
85屆奧斯卡最佳片:美國電影《逃離德黑蘭(2012)》高清中字
85屆奧斯卡最佳片:美國電影《逃離德黑蘭(2012)》高清中字導演: 本·阿弗萊克編劇: 克裡斯·特裡奧 / 約書亞·比爾曼 / 託尼·門德茲主演: 本·阿弗萊克 / 布萊恩·科蘭斯頓 / 凱爾·錢德勒 / 約翰·古德曼 / 克裡·杜瓦爾 / 更多...
-
《逃離德黑蘭》美6名外交人員被困伊朗,以拍電影名義前往解救
但是這部《逃離德黑蘭》坦白說打破了我對「得獎電影」的認識不是所有得獎電影都非常的「藝術」。 《逃離德黑蘭》由本·阿弗萊克自導自演, 故事乃真人真事改編,來自於美國中情局近年解密的一份檔案.。
-
電影分享:《逃離德黑蘭 Argo》、《搜索並摧毀 》、《敵對區域》...
逃離德黑蘭 Argo (2012)導演: 本·阿弗萊克 編劇: 克裡斯·特裡奧 / 約書亞·比爾曼 / 託尼
-
《逃離德黑蘭》非影評
#逃離德黑蘭# 美國看看他們現在幹的事 再看這電影 就更諷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