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民間傳說,很多人就會把它和封建迷信搞在一起,其實兩者有本質的區別。民間傳說還是多以人物故事為主,而且不少是真實存在的人物,雖然也摻雜有神魔傳說,但終究還是以人為本,而封建迷信基本就是架空的設定,虛構的角色和故事,而且往往在現實中與求仙問藥有關。
01
說到把民間傳說搬上熒幕,就不得不提十一區,他們基本以每年最少三部的量來講述自己國家的民間傳說。而且,還把這些傳說搞得火遍全球。
比如輝夜姬的傳說,傳說竹取翁在上山砍竹子時,在竹筒中發現了一個嬰兒,於是帶回家撫養,嬰兒異於常人,生的美麗,並取名輝夜姬。自從撿了輝夜姬,竹取翁也變得富有起來,而且在輝夜姬成人後,求婚者絡繹不絕。但本是月宮天女的輝夜姬還是要離開人間,在和竹取翁告別後,輝夜姬返回了月宮。
高畑勳執導的《輝夜姬物語》就是根據這個十一區古老的民間傳說改編,而《犬夜叉》中也出現了輝夜姬相關的傳說,還有《火影忍者》,甚至現在比較火的手遊也對其有借鑑。像《犬夜叉》,《火影忍者》這些作品的火熱程度就不用多做介紹了。隨著它們的火遍全球,輝夜姬的故事也跟著廣為流傳。
02
還有安倍晴明的傳說,安倍晴明作為陰陽師活躍於日本的平安時代,他受到皇室貴族的推崇,而且還身居要職。關於他的傳說非常多,比如能操縱式神,除妖,聽懂鳥語等等,甚至還有說他是於萬物幻化而來。
這樣的民間傳說,成就了眾多的作品,比如《通靈王》,《滑頭鬼之孫》,甚至《銀魂》中也有。不僅是動漫,在電影,遊戲中,安倍晴明也成了一個大火的IP。
說到十一區的民間傳說,就不得不提河童,相比較其他鬼怪,河童就顯得可愛的多,而且很多人也喜歡將它加到自己的作品中。比如《河童之夏》,《銀魂》中的搞笑河童,還有《皿三昧》等等。
03
其實關於十一區的民間傳說作品實在是太多了,《夏目友人帳》,《百鬼夜行》,甚至他們還會將織田信長等等歷史人物的奇聞趣事進行改編,搬上熒幕。沒有過多的嚴肅和恐怖元素,更多的是故事性和趣味性,雖然是改編,但還是吸引了很多的人對十一區傳說的嚮往。
而且他們每年製作的相關作品數量都不少,儘管他們並非都是秉持著傳播自己國家文化的信念,但的確也是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十一區的文化輸出做的的確非常成功,有時候問身邊的小孩子,什麼式神,陰陽師,懂得比你都多。其實我們國家的民間傳說一點不比他們少,很多都是老百姓口口相傳,流傳至今,只是很多人沒有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