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失敗方成為戰俘,他們的命運會是如何呢?

2020-12-20 無敵紫荊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對於戰爭,都是非常恐怖的,因為只要上了戰場就要經歷生離死別,對於死亡,大部分人都還怕死亡的,士兵更是如此。

什麼是戰俘?戰犯和戰俘有什麼區別?

1、概念不同

戰俘指戰爭或武裝衝突中被交戰對方所俘獲的合法交戰人員。戰爭犯罪的組織者、教唆者、領導者和共犯者稱為戰爭罪犯或戰爭犯罪分子,簡稱戰犯。

2、待遇不同

拘留國應對戰俘負責,給予人道待遇和保護;不得虐待和侮辱;不得作為人質,不得損害個人尊嚴。不得沒收戰俘的私人財物。戰俘的住宿、飲食、醫療衛生應得到保障。不得命令戰俘從事危險性和屈辱性的勞動。

戰俘可以拘禁,但除對違反法令的戰俘適用刑事和紀律制裁外,不得監禁。戰事停止後,應立即遣返,不得延誤。而犯有危害和平罪、戰爭罪或違反人道罪者,不得援用請求及享受庇護的權利。

3、相關條約不同

1929年的《關於戰俘待遇的公約》,1949年《關於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1977年《關於1949年日內瓦公約附加議定書》等中規定合法交戰人員包括參戰的軍人戰俘待遇。

1945年8月8日,蘇、美、英、法在倫敦籤訂了《關於控訴和懲處歐洲軸心國家主要戰犯的協定》及附件《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1946年1月19日,遠東協軍最高統帥部公布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

196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領域庇護宣言》宣布,犯有危害和平罪、戰爭罪或違反人道罪者,不得援用請求及享受庇護的權利。

196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戰爭罪及違反人道罪不適用法定時效公約》,規定對戰犯的追訴,不受時效的限制,大會要求引渡那些犯了罪而沒有受到審判的戰犯。

戰場上抓到的俘虜有什麼用?

傳統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對待投降和俘虜問題上,有些截然相反的態度。因而俘虜的意義自然完全不一樣。

傳統東方文化通常認為,投降是恥辱,被俘虜,就是偷生,就是懦弱,就是失去氣節。只要是俘虜即便戰後被釋放回來,也會受到嚴格審查,甚至會背負一生恥辱,受到歧視。所以每次戰爭下來,具有戰爭榮譽感的東方軍隊,很難被大規模抓到俘虜的。

而西方軍隊則完全不一樣,當彈淨糧絕,或者明顯處於戰場劣勢的情況下,西方的軍隊會很輕易地放下武器,舉起白旗。一點都不會有任何的心理負擔。因為他們認為在戰場上自己盡力了,然而戰爭輸了,自己投降、被俘虜,不丟人。而且對方軍隊也更願意通過談判、交換等手段換回俘虜。

隨著現代戰爭文明的發展,國際公約要求不能虐待俘虜,不允許做高強度高危險的工作,甚至要給到一定質量的生活待遇。

然而這個在戰爭環境下,實際上是得不到戰士們呢理解的,所以雖然像美國這樣標榜自由民主的國家,卻更容易發生「虐囚醜聞」。2004年4月28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將美軍在伊拉克虐囚的照片公之於眾,頓時舉世震驚,輿論譁然。

所以俘虜對待西方軍隊除了戰後做談判籌碼之外,幾乎就是負擔,沒有任何意義。

而東方軍隊之間的戰爭中,正因為戰場上俘虜少,所以善待俘虜有著意想不到的作用。

打仗時士兵為何寧願被俘虜,也很少躺下裝死?

第一,在戰爭時,每支軍隊一般都有戰場督導隊,督導隊的作用就是為了防止有人叛逃,一旦在戰場上發現了這種行為,督導隊就會立即將叛逃者槍斃。如果你在戰場上一槍不發,選擇裝死,或許就真的會被督導隊槍斃,到頭來連個烈士的榮譽都得不到,與其這樣,還不如猛打猛衝,或許還能救自己一命。

第二,裝死其實是一件非常有技術含量的活兒,不僅要裝的像,而且還要具備極強的心理素質,不能被別人發現。如果被自己身邊的隊友發現,那麼一旦戰爭結束後,不僅會受到別人的嘲諷,而且還會被送上軍事法庭。如果被敵人發現那麼只有死路一條了。在殘酷的戰場環境中能夠沉著裝死並逃過無數雙眼睛的人,一定是一位被戰爭耽誤了的表演天才。

第三,如果自己所在的部隊打了敗仗,那麼敵軍就會清掃戰場,而敵軍清掃戰場的方式有往往比較殘酷。一般來說,敵人在清掃戰場的過程中會對屍體進行補槍,為了就是防止他們裝死偷襲自己。如果遇到這樣的部隊,那就慘了,輕者被打成重傷,重者就直接被打死了。當然還有一些部隊清理屍體的方法更徹底也更殘酷,他們會將敵軍的屍體堆在一起,然後挖一個大坑掩埋或者用火焚燒。此時,對於裝死者來說簡直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一定會為自己的行為而後悔。

女兵在戰場上被抓,各國都是如何對待的?

戰爭中最慘的其實是女兵,女兵在某些方面做的確實是比較好的,比如獲取情報、醫療後勤等,所以戰爭時期許多的國家都訓練了女兵,以期獲得意想不到的功效,但是通常一場戰爭下來,總會有不少的女兵不幸被俘虜,而每個國家在處理這些女兵的時候,都會採用不同的辦法。

比如說中國一直實行人道主義政策,對俘虜一向是繳槍不殺,在當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曾經俘虜了大量的日本女兵,在戰爭勝利的時候,很多俘虜的女兵我們對她們進行了政治教育,有的遣送回國絲毫沒有因為她們曾經給中國帶來了罪惡而懲罰她們。在戰爭結束後,很多日本女人願意留下來甘願和中國人民結婚,這就是受中國優待俘虜政策影響。

美國在俘虜女兵時,都將這些女兵視為自己的私有物品,對其在精神哈身體上殘酷的對待。如在越南戰爭中,美軍抓到女兵後,為了讓這些女兵說出機密,用了各種手段,其中有兩種可謂是讓女兵印象深刻。

這兩種刑罰的手段分別是羊和螞蝗,用羊這種方法叫做笑刑,就是把俘虜的鞋子脫了,然後在腳底抹一些羊喜歡吃的食物,這樣羊就不斷地用舌頭去舔,一般情況下,人能夠承受的最長時間也就是三五分鐘,一旦時間過長就會造成大腦窒息缺氧,而相對於來說,螞蝗就要殘忍很多,它吸血能力強,一般美國士兵會將幾百隻螞蝗放在女兵的身上,畫面可想而知。

不過美國人的這種手段買比起變態的日本人,那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了,日本人對女戰俘採用的手段是非常的殘忍的,經常是採用電擊或者是拷打,更加極端的是會採用強姦的方式對待女戰俘,最殘忍的是還有折磨她們的手指或者是生殖器官,直到把女兵活活虐待致死,他們才會放過女兵。

這些酷刑由於種種因素在很多的書籍中並沒有出現過,因為這太過血腥和殘忍,這也提醒著我們,那些英勇犧牲的女戰俘究竟受了多少折磨和痛苦,讓我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結語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對於戰爭,都是非常恐怖的,因為只要上了戰場就要經歷生離死別,對於死亡,大部分人都還怕死亡的,士兵更是如此

相關焦點

  • 美軍戰俘在越南的鐵窗歲月
    1964年8月5日,美軍戰機投下的炸彈在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的土地上炸響,東南亞叢林中燃燒的戰火,從此成為一代人揮之不去的噩夢。越戰期間被俘的相當一部分美國軍人,被集中關押在河內的「火爐」監獄,時間一長,這裡有了個謔稱——「河內希爾頓」。
  • 二戰時期,日本是如何對本國受傷的士兵和戰俘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二戰時期,日本是如何對本國受傷的士兵和戰俘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二戰時期,日本對待本國受傷士兵和敵國被俘人員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別看二戰期間,日本鬼子以兇狠殘暴著稱,但是對待本國受傷士兵,還是很在意的。
  • 失敗的「閃電行動」,海豹突擊隊解救戰俘,救援蛙人卻摔死在海中
    1944年6月美軍發動了對塞班島的登陸作戰,在此戰中美國海軍的蛙人部隊對後續的攻擊提供了大量的水文資料和偵查情報,成為了塞班島登陸作戰的重大功臣。自此以後還不那麼成熟的美國海軍蛙人部隊便成為了後面一系列登陸作戰中不可獲取的一環,在關島、佩裡硫島、硫磺島和衝繩島的登陸作戰中均展現出了極高的價值,這些從潛艇或軍艦秘密潛入海中的蛙人既可以觀察敵情,也可以獲取登陸水域的水文情況,為後續的登陸作戰提供情報保障,必要的時候還能上岸清除障礙。
  • 《地雷區》:強迫德國兒童戰俘徒手拆地雷,這部電影揭開二戰一段...
    以及思考一個深刻問題:被德國侵略者傷害過的國家和人民,如何看待以及對待德國戰俘? 這些德國士兵內心很清楚,他們那位瘋狂元首發動的戰爭,給這些被侵略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多麼巨大的傷痛,他們內心更清楚,這些國家和人民,對德國俘虜是如何地仇恨敵視。
  • 《八佰》真相:我軍從不虐待戰俘,二戰其他國家又是如何處置?
    被俘虜的侵華日軍那在淞滬會戰和抗日戰爭我軍是如何對待日本戰俘的呢?在抗日戰場上,日軍對俘獲的我軍戰士可不心慈手軟,因為怕被俘的戰士因為拖住他們的行軍速度他們很多時候對於俘虜都是集中起來,用機槍排隊槍決。而就算僥倖的被捉到戰俘營中,等到俘虜們的是更為絕望的戰俘營生活,除了當苦力吃不飽之外,生命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日軍在二戰中為了讓士兵的鍛鍊膽量,經常用我戰士來當訓練的靶子,而且更有甚者將戰士們當成活體的細菌實驗對象。
  • 德軍是如何對待蘇聯戰俘的?蘇軍攻佔柏林,無數德國女性下場悽慘
    那份條約,也就成為了一紙空談。於是,德國放下了英國,開始執行巴巴羅薩計劃,而這份計劃的主要內容,就是如何對蘇聯發動侵略戰爭,蘇德戰爭就此爆發。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蘇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一路潰敗,在這個過程中不少蘇聯軍人都成為了德軍的俘虜。
  • 蘇聯的德國女戰俘怎麼了?
    沒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德國女人被帶到了蘇聯,而其中在蘇聯領土上用來囚禁德國女人的戰俘營就有2000多個。 所有的囚犯都是在露天下關著的,他們沒有厚衣服,只能吃一些很不營養的食物。所以在通常情況下,囚犯自己會用草來做湯喝。但是太過於糟糕的囚犯,他們會很快地死亡。而那些女俘虜不定時的還要被拉走。 馬蒂還講到:「有一位美國士兵,太過於興奮殺死了一個德國婦女,這個女人並不是軍人。但是當時所有人都恨德國人,因此有很多人為這個美國士兵辯護。」
  • 《八佰》國軍為何要會槍殺日軍戰俘呢?主要是這三方面的考慮
    相信最近這段時間,大家都看了電影《八佰》了吧,電影確實十分精彩,但是,與此同時的是電影也有一些爭議,就比如電影裡面有個橋段,就是一些沒有被擊斃的日軍俘虜,被抓了起來,讓當時的一些新兵一一開槍擊殺了這些日軍戰俘,這一段引起了不少爭議,為何要槍殺戰俘呢?這就讓很多人好奇了。
  • 二戰期間,蘇聯如何對待戰俘?現實觸目驚心,堪比納粹集中營
    蘇聯的戰俘為何會有如此之高的死亡率?以下我們就來一探究竟。客觀因素蘇聯的戰俘有如此之高的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有著客觀因素的影響。首先,和英、美、法等同盟國相比,蘇聯的資源更為短缺。對於這些得之不易的物資,蘇聯當然不會把它「浪費」在戰俘身上,而是用在前線作戰的紅軍身上,因而使得大批戰俘餓死。其次,蘇聯東線戰區的交通設施破壞情況遠比西線戰區要嚴重,然而東線的作戰區域又更為遼闊。在抓到俘虜之後,蘇聯紅軍要把他們送到俘虜營集中管理,因而許多營養不良的納粹黨俘虜,就死在了漫長的遷移路線上。
  • 電影《八佰》中國守軍槍殺日軍戰俘?這是杜撰情節,完全違背歷史
    這幾天,電影《八佰》成為一個熱門話題,點燃了人們對於抗戰歷史的熱烈爭議。很多影評人和觀眾誇獎《八佰》,大量使用「催人淚下」、「場面震撼」和「揭露人性」的溢美之詞。然而,也有軍事和歷史專家發現了一些電影裡不符合史實的情節。客觀的說,《八佰》這部電影拍攝的非常精湛,幾乎做到了抗戰影片中的極致。
  • 暢遊盛京|探索瀋陽小眾路線:二戰盟軍戰俘集中營舊址
    這裡在1943至1945年期間曾關押了來自英、美、加、澳、法、荷六國的戰俘,在太平洋戰爭先期,英美盟軍由於「先歐後亞」的戰略對日軍節節失利,慘遭失敗,近二十萬盟軍士兵被日軍所俘虜,日軍將其中2000多名士兵送至 瀋陽 ,並建造了這座集中營來囚禁他們。
  • 商朝活人祭祀來源竟是羌人戰俘,和現代羌族同源
    即便如此,從已經釋讀出來的2000片甲骨上就已經統計出用於祭祀的活人達到了14000人以上,至於沒統計出來的、還有盤庚遷都以前的,整個商代到底用了多少活人祭祀,那就只有天知道了。商朝還屬於奴隸社會,所以奴隸也許就是一個來源,另外還有對外戰爭獲取的戰俘,當然了,奴隸也就是活下來的戰俘。那麼,用於祭祀的活人到底是奴隸還是戰俘?如果是戰俘,又是來源於哪呢?
  • 盟軍的絕地大營救,日軍屠刀下的盟軍戰俘是如何被營救出去的?
    在各處戰場上負隅頑抗的日軍,基本上已經是半死的命。不過此時他們仍舊瘋狂和殘忍,落入他們手中的戰俘多半是沒有好結果的。其中被困在菲律賓的卡巴那圖戰俘營的盟軍俘虜們更是危在旦夕,因為日本人揚言要殺死所有戰俘。而盟軍為了挽救這些不幸之人的生命,決心派出一支突擊隊深入敵後,拯救出這些不幸的戰俘。
  • 60萬日本戰俘的噩夢:比起死亡,他們更怕被送到西伯利亞挖土豆
    ,因為一旦成為俘虜,他們將接受許多慘無人道的對待。,約有270萬戰俘在中國投降,但他們也沒有過得糟糕 而是被集中到勞改營。 在1945年8月8日,剛剛打完衛國戰爭的蘇聯立即對日宣戰,夜幕之下150萬重兵在中國的幫助下,兵分三路向關東軍發起攻勢,這時候的蘇聯軍隊經過多場戰役的洗禮,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因此關東軍很快就被擊潰,最終蘇聯以傷亡3.2萬人為代價。擊斃8.3萬日軍俘虜接近60萬,但這60萬日本戰俘並沒有就地留在東北接受改造。
  • 還處死了19萬日軍戰俘
    ,想要蒙蔽國民的雙眼,甚至將自己偽裝成為了二戰當中的最大受害者,企圖將這一事實湮沒於歷史長河當中。 最終,中美英三國共同籤署了《波茨坦公告》,討論了在戰後將要如何處置日本。
  • 卡廷森林事件:蘇聯抓了25萬波蘭戰俘,為何只對這2萬人下毒手?
    納粹電臺所說的這個事件,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卡廷森林慘案」,約2.2萬波蘭戰俘被有預謀的屠殺。不過,納粹德國此時是全世界的公敵,即使證據確鑿,公信力也會大打折扣;再加上蘇聯與美國的刻意隱瞞,這起事件也就成了一樁謎案,直至20世紀90年代才漸漸浮出水面。那麼問題來了,蘇聯當初抓了25萬波蘭戰俘,為何只對這2.2萬人下毒手呢?
  • 美軍黑人戰俘:我有生以來,在志願軍戰俘營裡,才真正享受到平等
    你大概很難猜到,這些外國人,竟然曾經是朝鮮戰場上與志願軍拼得你死我活的對手,並最終成為了志願軍的戰俘。  朝鮮停戰後,這21名戰俘拒絕回國,反而決定留在中國。  這些規定,成為我國歷史上最早的瓦解敵軍,寬待俘虜的政策。
  • 志願軍老戰士蔣愷:「被釋戰俘感動得淚流滿面」
    不僅如此,老人思路清晰,一個多小時,他幾乎沒有間斷地向記者敘述了70年前的那段極不平凡,可以說是世界戰俘營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經歷。「美國兵並不願到朝鮮打仗」1949年3月,就讀於北京大學西語系的蔣愷在進步思想的影響下,毅然投身革命,作為隨軍記者一路南下。蔣愷回憶,當1950年5月1日慶祝海南全島解放時,他同戰友們的心情一樣,「和平安定的日子終於來了」。
  • 一張二戰倖存戰俘的照片,為何如此出名?放大看看就明白了
    一張二戰倖存戰俘的照片又出現人們眼前,當時它造成了不小的轟動,為何如此出名?放大看看就明白了。照片背景的五位戰俘是澳大利亞人,拍攝於他們終於結束了長達3年的戰俘營生活。地點是新加坡樟宜戰俘營,那他們作為澳大利人,為什麼會被關在新加坡呢?
  • 史達林格勒戰役後,投降蘇聯的9萬德軍戰俘,最終到哪裡去了
    不過,這位德國元帥在見到大勢已去後,最終還是選擇了率領部隊向蘇聯紅軍投降,他也成為了第一位被俘虜的德國元帥。實際上,保盧斯的決定也是無奈之舉,最開始他率領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軍會合之後,幾乎已經完全佔據了史達林格勒外圍,甚至部分德軍已經進入了城中。但蘇聯紅軍通過艱苦卓絕的巷戰,血戰史達林格勒,最終在援兵的支援下,成功反包圍了保盧斯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