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養成記,她的童年,有你的回憶嗎?

2021-01-17 小陳影視瞬間

《俗女養成記》,一部臺劇,估計沒多少人看。女主陳嘉玲,俗女一個,馬上40歲,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她不知道自己怎麼從童年的天真爛漫變成了現在這樣?那麼她的童年是怎樣的?裡面會有你的回憶嗎?

陳嘉玲

一,你吃過紅薯幹嗎?

不知道在哪裡瘋玩回來的陳嘉玲,鼻子上帶著汙漬,隨手拿了一片正曬著的紅薯,吃了幾口便丟給了還在學步車裡的弟弟!紅薯幹,我倒是很少吃,不過紅薯小時候我是經常烤著吃,蒸著吃,特別是在冬天,純天然吃著特香!除了紅薯,如果是農村的,玉米土豆肯定也是烤過的!這些都是家裡有的,不花錢的!花錢的我印象深刻的就有大大泡泡糖,西瓜泡泡糖,麻辣片,小浣熊乾脆麵,冰棒冰袋等等,不知道你有哪些印象?現在的零食不知是以前的多少倍,然而再也吃不出以前的感覺了,因為我們都長大了!

童年陳嘉玲吃還沒曬好的紅薯幹

二,你書包裡裝的什麼?

陳嘉玲的書包裡裝的是空空的作業本,雞毛毽子,陀螺,織毛衣的毛線,王傑的照片!說實話小時候我還不知道追星,只對電視劇的角色感興趣!我書包裡也裝過玩具,讓我現在想來都好笑的是有個同學竟然把他爸媽的結婚證帶到了學校!我想書包裡只裝書本和文具盒的應該很少吧?我們當時背書包都是小學背,上了初中基本都不背書包了吧!

陳嘉玲媽媽檢查她的書包

三,你看過《神鵰俠侶》嗎?

陳嘉玲的奶奶問陳嘉玲長大了喜歡有錢的還是窮的,喜歡長的英俊的還是醜的,喜歡話多的還是安靜的?你小時候有沒有被問過同樣的問題?陳嘉玲說她要嫁給楊過!你小時候看過《神鵰俠侶》嗎?我那時看過古天樂版的,對尹志平可謂是恨之入骨!除了《神鵰俠侶》,我們應該還看過《西遊記》,《還珠格格》。更早的有《包青天》,《白眉大俠》,《甘十九妹》等。到現在我都還記得那句歌詞:刀,是什麼樣的刀?金絲大環刀!劍,是什麼樣的劍?閉月羞光劍!這些電視劇陪伴了我們整個童年!小時候我也經常拿著自製的刀劍舞來舞去!曾經一度還收集過《包青天》人物形象糖果的包裝,小夥伴之間通過遊戲贏來贏去的,玩的是不亦樂乎!估計現在也很少能拍出這樣經典的電視劇了!

童年陳嘉玲想嫁給楊過

四,你玩過跳跳棋嗎?

陳嘉玲姑姑一家來做客,陳嘉玲和表姐不免又被比較一番,後面她們開始玩跳跳棋!跳跳棋我玩過,軍棋,象棋都玩過。這是大一點的娛樂方式,再小一點玩過大富翁,再再小一點玩泥巴,當然城裡孩子是玩橡皮泥!除了這些,還有疊紙飛機飛著玩,玩水槍,跳繩,踢毽子,打羽毛球,打桌球等等,小時候的娛樂方式太多了。那麼我們現在還剩多少娛樂方式?打麻將,泡吧,唱歌……我看主要的還是玩手機,不然怎麼會說現在都是低頭一族!從過去到現在,娛樂方式的改變,影響最大的還是我們的身心健康!特別是小孩子現在也開始玩起手機了,大人們應該抽時間陪陪孩子了!

陳嘉玲和表姐玩跳跳棋

五,你挨過板子嗎?

陳嘉玲幾次沒交作業,被老師打手心!放到現在,估計沒有老師敢打手心了!我隱隱約約記得小學一年級被老師打過一次手心,大一點離家出走被老媽著實打了一頓!你有沒有因為什麼被爸媽打過?被老師罵過?感覺我所有的糗事都在一年級,從二年級開始突然就變成三好學生了!我一年級隨堂測驗的時候對自己不自信,抄同桌的,結果兩人都是零分,不是因為作弊,而是因為全錯!後來我把這頁撕了下來,把它折成了紙飛機飛走了!那次零分我沒挨過板子,挨板子那次什麼原因實在不記得,估計是不放在心上吧!長大了,什麼都放在心裡,感覺不好!人有時需要放鬆自己,不要太壓抑!

童年陳嘉玲沒交作業被打手心

六,你朝飲料裡吹過氣嗎?

姑姑帶陳嘉玲去見人,因不滿她們對姑姑的態度,陳嘉玲含著吸管把飲料吹得咕咕冒泡!小時候喝娃哈哈時我就吹過,多的時候還吹不動,等快喝完了那吹得一個響!你們有吹過嗎?沒有可以去吹一下,吹一次就吹掉一次黴運,當然最好在沒人的地方!開個玩笑,放鬆下心情!時間如微風吹過湖面,留下的漣漪也很快消失,卻永遠留在了我們心底!

童年陳嘉玲朝飲料裡吹氣

陳嘉玲的童年就是我們的童年,不管她現在怎麼樣,我們現在怎麼樣,童年只是我們的回憶,不管我們腳下的是羊腸小道,還是康莊大道,我們都要繼續走下去!如果沒有路,想想魯迅先生,走著走著就會有路!未來我們一起前行!

相關焦點

  • 關於《俗女養成記》
    在「女性」題材屢見不鮮的當今市場,《俗女養成記》算不上新穎。喜劇外殼與現實內核的碰撞,讓《俗女養成記》驚喜迭起,會勾起跳跳糖在舌頭上爆炸的童年回憶。導演嚴藝文,曾憑《天使的收音機》獲金鐘獎迷你劇集女主角獎,《俗女養成記》是她跨行導演的處女作。本人在劇中也客串了街坊鄰居、媒婆、學生家長等多個角色。除了導演,劇中的不少演員都大有來頭,用導演自己的話來說,「其實我現在的膝蓋已經爛了,因為這些演員都是我跪著請來的。
  • 《俗女養成記》:我的生活,我說了算
    它就是——俗 女 養 成 記《俗女養成記》改編自作家江鵝的同名暢銷散文集,全劇幾乎90%的臺詞都用臺語講述。這部劇透過陳嘉玲這個角色,再現了七十年代背景下臺南鄉村的生活境況,以及獨特的臺灣文化,但卻在兩岸觀眾之間,引發了跨越時空和地域的回憶共振。
  • 童年回憶,田園牧歌一一《俗女養成記》觀後感(二)
    臺劇《俗女養成記循著陳嘉玲的成長線,看到我們童年的樣子,那古早的鄉村小鎮生活,清新自然,似一曲優美的田園牧歌;時間在此處慢了下來,故鄉的風味一一呈現,真實而有質感。劇中,既有桃花源似的美好,也有人情世故的虛榮。在時光深處,有被步履匆忙的我們遺忘了的另一種生活方式,緩慢而溫情。跟著小陳嘉玲的步伐,我們回到了童年時代,尋找「家」的味道。
  • 《俗女養成記》——溫暖搞笑又帶淚,方言也很有感覺
    《俗女養成記》改編自作家江鵝的同名散文,嚴藝文編導,由謝盈萱、溫昇豪、藍葦華、吳以涵、夏靖庭、楊麗音、陳竹升、於子育領銜主演。簡單一點的聊這部劇,不過是一個相貌平平,家世平平,事業平平的大齡單身女青年在臺北獨自打拼的生活和回憶她從小生長的臺南鄉下的童年記憶。
  • 《俗女養成記》:假如39歲的時候,我還是一個人
    2019年 第42篇by小鹽今年的臺劇真是驚喜,前有《我們與惡的距離》,後有《俗女養成記》。豆瓣評分9.0改編自臺灣作家江鵝的同名散文,《俗女養成記》超級好笑又超級好哭,是那種能把人看哭的喜劇。也可以說有點像一部臺灣版的《請回答1988》。
  • 俗女養成記電視劇分享
    近期有很多空降播出的電視劇,像《陽光之下》就是一部剛播不久的懸疑劇,剛上線就深受觀眾喜愛。蔡文靜和彭冠英在劇中的炸裂演技實在是太吸睛了,再加上相當高能的劇情簡直讓人慾罷不能。近日又一新劇成「最大黑馬」,上線1天口碑炸裂,評分高達9.1難以超越!
  • 《俗女養成記》:這才是治癒心靈的電視劇啊
    尤其是9月初完結的、臺灣華視的自製劇《俗女養成記》,收視口碑雙豐收,大結局更是創下了華視13年來自製劇最佳收視成績。《俗女養成記》海報《俗女養成記》改編自臺灣作家江鵝的同名散文,臺灣知名演員嚴藝文首次跨行編劇和執導。
  • 推劇 ‖ 俗女養成記
    今天想來介紹一部臺劇,《俗女養成記》。最初知道這部劇也是緣於大火的《想見你》,因為聽說《俗女養成記》的導演嚴藝文,就是《想見你》裡面飾演陳韻如媽媽的演員,演而優則導,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但在內地確實不火,即使在它前後都有《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等等臺劇引起熱議。所以找資源也找了一段時間。
  • 《俗女養成記》俗女
    我在淡江大學當過半年交換生,喜歡臺灣,喜歡「俗」的人情味兒。看完《三十而已》,不自覺想分析她們的人生,然後非得得出個結論來:學習「顧學」,或是避免曼妮的認知局限等等;像是陷入了成功學的學習。而《俗女養成記》不同,time is the currency of life,我不知道未來要去哪裡,但我忠實於現實每一刻的感受,這將引領我去我該去的地方。
  • 《俗女養成記》給出了答案
    前陣子有一個熱搜非常有意思:#唐嫣少女感#隨後,殷桃在微博上發出感慨:「從什麼時候起,女演員的魅力僅限於少女感了。」是啊,從什麼時候開始女演員沒了少女感,就會被我們的影視市場拋棄呢?今天,我就推薦一部,關於「中年女性」的好劇——《俗女養成記》還記得前幾個月很火爆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嗎?
  • 《俗女養成記》告訴你,40歲也能發光!
    但《俗女養成記》並沒有,它圍繞著女主角陳嘉玲童年、職場兩條線同時進行展開,它的核心並不是為了告訴觀眾40沒有結婚成家的女人有多麼的焦慮,而是處處透露著溫馨。 《俗女養成記》中並沒有直接地指出女人到了一定的年紀應該怎麼去選擇之後的道路,而是以不同年齡段的生活狀態來告訴觀眾應該有什麼樣的狀態。
  • 《俗女養成記》——「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
    一人一命 沒人相同有好命人 有歹命人你若問我 我是啥人我是孤單的人成功的人 有夠迷人他的一天 好過我一年風中的沙 隨風飄散過一天算一天我不是好人 也不是壞人我只是需要一個愛我的人好命和歹命 春夏和秋冬跟他一人一半這是被稱為今年最值得看的臺劇的《俗女養成劇》的主題曲《一人一半》。
  • 最近看什麼|俗女養成記
    可能是最近在網飛看了不少臺灣電影,首頁推薦被臺灣的電影電視劇淹沒,憑著對謝盈萱的好感點進了【俗女養成記】,一周十集刷完。這不是一部適合一邊工作一邊摸魚的劇,因為有至少一半的臺詞是臺語,是不看字幕完全聽不懂在說什麼的程度。
  • 《俗女養成記》某人有自己的想法(老文補檔)
    陳嘉玲,女,39歲,沒房沒車沒老公,是個渴望在臺北成家立足的姑娘,這是《俗女養成記》交代給我們的出場設定,一名典型的大都市獨立女(she)性(chu)。【婚姻前的攪局者】 俗女 vs 不能是朋友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願望,她主動邁出「求婚」這一步,雖然枕邊的現任男友已經淪為室友,但她更想要在臺北有房有車有老公有孩子,有一個家。
  • 《俗女養成記》成長的自己
    近兩天看完的《俗女養成記》,大部分時候在講臺南話,回憶兒時的純樸鄉下生活。小時候的陳嘉玲,天真開朗活潑,甚至有一點點小聰明小叛逆;將近四十的陳嘉玲,沒車沒房沒小孩,在臺北的鋼筋森林裡似乎找不到出口,卻在婚姻的門前猶猶豫豫。她的委屈、對於婆媳關係的焦慮、工作還是家庭的二選一,難怪那麼多人會得婚前焦慮症。更可怕的是,她覺得自己不夠愛江顯榮——她的結婚對象。於是她主動地失戀了,看似一無所以地回到臺南。
  • 「俗女」養成記 | 10月讀書看片小記
    《俗女養成記》推薦指數:4顆星《俗女養成記》是臺灣70後作家江鵝的一部散文集,主要以回憶的方式敘述了自己的成長故事,臺南鄉下鄰裡之間的鄉情、「我」和父母、外公外婆的共同生活記憶等,間或有一些對女性生存困境的討論,雖然蜻蜓點水,卻鞭辟入裡
  • 《俗女養成記》這部臺劇真的好哭又好笑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臺劇《俗女養成記》,這部劇有多厲害呢?自開播後收視率急速飆升,首播收視更是超越了《我們與惡的距離》。不知道有沒有人在看,目前豆瓣9.1份,真的是好哭又好笑。劇集講述39歲的陳嘉玲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還丟了工作。
  • 《俗女養成記》:感謝我成長中的每時每刻
    如果說《我們與惡的距離》打開了臺劇在大眾心中的固有印象,變得更激烈和有野心,《麻醉風暴》反映了醫院背後在經濟稱雄的時代越來越衝突的人性道德感,《我們不能是朋友》探討男女對追求真愛和尋找自我之間的平衡,那接下來這一部今天重點介紹的《俗女養成記》讓我沒辦法形容,因為每一個鏡頭和臺詞都有現實價值,卻都沒有野心和意義。這樣一部劇,契合了我心中的一個觀點:為什麼每件事都要有意義?
  • 《俗女養成記》:平凡的人生也值得認真對待
    《俗女養成記》是我今年看過的第二部好看的臺劇,雖然本劇的題材普通到不行,39歲的陳嘉玲無房、無車、沒結婚還要面對現實生活的一地雞毛,但是好在後半部分女主並沒有像其他劇一樣,主人公莫名其妙地時來運轉走上人生巔峰睡到小奶狗,而是像大多數普通人一樣,回到老家過著熟悉、簡單的生活。
  • 臺灣版請回答1988是什麼電視劇 俗女養成記一共多少集
    臺灣電視劇《俗女養成記》最近評價很高,可能很多人會被這個名字給騙了,但看過的人都說這部劇簡直可以媲美韓版《請回到1988》了,笑中有淚的故事中給大家將了不少人生道理。  臺灣版請回答1988是什麼電視劇 俗女養成記一共多少集  《俗女養成記》。本劇共十集,每一集都有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