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島:妹島和世的「桃花源記」

2021-02-17 戴著帽子走天下

用一首北野武執導的電影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中

久石讓作曲的插曲

開啟今天的故事

……

如此說來

出東京時也好像下雨來著

我想著在各種地方下的雨

下在森林中的雨

下在海面上的雨

下在高速公路上的雨

下在圖書館上的雨

下在世界邊緣的雨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

村上春樹的作品《海邊的卡夫卡》,描述了一位少年逃離東京,搭乘夜間長途巴士來到瀨戶內海旁的高松市,他在高松市的圖書館與咖啡館流連,甚至因為咖啡店一直播放古典音樂,開始迷上從未聽過的貝多芬與莫扎特。之後因為某種原因,來到瀨戶內海中的小島,坐上跑車在島上奔馳,穿越了森林和峽谷,來到一個無人海灘,少年在海邊獨自生活了一段時間,終日與瀨戶內海的浪潮和夕陽相處。這個地方成為了他與內心自我對話的秘密基地。

我對瀨戶內海的第一印象便來自這本書,它的神秘性一直深深地吸引著我。現在的我們,永遠無法真正體會當時那個15歲少年離家出走的孤獨與寂寞,甚至不敢,將自己的未來放在旅行的賭盤上。但是,搭乘渡輪到不同島嶼探險,這樣的航程對我來說,是年少青春歲月的幻想之旅,依然充滿著無限浪漫的想像。這種衝動潛伏在血液中,一直渴望有朝一日,我可以去一次瀨戶內海,試著感受書中的意境。

這幾年在瀨戶內海藝術祭的推波助瀾下,藝術家的作品散布在自然的小島上,包括豐島、直島、小豆島、男木島、女木島,都開始變得熱鬧了起來。草間彌生的大南瓜、安藤忠雄的地中美術館、西澤立衛的豐島美術館、杉本博司的護王神社、大竹伸朗的直島錢湯……都成為了熱愛藝術的人們不遠千裡朝聖的目的地。

這種借著渡船穿梭的藝術跳島之旅,可以讓我們跳脫繁忙的生活現狀,沉澱焦躁的欲望,感受內心自省的機會,享受單純而安靜的時光。還可以自由參與思考自然、建築與藝術之間的深度對話。這種純粹的美學散步,會讓心情變得很好。

我在旅行前會習慣性地做好功課,那些會怦然心動的地方、身影、場景,還有那些故事。當真的踏入這片土地時,就會發現自己已經融合進這片土地。而這次將要講述的故事,竟然發生在瀨戶內海上一座叫犬島的小島上。

一個形狀並不像犬的島嶼。

一個生產花崗巖的島嶼。

一個煉銅業曾經興盛,後來衰退的小島。

一個岡山市浮出瀨戶內海小島中唯一一個有人居住的島嶼。

一個百年前人口曾達五六千人,現在只剩五六十人的島嶼。

一個曾經是日劇《西部警察》、《鐵人28號》外景地的島嶼。

一個世界上妹島和世建築群數量最多、密度最高的島嶼。

一個用「桃花源」為主題做概念藝術展的島嶼。

一個用建築和藝術作品來給到訪者講故事的島嶼。

犬島,一個光聽名字就能讓人記憶深刻,卻不幸成為了幾乎被人們遺忘的島嶼。這座充滿神話色彩的小島曾經有著數十年的光輝歲月,而如今島上保留的廢墟,無不刻著過往人們生活的烙印,一瞬間,仿佛時間都凍結了。如果說豐島有著治癒人心的魔力,那犬島那份孤獨的優雅氣質就是最特別的存在。

置身犬島,你會感受到一股安靜的能量磁場,滋養出一種神秘和神奇的力量。順著猶如上帝劃定的路線,整條環島線路就好似遊戲挖寶圖一樣,時不時被突如其來的驚喜包圍,這種感受是極為新鮮的。至於原因?請聽我繼續娓娓道來。

關於犬島名字的由來,傳說在日本平安時代一位被貶絀的官員菅原道真在前往九州太宰府時,在這座島嶼的附近遇上暴風雨,遇難時,似有若無地聽見了狗的叫聲,就循著聲音的方向前進,竟然就這麼脫困了,菅原道真後來被尊為日本的學問之神。雖然傳說如神話般玄乎,但人們寧可信其有,就有了犬島的名稱。而另一個版本,也是現在較為人所知的說法,則是在島上西北方的山頂上有一個犬型大石,被尊為「犬石神」,所以被大家代代相傳,稱之為「犬島」。

我並不試圖去辨別真偽,美好的傳說恰是我好奇心的嚮導,帶著我踏上了高松至犬島的航海之旅。

通往犬島的航線頗為波折,中途要連續跳島數次。高速船在瀨戶內海上乘風破浪,更有奇幻冒險的感覺,浪頭不斷飛濺在窗戶上,形成了仿佛在翩翩起舞的白色浪花。霧氣在朦朧的海面上輕柔緩慢的飄蕩著,望著一望無際的瀨戶內海,這種感受是神秘的、純粹的、自由的、浪漫的。

船還未靠岸,「犬島」兩個醒目大字便映入眼帘。循著視野,是蔥鬱的樹木、清澈的海水、帶有肌理的石丘,伴著蟲鳴鳥叫的聲音,仿佛來到了一個人煙稀少的隱世小村落。

在這個基本沒有汽車,面積僅僅0.54平方公裡的小島上,生活著大約50位平均年齡75歲的島民。島上的建築大多數都是使用原始材料手工建造,磚木結構為主。所有的構建都是小尺度的、輕質的,使得小村落具有輕盈且柔和的氛圍,空間和距離適合人散步。

2010年藝術祭第一階段的開始,整個村落實施了一項把村裡零散分布的空房改造成藝術展館的計劃,即犬島「家計劃」(Inujima ArtHouse Project),意在通過藝術與建築的結合,讓已經快被世界遺忘的小島,拉回到我們的眼前,並賦予一個難忘的記憶。

2013年,策展人長谷川祐子在犬島舉行了以「桃花源」為主題的概念藝術展,聘請五位年輕藝術家,並委託他們以此主題進行創作。陶淵明的「桃花源」在異國他鄉再次花開。它是源於生活又遠離喧囂的所在,理想與浪漫就成為家園的意義。其目的是呈現犬島的農耕生活,將島民內在潛意識中存在的某種人性的力量及不滅的希望,從共有的外形中抽象出「桃花源」般的意境來。

負責項目的建築師,則是大名鼎鼎的妹島和世。這些藝術之屋需要以怎樣的姿態出現在這個村落裡,人們在體驗這些分散的藝廊時將會度過怎樣的時光,是妹島和世一直在考慮的。

既尊重各個地塊的個性,又要使小島擁有全新的藝術風貌,通過因地制宜地混合使用材料,使得它們各有性格、各具形態,並與小島的格局和風格完美融合,將整個島嶼變為一個美術館。

這,才是妹島和世的創作願景。

西澤立衛說:「妹島和世是我知道的最勇敢的人,想與她合作設計的人都必須勇敢。她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不是一個空想家,所想的都是合理存在的。」

究竟,妹島和世所改造的空置房和五位藝術家創作的藝術作品,究竟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日本知名女建築師

1956年出生於日本茨城縣

現任橫濱國立大學Y-GSA教授 

1995年與西澤立衛創立了SANAA事務所

2004年兩人以金澤21世紀美術館贏得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金獅獎

2010年榮獲普利茲克獎得主

同年擔任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首位女性策展人

建築圈把2010年叫「妹島年」

2018年擔任普利茲克獎評委

也是世界上僅有的,伊東豐雄、妹島和世、西澤立衛同一師門三個都是普立茲獎的得主

犬島適合悠閒地慢慢逛,慢慢感受,環島一周不超過2小時。這也是妹島和世最為滿意的行走尺度。蜿蜒的坡道景觀覆蓋著整個小島,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漫步時,大海時隱時現,可謂「步移景異」。

沿著港口碼頭,順著左側的石頭臺階拾級而上,便會來到山神社。山神社裡祭拜著巨大的山石,被村民當作礦山之神的信仰。

名和晃平「Biota (Fauna/Flora)」2013年

策展人:長谷川祐子

建築師:妹島和世

日本藝術家

1975年出生於大阪

並獲得美術博士學位(2003年從京都市立藝術大學雕塑系畢業)

從對外層或皮膚的感知開始

名和晃平將物質轉化為不同的表現形式

來象徵其觀察和思考

驚喜總在不經意間,一個轉身,一棟供奉石頭的神社旁的舊屋(f邸)出現在我眼前。妹島和世保留了四角形的主屋空間,在左右兩端開闢了兩個凸出的花型空間(妹島和世的經典花瓣造型),因此得名於「花」(flora)。

透過窗戶玻璃,一個龐大的白色像生物一般的雕塑品,霸佔了整個空間,空間張力,感覺就像要把房子頂穿似的。原來,作品來自當代藝術家名和晃平的作品《生命的誕生》,一位曾經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研習雕塑,以Pixcell 雕塑系列在國際上名聲大噪的藝術家。上次遇見他的作品是在東京的森美術館,沒想到這又遇上了。

 #名和晃平[Biota(Fauna/Flora)]

「Biota」是以化學材料聚氨酯樹脂製造出巨大的人工結晶雕塑。走進屋內,一股衝擊力和膨脹感迎面而來。名和晃平的作品如同一個生命體,中心是宇宙大爆炸,周圍延展出各種植物和動物。

他藉助了作品後方的神社,接受來自神社的靈氣,以此孕育了新的生命形態,也借喻藝術給予犬島的重生的機會,創造了一次新的奇蹟。感受生命強大的震撼,體會生命生生不息的力量。我想,這就是名和晃平和妹島和世共創造的F邸藝術之屋誕生的意義。

淺井裕介「記憶烙印」2013-2016年

淺井裕介「sprouting 01」2016年

※「sprouting 01」在I邸的旁的小路上

日本藝術家

1966年生於東京都

是一位自學成才的職業藝術家

擅長就地取材

用各種當地的泥土和灰塵等

來創作地面上的壁畫

符號串起的是天地與世間的無限隱喻

越過平緩的小山崗,就來到犬島的小村莊。野花、菜田、層次不齊的老宅,還有與我們熱情打招呼的當地老人,一切都是歲月靜好的樣子。

遠遠的,就看到一個像被刷了白顏料的方形地面。其實呢,這是「石匠之家」的舊址。作品名為《記憶烙印》,是淺井裕介從島上收集到舊梁柱、石頭、植物等素材,排列成具有原住民風格的圖騰,描繪著島民生活的敘事性作品。

他在地表鋪設的特殊基底上,運用獨特的燒石膏法繪畫作品,使人聯想到充滿原始能量與歡愉感的洞穴壁畫,讓這座看起來像遺蹟般寧靜的舊址成為向「石匠之家」致敬的紀念碑。

當我在「石匠之家」徘徊的時候,住在旁邊屋子裡的老人過來詢問我從哪裡來,另一邊的老人則在曬著剛洗的衣物。這些新藝術與他們的生活走的那麼近,卻能毫無衝突和平共處,並非常自然地融入既有風景之中,令我不禁覺得耳目一新。

荒神明香「隱形眼鏡」2013年

策展人:長谷川祐子

建築師:妹島和世

日本知名藝術家

1983年出生於廣島

東京藝術大學先鋒藝術專業碩士

其裝置作品多與倒影、透鏡有關

將日常圖像抽象化

提供了一個看待日常世界的新視角

沿著村落小屋的間隙,我繼續踏上犬島家計劃的尋寶之旅。誰都不知道下一個轉角,又會有怎樣的驚喜?

S邸是我「家計劃」中很喜歡的一個藝術項目。雖說是建築,卻像一個大型的透明亞克力櫥窗,其材質一看就是建築師妹島和世的風格,即透明性。在儘量選用原來建築遺留的材料的同時,混合使用亞克力這種新材料,使其建築更有現代感。流線型的弧度和透明材質之間巧妙搭配,讓建築感覺輕盈而且漂浮,充滿著動勢之美。

其中展示著新銳女性藝術家荒神明香的作品《隱形眼鏡》,3300個球面水晶體被鑲嵌在曲面亞克力外牆上。這種無色透明的圓形凸鏡片排列組合出幾何對稱的大型裝置藝術,周圍環境被投射到上面,仿佛如透過蝴蝶的複眼看世界,每個角度都會有不同的視覺感受。

我一邊沿著這條道路繼續前行,一邊感受小島的景色像輕柔的雲霧飄過。島上的景色由於霧中「水顆粒」的作用,被誇張、被放大,夢幻至極。

比阿特麗斯•米亞茲斯(Beatriz Milhazes)

「Yellow Flower Dream」2018年

策展人:長谷川祐子

建築師:妹島和世

巴西著名女藝術家

1960年出生於巴西裡約熱內盧

1980-1983年在視覺藝術學校學習美術

1996年在該校擔任繪畫講師

2003年在威尼斯雙年展作為巴西的代表藝術家參展

S邸的隔壁就是A邸,是「家計劃」中最耀眼的建築。如果你去過SANAA建築事務所(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共同創建)設計的東京金澤21世紀美術館,那就一定會對它有興趣。

這是一個花瓣形的透明亞克力建築體,神似金澤21世紀美術館的縮影,由妹島和世典型的透明建築風格和巴西藝術家比阿特麗斯•米亞茲斯(Beatriz Milhazes)用其最代表性的重疊花瓣設計而成,名為《Yellow Flower Dream》,象徵著生命、陽光、激情和盛開的花朵。

#比阿特麗斯•米亞茲斯

「Yellow Flower Dream」2018年

妹島曾經說過:「透明性不是視覺上的,而是體驗上的。如果說一個建築具有透明性,就是說人們可以通過在其中遊走、觸摸它或與它建立身體上的聯繫來感知建築的組織方式。當然,有時這也不完全可能,有時,建築與身體的關係能夠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來理解。」

活力的顏色、花型的圖案、反光的材料、透明的材質,使環形建築的牆壁與室外美景相通,又保有距離感。沿著A邸環形的展館行走時,累了便可以在中央露天的座椅上坐下,透過透明建築看外面的天空、山巒以及周圍民宅,欣賞亦真亦假的小島風景。學會用自己的身體去感受建築,用自己的方式與犬島聯繫起來,便會產生一個迥然不同的犬島。

犬島的小山坡上還有一個圓弧狀鋁合金制薄片屋頂的休憩場所,長得酷似一頂草帽,名為東屋。東屋是日語裡的涼亭的意思,英文為Gazebo。屋頂上被鑽了無數小圓洞,目的是讓人們看到陽光通過圓洞灑下水滴狀的影子。涼亭內有五把妹島和世設計的經典鋁製小兔椅,累了便能在此休息。

下平千夏「乙醚」2015年

策展人:長谷川祐子

建築師:妹島和世

日本著名藝術家

1983年出生於長野

從1985年到1990年居住在新加坡。

沿著小徑繼續走,在可眺望瀨戶內海的坡道上,一所屋齡超過200年的江戶時代老宅出現在我眼前。屋子使用了大量的檜木建造,龐大的體積顯得氣勢十足。曾經這裡是島民聚會的地方,藝術祭剛開始的時候,這裡是阮初芝淳的藝術影像作品《採石場》、《送別》的播放室,記錄著犬島上的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

而如今,四面密閉的木板牆被全部打開,房間裡可以看到被隨意布設了螢光色水繩(建築施工等之際用於表示水平線的繩子),貫穿了整個建築的內部空間。作品來自藝術家下平千夏的作品《乙醚》,是藝術家和島民們一起手工編織共同完成的。

色彩明豔的水繩在木質的榫卯結構老宅裡繁密交錯,頗有幾何抽象的意味,好像沿直線傳播的光線一般,將犬島、藝術和觀賞者用「紐帶」緊緊聯繫到一起。在木結構的具體時間中,創造出屬於藝術家心中的抽象的時間觀念。

當我們走進妹島改造的建築空間裡,隨著不同時間段光照變化而產生不同視覺感知,去沉浸於用時間來感受當下所處的狀態,這種體驗是從未有過的,也是令我印象深刻的。

奧拉維爾·埃利亞松「Self-loop」2015年

策展人:長谷川祐子

建築師:妹島和世

丹麥/冰島藝術家

1967年生於丹麥哥本哈根

現在德國柏林居住

以雕塑和大型裝置藝術而聞名

採用光、水和氣溫等元素材料來增強觀眾的體驗

1995年在柏林建立了Studio Olafur Eliasson

沿著地圖抵達I邸之前,會經過一家由老宅改造的可兼作藝廊的UKI Café,順便提一句,店裡的意面超級好吃,用料都是自家種的有機食材。而這家店的隔壁,便是唯一一個附有庭院的,舊屋建材再造的建築I邸。

在I邸的門口,我遇到了一位神奇的老爺爺。後來才發現似乎不少來犬島的造訪者,都曾經和這位老爺爺聊過天,故事都快成為犬島傳說了。老爺爺一邊笑著一邊用蹩腳的中文給我們講解,雖聽得不太明白,但能感受到他的一片誠懇和用心。

走進I邸,左右是兩扇大窗,透過玻璃,就能眺望犬島的花田、村落和大海。四方型的內部結構加上白牆水泥地,顯得略微單調。這到底是要我們看什麼呢?

其中展出了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的作品《自循環》。它透過鏡面互相反射的原理,將環繞該建築的全景反射到內部鏡面上,有種錯覺藝術之感。隨著光線和四季的變化,犬島的風景都會在這小小的屋子裡映射出與眾不同的美。這些鏡面,不僅映出風景,也映出來往的人們,使自然與人類自然而然地,用這樣柔和的方式結合在了一起。

走到這裡,犬島的家計劃完美地告一段落了。如果將F邸的《生命的誕生》作為起點,I邸的《自循環》作為終點,將其設想為一段旅程,這似乎是在向造訪的人們闡述一個關於時間和人生旅程的故事。

完美的時間尺度是犬島家計劃藝術項目的精髓。沿家計劃步行一周大約一小時左右,一個完整的印象會形成人們的記憶力,凝聚成一種安靜而美好。每個時間點的小島風景、建築形態、光線變化和藝術品產生的視覺效果,它們互相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試想一下,換個時間,換個天氣,我們看到的犬島,是否又會有另一種別樣的風貌呢?

妹島的透明性理論,是想讓我們看到一個全透明化的小島,透明中我們才能穿越歷史,跨越距離。一個當代藝術與犬島當地民風和諧「相處」的小島,就是一個巨大的現實世界,而現實中打開了我們寬廣的視野。妹島和世的建築實踐,是超越了建築整合範式而擴展到景觀尺度的建築。即便是那麼狹小的犬島,我們依然可以通過她的建築形式和五位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去感受自己與犬島之間發生的聯繫,以及存在於內心的神聖密碼。

人們走進犬島藝術之屋,臉上總是帶著新鮮和讚嘆的眼神。不妨試著用自己的肢體去感受它,用自己的微笑去接近它。那麼迎接你的,一定是全新的、與眾不同的犬島——你心中的犬島。

TEL:

086-947-1112

開館時間

10:00-16:30

休館日

周二(3月1日-11月30日)

周二至周四(12月1日-2月末日)

節日時開館,翌日休館。

如周一為節日時則周二開館,其之後的周三休館。

觀賞費

2,060日元(犬島精煉所美術館、犬島「家計劃」、海邊犬島展覽室通用票)年末年初等會特別休館。詳細內容請查閱網頁。

http://benesse-artsite.jp/

粉色風衣/Maybins

帽子/vintage

鞋/converse

墨鏡/木九十

照片出自

富士XE3 (18-135mm、23mm、56mm)

攝影/王國偉 一然

服裝搭配&策劃/一然

部分圖片來自官網及相關書籍

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

原《米娜》雜誌服裝編輯

帽飾品牌《琪琪緹塔》創始人&設計師

喜歡美的事物 崇尚精緻生活

堅持藝術深度旅遊

戴著帽子走天下

與經典藝術邂逅

如果你也是

愛時髦 愛搭配 愛生活的帽子控

如果你也喜歡藝術深度旅行

歡迎你一起在這裡暢所欲言

相關焦點

  • 長谷川祐子 & 妹島和世:金澤21世紀當代藝術館
    原創 設計互聯 設計互聯DesignSociety 收錄於話題#設計互聯5#展覽5#文化5#博物館5#建築5*跳轉到以下時間可觀看對應嘉賓的演講- 長谷川祐子 3m38s- 妹島和世 22m53s妹島和世是享譽世界的傑出建築師,1995年與西澤立衛合作創辦SANAA建築事務所,榮獲日本建築獎、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普利茲克建築獎等。目前她也任教於米蘭理工大學。
  • 建築師「妹島和世」的東京作品4選
    以「穿透、透明」為風格的建築大師「妹島和世」,在東京也有許多作品值得旅人們前往細細品味。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策劃優雅的建築巡禮吧!時尚的表參道處處展露風格,連建築也得爭豔一番,妹島和世所設計的「Dior表參道旗艦店」,讓建築本身也展現出一片輕盈明亮的風景▋穿透性、輕盈感:建築師「妹島和世」一秒吸睛的設計!
  • 是鏡子而非紀念碑——妹島和世與長谷川祐子談未來博物館
    在近日舉行的深圳設計互聯線上論壇「面向未來的博物館」中,東京當代藝術館藝術總監、知名策展人長谷川祐子,與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國際知名建築師妹島和世進行了一場對談。以他們所參與設計規劃的金澤21世紀美術館,兩人分享了關於未來博物館的理念。在長谷川祐子看來,博物館與美術館的演變折射出時代與城市的不斷變化,而非重複紀念碑的形式或某種象徵性的想法。
  • 名美美術教育——日本建築師的中流砥柱妹島和世
    ——妹島和世 2018年,大阪藝術大學アートサイエンス學科新校舍竣工。 妹島和世 PROFILE 妹島和世1956年生於茨城縣,後畢業於日本女子大學大學院住居學科。
  • AT推薦:妹島vs.扎哈 —— 兩大女建築師的東西對決
    再將時空拉至銀河SOHO開幕後的一個多月,2012年12月4日的法國朗斯市(Lens),羅浮宮朗斯分館在此開幕,成為法國文化地標羅浮宮在巴黎市以外的第一間分店,建築師是妹島和世。    朗斯過去幾個世紀曾是供應法國煤炭使用的主要產地,但在1960年代之後資源耗盡,媒礦業盡數關閉,城鎮逐漸沒落。
  • 世外桃源何處覓:《桃花源記》極可能是廣告軟文
    全國以桃花源命名的景區,據說有數十家之多,都自稱是晉代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寫的桃花源。由於常德桃花源更接近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辭海》和《詞源》等權威工具書中,都將常德桃花源注釋為「世外桃源」真跡地。常德位於沅水下遊,楚國和秦代時屬黔中郡,西漢改為武陵郡,曾是武陵蠻(又稱五溪蠻)聚居區。
  •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這場面,不輸任何大型戶外音樂節不過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不是《陳涉世家》,而是另一篇咱們都背誦過的,陶淵明先生的名作《桃花源記》。遙想當年苦哈哈的學生時代,心裡特別煩,學這篇課文時太有代入感了。這些當時的墓地標配,在《桃花源記》全齊活了。陶淵明和郭璞的活躍時間,只相差短短幾十年。這種違反當時社會風俗的大bug,陶淵明這種大文人會注意不到嗎?當然,僅憑這點,可能還不夠信服,有過度解讀的嫌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線索,說明那個漁夫誤入的就是陰間,還遇到鬼了。課文中說,桃花源村民的祖先是秦朝人。
  • 《桃花源記2》主題曲歌詞徵集今日啟動
    這回合,放開玩,大型回合制2DMMORPG《桃花源記2》終極內測即將盛大開啟!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桃花源,你心中的桃花源是什麼樣的呢?以我筆墨,直抒胸臆,《桃花源記2》主題曲歌詞徵集現已啟動,快來譜寫你心中的桃源樂章!
  • 張旭把《桃花源記》改寫成一首詩,短短28個字,描繪出世外桃源
    陶淵明虛構了一個與世隔絕的的桃花源,這裡質樸自然、安寧和樂、自由平等。桃花源是是陶淵明的理想,也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的美好願景。沒有賦稅、沒有戰亂、沒有沽名釣譽、沒有勾心鬥角,連爭吵的聲音都沒有,耳中能聽見的,只有雞犬聲,一切都是那麼單純、美好。
  • 《桃花源記》竟是一篇真實的「盜墓筆記」?
    所以毒蛇認為《桃花源記》很可能隱藏了一次古人誤入西王母陵的真實經歷,後來想帶人返回去盜墓,可惜由於入口塌陷了,再也找不到了。被譽為百年清華四大哲人、史學四大家的陳寅恪,也專門研究了《桃花源記》。這位大師,鉤沉舊籍,抽絲剝繭,揭開了《桃花源記》背後的真實故事。原來,在寫作《桃花源記》之前,陶淵明的好朋友羊長史,從戴延之那裡聽到了一段奇聞:戴延之在跟隨宋朝(指南北朝時期的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入關滅西北的姚秦時,目睹了西北的,兩種特殊社會現象:一是有錢的流民紛紛南遷,躲戰亂;二是沒錢的據山險自保。也就是塢堡。
  • 《桃花源記》的另一個打開方式!
    我們都學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桃花源中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那裡的人遠離戰亂,生活富足,因此世外桃源一直是中國從古至今的理想國。那麼桃花源到底在哪裡?這個謎題好像只留下一個玄幻的疑問號。首先,雖然這個故事現實中並不存在,但是應該也會有原型,畢竟馬克思老爺子說過:「任何想像都基於現實的土壤」。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試著結合作者背景猜想一下這個謎題吧!
  • 詭異的桃花源記是課本中的那樣嗎?
    嗨嘍,大家好,我是小爪,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是關於桃花源記的描述裡讓人細思極恐的幾個方面大家都知道桃花源記是我們上學時期的一篇古文描繪的是人們嚮往的世外桃源,但是如今的很多解釋讓這篇文章讀起來是這麼的詭異。
  • 《桃花源記2》新服【寒梅煮雪】來襲
    好玩不坑錢的良心回合遊戲《桃花源記2》新服「寒梅煮雪」將於今天中午12點開服啦,小夥伴們進入新服,即可享受各項開服好禮活動!此外,《桃花源記2》官方公眾號、官方貼吧以及官方微博,都為大家準備了有趣的話題活動,新服的小夥伴們參與活動就有機會獲得新服專屬尾標,桃源村的「人氣王」會是你嗎?快來試試看吧!
  • 閱讀賞析——《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繫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陶淵明作詩,擅長白描,文體省淨,語出自然。
  • 作家地理 汪曾祺:桃花源記
    這四五朵紅花似乎想努力地證明:這裡確實是桃花源。 有一位原來也想和我們一同來看看桃花源的同志,聽說這個桃花源是假的,就沒有多大興趣,不來了。這位同志真是太天真了。桃花源怎麼可能是真的呢?《桃花源記》是一篇寓言。中國有幾處桃花源,都是後人根據《桃花源詩並記》附會出來的。先有《桃花源記》,然後有桃花源。不過如果要在中國選舉出一個桃花源,這一個應該有優先權。
  • 桃花源記描寫詭異,很可能陶淵明給我們說了一個鬼故事
    而今天我們正要說到陶淵明所留下來的著作桃花源記,可以說我們第一次在讀到桃花源記的時候,就會被其中的桃花源給吸引。畢竟像這樣完美的一個理想世界,又怎麼可能會不讓大家喜歡呢?然而大家卻並不知道,桃花源似乎沒我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很有可能桃花源記講的是一個令人恐懼的故事。
  • 國產皮影動畫《桃花源記》,到底講述了什麼故事?劇情透露著詭異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我們中學課本裡面的必背文言文,幾乎人人都會背,我們對這個故事耳熟能詳。正是因為陶淵明這篇課文,才讓「世外桃源」變成了人人嚮往的世界,頻繁出現在文人墨客的詩文裡。小時候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想必我們也懷疑過,故事的桃花源究竟是不是真實存在的?
  • 桃花源記的暗黑解讀之瓊斯鎮!
    前兩篇為大家分享了關於桃花源記的另外兩個解讀,分別是太守去桃花源之後的另外一個真相和桃花源的真實性問題,那麼這篇我將與大家分享的是發生在美國七十年代末一件真實的故事
  • 背誦《桃花源記》全文
    但原來,想像的人不止是我們,古人們也會腦補,比如仇英筆下的《桃花源圖》。背誦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最好的方式便是「跟著」武陵人的腳步,置身其中,最後把一路上的故事分享給太守。而《桃花源圖》便是仇英此趟「尾隨」的所見所聞。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一名普通的武陵人,過著平凡的日子,捕著常見的魚,日復一日。可是很多影視劇和小說的開頭不就是這樣的嗎?
  • 《桃花源記》,原來竟是一個鬼故事
    今天,小編帶來一本網絡小說的片段,看看書中的主角是怎麼講述另一個版本的《桃花源記》!「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阡這個字,在古代有時候是被拿來形容墓道的意思,這就更能作證之前我的推測,同時,竹子和桑葚最茂盛的時期是五月和七月,而桃花,則是三月,這裡,本就有一個巨大的時間謬論在這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