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軍隊吃人竟是給友軍背鍋? 這些騎騾子的才是唐末真正的恐怖魔王

2021-02-28 冷兵器研究所

關於黃巢起義軍有一個著名的說法就是他們喜歡吃人,這其實有些冤枉。雖然黃巢軍隊是典型的流寇做派,在行軍途中喜歡殺戮搶劫富人,但在食物選擇上還算正常。他們真正給視為食人魔軍是在和秦宗權的蔡州軍匯合後,在很大程度是給友軍背鍋(或者說是蔡州軍教會了他們如何吃人,蔡州軍軍才是吃人的真正行家)。

黃巢起義從875年開始,縱橫九年,其中不乏攻打大城市搞屠殺的黑歷史,但軍中主食依舊是糧食。黃巢吃人的記載發生在圍攻陳州期間,當時黃巢已經從撤到中原,在攻打陳州因為親信部下孟楷(就是孟楷逼反了朱溫)意外被殺,黃巢發動了為期三百天的陳州大戰。按照新唐書和舊唐書的描述,黃巢大軍吃人是因為:「賊圍陳郡三日,關東仍歲無耕稼,人俄倚牆壁間」,軍糧徵集困難,所以黃巢才喪心病狂地在全軍推廣「人肉料理」。

問題是在黃巢大軍在此戰前後似乎並不缺糧,「尚讓(他在黃巢軍中資格很老,在起義之初就是僅次於黃巢、王仙芝的巨頭,最後也是他反正後追殺黃巢)屯太康,黃鄴屯西華,稍有儲粟」「沙陀渡汴河趨封丘黃巢兄弟悉拒戰,李克用擊敗之,獲所俘五萬牛馬萬餘,並偽乘輿、法物、符印、寶貨、戎仗等三萬計,得巢幼子年六歲」,作為黃巢軍中巨頭的尚讓等人不缺糧,而黃巢小兒子車隊那裡還有五萬牛馬就更說明軍中不缺糧,因為牛馬消耗的乾糧十倍於士兵。

而且如果黃巢軍隊真的缺糧,他大可以先宰殺牛馬,然後再殺人吃肉,這至少符合一般人的胃口和心理底線。

黃巢軍隊的人肉處理方式在新舊唐書中也非常魔幻和浪費,完全不符合食物的處理原則(寫這段的人估計是根本沒見過殺豬宰羊,也沒用過磨)。首先黃巢軍隊竟然用「巨碓數百,生納人於碎之,合骨而食」,這非常浪費力氣,王朝軍隊真的餓的要吃人,一刀殺死後分而食之才是最方便的屠宰方式,那種把肉、臟器、骨頭混在一起的做法可不是每個人都有好牙口吃下。其次黃巢還大肆醃製人肉,唐軍居然繳獲的醃製人肉有數十車,證明了黃巢確實沒丟下老本行(身邊的鹽很多)。這在當時也是極大的浪費,因為唐朝中期以後每鬥鹽的價錢已經飛漲到300多文,普通士兵每月也只有幾斤鹽當補貼,醃製眾多的屍體當鹹肉簡直就是燒錢。

張巡吃人肉是因為他處於被包圍的位置,黃巢並沒有必要非得要吃人才能圍攻陳州。在他軍中大肆吃人的很可能是秦宗權統帥的蔡州軍。秦宗權的蔡州軍是被迫投降黃巢,秦宗權自己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因此黃巢才不會把軍中寶貴的糧食分給蔡州軍(至少有剋扣),很可能就是蔡州軍在圍城期間大肆吃人,甚至是把這種習慣傳給了黃巢部下。在離開黃巢後,蔡州軍依舊保持了吃人的習慣,吃人的時間也遠遠超過了黃巢軍,被中原軍頭們一致當做害蟲。他們在秦宗權派往四方後,擊敗了十幾個藩鎮軍頭,吃遍了福建、山東、江蘇、浙江、關中等各地良民,論吃人的本事黃巢(就算吃人是真的)可是甘拜下風。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主編原廓、作者李從嘉,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朱元璋比川普更善於進行「交易的藝術」?

喝人血吃人肉!西班牙殖民者徵服美洲最慘烈的戰役

喜歡冷研的小夥伴們,微信又雙叕改版了!為了避免以後找不到冷君,每天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按以下步驟將冷兵器研究所置頂。

相關焦點

  • 唐末大家為何最怕蔡州人?只因他們的「三大特產」,連黃巢都惹不起
    蔡州就是今天的河南駐馬店地區,是網絡鍵盤俠們惡搞的著名地名,但唐末的蔡州在當時人眼中就是恐怖和武德充沛的代名詞,人們對蔡州人怕的要死
  • 人吃人的黃巢起義到底有多恐怖
    據說黃巢起義義軍在以人肉為軍餉,人吃人現象到處可見。黃巢之亂禍延大唐半壁江山,導致唐末國力大衰。直到公元884年黃巢之亂被平定而結束,歷時25年嗎,沉重地打擊了唐朝的統治,加速了唐朝的滅亡。       黃巢起義規模巨大,雖然為百姓也謀取到一些福利,但是在起義後期的行為確實令人咋舌。那就是傳言的黃巢起義軍人吃人現象。
  • 屠夫黃巢:殺人800萬的魔王是如何煉成的?
    黃巢殺人八百萬自然是一個誇大數,但指揮殺人、吃人數十萬,卻是為正史所明文記載:將長安、廣州、福州等城市居民屠戮殆盡,捕捉百姓充當人肉軍糧,這些在歷史上駭人聽聞的事件,似乎很難跟我們平常所學到的「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的人設掛鈎起來,但歷史的真相,往往就是這麼殘酷。
  • 史上最殘暴的軍隊,軍隊中人吃人,所過之處遍地狼煙!
    而黃巢起義是唐朝末年存在時間最長的起義。起義軍首領黃巢,更是殘暴不堪。因為長期流動作戰,沒有固定的防守據點,曾拿數十萬百姓當作軍糧,可見殘暴的程度何其之高,他的軍隊也被為史上最殘暴的軍隊。黃巢,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生活在一個非常富足的家庭,家裡世代販鹽。黃巢精通劍術,馬術武藝高強,精通詩詞,從小便可與人對詩。黃巢成年後,前後多次參加科舉,全都落榜。
  • 黃巢起義之後怎麼樣了?這些真實發生的史實,歷史課本不會告訴你
    最保守估計,在黃巢軍隊起義期間,被吃掉的至少有三十萬人。吃人不吐骨,人肉充軍糧的惡劣行徑,完全不像一個書生,最野蠻兇殘的刁民可能都不敢這樣做。冠絕古今的狠辣,奠定了黃巢和他的起義軍的成功,也註定了他最終的失敗。這樣的歷史若是去細細品讀,有一件事最令人細思極恐,那就是黃巢身為領導者,會去吃人肉嗎?
  • 黃巢背後掩蓋的真相:一場慘絕人寰的驚天殺戮
    回教、基督教、猶太教皆被黃巢視為邪教,黃巢命令將成千上萬的教徒統統殺死,也就說在廣州城內,除非你信奉儒學,有其他信仰的人一律殺光,無論國籍。當黃巢的軍隊到達了廣州的港口後,黃巢傻眼了,因為大批的外國商船停靠於此,船上的貨物不計其數。還有很多是唐朝要出使外國的商船,這些船上也裝著中國最好的特產。黃巢立即下令,把這些商船上的貨物全部收繳充當軍費。
  • 黃巢起聲勢浩大,最終卻難逃失敗,是不是因為唐朝依舊強大
    「押牙」是唐末、五代節度使衙內管領儀仗、侍衛,參與軍機,統領軍隊的武官。「神策軍」是禁軍。但是黃巢不樂意啊,王仙芝「背叛革命」,剩下他們這些受王仙芝忽悠起事的鹽販頭子被斬首示眾,王仙芝自己卻跨越階級鴻溝,鯉魚躍龍門。我老黃五歲寫詩,寒窗苦讀十餘載,考個科舉又十餘載都沒能混上一個進士,你就靠出賣弟兄們想在金窩銀窩裡享福,做夢去吧!於是黃巢一拳打在王仙芝臉上,當眾唾罵王仙芝背信棄義,領著自己麾下軍隊出走山東。
  • 席捲大唐,輕取長安的黃巢,怎麼突然就衰了?
    大唐第一私鹽販子、第一反賊,大齊第一皇帝—黃巢是也!通讀歷史,人們往往有這樣一種疑慮,自從有了黃巢,唐末農民起義的面貌,似乎就煥然一新了,王仙芝最多是把水稍微攪渾了一下,前後不到四年,連一個像樣的大城市都不曾攻佔,唐庭招降,給個監察御史。而黃巢,卻幾乎將唐庭翻了個底朝天,一路下去從根本上動搖了唐庭的根基,唐庭的政治中樞—長安和洛陽。
  • 黃巢起義有多少人,佔領了多少地方,黃巢最後結局如何?
    黃巢是個秀才,有人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黃巢造反,幾乎就成了,只是個人格局還小了點,為人過於殘暴,故功敗垂成。僖宗乾符二年(875),黃巢響應王仙芝起義時,不過親屬8人,加入王仙芝後,所部也不過數千,而在短短5年之後的廣明元年(880),取代王仙芝成為義軍首領的黃巢便攻破了長安,其時他的軍隊已達60萬人。
  • 在中原說他人騾子絕對是罵人;而「湖南騾子」卻是對人至高的讚賞
    在中原地帶,如果你一句,你個騾子的,如果熟人則是一句玩笑,但是別人絕對會不舒服,如果是陌生人,對方絕對也會惡毒地回罵你,因為在河南這些地方,說人騾子意味著「雜交」,顯然取其以下的意思:騾子是馬和驢雜交而來的後代,其中母馬和公驢生的後代稱為馬騾
  • 農村老人常說:「馬騎前,驢騎後,騾子騎當中」,什麼意思?
    在農村,和人們在一起暢聊時,長輩們口中常常會說出一些老話,這些老話詼諧幽默且具現實意義,這些老話不知道出自哪裡,但被農村人口口相傳,流傳至今,甚至還在影響著農村幾代人。雖然這些農村老話不是出自名人,但卻是通過日常積累總結出來的話,從現在科學的角度來說也是非常有道理的,這些農村老話是老一輩人智慧的結晶,有的時候短短的一句話,就能把想表達的意思和感受說出來,並且讓人在其中能用心感受,這些老話的魅力現今依然散發著它的魅力。
  • 農民軍領袖黃巢的真實面目:比安史之亂還要殘忍
    攻陷廣州後,黃巢聲勢漸壯,於是自稱「率土大將軍」,在城內屠殺城內各國商人 12萬人,摧毀一切教堂,砍絕桑樹,不許養蠶織絲以貨外夷,把曾經是海外貿易中心的廣州幾乎一舉蕩平。黃巢在廣州屠城,其原因竟是忌恨唐朝廷允諾其招安後的待遇太低。此前,黃巢的軍隊屢次被唐朝官軍打敗,於是黃巢給唐天平節度使張楊一封求降信,請求代向朝廷上奏。
  • 黃巢和他的三首詩,霸氣側漏!
    881年1月16日(唐廣明元年十二月十三日),黃巢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年號「金統」。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 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於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但成年後卻屢試不第。
  • 怪圈:「混血兒」騾子讓馬騎兵聞風喪膽,南宋為何不用騾子軍?
    「牝」表示雌性,「牡」表示雄性,這裡是說騾子長得像驢,但是比馬都要健壯,以前不是中國生產,所以漢書當時以為是匈奴專有的神奇畜生,馬的主要力量在前肩,驢的主要力量在後大腿,而騾子的主要力量在腰,所以騎騾子的人需要跟隨著騾子腰部力量的變化而變換姿勢。
  • 黃巢:摧毀帝國的走私犯
    當王仙芝-黃巢起義發生時,田令孜甚至向唐僖宗隱瞞了這件大事。直到義軍勢力壯大,無法遏制之時,他才向唐僖宗匯報此事。朝廷這才任命平盧節度使宋威出兵鎮壓起義。然而宋威卻作壁上觀,對轄地之外的義軍不管不顧。宋威認為,鑑於數年前為朝廷平定龐勳之亂的康承訓,未得善終的先例。自己若是全力鎮壓起義,可能同樣遭遇兔死狗烹的下場。
  • 為什麼古代騎兵不用騾子?
    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其實在古代戰場上,騾子是比較常見的大型牲口,一般負責輜重以及糧草地轉運工作,但也有騎著騾子去打仗的。騾子相對馬而言,劣勢很明顯,速度慢,膽子小,戰場靈敏度完全跟不上戰場形勢。
  • 西方人鏡頭下的清王朝:慈禧醜陋,軍隊無能,百姓無知!
    西方人鏡頭下的清王朝:晚清時期,國門被西方的炮彈給砸開,西方照相術才得以傳入 西方人鏡頭下的清王朝:晚清時期的八旗軍隊,那時候的軍隊大都已經喪失了戰鬥力,甚至當皇帝檢閱部隊時,士兵們射的剪沒有一直命中靶子
  • 大唐為何始終無法剿滅黃巢?
    雖然這些藩鎮大佬也一度打得皇帝奪路而逃,但是大唐中央政府依然控制著廣闊的版圖,依然頑強的維持著自己的統治。黃巢前後的叛亂領銜人物,則是以底層力量為主了。比如,龐勳、王仙芝、黃巢在叛亂前,打扁捏圓也就是縣級的大佬罷了。雖然說,這些叛亂力量最後被大唐帝國剿滅了,但是在此過程中,大唐帝國的根基也被掏空了,等黃巢之亂結束時,大唐帝國也名存實亡了。
  • 比黃巢還殘暴,在黃巢之後又建國「大齊」的秦宗權,最終結局如何
    不過,秦宗權留給後人的印象並不好,被人冠以「食人魔王」的稱號。那麼,亂世軍閥秦宗權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何會被稱作「食人魔王」呢?他的最終結局又是怎樣的呢?史書記載,秦宗權是河南郡許州人,他生逢晚唐亂世,錯過了大唐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等巔峰時刻。繁華強盛的大唐帝國在遭遇了安史之亂的腥風血雨後,早已千瘡百孔,江河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