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在晚唐那個混亂而血腥的年代,有一個人就趁著亂世由小變大,以弱變強,迅速崛起,他就是亂世軍閥秦宗權。
(秦宗權)
秦宗權原本只是一個小小的牙將,但他善於審時度勢,懂得韜光養晦,發展成了手握重兵的大軍閥。繼而稱霸於河南兩淮地區,最後建號稱帝,在滾滾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自己的名號。
不過,秦宗權留給後人的印象並不好,被人冠以「食人魔王」的稱號。那麼,亂世軍閥秦宗權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何會被稱作「食人魔王」呢?他的最終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史書記載,秦宗權是河南郡許州人,他生逢晚唐亂世,錯過了大唐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等巔峰時刻。繁華強盛的大唐帝國在遭遇了安史之亂的腥風血雨後,早已千瘡百孔,江河日下。
各地藩鎮擁兵自重,拒絕聽從聽朝廷號召,各自為政,打著心中的小算盤,或者韜光養晦,意圖後起,或者騎牆觀望,擇木而棲,不見兔子不撒鷹,都希望最終投靠強者,來個大樹底下好乘涼。
朝廷本也想收拾這個爛攤子,無奈有心無力,只好寄希望於藩鎮間互相牽制,苟且偷生。不料天不遂人願,這種危急的狀況勉強維持到874年前後,老天爺來了一把火上澆油,關東遭遇大旱,百姓餓殍千裡,易子而食,終於忍無可忍揭竿而起。
(王仙芝)
首先是王仙芝,他的起義就攪得唐朝坐立不安。好不容易捱到王仙芝去世,接著又蹦起來一個黃巢,接替了王仙芝的位置,繼續造反。
黃巢比王仙芝更為強勢,在公元879年攻陷了廣州,一年後就突破了唐朝的最後一道關卡潼關,兵鋒直抵長安城下。並最終將唐僖宗趕出了皇宮,自己在含元殿登基為帝,國號大齊。
在此之前的秦宗權,地位低下,不過是忠武軍節度使薛能手下的一名牙將。在接到朝廷務必全力阻擊黃巢的命令後,他奉薛能之命前往蔡州招募兵勇,為即將到來的惡戰做好準備。
秦宗權剛到蔡州,就接到一個讓他無比震驚的消息:他的老上司薛能居然掛了,被手底下的大將周岌給砍了。原因是薛能縱容前來支援的徐州軍燒殺搶掠,在忠武軍的地盤上撒野。薛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想生事,但周岌性格直爽,實在看不下去,乾脆深夜領兵入城,對著徐州軍一陣砍瓜切菜,順便將薛能也給辦了。
秦宗權這下好了,許州自然是沒法回去了,咋辦呢?思前想後,他決定將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好好利用自己手裡難得的兵權。
「宗權外示赴難,因逐刺史,據蔡以叛」,也就是說,秦宗權最後武力驅逐了蔡州刺史,佔據了蔡州。本來朝廷也想過問此事,但實在騰不出手來問罪於秦宗權,因為眼下還有更為緊迫的事情需要解決,那就是黃巢。
於是,秦宗權得到了寶貴的休養生息時間,經過一段時間的蟄伏後,手中已有精兵過萬。在宦官楊光復的勸說下,協助朝廷抵抗黃巢,接連收復了幾個城池,被唐僖宗公開獎勵,升為節度使,晉位儉校司空,成為了一方藩鎮。
(黃巢起義)
當黃巢勢如破竹地攻陷長安,轉過頭來收拾秦宗權時,見風使舵的他又立馬向黃巢叩頭稱臣,遞上了一封投降書,準備先靠著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養精蓄銳,靜觀其變。
果然,風向一下又變了,黃巢還沒把皇位坐熱乎,就被朝廷大軍趕出潼關,很快再次變回流寇。公元884年,黃巢兵敗並自殺於泰山腳下的狼虎谷。
黃巢死後,唐僖宗雖然回歸長安,但幾乎「號令不出國門」,只能控制長安周邊的幾個地區,各地的軍閥依然佔據山頭,相互吞噬。這時的秦宗權看到了機會,便「縱兵四處,侵噬臨道」。
這期間的秦宗權,陷入了一種擴充地盤的癲狂狀態,將蔡州作為自己的老巢,四面出擊,接連攻下了不少城池,竭盡所能地趁亂搶佔地盤。秦宗權每每在攻下一處城池後,就肆意縱容屬下燒殺搶掠,堪比日本人的「三光」政策。
史書載:「西至關內,東極青齊,南出江淮,北至衛滑,魚爛鳥散,人煙斷絕,荊榛蔽野。」秦宗權的暴虐自然引發了百姓的極度反感,以致百姓們只要一聽到秦宗權的名號後,便望風而逃,村村戶戶幾無人煙。
這給秦宗權的後勤補給造成了極大的麻煩。要知道,打仗首要的就是糧草補給,特別是部隊的軍糧是萬萬不能缺失的。但偏偏秦宗權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部隊人數雖然增加了,地盤也日漸寬廣,但手下的十數萬大軍,吃喝卻成了大問題。
(朱溫)
無計可施的秦宗權,想出了一個駭人聽聞的主意:以活人為食。為了能保證供給,他居然下令將人殺死後用鹽醃製,載屍而行。
兵強馬壯秦宗權有些飄飄然了,做起了皇帝夢,居然在885年二月,於蔡州稱帝,國號沿用大齊,以示繼承黃巢之傳統,並大肆封賜百官。《舊唐書》載:「巢賊既誅,宗權復熾,僭號稱帝,補署官吏。」
不過,秦宗權始終還是莽夫一名,既不懂得招賢納士,又治軍無方,只知道任人唯親,最終導致了他的覆亡。公元888年,朱溫率軍圍困蔡州數月,城中彈盡糧絕,秦宗權被手下部將申叢打折了腿,綁縛到了朱溫的面前。
朱溫看到秦宗權後,兩人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對話:「下官屢以天子命達於公,如前年中翻然改圖,與下官同力勤王,則豈有今日之事乎?」宗權曰:「僕若不死,公何以興?天以僕霸公也。」
意思是說,我朱溫屢次三番勸你投降,你怎麼就置若罔聞呢?秦宗權冷笑道,如果我投降了,還有今天的你嗎?
後來,秦宗權被唐昭宗親自宣判砍頭,押赴西市獨柳樹下處決。在路上,秦宗權還看到了京兆尹孫揆,高聲求救道:「尚書明鑑,宗權豈反者耶!但輸忠不效耳。」
兩旁的百姓哄然大笑,因為臨時之前的秦宗權居然還狡辯說,自己不是反賊,只是對朝廷的忠心,無處投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