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撤離長安之後,唐朝為何沒有振作,反而沉淪下去了呢?

2020-11-18 騰訊網

以當代史學觀點來劃分,自大唐乾符二年之後,大唐王朝便正式步入了晚唐時期,這個曾經光芒萬丈的王朝,最終開始步履蹣跚起來,每一步都顯得暮氣十足。

一年,頗為不平靜,剛剛繼位不足一年的少年天子唐僖宗不顧世人的鄙視,提拔了自己最親信的人——大宦官田令孜,這種「任人唯親」、不走尋常路的舉措,讓不少天下士子唾棄的同時,也讓許多門閥派系的老宦官們十分憤懣。

打開百一年,頗為不平靜,剛剛繼位不足一年的少年天子唐僖宗不顧世人的鄙視,提拔了自己最親信的人——大宦官田令孜,這種「任人唯親」、不走尋常路的舉措,讓不少天下士子唾棄的同時,也讓許多門閥派系的老宦官們十分憤懣。,頗為不平靜,剛剛繼位不足一年的少年天子唐僖宗不顧世人的鄙視,提拔了自己最親信的人——大宦官田令孜,這種「任人唯親」、不走尋常路的舉措,讓不少天下士子唾棄的同時,也讓許多門閥派系的老宦官們十分憤懣。

天子冒失,可不是國家之福。

然而,對於唐僖宗來說,這些外人的眼光自己根本不在乎。因為說實在的,老爹唐懿宗給自己留下的這個天下,太爛了。

外有瘋狂的南詔襲擾,內有王仙芝等亂賊的流竄,朝廷之內,南衙北司更是爭鬥得不亦樂乎,自己這個少年天子,不過是宦官、朝臣們眼中的黃口小兒罷了。

因此,年輕氣盛的唐僖宗希望通過提拔自己人,來掌控更多朝廷的權力,能讓自己為這個王朝發揮更多的光和熱。

然而,唐僖宗還未來得及施展抱負,不久就被一場聲勢浩大的起義給趕出了長安城,滿城盡帶黃金甲,這場景不僅讓唐僖宗被搞得灰頭土臉,還被世人譏笑為貪玩誤國。

光啟元年,憔悴的唐僖宗從蜀地回到了長安城內。

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樓前荊棘滿。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悽涼無故物。

看著滿目瘡痍的長安城,唐僖宗的眼神黯淡了下來,大唐還有希望嗎?這個當時的少年帝王的疑惑,也曾是不少歷史愛好者們心頭的疑問,晚唐時期,朝廷這把爛牌,到底還有翻盤的希望嗎?

其實,唐僖宗後來的幾個動作,就是在對病入膏肓的王朝,進行著最後的補救。只是,王朝氣運,有時候,實在不是人力所能左右,時也命也,不得不服。

黃巢起義留下的幾個後遺症

毫無疑問,作為滅亡唐朝的主要推力,黃巢起義確實居功至偉,雖然最終功敗垂成,但黃巢的一番神操作,還是讓回過頭來接盤的唐僖宗感到了無比的頭疼。

打贏了黃巢,自己卻不得不面臨著幾個比黃巢起義更加棘手的問題:

李克用又回來了

當年自己耗盡了全部力量,拼上了一個宰相,一個京兆尹,一個大將軍還有數萬朝廷精銳將士性命,最終將李國昌這對作亂的沙陀父子趕出了代北之地,保住了河東的安全,然而冷不丁黃巢猛地踹入了長安,卻讓唐僖宗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自己確實搞不定。

最終,朝廷不得不腆著臉去跟李國昌、李克用父子示好。

「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歸來吧,歸來喲,別再四處漂泊。」

靠著李克用率領的數萬蕃漢步騎,最終朝廷將盤踞在長安數年之久的黃巢軍趕出了長安城,然而,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用了人家,肯定得給人好處,李克用倒也不客氣。

老大,我想要啥,你懂的。

最終,朝廷不樂意但又不得不同意李克用的請求,李克用靠著平叛大功,最終成為了河東節度使,也成為了朝廷最忌憚的眼中釘。

想想,身邊有個滿身花紋、背有案底的小哥躺在你的身邊,誰能睡著?

河南道的二狗子們

黃巢當年突破高駢封鎖之後,渡過長江之後一路向西,邊走邊吆喝,此番我去長安,為的是打你們那個不成器的大哥,跟你們這些無辜小弟們沒關係,老實在家呆著就好,包你們沒事,誰敢出頭,小心我削你啊!

就這樣,在朝廷最需要這些忠貞不二的小弟們之時候,河南道的那些節度使們,迅速見風使舵,緊緊關閉城門,眼睜睜地看著黃巢大軍在河南道內,大搖大擺地開向洛陽、直奔潼關。

見過坑的,沒見過這麼能坑大哥的小弟們,如今唐僖宗再次回到長安,看著關東這幫賠著笑臉的小弟們,雖然每個人臉上都充滿了「純真」的諂媚,但唐僖宗卻感到無比的噁心,這幫人,還不如一個投降的降將朱全忠看著令人舒服。

被打爛的東南

中晚唐時期,隨著長安國際大都市的發展,關中貧瘠的土地產出已經不能滿足大都市的日益發展需求,東南富庶的物產、稅賦則成為了長安最重要的生命維繫之源,東南的糧米沿著大運河的漕運河道,日夜不停,源源不斷地對長安供血,成為了長安最重要的仰仗。

朝廷仰仗東南,成為了晚唐最誠實的表現。

然而,這一切最終都被黃巢起義給攪亂了,從浙江到江西,從江西到廣州,再從南到北又來了一遍之後,東南的秩序徹底給搞亂了,先前朝廷派重臣鎮守的東南,全部成為了武將的天下,誰敢叛亂,誰敢殺節度使,誰就是老大,成為了東南之地最野蠻的秩序原則。

昔日文明知禮,忠於朝廷的節度使大佬兒們,成為了一個個手持利刃的小混混,朝廷的話再也不能到達東南之地,東南雖然屬於大唐,但已經跟朝廷離心離德。

怎麼辦?還有機會嗎?唐僖宗也在想。

跟李克用死磕,自己已經沒這個實力,朝廷的軍隊就那麼點兒,如今雖然關中還在自己的手中,但這些兵力,還是鬥不過李克用,東南沒了,大運河咽喉之地河南道也亂了,東南無法仰仗,自己吃飯該怎麼辦?

最終大唐將目光盯到了河中之地,這個緊靠關中的藩鎮,有著能解決朝廷燃眉之急的資源——錢和糧。

河中有鹽池,鹽這個東西,在古代屬於壟斷暴利性行業,朝廷的主要支柱產業,有鹽就有錢,而河中之地盛產的糧食,則是朝廷最為渴求的物產。這些都是朝廷最需要的,作為小弟,要有小弟的覺悟,大哥想要,你不能不給。

但河中節度使王重榮顯然沒有這個覺悟,當朝廷露出想要的表情之後,王重榮的反應很激烈。

來人啊,老大搶劫了!

給臉還不要臉了呀!氣急敗壞的朝廷派出大軍前去徵伐王重榮,這一戰,在史書上記載的輕描淡寫。

然而它卻是整個朝廷最後的希望,這一戰要是贏了,朝廷錢糧問題就可以暫時解決,而且關中的藩鎮也能更加堅定地跟隨朝廷的腳步,同時也能震懾河南道那些搖擺、不臣的藩鎮們。

唐僖宗和田令孜對此戰滿懷信心和希望,然而,最終支撐不住的王重榮放了大招:

召喚李克用!

當黑壓壓的沙陀騎軍從山間馳出之時,整個關中聯軍頓時崩潰了,王重榮最終得救了,然而朝廷卻徹底沉淪了。

此戰,讓朝廷打開錢糧之源的希望徹底破滅,關中潰敗的聯軍也看到了朝廷的虛弱,河南道的那些小弟也看到了大哥也沒什麼,東南更遠,甚至對這場敗退沒有絲毫感覺。

光啟元年,河中軍和河東軍緊跟朝廷潰軍衝入長安,年輕的天子唐僖宗再次出逃,當他再次回望長安之時,心如死灰,大唐徹底沒救了。

三年後,唐僖宗駕崩,他救不了大唐,他的弟弟唐昭宗更不行了,大唐加速下墜,墜入沉淪深淵。

相關焦點

  • 比黃巢還殘暴,在黃巢之後又建國「大齊」的秦宗權,最終結局如何
    為何會被稱作「食人魔王」呢?他的最終結局又是怎樣的呢?史書記載,秦宗權是河南郡許州人,他生逢晚唐亂世,錯過了大唐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等巔峰時刻。繁華強盛的大唐帝國在遭遇了安史之亂的腥風血雨後,早已千瘡百孔,江河日下。
  • 從唐朝落榜生黃巢的「報復」說起
    「瀣」這個字,一般和「沆」一起使用,「沆瀣」是用來形容夜間的水氣,「沆瀣一氣」本來是比喻這些水汽的,最開始用來形容氣味相投的人在一起,但是到現在,意思變了,是怎麼變的呢?「沆瀣一氣」這個成語來自兩個人,一個叫「崔沆」,一個叫「崔瀣」。這「崔沆」是唐朝末年,唐僖宗時期的宰相,在唐僖宗晚年,為唐僖宗選拔人才。
  • 黃巢起聲勢浩大,最終卻難逃失敗,是不是因為唐朝依舊強大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是黃巢曾經憤慨之中寫下的一首詩,黃巢起義聲勢浩大,而當時唐王朝已經步入下坡路,為什麼黃巢沒有建立一個新的大一統的王朝呢?我們可以從黃巢起義的過程當中,從聲勢浩大到偃旗息鼓之中尋找答案。
  • 黃巢:摧毀帝國的走私犯
    公元880年,黃巢起義軍攻佔大唐王朝的首都長安。然而僅僅4年之後,黃巢就被唐朝請來的沙陀僱傭兵鎮壓,身死國滅。但短暫的黃巢起義也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水滸傳》的主角宋江就以黃巢自比,寫下豪言壯語: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逼出來的大齊天子
  • 屠夫黃巢:殺人800萬的魔王是如何煉成的?
    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四月,已經攻佔大唐帝國首都長安城四個多月的黃巢(820-884年),在接連吃了幾個敗仗、聽說唐軍已經逼臨長安後,急急忙忙帶著他的十幾萬軍隊主動撤出了長安城,當聽說四個多月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黃巢軍隊已經撤離長安,滿城百姓無不歡呼雀躍,但這座中世紀歷史上人口一度多達百萬的歷史名城,很快又將陷入一場魔鬼式的劫難和大屠殺中
  • 為何說唐朝的科舉是「豪門貴族」內部的科舉?難怪唐之後再無貴族
    很多人天真地認為有了科舉之後門閥大族就消失了,帝國的君王會通過科舉這條路來有效地削弱豪門大姓的勢力,卻不知在實際操作中,科舉不但沒有削弱貴族在朝廷中的勢力反而更好地成就了他們。·為何說唐朝的科舉是唐朝貴族內部之間的科舉為了抑制門閥歷代統治者都費盡了腦筋,但在2000年的封建王朝中卻一直消除不了,其本質原因就是皇帝自身就是帝國中最大的地主,他怎麼又能控制住他人的增長呢?
  • 黃巢起義有多少人,佔領了多少地方,黃巢最後結局如何?
    黃巢是個秀才,有人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黃巢造反,幾乎就成了,只是個人格局還小了點,為人過於殘暴,故功敗垂成。僖宗乾符二年(875),黃巢響應王仙芝起義時,不過親屬8人,加入王仙芝後,所部也不過數千,而在短短5年之後的廣明元年(880),取代王仙芝成為義軍首領的黃巢便攻破了長安,其時他的軍隊已達60萬人。
  • 席捲大唐,輕取長安的黃巢,怎麼突然就衰了?
    大唐第一私鹽販子、第一反賊,大齊第一皇帝—黃巢是也!通讀歷史,人們往往有這樣一種疑慮,自從有了黃巢,唐末農民起義的面貌,似乎就煥然一新了,王仙芝最多是把水稍微攪渾了一下,前後不到四年,連一個像樣的大城市都不曾攻佔,唐庭招降,給個監察御史。而黃巢,卻幾乎將唐庭翻了個底朝天,一路下去從根本上動搖了唐庭的根基,唐庭的政治中樞—長安和洛陽。
  • 黃巢背後掩蓋的真相:一場慘絕人寰的驚天殺戮
    從此,黃巢總算有了出頭之日,走進了歷史的中心舞臺,屬於他的時代開始了。骷髏塔縱觀史書,從《舊唐書》、《新唐書》再到後來的《資治通鑑》,沒有一本書說過黃巢一句好話,因為這個人確實沒有好的地方。在人品上,他從不堅定,時不時的就像唐朝乞降,幾乎一年一次,而當唐朝為他開出不錯的價碼後,他又公然反悔。
  • 唐朝的滅亡,原因是一位書生考砸了?
    翻開我國的歷史,你會發現有兩種人是惹不起的,一個是鹽販子,例如程咬金、張士誠等,還有一個就是落榜的讀書人,例如洪秀全、吳用等,為什麼說他們是惹不起的呢?因為這些人都是造過反的。而今天所講的此人,他兩種身份兼具,而且還把偌大的唐朝成功給覆滅了,這個人就是黃巢。
  • 黃巢起義殺富不濟貧,廣州城十二萬商人被屠殺
    其實早在黃巢起義之前,零星的抗暴運動就時有發生,從裘甫發動浙東叛亂開始到龐勳兵變,再到黃巢起義,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各類民變兵變此起彼伏,難以計數,幾乎席捲了唐朝所有的行政區域,自此以後,千瘡百孔的唐王朝迅速走向滅亡。  龐勳兵變之後,中原大地天災人禍不斷;水災之後,又發生了旱災,旱情稍有緩解,又發生了大面積的蝗災,老百姓簡直沒有活路了。
  • 黃巢到底有多狂?專家:看他做的這些事,讓現代人都恨罵不絕
    參加了幾次應試都沒有考中,其實也很正常,自古有不少的名人都考不上。黃巢為此很是憤恨,他也離開長安,回家繼承家產去了。 莊稼沒有也就算了,可從唐懿宗以來就沒停過戰爭,賦稅很重,各州又不把災情上陳。結果就是:百姓流殍,無處控訴。在濮陽的私鹽販子王仙芝和尚君長率先揭竿而起,攻佔曹州、濮州多地,王仙芝自己號稱是天補平均大將軍。怒斥唐朝吏治敗壞,賦稅繁重等罪惡,天下人都恐慌不已。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黃巢喜歡動亂,帶著侄子等人也反了。
  • 大唐為何始終無法剿滅黃巢?
    不要說那些在歷史上連名字也沒有留下的大哥,就是黃巢、王仙芝那種超級牛人,也是在殘唐五代史剛剛拉開序幕的時候,就先後被清理出局了。黃巢、王仙芝在這段歷史上,也算留下了名字,並且為普遍讀史者所熟悉;尚君長、尚讓那種僅次於黃巢、王仙芝的大哥,雖然留下了名字,卻絕不會被多少人所熟悉;其他人呢,恐怕都就是一地接一地的炮灰,他們即使在史書的字縫中留下名字,也和張三李四沒有什麼差別。
  • 五代十國人物風雲——詩人黃巢
    十二月五日義軍攻克長安,僖宗逃到四川。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二日,黃巢進入太清宮。翌日,於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並大赦天下。歷經6年終於實現當初的夢想。然而在此後幾年,由於黃巢義軍自身缺乏執政基礎,內部矛盾嚴重,朱溫等手握重兵將領紛紛叛降,加之唐朝各地藩鎮藉機相繼勤王。於中和四年(884年)黃巢於陳州兵敗身死,結束了他輝煌的歷史使命。
  •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我花開盡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電影是2006年12月14日上映的,是不是有點很意外的感覺,畢竟離上映的時間居然都已經過了14年,時間真是非常不經意呢。      黃巢寫這首詩的背景是唐朝末年,地方上當時藩鎮割據,魚肉百姓,而朝廷裡世家大族幾乎是壟斷所有的上升渠道,處在末期的唐王朝此時已經腐敗無比,當時的黃巢來長安考試,心裡還是想能通過正常渠道做官,建功立業的,但是那時考試各種黑幕
  • 源於農民起義領袖黃巢
    黃巢,作為唐朝末期農民起義的領袖,僅僅用五年的時間,就把皇帝趕出了長安,自己來稱帝。但很快就失敗了,從此杳無音信,死因成謎。那黃巢與我們今天所提到的電影名稱,又有什麼關係呢?唐朝末期,苛捐雜稅,橫徵暴斂,農民起義不斷,比較有名的就是王仙芝。875年,黃巢兄弟們響應王仙芝,豎起起義大旗,率領起義軍,攻城拔地,無往不勝,後來號稱「沖天大將軍」,880年,黃巢率軍攻入長安,急不可耐的登基稱帝,國號大齊。
  • 農民軍領袖黃巢的真實面目:比安史之亂還要殘忍
    於是黃巢一聲令下,將強拉入軍充作夫役的普通百姓趕到塹壕邊填土,黃巢嫌進度太慢,又下令將其中的一千多名無辜百姓趕入塹壕,再派人掘土填埋,活人加上泥土,終於填平大溝。黃巢大軍就踩著還在不停蠕動的地面一衝而過,向關樓投擲火炬,「關樓俱盡」,攻下了潼關。由於唐王朝的腐敗透頂,義軍所向披靡,高歌猛進,黃巢很快攻陷了唐帝國的核心——長安。那麼,黃巢給這座偉大的城市帶來了什麼呢?
  • 晚唐hold帝—唐僖宗,為啥對黃巢起義不上心?他是真沒想到會輸
    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錯覺,那就是黃巢起義從剛開始,聲勢就非常浩大,一路所向披靡,腐朽的晚唐政府在義軍面前根本與之無法抗衡,才最終有了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長安勝景。如果按照這樣來看,在長安城內忙著打馬球的唐僖宗確實太不靠譜了,社稷沉淪如此,作為領導,此時還有心思沉湎於娛樂當中,也太不像話了。
  • 鬼首天龍 |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五十六歲之前的黃巢應該沒有造反的念頭,他並沒有想過要做大唐朝的叛逆而亡命天涯,他甚至在某年某月某一天還前去長安,參加了大唐朝的科舉考試,作為一個大唐朝的富二代的黃巢,是真的不想辜負自己所處的偉大時代,他是立志要做一名大唐朝的暖男的。在他前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的路上,他以為自己的前程就是星辰就是大海。但是,不幸的是,他落第了!
  • 黃巢為什麼未能滅唐?老百姓們的這個舉動讓他的「滿城盡帶黃金甲」之夢宣告終結!
    ,面對朝廷開出的條件,王仙芝沒有理由不動心,但值得玩味的是朝廷的招安僅僅是對王仙芝一人,如此待遇自然會招致反對,反對的人就是黃巢,「若你接受招安,置其餘人於何地?」廣明元年十一月十七日,黃巢大軍抵達洛陽城下,唐將齊克讓不戰而走,退守潼關,洛陽留守劉允章出城迎請義軍,義軍入城後分毫不取,於民相安,不知黃巢在進入洛陽之後會是何種感想,他不會忘記那個自己曾留下四句詩言,帶著滿腔不甘而離開的地方,現在自己離那座雄偉的都城是如此的近,幾乎只是一座潼關的距離,潼關之後又有什麼能夠阻攔自己的馬蹄,長安是時候該颳起一陣摧城的秋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