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進補,首選羊肉。禦寒保暖,溫補氣血,然而羊肉畢竟是大熱食物,飲食上的一些禁忌,不可不知,而且一定要避免!
羊肉忌與紅酒同食
羊肉含有小分子的異體蛋白,屬於人體的過敏原,而紅酒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誘發過敏。而且二者同屬於性甘溫,同食容易加重體內溼熱,造成內火虛大,誘發熱性病。
羊肉與醋同食,功效打折扣
《本草綱目》記載:「羊肉同醋食傷人心」。羊肉大熱,醋性甘溫,與酒性相近,兩物同食,易生火動血。另外,酸性收斂,醋不利於體內陽氣的生發,會讓羊肉的溫補作用大打折扣。
羊肉與茶同食容易造成便秘
茶水是羊肉的「剋星」,因為羊肉中蛋白質含量豐富,而茶葉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吃完羊肉馬上喝茶,會產生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使腸的蠕動減弱,因為它有一定的滲透性,局部滲透壓升高了之後大便裡的水分減少,容易發生便秘。所以,除了羊肉,在吃其他肉類食品時也最好不要邊吃邊喝茶。
羊肉蘸豆醬易引發痼疾
《本草綱目》記載:「羊肉同豆醬食發痼疾。」豆醬是豆類熟後經過發酵製成的,性味鹹寒,具有解除熱毒之功效。羊肉是大熱動火的食物,與豆瓣醬的功能恰好相反,兩者長期同吃會影響身體健康,甚者引發痼疾。因此吃羊肉時,不要蘸豆醬。
羊肉和南瓜同食,易導致胸悶腹脹
《本草綱目》中說:「南瓜不可與羊肉同食,令人氣壅。」羊肉與南瓜都是溫熱食物,都有補中益氣之功效,一起食用,容易導致「上火」,或者感到胸悶腹脹,有消化不良之感 。同理,在烹調羊肉時也應少放點辣椒、胡椒、生薑、丁香、茴香等辛溫燥熱的調味品。
羊肉和慄子同食,腸胃不易消化
冬天到了,大家都喜歡羊肉湯,糖炒慄子,熱乎乎的,似乎是完美搭配,但是羊肉和慄子都不易消化,同燉共炒都不相宜,甚至同吃可能還會引起嘔吐。
羊肉與西瓜同食,易造成腹瀉
吃羊肉,不能同時吃西瓜。吃羊肉後進食西瓜容易「傷元氣」。這是因為羊肉性味甘熱,而西瓜性寒,屬生冷之品,進食後不僅大大降低羊肉的溫補作用,且有礙脾胃,甚至腹瀉。
羊肉忌與紅豆一起吃,功效相背
羊肉和紅豆相剋,如果同食,會引起中毒。紅豆性味甘、鹹而冷,能利水消腫,利小便,解熱毒,通乳汁;羊肚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胃、補虛祛損、澀汗止尿、促進食慾之功效。二者性味與功效皆有所背,所以不宜同食。
忌與柚柑一起吃,助熱生火
羊肉與柚柑同吃容易發生不良反應,柚柑屬於熱性水果,與羊肉同吃容易助熱生火。
三種最佳羊肉吃法
燉羊肉最滋補
蒸、燉、燜都是以水為媒介把肉烹熟,是最健康的做法。加工溫度較低,產生的致癌物較少;維生素破壞少,能最大限度地鎖住營養。燉羊肉時,可先用羊腿骨、脊梁骨大火燉半小時,成奶白色湯後撈出湯骨,再將洗過的羊肉放入鍋中,加入蔥、姜小火燉製。羊肉加冬瓜、蘿蔔,不僅能潤燥清火,平衡寒熱,還有助祛除羶味。
涮著吃營養足
由於涮羊肉的加熱時間短,所以營養保存相對較好。另外,人們吃涮羊肉時往往會搭配多種食材,尤其是各種綠葉菜,能保證攝入更多營養。涮羊肉時,可加入冬瓜、油菜、菠菜、蘑菇、蓮藕等涼性或溫性食材,能很好地中和羊肉的熱性,吃了不易上火。如果吃的是麻辣火鍋,建議餐後喝點銀耳雪梨之類生津潤燥的飲品,或喝點菊花茶去火。
爆炒發汗解表
爆炒羊肉因為是用旺火急炒,加熱時間較短,營養損失少。爆炒時,可選用鮮嫩的羊後腿肉或裡脊,切成薄片,配上新鮮蔥白,浸漬後用旺火急炒。大蔥溫通陽氣,蔥去除葷、腥、羶等油膩厚味及異味,並產生特殊香味,還有較強的殺菌作用。這道菜噴香撲鼻,發汗解表,是抵禦冷空氣的絕佳菜品。
不過羊肉好吃,應適可而止,過多食用會促使一些病灶發展,加重病情。另外,蛋白質和脂肪大量攝入後,因肝臟有病不能全部有效地完成氧化、分解、吸收等代謝功能,而加重肝臟負擔,可導致發病;經常口舌潰爛、眼睛紅、口苦、煩躁、咽喉幹痛、齒齦腫痛者及腹瀉者均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