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黃巢還殘暴,在黃巢之後又建國「大齊」的秦宗權,最終結局如何

2021-02-13 歷史翱翔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在晚唐那個混亂而血腥的年代,有一個人就趁著亂世由小變大,以弱變強,迅速崛起,他就是亂世軍閥秦宗權。

(秦宗權)

秦宗權原本只是一個小小的牙將,但他善於審時度勢,懂得韜光養晦,發展成了手握重兵的大軍閥。繼而稱霸於河南兩淮地區,最後建號稱帝,在滾滾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自己的名號。

不過,秦宗權留給後人的印象並不好,被人冠以「食人魔王」的稱號。那麼,亂世軍閥秦宗權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何會被稱作「食人魔王」呢?他的最終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史書記載,秦宗權是河南郡許州人,他生逢晚唐亂世,錯過了大唐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等巔峰時刻。繁華強盛的大唐帝國在遭遇了安史之亂的腥風血雨後,早已千瘡百孔,江河日下。

各地藩鎮擁兵自重,拒絕聽從聽朝廷號召,各自為政,打著心中的小算盤,或者韜光養晦,意圖後起,或者騎牆觀望,擇木而棲,不見兔子不撒鷹,都希望最終投靠強者,來個大樹底下好乘涼。

朝廷本也想收拾這個爛攤子,無奈有心無力,只好寄希望於藩鎮間互相牽制,苟且偷生。不料天不遂人願,這種危急的狀況勉強維持到874年前後,老天爺來了一把火上澆油,關東遭遇大旱,百姓餓殍千裡,易子而食,終於忍無可忍揭竿而起。

(王仙芝)

首先是王仙芝,他的起義就攪得唐朝坐立不安。好不容易捱到王仙芝去世,接著又蹦起來一個黃巢,接替了王仙芝的位置,繼續造反。

黃巢比王仙芝更為強勢,在公元879年攻陷了廣州,一年後就突破了唐朝的最後一道關卡潼關,兵鋒直抵長安城下。並最終將唐僖宗趕出了皇宮,自己在含元殿登基為帝,國號大齊。

在此之前的秦宗權,地位低下,不過是忠武軍節度使薛能手下的一名牙將。在接到朝廷務必全力阻擊黃巢的命令後,他奉薛能之命前往蔡州招募兵勇,為即將到來的惡戰做好準備。

秦宗權剛到蔡州,就接到一個讓他無比震驚的消息:他的老上司薛能居然掛了,被手底下的大將周岌給砍了。原因是薛能縱容前來支援的徐州軍燒殺搶掠,在忠武軍的地盤上撒野。薛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想生事,但周岌性格直爽,實在看不下去,乾脆深夜領兵入城,對著徐州軍一陣砍瓜切菜,順便將薛能也給辦了。

秦宗權這下好了,許州自然是沒法回去了,咋辦呢?思前想後,他決定將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好好利用自己手裡難得的兵權。

「宗權外示赴難,因逐刺史,據蔡以叛」,也就是說,秦宗權最後武力驅逐了蔡州刺史,佔據了蔡州。本來朝廷也想過問此事,但實在騰不出手來問罪於秦宗權,因為眼下還有更為緊迫的事情需要解決,那就是黃巢。

於是,秦宗權得到了寶貴的休養生息時間,經過一段時間的蟄伏後,手中已有精兵過萬。在宦官楊光復的勸說下,協助朝廷抵抗黃巢,接連收復了幾個城池,被唐僖宗公開獎勵,升為節度使,晉位儉校司空,成為了一方藩鎮。

(黃巢起義)

當黃巢勢如破竹地攻陷長安,轉過頭來收拾秦宗權時,見風使舵的他又立馬向黃巢叩頭稱臣,遞上了一封投降書,準備先靠著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養精蓄銳,靜觀其變。

果然,風向一下又變了,黃巢還沒把皇位坐熱乎,就被朝廷大軍趕出潼關,很快再次變回流寇。公元884年,黃巢兵敗並自殺於泰山腳下的狼虎谷。

黃巢死後,唐僖宗雖然回歸長安,但幾乎「號令不出國門」,只能控制長安周邊的幾個地區,各地的軍閥依然佔據山頭,相互吞噬。這時的秦宗權看到了機會,便「縱兵四處,侵噬臨道」。

這期間的秦宗權,陷入了一種擴充地盤的癲狂狀態,將蔡州作為自己的老巢,四面出擊,接連攻下了不少城池,竭盡所能地趁亂搶佔地盤。秦宗權每每在攻下一處城池後,就肆意縱容屬下燒殺搶掠,堪比日本人的「三光」政策。

史書載:「西至關內,東極青齊,南出江淮,北至衛滑,魚爛鳥散,人煙斷絕,荊榛蔽野。」秦宗權的暴虐自然引發了百姓的極度反感,以致百姓們只要一聽到秦宗權的名號後,便望風而逃,村村戶戶幾無人煙。

這給秦宗權的後勤補給造成了極大的麻煩。要知道,打仗首要的就是糧草補給,特別是部隊的軍糧是萬萬不能缺失的。但偏偏秦宗權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部隊人數雖然增加了,地盤也日漸寬廣,但手下的十數萬大軍,吃喝卻成了大問題。

(朱溫)

無計可施的秦宗權,想出了一個駭人聽聞的主意:以活人為食。為了能保證供給,他居然下令將人殺死後用鹽醃製,載屍而行。

兵強馬壯秦宗權有些飄飄然了,做起了皇帝夢,居然在885年二月,於蔡州稱帝,國號沿用大齊,以示繼承黃巢之傳統,並大肆封賜百官。《舊唐書》載:「巢賊既誅,宗權復熾,僭號稱帝,補署官吏。」

不過,秦宗權始終還是莽夫一名,既不懂得招賢納士,又治軍無方,只知道任人唯親,最終導致了他的覆亡。公元888年,朱溫率軍圍困蔡州數月,城中彈盡糧絕,秦宗權被手下部將申叢打折了腿,綁縛到了朱溫的面前。

朱溫看到秦宗權後,兩人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對話:「下官屢以天子命達於公,如前年中翻然改圖,與下官同力勤王,則豈有今日之事乎?」宗權曰:「僕若不死,公何以興?天以僕霸公也。」

意思是說,我朱溫屢次三番勸你投降,你怎麼就置若罔聞呢?秦宗權冷笑道,如果我投降了,還有今天的你嗎?

後來,秦宗權被唐昭宗親自宣判砍頭,押赴西市獨柳樹下處決。在路上,秦宗權還看到了京兆尹孫揆,高聲求救道:「尚書明鑑,宗權豈反者耶!但輸忠不效耳。」

兩旁的百姓哄然大笑,因為臨時之前的秦宗權居然還狡辯說,自己不是反賊,只是對朝廷的忠心,無處投效而已。

相關焦點

  • 屠夫黃巢:殺人800萬的魔王是如何煉成的?
    」(見《資治通鑑》) 黃巢軍隊究竟殺了多少人、吃了多少人,已不能詳考,民間傳言的「黃巢殺人八百萬」雖然誇張,但也從側面說明了黃巢軍隊的殘暴和酷烈程度。  中和四年(884年)四月,唐朝官軍持續猛攻黃巢軍隊,黃巢軍隊大敗;五月,大雨,「平地水深三尺」,堡壘被衝潰的黃巢軍隊最終四處離散,大量黃巢軍隊士兵被殺,黃巢的手下紛紛投降唐朝,而剩餘的部眾又自相猜疑、相互殘殺;在此情況下,黃巢最終僅帶著1000多人的殘兵退入山東。
  • 黃巢:摧毀帝國的走私犯
    公元880年,黃巢起義軍攻佔大唐王朝的首都長安。然而僅僅4年之後,黃巢就被唐朝請來的沙陀僱傭兵鎮壓,身死國滅。但短暫的黃巢起義也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水滸傳》的主角宋江就以黃巢自比,寫下豪言壯語: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逼出來的大齊天子
  • 黃巢起義有多少人,佔領了多少地方,黃巢最後結局如何?
    黃巢是個秀才,有人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黃巢造反,幾乎就成了,只是個人格局還小了點,為人過於殘暴,故功敗垂成。僖宗乾符二年(875),黃巢響應王仙芝起義時,不過親屬8人,加入王仙芝後,所部也不過數千,而在短短5年之後的廣明元年(880),取代王仙芝成為義軍首領的黃巢便攻破了長安,其時他的軍隊已達60萬人。
  • 秦宗權的興亡
    [注1]  秦宗權的所作所為,就好像在武俠小說中,一個名門正派的高手,覺得練正派武功見效太慢,看到黃巢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拿著闢邪劍譜,突然成為江湖聞風喪膽的第一高手,難免忍不住的羨慕,於是最後終於忍不住,也揮刀自宮,跟著練起了這種邪派武功。  當然了,邪派功夫果然是見效極快,所以秦宗權投到黃巢門下,很快就成為繼黃巢之後,讓天下武林聞風喪膽的第一高手。
  • 秦宗權師法黃巢,闢邪劍譜重出江湖
    秦宗權的所作所為,就好像在武俠小說中一個名門正派的高手,覺得練正派武功見效太慢,看到黃巢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拿著闢邪劍譜,突然成為江湖聞風喪膽的第一高手,難免忍不住羨慕,於是最後終於忍不住也揮刀自宮,跟著練起了這種邪派武功。邪派武功果然是見效極快,所以秦宗權投到黃巢門下,很快就成為繼黃巢之後,讓天下武林聞風喪膽的第一高手。
  • 只因他們的「三大特產」,連黃巢都惹不起
    蔡州最初聞名全國的特產就是騾子軍,蔡州地區並不產良馬,但盛產拉車的騾子(駐馬店在建國後還一度是馬車交通中心)。由於唐朝中央政府的封鎖政策。淮西藩鎮就以蔡州的騾子組建了騾子軍。秦宗權一度投靠過黃巢,也正是他在黃巢軍中時,黃巢軍隊有了大規模吃人的惡名(所以這到底是誰的部下吃人很值得商榷,從吃人歷史上看秦宗權的黑歷史持續時間更長)。黃巢死後,不但朱溫「吃飽」吞下了黃巢軍的精銳部分,秦宗權也乘機大發利市實力漲得好比科創板。秦宗權融資後,派人四面出擊搶地盤,他派兄弟秦宗言攻打荊南、秦誥進攻襄州、部將孫儒攻孟州、洛州、秦宗衡擾亂嶽州、鄂州、秦賢侵擾江南。
  • 黃巢起聲勢浩大,最終卻難逃失敗,是不是因為唐朝依舊強大
    我花開後百花殺——黃王天下王仙芝殘部投靠黃巢,而經過王仙芝招安被殺一事,黃巢也放下招安奢望,開始有計劃地著手建國,大整軍隊思想,準備破釜沉舟,徹底推翻唐王朝。黃巢在亳州自立為「黃王」,號稱「沖天大將軍」,改元「王霸」,並設官分職,驅河南、山南之民十餘萬劫掠淮南。
  • 黃巢軍隊吃人竟是給友軍背鍋? 這些騎騾子的才是唐末真正的恐怖魔王
    雖然黃巢軍隊是典型的流寇做派,在行軍途中喜歡殺戮搶劫富人,但在食物選擇上還算正常。他們真正給視為食人魔軍是在和秦宗權的蔡州軍匯合後,在很大程度是給友軍背鍋(或者說是蔡州軍教會了他們如何吃人,蔡州軍軍才是吃人的真正行家)。
  • 人吃人的黃巢起義到底有多恐怖
    據說黃巢起義義軍在以人肉為軍餉,人吃人現象到處可見。黃巢之亂禍延大唐半壁江山,導致唐末國力大衰。直到公元884年黃巢之亂被平定而結束,歷時25年嗎,沉重地打擊了唐朝的統治,加速了唐朝的滅亡。       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於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侍翁,父為菊花連句,翁思索未至,巢隨口應曰:『堪於百花為總首,自然 天賜赫黃衣。
  • 宋江寫下敢笑黃巢不丈夫,不是笑黃巢起義規模小,笑他死得窩囊
    宋江在潯陽樓上寫下了「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的詩句。在這兒我們需要說明,黃巢的影響力遠超宋江許多倍,無論從哪方面說,似乎黃巢都強於宋江,那宋江到底「笑」黃巢什麼呢?據我分析,宋江應該是笑黃巢最後死因實在是太窩囊了。那歷史上黃巢是怎麼死的呢?
  • 黃巢和他的三首詩,霸氣側漏!
    881年1月16日(唐廣明元年十二月十三日),黃巢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年號「金統」。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 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於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但成年後卻屢試不第。
  • 農民軍領袖黃巢的真實面目:比安史之亂還要殘忍
    剛開始的幾天,義軍看到貧窮的人,還往往施捨財物。對此,《資治通鑑》評論說,黃巢的部下「為盜賊既久」,通過戰爭中的搶掠已經變得極為富有了,這只不過是暫時的現象。原來,這些「為盜賊既久」的戰士只是在用搶來的財富戲耍著長安的居民,這只是久為人下又突然成為人上人的反常舉動。
  • 席捲大唐,輕取長安的黃巢,怎麼突然就衰了?
    大唐第一私鹽販子、第一反賊,大齊第一皇帝—黃巢是也!通讀歷史,人們往往有這樣一種疑慮,自從有了黃巢,唐末農民起義的面貌,似乎就煥然一新了,王仙芝最多是把水稍微攪渾了一下,前後不到四年,連一個像樣的大城市都不曾攻佔,唐庭招降,給個監察御史。而黃巢,卻幾乎將唐庭翻了個底朝天,一路下去從根本上動搖了唐庭的根基,唐庭的政治中樞—長安和洛陽。
  • 宋江敢笑黃巢不丈夫,如果他知道是誰殺了黃巢,還能笑出來嗎?
    宋江敢笑黃巢不丈夫,就是因為黃巢只做了不到五年皇帝,就眾叛親離身首異處了。如果宋江知道是誰殺了黃巢,可能就笑不出來了。黃巢在新舊兩唐書中都有傳,不過不是名臣名將正傳,而是跟安祿山史思明李希烈朱泚一樣被列為「逆臣」,宋江的所作所為,倒是跟黃巢有三分神似。
  • 五代十國人物風雲——詩人黃巢
    這時,王仙芝兵敗身死,黃巢收編其餘下兵士攻陷亳州向淮南挺近。在淮南劫掠一圈後義軍已經發展非常壯大,乾符五年(878年)黃巢又率軍攻回河南,這時朝廷也派重兵在中原把守,雙方陷入僵持階段。而黃巢在江西與浙江的兵馬去屢屢被官軍打敗,黃巢乞降招安,詔命黃巢為右衛將軍,不滿意繼續造反。不過這時黃巢已陷入被動,不得不率軍經福建南下,越過南嶺乾符六年(879年)九月包圍廣州。
  • 黃巢背後掩蓋的真相:一場慘絕人寰的驚天殺戮
    黃巢科第失敗後,沒有在自己身上來找原因,而是把這種心有不甘轉化成了一種對唐王朝的憤怒,我黃巢文武雙全,難道沒有資格在你這裡混上個一官半職嗎?此時,黃巢的一種報復的心理油然而生。他難以排解心中的鬱悶,提筆寫下一首名篇,被記錄在了《全唐詩》中,而這首詩在一千多年後,還被大導演張藝謀引用了一次,大大忽悠了一把觀眾。
  • 黃巢起義殺富不濟貧,廣州城十二萬商人被屠殺
    其實早在黃巢起義之前,零星的抗暴運動就時有發生,從裘甫發動浙東叛亂開始到龐勳兵變,再到黃巢起義,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各類民變兵變此起彼伏,難以計數,幾乎席捲了唐朝所有的行政區域,自此以後,千瘡百孔的唐王朝迅速走向滅亡。  龐勳兵變之後,中原大地天災人禍不斷;水災之後,又發生了旱災,旱情稍有緩解,又發生了大面積的蝗災,老百姓簡直沒有活路了。
  • 題菊花·[唐代]黃巢·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題菊花·[唐代]黃巢[cháo]·颯颯[sà]西風滿院栽,蕊[ruǐ]寒香冷蝶[dié]難來
  • 源於農民起義領袖黃巢
    875年,黃巢兄弟們響應王仙芝,豎起起義大旗,率領起義軍,攻城拔地,無往不勝,後來號稱「沖天大將軍」,880年,黃巢率軍攻入長安,急不可耐的登基稱帝,國號大齊。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這首七絕正是出自黃巢之口。沒錯,2006年上映的電影《滿城盡到黃金甲》的電影名稱,最早也是出自黃巢之口。從這首詩可以看出,青年時期的黃巢也是信心十足,霸氣外露。這首詩是黃巢科舉考試不中,在落地後所寫,從中也不難看出,此時黃巢的心情,迫切的希望能有一場狂風驟雨的革命,來展現自己的實力,也暗示一旦起義爆發,唐朝的命運就會像遇到霜的花朵一樣,很快枯萎。
  • 黃巢為什麼未能滅唐?老百姓們的這個舉動讓他的「滿城盡帶黃金甲」之夢宣告終結!
    ,屢試不第,最終帶著滿腔憤懣不甘離開,長安不會記得,盛世長安,天下英才趨之若鶩,又有誰會在意那些落魄書生,但它會記住的。,義軍又如何能夠不日益壯大,或許時勢造英雄說的便是此,官逼民反也是如此。廣明元年十一月十七日,黃巢大軍抵達洛陽城下,唐將齊克讓不戰而走,退守潼關,洛陽留守劉允章出城迎請義軍,義軍入城後分毫不取,於民相安,不知黃巢在進入洛陽之後會是何種感想,他不會忘記那個自己曾留下四句詩言,帶著滿腔不甘而離開的地方,現在自己離那座雄偉的都城是如此的近,幾乎只是一座潼關的距離,潼關之後又有什麼能夠阻攔自己的馬蹄,長安是時候該颳起一陣摧城的秋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