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谷》黑白與彩色衝撞中的世界

2021-01-08 孫瑩的家常事

活在喜劇裡,還當了主角,按照套路來的生活還會有什麼煩惱?

01

黑白與彩色的衝撞1998年,那年瑞茜·威瑟斯彭(Reese Witherspoon)還不是律政俏佳人,託比·馬奎爾(Tobey Maguire)也還不是蜘蛛俠。

在導演蓋瑞羅斯(Gary Ross)的電影《歡樂谷(Pleasantville)》中,兩人飾演的只是生活在20世紀九十年代的普通青少年的兄妹:大衛和珍妮弗。如同「愛麗絲夢遊仙境」那樣,兄妹倆的奇幻之旅開始於二人從現實世界誤入了電視世界。

但是他們進入的是時代背景為20世紀50年代的名為《歡樂谷》的黑白情景喜劇。

「歡樂谷」的世界裡的一切都是黑白的,場景是黑白的,物品是黑白的,人也是黑白的。每天發生的事情也都是按照情景喜劇中設定的那樣完美:打球會有百分之百的命中率,比賽也一定能取勝......

兄妹兩人的亂入打破了這份「完美」,明明可以按照劇本過「完美」生活的兄妹偏偏不按劇本兒走。於是每當歡樂谷的黑白人們在兄妹二人的引導下做出了一些違背劇情設定的事情之後,他們就會變成彩色。

久而久之,這些在黑白世界裡日益增長彩色,給歡樂谷帶來了恐慌。

這種類似於《回到未來》的時間穿越設計,類似於《楚門的世界》的電視世界背景的假想,和「不按劇本套路出牌」的劇本,本就給這部電影增添了足夠的戲劇衝突。然而這樣的設定還遠遠不足以滿足導演的在視聽方面的需求。

在電影《歡樂谷》中,由於時間和背景的扭曲而產生的彩色與黑白之間的矛盾成了電影敘事的核心。

這種讓人眼前一亮的反差也給電影本身在視覺上帶來了直觀的衝突體驗。於是除了對白和故事,電影中顏色之間的矛盾也作為敘事手段,反應了社會的矛盾,家庭價值觀的矛盾,以及文化的矛盾。

02

將顏色轉化為敘事

20世紀九十年代的後期,正值數字電影開始發展的時期,新的技術給了人們重新塑造顏色的機會。導演蓋瑞羅斯就是更加戲劇性地用顏色去敘述色彩與文化記憶之間的關係,創造了一個視覺敘事上更為直觀的電影世界。電影用代表當代現實世界的色彩入侵了黑白代表的被媒體理想化的過去,賦予顏色更重要的敘事功能。

文化記憶並不是對歷史的複述,它更多的是當我們提到一個時代的時候,浮現出的能代表這個時代的特色的特殊的記憶點。它可能是誇張的甚至是扭曲的,但無論如何都是那個時代的文化產物,是心理、意識、社會和文化相互作用下的投射。

《歡樂谷》並不是第一個在電影中即使用彩色又使用黑白的電影。老版的《綠野仙蹤》,《你好,憂愁(Bonjour Tristesse)》或者《再續前世情(Dead Again)》也都有類似的用法。這些電影將彩色應用於描繪幻想/虛構/回憶的虛構世界。

而《歡樂谷》則正相反,它將黑白應用於虛構世界,轉而用彩色代表現實。

甚至更複雜的是《歡樂谷》並沒有像其他電影那樣把彩色畫面和黑白畫面分割開來,而是讓彩色和黑白共存在同一幀中。於是電影畫面在黑白逐漸被彩色替代的變化下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推動故事發展的敘事手段之一。

《辛德勒的名單》中的紅色,《罪惡之城》中的紅黃藍,也都是在一個黑白畫面中出現了彩色,但是這些電影更多的是用單一的顏色去強調某一事物或概念。這些電影往往很小心地去使用彩色,為了能夠讓電影在整體上保持著黑白敘事空間的完整性。

《歡樂谷》中的顏色反而是為了破壞這種完整性,從直觀的、視覺上的彩色入侵來反應電影主題及意義上的「入侵」。在這個過程中,彩色的事物或概念不再是為了強調事物或概念本身,而是轉而強調彩色背後的含義。

03

顏色背後的文化衝撞

黑白情景喜劇《歡樂谷》代表的是20世紀50年代的文化媒體的視覺道德標準:家庭和睦沒有爭吵,夫妻恩愛但是分床睡覺不能有房事,沒有性,沒有接吻。

而當兄妹倆入侵到這個「完美」世界之後,他們引入了性愛,搖滾樂,反叛文學,現代藝術,女權,所以歡樂谷逐漸開始有了顏色。

於是彩色與黑白的衝撞演變為文化和觀念的衝撞。黑白的居民對彩色充滿了恐慌。原本在故事情節中才能表現出來的衝突,在這部電影中利用顏色的衝撞實現了最直觀最具視覺衝擊的表達。

比如一次性愛之後在黑白花叢中一朵紅色的花;

比如黑白的人聚在一起審判彩色的人。

而這種衝撞真的是當代與過去嗎?並不盡然。

這裡所謂的過去來自於50年代的電視媒體而非50年代的現實社會,也就是對於那個年代美國的文化記憶。

20世紀90年代的色彩,挑戰的是50年代媒體所「弘揚」的黑白的「理想社會」。藉由一句「藝術來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的俗語,電視媒體正是將當時的文化和價值觀高度集中並且以理想化的方是輸出的方式之一。

電影上映20年後的現在,其實拋開上述這一切關於文化的討論不提,單就青少年「律政俏佳人」和「蜘蛛俠」穿越50年代黑白喜劇電視劇世界的這個梗,其實就足以讓21世紀的我們對這部電影充滿了興趣。

而電影本身似乎又造就了另一番新的文化記憶,身處21世紀的我們也可以提出同樣的問題:

電影中九十年代的現實世界,真的是當時的現實世界嗎?

或者也只是承載著九十年代文化記憶的電影世界呢?

相關焦點

  • 《歡樂谷》烙著90年代美國文化印記的反烏託邦電影
    「歡樂谷」的世界裡的一切都是黑白的,場景是黑白的,物品是黑白的,人也是黑白的。每天發生的事情也都是按照情景喜劇中設定的那樣完美:打球會有百分之百的命中率,比賽也一定能取勝.兄妹兩人的亂入打破了這份「完美」,明明可以按照劇本過「完美」生活的兄妹偏偏不按劇本兒走。於是每當歡樂谷的黑白人們在兄妹二人的引導下做出了一些違背劇情設定的事情之後,他們就會變成彩色。
  • 電影《歡樂谷》:黑白世界不允許出現彩色
    一對生活在「標準」破碎家庭中的兄妹,哥哥大衛(陶比麥奎爾飾)的思想守舊,嚮往五十代年電視劇「歡樂谷」裡無憂無慮的生活,而妹妹珍妮佛(芮絲溫瑟史布恩飾)的觀念新潮前衛開放,完全的辣妹形象,在一個因緣巧合的情況下,兩個人進入了黑白電視劇「歡樂谷」裡。
  • 兄妹倆被吸入電視劇中,堅持自己掌握命運,看奇幻電影《歡樂谷》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部奇幻電影,《歡樂谷》。這部影片講述了穿越到了電視中的黑白世界,這裡不允許出現彩色。女子突然變成彩色,只好每天塗黑色染料的故事。大衛與珍妮弗是一對親兄妹。哥哥大衛性格比較內向,妹妹珍妮弗卻非常的開朗熱情。哥哥大衛總是喜歡在家看一部50年代的黑白電視劇《歡樂谷》。而珍妮弗則喜歡到外面和很多人聚會。一天他們的母親出門後。兩人便開始了各自的行動。
  • 《歡樂谷》不是一個遊樂場
    這裡說的「歡樂谷」指的是一檔黑白電視節目:節目中虛構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人人安居樂業的世界,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小鎮大小,這個小鎮就叫做「Pleasantville」(歡樂谷),節目的主要內容就是以巴德一家為核心的小鎮居民的生活。
  • 厄恩斯特·哈斯的彩色世界:彩色和黑白的決定性瞬間並不一致
    初到美國時,他嚴格拍攝黑白照片,這在報導攝影中仍然是慣例,當時的報導攝影師也都認為單色是現實性和真實性的代表,而彩色只能用於商業。然而,面對大都市活色生香的生活,哈斯還是在1949年首次使用了柯達彩色膠片,並且愈發喜愛,最後他幾乎不再拍黑白,而以小型相機的彩色攝影著稱,也以此建立聲名。
  • 黑白之間的彩色世界
    圖片上在黑白之間不斷變化的線條與方塊都隨著現場沒有旋律的音樂在變化,或者說,聽起來更像精心設計編排過的噪音。而這其中的音樂、視覺、時間和空間都是由日本先鋒電子音樂製作人池田亮司用數學方法所塑造的。「極簡、短、緻密、優雅、細緻、性感,數學家使用的語言和藝術家並無二致。
  • 彩色·黑白 ——小議電影《後來的我們》的色彩切換
    胡曉霞擁有你時,世界是彩色的;錯過你後,世界只剩黑白。作品主要講述北漂人情感飄零離散的故事:林見清和方小曉相識於2007年歸鄉的火車,爾後十年間,他們從相識、相伴、相戀、相負、相棄,到相念、相憶、相惜、相會。劉若英用油畫般唯美的色彩表現回憶,用帶有濃厚悲傷氣息的黑白表現現實——「過去」明亮、美好,「現在」錯過、遺憾。黑白的無奈,映射曾經相愛時五光十色的美好,回不去的彩色曾經,割捨不掉的黑白現在,彩色與黑白,令人遊走在回憶和現實,徘徊於過去和後來。
  • 《綠野仙蹤》不是首部彩色電影?從黑白到彩色,首部彩色長片是它
    而這部電影其中一個加分的原因在於,它為其中一部最早使用「特藝彩色」技術的彩色電影,有別於早期黑白電影膠捲必須人工染色,「特藝彩色」讓彩色電影的攝製技術得到更大的提升,畫面更為飽滿和自然,《綠野仙蹤》也因此成為後續電影的重要基礎。
  • 電影《大佛普拉斯》:現實一片黑白灰暗,彩色的永遠是別人的世界
    作為一部要走進院線的電影,《大佛普拉斯》做了很大膽的嘗試,全黑白的影像搭配臺語發音,讓人想起五十年代的黑白臺語片,但經過導演黃信堯的黑色幽默風格式口白在旁講解,插入導演本身想傳達的核心概念,相信即使是一般觀眾也不會覺得難以觀看或是感覺枯燥。導演積極地想打破電影的「第四道牆」,讓演員或口白跳脫電影的劇情對觀眾說話,與其說《大佛普拉斯》是一部電影,不如說更像是電影與紀錄片的結合。
  • 《綠野仙蹤》不是第一部彩色電影嗎?從黑白到彩色
    這部電影獲得額外獎勵的原因之一是他是第一批使用特藝彩色技術的彩色電影之一,與早期的黑白膠片必須手工染色不同,特藝彩色膠片極大地改進了彩色膠片的製作工藝,使畫面更加飽滿自然,因此《綠野仙蹤》成為後續電影的重要基礎。
  • 如何將Word中的彩色的圖片變成黑白?
    如何將彩色圖片變成黑白色的?第一時間想到的方法肯定是用photoshop或其他修圖類的軟體。那如果需要將Word中的圖片由彩色變黑白,是否就無法處理了呢?下面三種方法教你一鍵搞定!接著點擊「顏色」下拉菜單中的「顏色飽和度」,然後選擇第一個飽和度為0的黑白色即可。2、重新著色雙擊圖片後,點擊菜單欄「顏色」中的「重新著色」,然後選擇「灰色」即可。
  • 黑白電影背後的玄機
    適當地處理電影色彩必畫龍點睛,但一不小心就成畫蛇添足之舉,或是像早期「三色彩藝」的技術發達之後彩色電影淪為商業性質的產品。然而,現今的電影世界似乎有意地忽略黑白電影。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皆為彩色,相較之下黑白電影更顯得夢幻、純淨,使整部電影結構單純地以動作及光影呈現。彩色電影本身即可自行發光,但是黑白電影需要藉外來發光。
  • 今天為什麼我們還會看黑白電影?
    適當地處理電影色彩必畫龍點睛,但一不小心就成畫蛇添足之舉,或是像早期「三色彩藝」的技術發達之後彩色電影淪為商業性質的產品。然而,現今的電影世界似乎有意地忽略黑白電影。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皆為彩色,相較之下黑白電影更顯得夢幻、純淨,使整部電影結構單純地以動作及光影呈現。彩色電影本身即可自行發光,但是黑白電影需要藉外來發光。
  • 如何把經典黑白照片變成彩色?
    通過將多種不同的石灰石進行分次曝光而產生多種色調,一張黑白照片往往需要用6-15種不同的石灰石來完成彩色化。儘管最後的效果與我們今天的彩色照片完全不能相比,但這一技術卻在西方風靡了20餘年。尤其是189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特種一美分郵資法案,明信片成為了光致變色技術背後最大的推手,一直到一戰爆發,才中斷了這一技術的發展。
  • 女子在黑白世界有顏色,怕丈夫嫌棄塗滿顏料,這部科幻片寓意深刻
    大家好,我是阿零,一個有溫度的電影解說,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女子在黑白世界有了顏色,怕丈夫不喜歡自己,全身塗上黑白顏料的經典電影《歡樂谷》,在一個叫歡樂谷的地方,所見之處只有黑白灰三種顏色,所有的人仿佛都生活在黑白電影裡,不過歡樂谷也只存在於電視機裡,它地位就像家有兒女和武林外傳一樣,深受觀眾喜愛而且家喻戶曉,歡樂谷是男主阿福最喜歡的電視劇,阿福甚至能背下裡面的每一句臺詞,表演出裡面的每一個場景
  • PS中彩色照片轉黑白照片常用方法及分析
    跟隨【有狐說狸】用自由的思想帶你飛本文為狐狸原創攝影論述文章本文使用攝影作品均為狐狸原創攝影作品今天和大家聊聊PS中將彩色照片轉黑白的事情
  • 黑白的世界彩色的你,Reno4 SE人像留色功能體驗
    簡單的說,背景虛化可以讓不必要的畫面變得模糊,從而將人像從畫面中突出出來。除了全黑背景,還有一種拍攝技巧需求不高,但需要後期技術的更高階玩法,就是人像留色背景黑白。通俗地說,就是讓人像是彩色的,但背景變成黑白的。
  • 街拍中選擇黑白還是彩色 帶你賞析攝影師作品
    選擇黑白,還是彩色?這是攝影師經常面臨的選擇。在這篇文章中,街拍愛好者Valerie Jardin探討了黑白與彩色的選擇問題。事實上並不存在絕對的優劣:彩色和黑白的選擇,是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只有在每一張照片的具體拍攝和修飾中,才能找到問題的解答——有時往往並不是一種解答。
  • 告別黑白,世界第一部公認的彩色電影帶你感受浮華的世界
    ——《浮華世界》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繽紛多彩的,影院中的大片以及電視電影所展現的精彩鏡頭等無一不旖旎多彩絢麗動人,但是當人類第一次嘗試用膠片記錄時光使之重新呈現在屏幕上的時候,才發現那裡的世界只有黑色和白色,於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只能欣賞黑白影視作品。當然,這裡並沒有說黑白電影的不好。
  • 《大佛普拉斯》:窮人的世界只有黑白,有錢人的世界才是彩色的
    黑白。一部沒什麼大腕也沒有多大投資的電影《大佛普拉斯》,十項提名領跑,一舉拿下包括最佳新導演在內的五項大獎。這部電影從頭喪到尾,以葬禮始,以葬禮終。兩個窮人肚財和菜埔出現的鏡頭都是黑白。唯一的彩色,就是垃圾回收員肚財和他的好朋友工廠門衛菜埔所觀看的,工廠老闆的行車記錄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