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起義之後怎麼樣了?這些真實發生的史實,歷史課本不會告訴你

2021-02-13 少讀紅樓

從當年陳勝吳廣的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開始,起義的大戲就徹底拉開了序幕。每逢國之亂世,一批又一批被欺壓的窮苦百姓就放下鋤頭,拿起兵器,走上了起義的道路。

他們剪除叛賊,誅盡奸臣,掃清舊朝,聽起來像極了勇士剷除惡龍的故事。但很多人都知道,西方故事中那些除去惡龍的勇士最終都會不可避免的變成惡龍。

同樣的,中國歷史上的幾場起義者也是如此。而與之不同的是,他們不是在成功後變壞的,他們起義的過程就是一次惡龍漸漸舒展鱗片的過程。

歷史長河中有一個最經典的例子,就是那位結束了盛唐王朝的書生反王——黃巢。

黃巢出生於一個小小的鹽商家庭,少有才名又精通騎射,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卻屢試不第。

那一年,鬱郁不得志的黃巢走出長安,望著身後的帝都,他暗暗發誓下一次自己來長安,迎接自己的一定不會再是這番光景。

他大筆一揮,寫下來那句流傳了千年的詩句「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日後,他的確做到了自己夢想的一切,兵進長安,登基稱帝。

而他這一場稱霸的故事,對於自己來說是毫無疑問的傳奇史詩,但對於那些無辜的百姓來說,就是徹頭徹尾的悲劇。

一、兩腳小羊互相食

人們印象中的黃巢,是文弱的書生,是不滿晚唐暴政的起義者,很少有人知道。這樣一個通讀史書,知曉四書五經的書生,竟然會將數十萬可憐人家用舂碾搗磨成肉醬,以此和部下大快朵頤。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中記載:「賊圍陳郡百日,關東仍歲無耕稼,人餓倚牆壁間,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於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文字雖短,可讀起來,就令人通體發寒,渾身戰慄。

晚唐時期,是一個十分混亂的時代,各路反王兵髮長安。黃巢也是其中之一。其他的反王大多有權貴支持,只有他可以稱為真正的百姓起義。

但這個百姓推出的領導者沒有善待百姓,而是如他的《不第後賦菊》詩中一樣,他做的是「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最保守估計,在黃巢軍隊起義期間,被吃掉的至少有三十萬人。吃人不吐骨,人肉充軍糧的惡劣行徑,完全不像一個書生,最野蠻兇殘的刁民可能都不敢這樣做。

冠絕古今的狠辣,奠定了黃巢和他的起義軍的成功,也註定了他最終的失敗。

這樣的歷史若是去細細品讀,有一件事最令人細思極恐,那就是黃巢身為領導者,會去吃人肉嗎?很大的可能是不會,那麼吃人肉的就只有放下農具跟隨他的百姓,也就是所謂的亂兵。

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一個普通的貧苦百姓,要不去當一個亂兵啃食他人,要不呆在家裡被不知道什麼時候就來的亂兵啃食。而就算當兵,一旦成為俘虜,也會落得被人吃的下場。

人在那個時候被稱為「兩腳羊」,所以,與其說是黃巢是那個吃兩腳羊的人,不如說,是兩腳羊在互吃而已。

所謂的起義,不過是一場吃與被吃的博弈罷了。

二、驕奢淫逸百姓苦

為什麼百姓的起義很少有成功的?因為他們沒有那種超越時代的目光,見解。他們想的是及時行樂,想的是功成後的享受。

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朱元璋的肆意屠殺,都是為了防止這些事情發生。但又有幾人可以做到這幾位這樣呢?反正黃巢是做不到的,因為,他也是這樣的一個人。

也許叛軍的初衷是好的,舊唐書中記載「時巢眾累年為盜,行伍不勝其富,遇窮民於路,爭行施遺。」

可當他們攻入長安,眼前這無比繁華的美景驚呆了所有人。於是,野蠻開始欺負文明,落後開始捶打先進。身為首領的黃巢和親近的部下進去皇宮,打殺皇親貴戚,凌辱皇后宮女。無所不用其極。

而在外邊的亂兵進不到皇宮,於是就把惡爪伸向了百姓。同樣是在舊唐書中記載,「乃下令洗城,丈夫丁壯,殺戮殆盡」這兩段文字僅僅幾段之間隔,竟是天壤之別。

就這樣,光天化日之下,一場令後世所有人沉默的暴行開始了。殺戮和搶奪先姑且不論,只去看看那些可憐的女子。

詞人韋莊是這個時代的一位進士。他逃出長安後,在自己的《秦婦吟》中深刻描寫了黃巢的軍隊攻入長安後,那些貴族平民女子遭淫辱的慘景。

這些女子本來在盛世中,居住深閨不諳世事,亂世卻忽遭戕害。她們的境遇令人悲哀,又令人憤怒。在此我引用幾句詩文,各位可以一觀這人間地獄之景。

「東鄰有女眉新畫,傾國傾城不知價。長戈擁得上戎車,回首香閨淚盈把。旋抽金線學縫旗,才上雕鞍教走馬。有時馬上見良人,不敢回眸空淚下。」

「西鄰有女真仙子,一寸橫波剪秋水。妝成只對鏡中春,年幼不知門外事。一夫跳躍上金階,斜袒半肩欲相恥。牽衣不肯出朱門,紅粉香脂刀下死。」

「南鄰有女不記姓,昨日良媒新納聘。琉璃階上不聞行,翡翠簾間空見影。忽看庭際刀刃鳴,身首支離在俄頃。仰天掩面哭一聲,女弟女兄同入井。」

「北鄰少婦行相促,旋拆雲鬟拭眉綠。已聞擊託壞高門,不覺攀緣上重屋。須臾四面火光來,欲下回梯梯又摧。煙中大叫猶求救,梁上懸屍已作灰。」

這樣的軍隊還是人間的軍隊嗎?完全是一群從地獄爬出來的惡鬼。這樣的軍隊進行起義,豈不是天大的諷刺?豈不是對「起義」二字最大的侮辱!

而這還只是黃巢軍隊的第二宗罪行。

三、文化才子皆被拋

現在關於傳統文化或者技藝,很多人都說要保護,要以防失傳,可如今是盛世,在亂世中,誰又能去保護這些人類最珍貴的財富呢?

在黃巢率領的軍隊中,大多是一些大字不識的百姓。這些人對於文學之類的東西通常都是抱著一種不屑一顧的態度,他們要的是糧食,是金銀,是財寶。

所以往往攻城掠地中得到了書籍或者典籍,他們採取就地焚燒或者隨意丟棄的方式處理。故而每一次的國家動亂,引發的都是文化層面的斷裂缺失。

在攻入長安後,野蠻對文明的踐踏越發嚴重。隨處是文人的屍骨,滿地是散落的書籍。

在亂軍為了一些金銀財寶四處哄搶之際,這些被李唐皇室精心收藏的價值連城的典籍安靜的躺在泥土裡,水溝裡,鮮血裡,不發一言。或許它們還對那個當上帝王的黃巢抱有一點點希望。

但正如前文所說,起義的過程就是勇士蛻變為惡龍的過程。也許最初的黃巢的確是為了百姓而揭竿而起,但現在的他已經徹底被榮華富貴迷了雙眼。

登基為帝的黃巢寵信奸佞,驕奢淫逸。而他的那些部下也越發驕悍,四處掠奪。韋莊在自己的《秦婦吟》中這樣寫到:「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一家家豪門被踏破,一位位才子被逼逃,越來越多的文化典籍被葬送在亂世的火焰之中。

「亂世黃金,盛世古董」,這句話在這一刻,悲哀的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只是坑殺了一些術士就得到了「暴君」的惡稱,那這樣的軍隊,這樣的黃巢又如何當得起「起義」之名?

說起黃巢的那場起義,很多人都覺得是官逼民反,是勇者鬥惡龍,但誰又知道在所謂的正義之下埋藏了多少惡行,多少白骨呢?

光明走在白骨鋪就的道路上,說著要去反抗黑暗,豈不平白惹人發笑。

作者:風水,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相關焦點

  • 黃巢起義有多少人,佔領了多少地方,黃巢最後結局如何?
    黃巢是個秀才,有人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黃巢造反,幾乎就成了,只是個人格局還小了點,為人過於殘暴,故功敗垂成。僖宗乾符二年(875),黃巢響應王仙芝起義時,不過親屬8人,加入王仙芝後,所部也不過數千,而在短短5年之後的廣明元年(880),取代王仙芝成為義軍首領的黃巢便攻破了長安,其時他的軍隊已達60萬人。
  • 黃巢起義殺富不濟貧,廣州城十二萬商人被屠殺
    其實早在黃巢起義之前,零星的抗暴運動就時有發生,從裘甫發動浙東叛亂開始到龐勳兵變,再到黃巢起義,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各類民變兵變此起彼伏,難以計數,幾乎席捲了唐朝所有的行政區域,自此以後,千瘡百孔的唐王朝迅速走向滅亡。  龐勳兵變之後,中原大地天災人禍不斷;水災之後,又發生了旱災,旱情稍有緩解,又發生了大面積的蝗災,老百姓簡直沒有活路了。
  • 黃巢起義失敗被殺,幾十位姬妾歸唐僖宗所有,處置方式令人不齒
    01富家子弟黃巢歷史上很多農民起義領袖都是草根階層出身,他們因為生活窮苦受到壓迫而揭竿起義。當時起義軍隊一呼百應,很快隊伍就形成了幾萬大軍的規模。黃巢和王仙芝採用流竄作戰的方式逐一攻陷各個地區,在他們的努力下起義軍隊很快就佔領了河南、山東等地。不過後來王仙芝在作戰期間被殺,從此之後黃巢只能單打獨鬥。可是王仙芝的離世卻成全了黃巢,因為此時的他在起義軍隊中獨大,他成為了起義領袖,這個時候的黃巢更加自命不凡,他自稱沖天大將軍。
  • 源於農民起義領袖黃巢
    自古以來,在中華大地上,站在歷史的風口浪尖上,你會看到,處處湧現出著許多鼎鼎大名的人物。有的是文學巨匠,靠自己的筆桿子,流芳千古;有的是民族英雄,一片赤膽忠心,報效國家,永載史冊;有的衝發一怒為紅顏,割據一方,雄霸天下;有的是反抗暴政的起義軍領袖,領導被壓迫者,謀求幸福的生活。
  • 人吃人的黃巢起義到底有多恐怖
    黃巢起義是王仙芝起義的後續,也是唐末民變中,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場農民起義。
  • 農民軍領袖黃巢的真實面目:比安史之亂還要殘忍
    這樣講,是出於對農民起義領袖的粉飾美化。如果追究一番,又何嘗看不出這是一個落榜考生的激憤之語呢?其中包含的惱怒、偏執和暴力,正暗喻了黃巢改天換地、重定秩序、重整乾坤的狂妄,幾乎想要孤注一擲。農民軍領袖黃巢的真實面目乾符五年春(公元878年),王仙芝在黃梅戰死,其餘部由尚君長之弟尚讓率領投奔亭州與黃巢所部會合,黃巢得以獨統全軍 10餘萬人,自稱黃王,號沖天大將軍,改稱元王霸。其餘義軍將領也一致推舉黃巢為「沖天太保均平大將軍」,統一指揮農民起義隊伍。手中握有強大軍事實力的黃巢,本應該順天意,應民心,救民於苦難之中。
  • 晚唐hold帝—唐僖宗,為啥對黃巢起義不上心?他是真沒想到會輸
    以往的歷史教科書曾告訴我們,晚唐時期的黃巢起義,以摧枯拉朽之勢,動搖了整個大唐王朝的統治
  • 龍生虎奶鷹搭棚:山東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在山西農村有神奇傳說
    在歷史上,也的確有道士在此地鑿巖作穴,避世修行。不僅如此,這裡的奇峰怪石、庵觀寺廟也有諸多神奇的傳說。比如王莽趕劉秀留下的漢王寨、「龍生虎奶鷹搭棚」的黃巢、玉皇殿背後會「長高」的土圪堆等等,為古山村披上了神秘的面紗,增添了無數的魅力。
  • 比黃巢還殘暴,在黃巢之後又建國「大齊」的秦宗權,最終結局如何
    繼而稱霸於河南兩淮地區,最後建號稱帝,在滾滾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自己的名號。不過,秦宗權留給後人的印象並不好,被人冠以「食人魔王」的稱號。那麼,亂世軍閥秦宗權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何會被稱作「食人魔王」呢?他的最終結局又是怎樣的呢?史書記載,秦宗權是河南郡許州人,他生逢晚唐亂世,錯過了大唐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等巔峰時刻。
  • 2019下半年初中歷史學科教師資格證面試試題(精選)第四批
    本次教資面試試題來源於學員回憶與真實試題存在偏差,僅供參考。初中歷史《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一、考題回顧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連年的災荒,無以為生,不得不發動大規模起義。教師總結:當時的唐朝政治腐敗,藩鎮割據,階級矛盾尖銳,民不聊生,最終被逼起義。(二)起義經過教師播放紀錄片《中國通史》中有關黃巢起義的片段,展示黃巢起義局勢圖,提問學生:假如你們是黃巢起義紀念館的解說員,你們如何向遊客介紹黃巢起義的過程,讓遊客更好地了解黃巢起義?
  • 屠夫黃巢:殺人800萬的魔王是如何煉成的?
    黃巢殺人八百萬自然是一個誇大數,但指揮殺人、吃人數十萬,卻是為正史所明文記載:將長安、廣州、福州等城市居民屠戮殆盡,捕捉百姓充當人肉軍糧,這些在歷史上駭人聽聞的事件,似乎很難跟我們平常所學到的「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的人設掛鈎起來,但歷史的真相,往往就是這麼殘酷。
  • 黃巢撤離長安之後,唐朝為何沒有振作,反而沉淪下去了呢?
    這個當時的少年帝王的疑惑,也曾是不少歷史愛好者們心頭的疑問,晚唐時期,朝廷這把爛牌,到底還有翻盤的希望嗎? 黃巢起義留下的幾個後遺症 毫無疑問,作為滅亡唐朝的主要推力,黃巢起義確實居功至偉,雖然最終功敗垂成,但黃巢的一番神操作,還是讓回過頭來接盤的唐僖宗感到了無比的頭疼。
  • 黃巢:摧毀帝國的走私犯
    公元880年,黃巢起義軍攻佔大唐王朝的首都長安。然而僅僅4年之後,黃巢就被唐朝請來的沙陀僱傭兵鎮壓,身死國滅。但短暫的黃巢起義也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水滸傳》的主角宋江就以黃巢自比,寫下豪言壯語: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逼出來的大齊天子
  • 五代十國人物風雲——詩人黃巢
    我們知道五代是從公元907年朱溫篡唐開始,而真正拉開五代序幕的重要人物應該是黃巢。一場轟轟烈烈的黃巢起義,敲醒了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的喪鐘。無數當世豪傑也在這場起義中接踵登場。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二日,黃巢進入太清宮。翌日,於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並大赦天下。歷經6年終於實現當初的夢想。然而在此後幾年,由於黃巢義軍自身缺乏執政基礎,內部矛盾嚴重,朱溫等手握重兵將領紛紛叛降,加之唐朝各地藩鎮藉機相繼勤王。於中和四年(884年)黃巢於陳州兵敗身死,結束了他輝煌的歷史使命。
  • 高中歷史《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說課稿
    1.利用文字和地圖來概述少數民族的疆域的變遷以及五代十國的概念,了解自古以來少數民族的發展與中央密不可分的關係和國家由統一走向分裂的相關史實。2.通過分析相關文獻或圖片視頻資料,了解唐朝從盛世到滅亡的重要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形成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意識,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 黃巢軍隊吃人竟是給友軍背鍋? 這些騎騾子的才是唐末真正的恐怖魔王
    黃巢起義從875年開始,縱橫九年,其中不乏攻打大城市搞屠殺的黑歷史,但軍中主食依舊是糧食。黃巢吃人的記載發生在圍攻陳州期間,當時黃巢已經從撤到中原,在攻打陳州因為親信部下孟楷(就是孟楷逼反了朱溫)意外被殺,黃巢發動了為期三百天的陳州大戰。按照新唐書和舊唐書的描述,黃巢大軍吃人是因為:「賊圍陳郡三日,關東仍歲無耕稼,人俄倚牆壁間」,軍糧徵集困難,所以黃巢才喪心病狂地在全軍推廣「人肉料理」。
  • 黃巢到底有多狂?專家:看他做的這些事,讓現代人都恨罵不絕
    黃巢,乍一聽這個名字可能大多數人會聯想到起義的好漢,又或者是掘人墳墓的盜墓賊。在教科書中,黃巢是唐朝的「陳勝吳廣」,他敢於反對暴政,跟暴政對抗。似乎他就是那個時代,救黎民百姓於水火的大英雄,但歷史上的他真是這樣?首先,他在歷史上是很狂的一個人,比如說挖乾陵,鬧得人盡皆知。
  • 黃巢背後掩蓋的真相:一場慘絕人寰的驚天殺戮
    唐末起義從此變了味道,因為黃巢等人根本不是什麼要餓死的饑民,相反他們有吃有喝非常快活,其實這場起義只是他們一次投機而已。黃巢與族兄弟子侄黃存、黃揆、黃思鄴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眾數千人,響應王仙芝,各地飢餓的農民爭先加入起義軍。數月之後,這支起義軍已經達到了數萬人。起義軍聲勢浩大,唐朝政府非常恐懼,詔令五路節度使出擊義軍。
  • 黃巢和他的三首詩,霸氣側漏!
    881年1月16日(唐廣明元年十二月十三日),黃巢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年號「金統」。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 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於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但成年後卻屢試不第。
  • 張獻忠屠蜀,證明 了農民起義造成的歷史破壞性
    第二天一早,他呼叫這些妻妾,左右的人告訴他已經殺死了,他又因為這些人當時沒有勸阻而大發雷霆,又把身邊的幾百名僕人殺掉了。張獻忠把許多婦女的小腳砍下來堆成一座小山,與愛妾在旁邊一邊喝酒一邊取樂。喝著喝著,張獻忠忽然仰起頭說:「要是再有個腳作山尖就更好了。」愛妾一聽,把腳伸出來開玩笑說:「這隻腳怎麼樣?」張獻忠說:「可以。」馬上命令人把它砍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