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由《環球時報》社、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和中國經濟新聞聯播網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經濟高峰論壇」及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會上公布了「2020中國經濟營商環境十大創新示範區」評選結果,贛州經開區同北京經開區等10家園區成功入選,成為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市、區)。
榮譽的取得,源自贛州經開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和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不懈努力。
為完善工業承載平臺,贛州經開區紮實推進贛州新能源汽車科技城、電子信息產業園、贛州綜保區三大產業承接平臺提檔升級;實施工業標準廠房「梧桐樹」計劃,力爭3年內建成標準廠房1000萬平方米,已建成標準廠房250餘萬平方米。實施「一眼兩鎮兩園」(城市之眼,新能源汽車小鎮、自貿小鎮,贛州空港產業園、贛州高鐵貨運產業園)引爆計劃,提升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配套能力。
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已聚集項目80餘個,其中整車項目6個,國機智駿、凱馬汽車、中電汽車實現整車下線;金力永磁成功「牽手」特斯拉成為供應商;孚能科技成功上市,打響了江西省進軍科創板的「第一槍」。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建設,達產後年產能可達100萬輛整車、電池年產能可達32.3GWH,實現產值將超千億元,逐步形成「整車+零部件+研發+檢測+汽車文化」全產業生態鏈。聚焦半導體材料、晶片製造和顯示屏模組等優勢領域,規劃建設面積32.5平方公裡的電子信息產業園,全力構建「芯、屏、端、網、器」電子信息產業體系,前10月,全區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15%。運營全國首個區塊鏈沙盒——贛州區塊鏈金融產業沙盒園和全國首個區塊鏈服務大廳,落戶項目100餘家,數字經濟紅紅火火。
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平臺提檔升級。近年來,贛州經開區與中科院、清華大學、北理工等科研院所深入合作,擁有研發、檢測及基礎服務平臺46個,其中國家級科技孵化器和科技創新及基礎平臺達18個;擁有授權專利4343件,申請PCT專利98件,佔全市第一。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3個,海智計劃工作站2個,院士工作站5個,匯聚了院士、博士等高層次人才806名。培育全省首家獨角獸企業、種子獨角獸企業1家和瞪羚企業4家;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33家,數量佔全市的1/5。
在不斷完善「硬環境」的同時,全力優化服務提升「軟環境」。贛州經開區持續深入開展全區領導幹部掛點聯繫企業活動,採取縣級及以上領導牽頭、部門包幹負責、幹部具體掛點的三級聯動掛點聯繫方式,實現園區重點企業掛點幫扶全覆蓋、常態化。安排近百名副科級以上幹部常駐全區58個重點項目蹲點工地開展「三同」(同辦公、同吃住、同推進)專項活動。同時,在全省率先創建了「無證明」營商環境,通過數據共享、部門協助、當事人承諾等方式,實現「無證明」是常態,「要證明」是例外。全面梳理優化辦事全流程,通過「一窗受理、一個流程、一套材料、一次辦好」審批模式,實現「一鏈辦理」,辦結時限總體壓縮了159個工作日,證明材料總體精簡了37個。
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帶動贛州經開區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工業經濟發展實現逆勢增長。今年以來,全區共籤約項目116個、籤約資金941.56億元。規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54%;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財政總收入同比增長4.69%;規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財政總收入、進出口總額等8項主要經濟指標總量多年居全市第一。(周加相、梁履桂、李美霞)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自東方網企業宣傳資訊財經快訊,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