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臺立法機構審查明年度經費預算,結果被發現臺內務部門明年編列4858萬(新臺幣,下同)預算,用於辦理文宣等相關業務;臺外事部門也被發現大項經費預算居然用在「內宣」上,被質疑「大內宣」過了頭。
臺行政機構秘書長李孟諺回應稱,新聞文宣部分2021年預算編列與2020年度預算持平。這筆預算將用為辦理重大新聞發布、策制文宣資料、政策倡導、輿情搜集、實時回應、拍攝臺行政機構負責人活動、維護臺行政機構官網專區等,不能稱為「大內宣」。
近期,臺行政機構的「網軍小編」、「圖文管理大師們」被抓包從去年2月開始,提供四百多張梗圖給民進黨籍民代宣傳擴散。國民黨籍民代陳玉珍指出,臺行政機構令編制內公務員當「小編」,做圖攻擊「在野黨」,已違反臺灣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條例。臺行政機構的新聞、廣告、宣傳應替整個臺灣做倡導,不可為特定政黨謀取利益。
民進黨的黨務工作,應自己花錢找人做,而不是利用行政資源幫忙做,否則將涉及貪汙問題。如果「執政黨」以行政預算做黨務宣傳,國民黨抓到一次告一次。
臺媒指出,臺行政機構雖說一切是為政策說明,但實際原因可能是為2022年縣市長選舉提前部署。民進黨自2018年「九合一」選舉大敗後,即開始增加資源投放到網絡文宣中,光是臺行政機構本部在今年及明年都砸下近5千萬做新聞傳播業務,之前「蘇蔡體制」的高人氣,就靠著臺行政機構養的網軍出徵。而網絡文宣這東西,就像吃毒品,一旦上癮,很難戒掉。
對蘇貞昌個人而言,做好網絡文宣更是他的臺行政機構負責人保衛戰,若不吞下蔡英文所交辦的「重任」,他即便暫未失勢,在即將到來的2022選舉中,蘇系子弟的選情恐怕都不樂觀。
另外,臺外事部門的大項經費預算貌似也用於「內宣」。臺外事部門還聲稱要找「社交媒體網紅」,接觸年輕群體。國民黨籍民代馬文君就質疑,這些「網紅」大多都是面向島內觀眾的。臺外事部門應該是對外宣傳,現在卻對內?
不錯,民進黨當局早已掌握了島內言論市場的大片江山,除了電視與紙媒多數染綠,在網絡世界更是利用行政當局的發言管道與側翼「網軍」分進合擊,不斷引導輿論風向進行「大內宣」。比如,民進黨當局一再揚言要「打擊假訊息」,但事實上,通過行政資源散布最多虛假消息的,就是綠營的「網絡部隊」,一邊遮蓋島內民間原有的聲音,一邊用來打擊政敵和異議,營造民進黨當局「大有為」的形象。
臺媒指出,可以預期明年度臺行政機構相關部門的預算中都必須備妥「大內宣」的銀糧彈藥,也就是說用於文宣的費用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只是,在「萊豬」風暴之際,臺消保及食安部門的預算卻只有1350萬,遠低於「大內宣」的費用時,還是有些讓小老百姓心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