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摧毀帝國的走私犯

2021-02-23 冷炮歷史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唐朝後期的制度?

公元880年,黃巢起義軍攻佔大唐王朝的首都長安。然而僅僅4年之後,黃巢就被唐朝請來的沙陀僱傭兵鎮壓,身死國滅。但短暫的黃巢起義也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水滸傳》的主角宋江就以黃巢自比,寫下豪言壯語: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逼出來的大齊天子

中國古代製鹽圖


820年,黃巢出生於一個販賣私鹽的黑社會背景家族。黃巢的家庭之所以走上販賣私鹽的道路,與唐朝中後期國家專營鹽業的政策有關。

為了斂財,唐朝政府從鹽戶手中低價收購鹽,再以正常交易價格30多倍的高價賣給百姓,人為製造天價食鹽。窮苦百姓買不起天價官鹽,只能去買鹽梟手裡的私鹽。官府對於賣私鹽刑法極重,鹽梟為了對抗官府的追捕,也紛紛武裝起來,形成了不折不扣的黑社會。

受家庭背景影響,黃巢自幼好勇鬥狠,習得一身武藝。但他卻不願繼承家業,反而希望能夠考取科舉為朝廷效力,讓他的家族重回正軌。遺憾的是,早年的黃巢屢試不第,結果是只得重操舊業。不過民間也有傳言稱,黃巢曾考取狀元,但面見皇帝時,皇帝嫌棄其長相粗陋而未能錄取。當然這只是小說家言而已。實際上,黃巢只是粗通典籍,連進士都無法考取。他自然無法面見皇帝,也更不可能因醜被拒了。

但黃巢的販鹽生涯也未能長久。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年底,鹽梟王仙芝聚眾數千人,率先在山東起義,組織起一支名為「草軍」的隊伍與朝廷對抗。不久後,黃巢也召集了數千兵馬加入「草軍」,王仙芝的隊伍也迅速擴張到數萬之眾。四年後(878年)王仙芝戰死,黃巢便收攏王仙芝殘部,領導草軍轉戰浙江、福建、廣州、湖南等地。最終在廣明元年(880年)兵進長安。黃巢順勢登基稱帝,國號大齊,建元金統,大赦天下。

大齊天子黃巢

豬一樣的對手

官軍即便狀態不佳 依然能吊打大部分起義軍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農民起義軍戰鬥力往往比較低下。即使對陣王朝末年的官軍部隊,也時常難以匹敵,至於像黃巢這樣攻破中央王朝首都的例子就更少了。那麼,黃巢麾下的部隊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答案是完全沒有。事實上,黃巢麾下部隊的戰鬥力卻並不驚人。他之所以能攻克長安,主要應歸功於已腐朽不堪的唐王朝。

黃巢起義前,在位的唐懿宗就奢侈無度。在關東連續出現自然災害,民不聊生之際,還不惜舉國之力,耗費巨資迎佛骨。懿宗死後,即位的唐僖宗年僅12歲,根本無力處理政務。於是宦官田令孜獨攬大權,導致唐朝的統治更加混亂。

當王仙芝-黃巢起義發生時,田令孜甚至向唐僖宗隱瞞了這件大事。直到義軍勢力壯大,無法遏制之時,他才向唐僖宗匯報此事。朝廷這才任命平盧節度使宋威出兵鎮壓起義。然而宋威卻作壁上觀,對轄地之外的義軍不管不顧。宋威認為,鑑於數年前為朝廷平定龐勳之亂的康承訓,未得善終的先例。自己若是全力鎮壓起義,可能同樣遭遇兔死狗烹的下場。為保全性命和實力,養寇自重是最好的策略。

 

軟弱無能的唐僖宗


既然負責鎮壓的官軍統帥放任不管,王仙芝-黃巢的隊伍自然是一路發展壯大。朝廷得知此事後頗為不滿,於是催促宋威儘快行動。結果,宋威居然還殺死了王仙芝派來和朝廷議和的使臣。王仙芝聞訊大怒,立刻率兵攻打江陵。此時江陵守軍毫無準備,若不是山南東道節度使李福,帶著本部兵馬和500沙陀騎兵來救,江陵便會被義軍佔領。

江陵之圍雖然解除,但宋威也因他的消極政策被朝廷解職。新的唐軍主帥上任不久後就贏得了對義軍的大勝,唐軍在湖北黃梅陣斬王仙芝。王仙芝餘部投奔黃巢,使得黃巢成為義軍統帥。面對各地節度使的聯合圍剿,黃巢同樣屢戰屢敗,最後不得不轉進廣州,以避唐軍鋒芒。

經過休整,黃巢再度北上攻克江陵。但很快被唐將曹全晸、劉巨容在荊門擊破,軍隊損失過半。然而劉巨容同樣出於養寇自重的思想,禁止手下追擊黃巢殘部,這才讓黃巢倖免於難。隨後,黃巢又被鎮海軍節度使高駢的部下圍困。但高駢希望獨享功勞,將其他幾路援軍遣回駐地,這才讓黃巢得以突圍,重整旗鼓。令人意外的是,高駢雖手握7萬雄兵,卻不願冒險與黃巢交戰,坐視黃巢渡江北上。

此後,黃巢的北上之途十分順利,幾乎沒遭到藩鎮的抵抗。期間,只有天平軍節度使曹全晸率兵六千,與黃巢激戰。雖一度取勝,但終因兵力懸殊太大,兵敗戰死。很快,黃巢又僅用一天就攻克了號「畿內首險的潼關。潼關已失,無險可守的長安自然只能拱手讓人。就這樣,黃巢攻入長安,唐僖宗只得倉皇出逃。

騎馬出逃的唐僖宗

長安拉鋸

攻佔長安的黃巢起義軍


黃巢進佔長安後,一時威風八面。全國48個藩鎮中,已有21個向他投降。黃巢認為,此時自己已經天下無敵,唐朝則如風中殘燭,不日將亡。但隨後的事實證明,這不過是他的妄想。

很快,唐朝勢力就開始了反攻。長安西部的鳳翔軍節度使(今陝西西部)鄭畋,拒絕黃巢的招降。黃巢便派5萬大軍去攻打他的地盤。鄭畋讓數千士兵以鬆散隊形在山坡上布陣,並多立旗幟。叛軍誤以為是唐軍主力,便準備列陣迎擊。但鄭畋不等叛軍布陣完成,便下令兩翼的伏兵出擊。叛軍一觸即潰,被唐軍一路追殺到龍尾坡,死傷近半。

 

借著龍尾坡得勝之威,鄭畋趁勢發出檄文,號召天下藩鎮共討黃巢。之前眾多作壁上觀的藩鎮看到鄭畋取勝,發現黃巢不過如此,便紛紛響應唐朝號令。一時間,陝西、河南、山西等地原本投降的藩鎮都開始圍攻黃巢,使黃巢陷入多線作戰的困境。

唐朝的騎兵 弩手與重步兵


公元881年,正當官軍主力準備奪回長安時,黃巢因畏懼官軍主動退出長安。官軍入城後卻大肆劫掠,黃巢則趁機率部殺回長安、挫敗官軍。

此後2年內,雙方以長安為中心反覆拉鋸。叛軍擊退了昭義節度使高潯的部隊,奪取了華州。但黃巢手下大將朱溫因戰敗投降唐軍,也讓長安東部的防線出現缺口。對叛軍更加不利的是,官軍的長期圍困讓他們糧草短缺,軍中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部分官軍得知此事後,竟喪心病狂地抓捕逃亡山林的百姓,賣給叛軍為食以換取錢財!此時的唐都長安,堪稱人間地獄!

夕日繁華的長安已經成為過眼雲煙

沙陀南下


唐代後期的武力保障--沙陀


為打破僵持局面,公元883年,唐朝決定從北方調來沙陀酋帥李克用,讓他率領12000步兵和5000騎兵南下關中平叛。勇冠諸胡的沙陀,本為西突厥別部,在草原上時就以驍勇聞名。早在14年前平定龐勳之亂時,沙陀人就是唐軍破敵的主力。黃巢之亂未滅之際,曾證明自己價值的沙陀軍隊自然會成為唐朝求援的首選。

李克用率部南下的消息傳來,令叛軍極為震恐。黃巢的不少部下曾參加過十四年前的龐勳之亂,他們對驍勇善戰的沙陀騎兵仍然心有餘悸。而荊門之戰中,擊敗叛軍的唐軍部下也有500沙陀騎兵。500沙陀騎兵尚且難以對付,要對付5000沙陀騎兵更是難於登天。於是,黃巢急忙招降李克用,卻被他言辭拒絕。

 

無奈之下,黃巢只能集中手下幾乎全部重要戰將,帶著15萬大軍去和李克用決戰。李克用則與河中、忠武、易定三鎮唐軍會師,補充了自己兵力。

只有部分藩鎮降卒的黃巢軍隊


一切就緒後,兩軍在梁田坡展開激戰。叛軍雖有人數優勢,但因難以抵擋沙陀騎兵的衝鋒。全線潰敗的他們,死者達數萬人。梁田坡之戰後,李克用乘勝攻克了長安外圍的重要據點華州,又一路勢如破竹殺到長安,再度與黃巢決戰。

戰役初期,唐軍的普通攻擊未能突破叛軍防線。但李克用的沙陀騎兵此時再度發威,抵擋不住他們衝擊的叛軍迅速潰敗。有賴於善戰的沙陀騎兵,唐軍得以收復長安。長安既失,黃巢只得帶著剩餘的十幾萬大軍逃亡河南。

用騎兵縱橫中原一個時代的突厥沙陀人

黃巢之死

黃巢起義的路線圖


平心而論,黃巢若繼續轉戰各地,也許還能讓大齊政權苟活數年。但他卻在圍攻陳州時浪費了太多時間。叛軍耗時300多天未能破城,糧草缺乏的叛軍中也再度出現了以人肉為軍糧的慘劇。

眼見叛軍久攻陳州不下,原本畏懼黃巢勢大而不敢救援的幾位唐軍節度使們,終於下決心出兵增援。為確保萬無一失,這支唐軍還特意請求此前屢立戰功的沙陀酋長李克用助戰,李克用也爽快地答應了請求。於是,唐軍和沙陀軍齊攻黃巢,很快就將後者的主力殲滅。黃巢帶著殘部一路往山東逃亡,最終在泰山東南的虎狼谷兵敗身死。

李克用最終將成為唐朝的掘墓人之一


黃巢之亂徹底打破了晚唐藩鎮之間的政治平衡,也令唐朝皇帝與藩鎮間離心離德的狀況暴露無遺。隨著皇室直屬的禁軍被消滅,舊的藩鎮體系被摧毀,朝廷也失去了對藩鎮節度使的任免權。這導致藩鎮節度使之位長期被本地將領佔據,藩鎮擁兵自重之勢更為嚴重。唐末亂世的權利遊戲也變得更加紛繁複雜。

平定黃巢的李克用,手握沙陀鐵騎,虎踞太原。

黃巢降將朱溫盡收叛軍餘黨,獲封宣武節度使,進駐開封。

鎮海節度使高駢以七萬雄師,稱霸江淮。

蔡州秦宗權,以蔡州精兵,威震中原。

塞外的契丹勢力也在慢慢興起……

唐已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黃巢之亂的平定,也開啟了群雄逐鹿的新時代。

龐勳之亂:大唐喪鐘的第一聲響

相關焦點

  • 大唐為何始終無法剿滅黃巢?
    從安史之亂開始後,反叛大唐帝國的力量那是一撥接一撥。在此前後的叛亂力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體制內的力量,領頭叛亂的人,不是國級大佬,就是省軍級大佬;一個市師級大佬,也敢領銜叛亂,肯定會讓人笑它自不量力的,但是相關的叛亂,都讓大唐帝國打翻在地了。
  • 黃巢起義有多少人,佔領了多少地方,黃巢最後結局如何?
    黃巢是個秀才,有人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黃巢造反,幾乎就成了,只是個人格局還小了點,為人過於殘暴,故功敗垂成。僖宗乾符二年(875),黃巢響應王仙芝起義時,不過親屬8人,加入王仙芝後,所部也不過數千,而在短短5年之後的廣明元年(880),取代王仙芝成為義軍首領的黃巢便攻破了長安,其時他的軍隊已達60萬人。
  • 《走私犯》
    估計是禁播原因吧一直找不到預告片跟內容,這部影片挺精彩值得一看電影名叫《走私犯》,百度用迅雷下載能找到,再推薦一部極度重口味的電影小日本的《下水道的美人魚
  • 黃巢在中國屠殺了12萬恨豬佬,幾百年後恨豬佬提起此事仍心有餘悸
    他在傳統的科舉制下,屢試不中,有一次他考試考砸了,又眼見大唐帝國走到遲暮之年,他一怒之下,決定去摧毀這個帝國。話說黃巢起義的時候,跟隨的帶頭大哥叫王仙芝,是個平均主義者。王仙芝在歷史上的鏡頭並不多,不久就被朝廷剿滅了,仙芝最終成就了黃巢。由於仙芝死後,群龍無首,餘黨推黃巢為黃王,黃自稱「沖天大將軍」,年號王霸。
  • 農民軍領袖黃巢的真實面目:比安史之亂還要殘忍
    其中包含的惱怒、偏執和暴力,正暗喻了黃巢改天換地、重定秩序、重整乾坤的狂妄,幾乎想要孤注一擲。農民軍領袖黃巢的真實面目乾符五年春(公元878年),王仙芝在黃梅戰死,其餘部由尚君長之弟尚讓率領投奔亭州與黃巢所部會合,黃巢得以獨統全軍 10餘萬人,自稱黃王,號沖天大將軍,改稱元王霸。其餘義軍將領也一致推舉黃巢為「沖天太保均平大將軍」,統一指揮農民起義隊伍。
  • 比黃巢還殘暴,在黃巢之後又建國「大齊」的秦宗權,最終結局如何
    繁華強盛的大唐帝國在遭遇了安史之亂的腥風血雨後,早已千瘡百孔,江河日下。各地藩鎮擁兵自重,拒絕聽從聽朝廷號召,各自為政,打著心中的小算盤,或者韜光養晦,意圖後起,或者騎牆觀望,擇木而棲,不見兔子不撒鷹,都希望最終投靠強者,來個大樹底下好乘涼。朝廷本也想收拾這個爛攤子,無奈有心無力,只好寄希望於藩鎮間互相牽制,苟且偷生。
  • 黃巢起義殺富不濟貧,廣州城十二萬商人被屠殺
    李唐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但是安史之亂後,帝國的統治基礎已經動搖,到了後來,這個帝國已經搖搖欲墜,像建立在沙灘上的房子,一陣風吹來,這個貌似堅不可摧的王朝就會土崩瓦解,黃巢起義無疑是一場暴風驟雨。
  • 屠夫黃巢:殺人800萬的魔王是如何煉成的?
    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四月,已經攻佔大唐帝國首都長安城四個多月的黃巢(820-884年),在接連吃了幾個敗仗、聽說唐軍已經逼臨長安後,急急忙忙帶著他的十幾萬軍隊主動撤出了長安城,當聽說四個多月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黃巢軍隊已經撤離長安,滿城百姓無不歡呼雀躍,但這座中世紀歷史上人口一度多達百萬的歷史名城,很快又將陷入一場魔鬼式的劫難和大屠殺中
  • 秦宗權師法黃巢,闢邪劍譜重出江湖
    正當黃巢江河日下之際,有一個位體制內的大佬一看黃巢這套玩得不錯,於是就拜黃巢為大哥,跟著黃巢一塊混了。這位投靠黃巢的大哥名叫秦宗權,最初是圍剿黃巢的幹將之一,在黃巢逃出關中時,他卻拜投到了黃巢門下。黃巢使其驍將孟楷將萬人為前鋒,擊蔡州,節度使秦宗權逆戰而敗;賊進攻其城,宗權遂稱臣於巢,與之連兵。
  • 黃巢到底是不是殺人狂魔?
    與明末造反領袖張自忠一樣,黃巢是以一個殺人大魔頭的形象留在歷史上的。黃巢=屠殺。
  • 宋江敢笑黃巢不丈夫,如果他知道是誰殺了黃巢,還能笑出來嗎?
    宋江敢笑黃巢不丈夫,就是因為黃巢只做了不到五年皇帝,就眾叛親離身首異處了。如果宋江知道是誰殺了黃巢,可能就笑不出來了。黃巢在新舊兩唐書中都有傳,不過不是名臣名將正傳,而是跟安祿山史思明李希烈朱泚一樣被列為「逆臣」,宋江的所作所為,倒是跟黃巢有三分神似。
  • 任昌丁苦學釜山方言 《走私犯》中變身粗暴男
    任昌丁苦學釜山方言 《走私犯》中變身粗暴男 任昌丁    電影網訊(編譯/Rita)演員任昌丁為了詮釋《走私犯》電影中的角色,親自前往釜山一個月之久,苦學釜山方言。
  • 五代十國人物風雲——詩人黃巢
    這時,王仙芝兵敗身死,黃巢收編其餘下兵士攻陷亳州向淮南挺近。在淮南劫掠一圈後義軍已經發展非常壯大,乾符五年(878年)黃巢又率軍攻回河南,這時朝廷也派重兵在中原把守,雙方陷入僵持階段。而黃巢在江西與浙江的兵馬去屢屢被官軍打敗,黃巢乞降招安,詔命黃巢為右衛將軍,不滿意繼續造反。不過這時黃巢已陷入被動,不得不率軍經福建南下,越過南嶺乾符六年(879年)九月包圍廣州。
  • 宋江寫下敢笑黃巢不丈夫,不是笑黃巢起義規模小,笑他死得窩囊
    宋江在潯陽樓上寫下了「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的詩句。在這兒我們需要說明,黃巢的影響力遠超宋江許多倍,無論從哪方面說,似乎黃巢都強於宋江,那宋江到底「笑」黃巢什麼呢?據我分析,宋江應該是笑黃巢最後死因實在是太窩囊了。那歷史上黃巢是怎麼死的呢?
  • 黃巢背後掩蓋的真相:一場慘絕人寰的驚天殺戮
    宋江和他的兄弟非常忠實的做了黃巢的Fans,在《水滸傳》的篇章中,我們多能看到這些所謂的正義英雄們動輒就殺人全家,甚至屠城屠莊的行徑。我只能這麼說,宋江無恥的樣子頗有黃巢當年的風範。黃巢其人黃巢,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出身於一個世代販賣私鹽的家庭。要特別說明的是黃巢家中並不窮,而且可以稱的上是小資。
  • 席捲大唐,輕取長安的黃巢,怎麼突然就衰了?
    大唐第一私鹽販子、第一反賊,大齊第一皇帝—黃巢是也!通讀歷史,人們往往有這樣一種疑慮,自從有了黃巢,唐末農民起義的面貌,似乎就煥然一新了,王仙芝最多是把水稍微攪渾了一下,前後不到四年,連一個像樣的大城市都不曾攻佔,唐庭招降,給個監察御史。而黃巢,卻幾乎將唐庭翻了個底朝天,一路下去從根本上動搖了唐庭的根基,唐庭的政治中樞—長安和洛陽。
  • 《走私犯》任昌丁骨折仍拍戲 丹尼爾為眼鏡受苦
    《走私犯》任昌丁骨折仍拍戲 丹尼爾為眼鏡受苦     電影網訊(編譯/Rita)23日,韓國電影《走私犯》
  • 黃巢和他的三首詩,霸氣側漏!
    881年1月16日(唐廣明元年十二月十三日),黃巢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年號「金統」。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 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於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但成年後卻屢試不第。
  • 人吃人的黃巢起義到底有多恐怖
    據說黃巢起義義軍在以人肉為軍餉,人吃人現象到處可見。黃巢之亂禍延大唐半壁江山,導致唐末國力大衰。直到公元884年黃巢之亂被平定而結束,歷時25年嗎,沉重地打擊了唐朝的統治,加速了唐朝的滅亡。       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於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侍翁,父為菊花連句,翁思索未至,巢隨口應曰:『堪於百花為總首,自然 天賜赫黃衣。
  • 黃巢起聲勢浩大,最終卻難逃失敗,是不是因為唐朝依舊強大
    這是黃巢曾經憤慨之中寫下的一首詩,黃巢起義聲勢浩大,而當時唐王朝已經步入下坡路,為什麼黃巢沒有建立一個新的大一統的王朝呢?我們可以從黃巢起義的過程當中,從聲勢浩大到偃旗息鼓之中尋找答案。黃巢因善於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所以被家族寄予厚望,其家族全力資助黃巢求學、科考,這種成長環境使得青年黃巢產生了某種使命感和優越感,他身上既有那時候讀書士子的優越感,又有出身商籍的自卑感,這種情況使得他在落榜後,不再屑於參加科考,而使他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報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