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師時代:以色列歷史上大黑暗時期,是部落聯盟到君王時代的過渡

2020-12-24 隋唐五代史

士師時代是以色列由部落聯盟走向統一的王國時代的過渡時期。以色列人在摩西的帶領下走出埃及,又在約書亞的帶領下進入迦南地。當年上帝呼召亞伯蘭,指示他離開本地、父族遷移到應許的迦南地,如今歷盡艱辛終於到達。

但是,以色列人很健忘。約書亞等一批老人死後,他們選擇遺忘先人們的創業理念。正如《舊約聖經士師記》中多次強調一句話:「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這句話準確地概括出了那個時代的黑暗以及以色列人混亂的生活。在這種混亂的社會環境下,上帝興起了士師這個職業來管理和拯救以色列人。

參孫徒手殺獅子

01士師的職責:以色列無政府狀態下的軍事及行政領袖

《周禮》中士師的記載:士師的希伯來文是 shophetim ,和合本《聖經》把它譯名為 「士師」。士師這個中文翻譯的名詞來源於周朝官制中「士師」這個官職。《周禮》(秋官司寇·士師)記載:

「士師掌國之五禁之法,左右刑罰,一曰宮禁,二曰官禁,三曰國禁,四曰野禁,五曰軍禁,皆以木鐸徇之於朝,書而縣於門閭。」

《周禮》中記載的「士師」這個職位很顯然是承擔行政、軍事及司法職責的。

軍事家姜子牙

《舊約聖經》中有關士師職責的記載《舊約聖經》士師記中共記載了13位士師,除了女士師底波拉特別代表婦女外,其他的12位士師分別為各族的領袖。他們是在以色列人內部混亂、受外族壓迫時,被上帝興起使用人。

如:俄陀聶出自猶大族;以笏出於便雅憫族;基甸代表瑪拿西支派西支;睚珥代表瑪拿西族支派東支;陀拉代表以薩迦族;以倫代表西布倫族;巴拉代表拿弗他利族;押頓代表以法蓮族;耶弗他代表迦得族;參孫代表但族;珊迦代表流便族;以比贊代表西緬族;其中《舊約聖經》士師記重點記載的是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等士師。

《舊約聖經》士師記二章16節說:

「耶和華興起士師,士師就拯救他們脫離搶奪他們人的手」。

所以,士師是領導以色列人作戰並拯救他們免受外族的欺壓,是以色列各支派的政治、軍事領袖。

參孫用驢腮骨殺死1000非利士人

02黑暗、混亂的士師時代

約書亞時代,以色列人在約書亞的帶領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當約書亞死後,以色列人開始背道而馳,接連戰敗。士師時代,以色列大致上是一種鬆散的支派同盟的狀態,以色列民處處受著外族的侵擾和壓逼。

米甸人壓制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因為米甸人,就在山中挖穴、挖洞、建造營寨。以色列人每逢撒種之後,米甸人、亞瑪力人和東方人都上來攻打他們,對著他們安營,毀壞土產,直到迦薩,沒有給以色列人留下食物,牛、羊,驢也沒有留下。因為那些人帶著牲畜帳棚來,像蝗蟲那樣多,人和駱駝無數,都進入國內,毀壞全地。 —— 士師記6章:2~5節 (和合本)

同時,戰爭的失敗又使他們離棄上帝,敬拜偶像。

金牛犢

米迦將銀子還他母親,他母親將二百舍客勒銀子交給銀匠,雕刻一個像,鑄成一個像,安置在米迦的屋內。這米迦有了神堂,又製造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分派他一個兒子作祭司。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 士師記17章:4~6 節(和合本)

於是,耶和華(Jehovah的音譯,希伯來文的意思是「自有永有的」,代表與以色列立約的神)借外邦人的手攻擊他們,懲罰他們,希望他們悔改,然後又興起士師,將悔改的以色列民從仇敵手中拯救出來。

03士師時代吹響了以色列君王時代的前奏

大衛王--以色列第二位君王,喜歡音樂和

士師時代是整個以色列百姓歷史中最慘痛的一頁。那時以色列人備受外邦人的欺壓,在壓迫中他們沒有反思,反而與祖宗的道路背道而馳。他們道德敗壞,當初基比亞的便雅憫人曾對利未人做出了十分可憎的醜事,以至於便雅憫人差點亡族。

當時以色列人缺少像摩西、約書亞那樣的偉大領導人物,每當一個士師興起,只帶來極短暫的悔改,好像在一片黑暗中閃過的短暫火光,曇花一現,以色列人仍然淪落在無邊的黑暗中。到了士師時代後期,連短暫的火花都沒有了,所以士師記最後又重發了那一句話,「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士師時代與君王時代不同。在古希伯來文化中,神就是他們的君王,並通過士師來處理政務與軍事。這種本來極富理想的制度,因以色列人屢屢背叛,離經叛道,以致多次陷全民於無政府狀態中,再加上各支派屢受外族侵犯,痛苦不堪。以色列人雖不喜歡君王體制,為取得統一團結,共抗外敵,開始走上建立強大王朝之途,以求自保。

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

總結:士師時代是以色列走向統一,建立王國時代的過渡階段。以色列人背棄他們祖宗曾經立下的約,開始墮落敗壞。從此生活變得混亂,社會也開始動亂,不斷被周圍的外族人壓迫。他們迫切希望有一個人能統一以色列各支派,帶領他們走出困境。

相關焦點

  • 讀《聖經》基甸的故事,感受士師時代以色列人,並以此為鏡
    痛苦中他們呼求上帝,上帝再一次用他的憐憫、慈愛、寬容,以及大能的手和完全的智慧,在以色列中實行拯救。上帝開始在以色列人中興起士師。上帝與士師同在,藉助士師保護以色列,但士師一旦去世,以色列人馬上就去行惡。惡行慢慢帶他們進入苦難。
  • 士師時代的信心之婦
    士師記中以色列人不斷經歷著「犯罪-受苦-呼求-蒙救」的循環處境,當犯罪得罪神時忽略了警醒與悔改,當受苦時才想要轉向神,而神因著慈愛一次又一次地憐憫和搭救,今天的我們不正是一樣嗎(來11:32)4、西西拉與雅億:手持鐵錘的鏗鏘玫瑰(4:17-24)1、雅億雖非以色列人,但知道神帶領以色列人和其先祖基尼人進迦南的歷史,所以她應該是一名敬畏,甚至是信奉耶和華神的婦女。2、雅億知道以色列人和西西拉交戰(巴拉的軍隊曾從其帳篷前經過上他泊山),也看得出西西拉已戰敗,正被巴拉追擊。4、當機會來到,雅億決定站在神百姓一邊,踢進臨門一腳。
  • 猶太人那些事,哪個國家會抹黑自己的歷史?(潔本)
    這時,猶太人並沒有國王,而是通過12部落中的士師(與耶和華溝通者)們進行商議來決定事務。這時期稱為「士師時代」《摩西五經》之後是先知書 :        6. 約書亞記                  7. 士師記       8.
  • 牧者靈修丨士師記:歷史的教訓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創世記》講到一切的起源與敗壞,《出埃及記》講到以色列人是怎麼出埃及,《利未記》講到聖潔與侍奉,《民數記》講到曠野的靈程,《申命記》是重申律法,《約書亞記》講到承受地業,如何進迦南,《士師記》講到以色列人在士師時代怎麼樣的混亂。創世記一至二章講到創造萬有,三十一章講到人類的墮落,十二至五十章講到四位先祖,四位先祖是希伯來人。
  • 八分鐘了解以色列歷史
    (創世紀17:4-8)上面的「迦南全地」即是今天以色列的所在地區(以色列不同歷史時期的邊境線並不相同,今天的以色列國土範圍在當時「迦南全地」的範圍內),這塊地也被稱作「流奶與蜜之地」、「應許之地」,也就是今天在國際社會上備受爭議的「巴勒斯坦」地區。
  • 以色列北部地區,在《聖經》時代,被稱為「加利利」
    以色列北部地區,在《聖經》時代,被稱為「加利利」在《聖經》時代,以色列地的北部地區就已經被稱為「加利利」了,不過,當時該名稱所指的地區比我們今天所說的加利利地要大得多。加利利的自然邊界南至伊茨埃勒谷地,西至地中海,東至北約旦谷地,北至利塔尼河(即希臘語所說的萊昂蒂)。
  • 以色列早期君主在法律頒布與修訂上所做的貢獻,以及後來的反響
    引言這個不穩定的以色列同盟直到列王時代一直都沒有持久性的政治機關存在。諸部族時而相互爭鬥。宗教性的國際法,例如禁止砍倒果樹,如果可以推溯到古代的話,或許正是針對這種團體內部的爭鬥。在底波拉之歌裡,部分同盟成員拒絕出援同盟軍。
  • 大班孩子學歷史-上古(部落大聯盟的時代)
    什麼是上古時代?缺乏文字記載的傳說時代就叫上古時代。上古時代和很多傳說有關,例如盤古開天,女媧造人,盤古身體化為萬物,女媧用黃土創造了人類。神話不見得真實,但是卻能反應人們的想法,早期的人類居住在野外或者洞穴裡,用石塊製作簡單的石器,用作生活或者狩獵,後來人類遷徙融合,成為很多原始部落,推舉有才能的人當部落首領。三皇:燧人(鑽木取火)、伏羲(捕魚打獵)、神農(耕種/辨別草藥)隨著部落規模越來越大,彼此為了爭奪地盤而經常開戰。
  • 爾道自建:士師記 | 士師第一人 — 俄陀聶
    士師記3:7—11鑰節:3:10上  當以色列人正被迦南風俗同化時,他們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忘記耶和華他們的上帝,去事奉諸巴力和亞舍拉(7節),3:7—11正是描寫第一個士師出現的故事。俄陀聶是士師第一人,他的故事也是士師故事七個循環的第一個。俄陀聶在第一章已經出現過,當時他只是幫助迦勒攻城(1:13),現在卻是拯救以色列人。
  • 基督教的"大衛"君王,以色列最卓越的君王,為何他總是熱血滿格?
    三、大衛一生中典型事例1.打敗非利士巨人在當時的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常年戰爭,以色列人沒有非利士人高大,非利士人常常能夠有強壯的巨人(也就相當於現代的2米),綜合實力來看,以色列是打不過非利士的,而在兩軍對壘的時候,常常會選擇一方的一個戰士進行單挑,贏的一方將士氣大振,故事就發生在兩個民族的山谷中間,非利士人擺陣,歌利亞這個巨人戰擂,他有兩米左右高度。
  • 【聖經人物研究】第一個士師俄陀聶
    第一個士師俄陀聶                         謝牧           俄陀聶名字的意思是「神的獅子」或者「神的能力」。他是基納斯的兒子,是信心偉人迦勒的侄子和女婿。 一.迦勒的女婿           俄陀聶是迦勒的侄子。當猶大人攻擊基列西弗的時候,迦勒說:「誰能攻打基列西弗,將城奪取,我就把我女兒押撒給他為妻。」(士1:12)結果,俄陀聶奪取了那城。迦勒就把女兒押撒給他為妻。可見俄陀聶膽識過人,勇敢無畏。他從迦勒身上學到了信心和勇敢。
  • 荷馬史詩中的古希臘特洛伊戰爭後黑暗時代
    歷史文化之古希臘時期(二)-黑暗時代1100BC到800BC。黑暗時代,又稱英雄時代,荷馬時代。盲詩人荷馬所寫史詩記錄,敘述了邁錫尼文明的舊聞,但又描述了當時社會的現狀,所以又稱此時代為「荷馬時代」。建立斯巴達希臘回到原始社會,人口急劇減少,希臘文明幾乎停滯,希臘的文明傳統斷絕了三百年,因而稱為黑暗時代。當時處在軍事民主制階段的蠻族多利亞人有議事會、人民大會、軍事首領三種機構,各部族毀滅邁錫尼各國。之後的斯巴達、科林斯城邦就是由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多利亞人建立起來的。著名文獻《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奧德賽》。
  • 以色列的「君主制」管理是什麼樣的?君主在當時有何地位?
    因為通貫整個以色列古代,即使對最有威勢的君王而言,大土地所有的氏族及其長老一直都是無法長期忽視的一大要素。王國時代裡,這樣的人成為國王官吏的情形也是例外。當然,北方王國裡有數名君王沒有父姓,亦即並非出生於具有完全資格的氏族;暗利(Omri)根本就不是以色列人名。因此《申命記》裡的祭司君王律法認為有必要強調,以色列的純正血統是成為君王的前提條件。
  • 以色列男孩發現一塊3500年前的泥版,或有助揭開青銅時代戰爭真相
    《每日星報》於英國時間5月30號報導,一名叫音利·伊萊亞(Imri Elya)的6歲男孩,在與父母遠足時發現了一件有著3500年歷史的小泥板。泥板上刻著當時戰時一名勝方的名字,和戰敗人的名字,泥板的背面還留有製造者的指紋。
  • 2019考研歷史學專業課:世界古代史名詞解釋匯總(上)
    六、部落聯盟   部落聯盟原始社會後期形成的部落聯合組織,通常由若干近親或近鄰部落組成,結成聯盟的主要目的在於共同合作出徵或自衛等軍事行動。   中國古代也曾出現過這樣的部落及部落聯合組織,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在同炎帝和蚩尤作戰時,曾訓練熊、羆、貔、貅、虎六種野獸參加戰鬥,實際上這是用六種野獸命名的六個氏族,它們組成一個部落聯盟。黃帝為有熊氏,說明熊氏族在這個聯盟中居於首領的地位。   部落聯盟可以是血緣或近親關係部落之間的聯盟,也可以是不同部落之間的聯盟。這為後來國家的出現準備了條件。
  • 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炎黃部落大融合
    《史記》記載的中國歷史,就是從五帝時期開始記起。五帝時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部落融合。首先,就是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的融合。炎帝炎帝,號神農氏,是中國古代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傳位五百多年。炎帝部落的活動範圍在黃河中下遊,姜水一帶。
  • 新52時代收官之作——《黑暗正義聯盟:天啟星戰爭》
    新52時代收官之作——《黑暗正義聯盟:天啟星戰爭》黑暗正義聯盟領頭的就是我們熟悉的渣康,渣康這次的主要對手是DC宇宙中最強大的達克賽德。這次渣康不僅要帶著正義聯盟的一群大佬找回顏面,還要力挽狂瀾地給整個新52時代一個交代。
  • 【走進以色列】一張圖讓你馬上了解以色列歷史(收藏)
    3、飛機抵達特拉維夫後有以色列地接旅行社司機導遊在機場接團。 第二天:11月25日 星期三*凱撒利亞+羅馬古引水道,抵達了2000年前的以色列古城——凱撒利亞。這裡也是保羅宣教開始的地方。凱撒利亞是古代以色列的希律王花了12年時間建造起來的。希律王是耶穌時期的以色列的當權者.
  • 堯從青年時代起,當上了自己部落陶唐氏的酋長,後當了大酋長
    堯從青年時代起,當上了自己部落陶唐氏的酋長,它由許多同姓氏族,許多父系大家族組成。三十歲左右,他又由許多部落共同推選為部落聯盟首領,當了大酋長,前些年,洪水為患,眾民生活受到重大威脅。堯發動各部落努力治水,使災情大大緩和下來,如今,各氏族成員,或牧獵,或種田,或製作陶器等工具,到處呈現著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回他根據巡狩權,到一些部落巡行視察,秋谷登場了,他得趕回都城主持「嘗祭」,便帶著卜正巫鹹,往平陽走去,連日來,他已很累了。今天他更走得精疲力竭、口乾舌焦,要不是冬日寒風,準會流出汗來。
  • 主日崇拜 | 第一士師 俄陀聶
    一、以色列人的罪惡   3:7節1、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作惡」這個詞,在士師記總共出現了21次,而士師記剛好是21章,這也就是說,平均每一章就有一次作惡的事這節經文裡面的惡是指:上帝不喜歡的事在一個追求「只要我喜歡沒有什麼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