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三境三寶天尊,道教的三位至高神。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宸道君靈寶天尊、萬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三清三境三寶天尊之下為四御四皇上帝。四御四皇上帝為道教天界尊神中輔佐「金闕至尊玉皇大帝」的四位尊神,所以又稱「四輔」。他們的全稱是:中天北極紫微太皇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修真十書》卷七《丹訣歌》中說:「九九道至成真日,三清四御朝天節。
《道法會元》稱「三清」、「四御」為「七寶」,四御是統率天地萬神者,此外,四御還協助玉皇大帝執掌天道。
中天北極紫微太皇大帝:協助玉皇執掌天道,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又統領北鬥等諸星鬥,司掌眾生壽命禍福。並且在幽冥界化身北陰酆都大帝執掌羅酆,統領幽冥諸事。領北極四聖節制三界群魔。為萬象之宗師、萬星之教主。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職責是輔佐玉皇權衡南北兩極和天、地、人三才。協助中天北極並主持人間兵革皇權之事。
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又稱后土娘娘,其職責是掌管山嶽土地變化及諸山神、地祇和三山五嶽大帝等大神,並節制劫運之事。
南極長生大帝:可說是元始天尊之元神分身,協助玉皇執掌和四時氣候之神。能呼風喚雨,役使雷電鬼神,亦控制萬物禍福生發之樞機,故號都雷教主霹靂伽助天尊。上座掌神霄玉清府號玉清真王,總攬三十二天八區,而號統天元聖天尊;於浩劫中能濟度群生,普化眾生,下化身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為雷霆神部之根祖。同時位列神霄九宸大帝之首。
在比較著名的道教宮觀中,主要大殿除三清殿、玉皇閣外,還建有專門供奉四御的四御殿,四御神像頭戴冕旒,身著朝服,雍容華貴,為人間帝王形象。三清、四御作為道教尊神群體,常被合稱。此外,道教還有「六御」。他們為:統御萬天的玉皇大帝、統御萬神的勾陳大帝、統御萬星的紫微大帝、統御萬靈的青華大帝(又稱太乙救苦天尊)、統御萬類(雷)的長生大帝、統御萬地的后土皇地祇。這種說法源於中國古代「六合」觀念,所謂「六合」,指宇宙的巨大空間,即上、下、四方(東、西、南、北)。
南宋劉用光《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對此的排列順序為:玉清上帝、上清上帝、太清上帝、昊天至尊玉皇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東極太乙救苦天尊(即青華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后土皇地祇。前三尊為三清,後六尊則構成了上(玉皇)、下(后土)、四方的「六合」布局。道教稱之為「昊天六御宸尊」,加上三清,合為「九皇御號」。後來,為了符臺道經四輔(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分類。
統御萬類(雷)的南極長生大帝統天元聖天尊
南極長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為元始天王九子。中國民間信仰的神仙之一,六御和四御之一。言南極星自旋轉而不動移,發奇明之光芒(極明之紅光),位南極吸引眾星之力。全稱「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統天元聖天尊」,居高上神霄玉清府,簡稱神霄玉府。南極長生大帝。為上帝之長子,主南方,執掌人間壽福之事。下有南極上宰廣壽仙翁;南極六司延壽星君;南極福星天德星君;南極祿星天佑星君;南極壽星老人星君等神仙。
在道教典籍裡:南極長生大帝,居神霄玉清府,號玉清真王,而於九天界化身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居玉樞府統御雷部。
全稱「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統天元聖天尊」,居神霄玉清府,簡稱神雷玉府。南極長生大帝並非民間百姓供奉的南極壽星老人星君南極仙翁(老人星)。北極紫微大帝統御萬星,有眾星辰圍繞著。而南極長生大帝號玉清真王,雷部眾神之力皆出於他,為眾神法源。
南極長生大帝是元始天尊之元神分身,統御萬靈。執掌和四時氣候運化,能呼風喚雨,役使雷電鬼神,亦控制萬物禍福生發之樞機。上坐掌神霄府號玉清真王,總攬三十二天八區,而號統天元聖天尊。於浩劫中能濟度群生,普化眾生。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為其化身,為雷霆神部之根祖。同時位列神霄九宸大帝之首。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統天元聖天尊、九天採訪使應元保運妙化天尊、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九天雷祖大帝消災利物天尊、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上清紫微碧玉宮太一大天帝保制刼運天尊、六天洞淵帝君伏魔太一天尊、六波天主帝君普施法潤天尊、九天青城可韓丈人朱陵度命天尊,為神霄派雷法本尊,總號「雷霆九宸高真」,南極長生大帝是神霄九宸上帝之首。九宸,即元始九氣化生也,故號九宸上帝,代天以司造化,主宰萬物。
南極長生大帝的來歷
對於南極長生大帝的來歷,有兩種說法:其一為元始天王長子。據道經《高上神雷玉清真王紫書大法.序》載:「昔太空未成,元炁未生,元始天王為昊莽溟律大梵之祖,凝神結胎,名曰混沌。混沌既拆,乃有天地。中外之炁,方名混虛。元始天王,運化開圖,金容赫日,玉相如天,陶育妙精,分闢乾坤。乃自玉京上山下遊。遇萬炁祖母太玄玉極元景自然九天上玄玉清神母,行上清大洞雌雄三一混化之道,生子八人,長曰南極長生大帝。亦號九龍扶桑日宮大帝。亦號高上神霄玉清王。一身三名,其聖一也。」這位真王,凝神金闕,思念世間一切眾生三災八難,一切眾苦九幽泉酆,一切罪魂受報緣對。又因牿劫相求,無量眾苦,不舍晝夜,生死往來,如旋車輪。故真王以神通力,憫三界一切眾生,即詣玉清天中元始上帝,金閥之下,禮請殷勤,乞問紫微上宮紫玉瓊蕊之笈,於九霄寶籙之內,請《神霄真王秘法》一部三卷……元始上帝即敕太皇萬福真君以《高上神霄玉清真長生護命秘法》傳付下世。
其二為元始天王第九子。據道經《高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稱元始天王「第九子位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專制九霄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尊統領」。同時,《高上神雷玉清真王紫書大法》卷一《元始八子封職》中對南極長生大帝的神職亦有記載,謂南極長生大帝任高上神雷玉清王,職太陽九炁玉賢君、玉清保仙王,諱棍洞,字曜華。同卷《八帝封號官職位》中亦稱:「第一子任神霄玉清天王,綽霄太平應化道主大帝,遙領扶桑太陽九炁神君。《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書大法·卷一》:「太陽之日帝九陽扶桑君者,積炁成神霄真王也。又領南極之職,與韓司陶鑄天民,鹹證九天,乃得神霄禁文天篆雲章,克日升霄。」
南極長生大帝本跡
南極長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全稱「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統天元聖天尊」,居高上神霄玉清府,為神霄九宸大帝之首,同時也被奉為統天執(地)四御之一,功德之大,嘆莫能窮!
據《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書大法》載,昔太空未成,元炁未生,元始天王,運化開圖,金容赫日,玉相如天,陶育妙精,分闢乾坤,乃自玉京上山下遊。遇萬炁祖母太玄玉極元景自然九天上玄玉清神母,行上清大洞雌雄三一混化之道,生子八人。長曰南極長生大帝,亦號九龍扶桑日宮大帝,亦號高上神霄玉清王,一身三名,其聖一也。
南極長生大帝為眾神法源,雷部眾神之力皆出於他。他執掌四時氣候運化,能呼風喚雨,役使雷電鬼神,亦控制萬物禍福生發之樞機。他上掌神霄府,總攬三十二天八區,號統天元聖天尊。於浩劫中能濟度群生,普化眾生。
南極長生大帝所居「神霄之境」,道經中載「無為無形,不有不無,萬化之門。積雲成霄,罡氣所持,履之如綿,萬鈞可支。玉臺千劫,宏樓八披,梵氣所乘。雖高不巍,內有真土,神力固維。太一元精,世不能知。」
神霄雷法之主尊
神霄九宸上帝,是神霄派雷法本尊,總號「雷霆九宸高真」。《天皇至道太清玉冊》載,九宸即元始九氣化生也,故號九宸上帝,代天以司造化,主宰萬物。神霄九宸上帝分別為:
居「神霄之境」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南極長生大帝統天元聖天尊
高上碧霄青華太乙尋聲救苦天尊青玄九陽上帝
高上青霄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高上玉霄九天雷祖大帝除災濟物天尊
高上琅霄太乙大天帝保制劫運天尊
高上太霄六天洞淵天帝伏魔上上天尊
高上紫霄六波天主帝君溥施法潤天尊
高上絳霄青城山韓司丈人真君朱陵度命天尊
高上景霄九天採訪使者應元保運妙化天尊
南極長生大帝為九宸上帝之首,自神霄派雷法出世以來,功德神威大行於世。神霄派雷法的創始人是北宋高道王文卿真人,王文卿真人得火師汪君之傳,獲萬雷總司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符法,可以驅使風、雨、雷、電,斬魔除妖。道典載,王文卿真人曾以此法擊死妖狐、黑鯉,名聲大震,四方紛紛來向他學法。
宋徽宗知道後,請他驅治宮中之祟,築雷壇三層縛鬼,大有靈應,遂封為「衝虛妙道先生」,並詔將當時福寧殿東所建之玉清和陽宮,改名玉清神霄宮,諸州之天寧觀改名神霄玉清萬壽宮,中祀長生大帝君、青華大帝君像。由是,神霄派聲勢益盛,神霄雷法遂大行於世。
徽宗末年,王文卿真人見天下大勢將亂,恐有兵災戰亂之禍,數以修政練兵為請,可惜徽宗不納,自知天數,於是乃拂袖辭宋徽宗南還。後果發生靖康之變,及至南宋高宗即位於江南,聞文卿猶在世,累遣使徵召,然王文卿真人皆不赴。
傳至南宋時期,金丹派南宗亦兼傳神霄五雷法。白雲蟾《翠虛陳真人得法記》稱,火師汪真君命其弟子辛忠義傳法給陳楠,陳楠傳之白玉蟾。
《海瓊白真人語錄》卷一曰:「真師(指白玉蟾--引者注)告元長曰:······向者天真遣狼牙猛吏雷部判官辛漢臣授之先師陳翠虛,翠虛以授於我,今以付子,子宜秘之。」
《道法會元》卷一百四《高上景霄三五混合都天大雷琅書》所列師派即為:玉清聖境元始法王,玉清真王長生大帝······火師真君汪康民,辛忠義,陳楠,白玉蟾。
《道法會元》卷八十三《先天雷晶隱書》所列師派稍有不同,為:李亞,汪守真,王文卿,白玉蟾、金逵······說明南五祖之陳楠、白玉蟾確係神霄雷法的重要傳人。
此後神霄雷法歷代傳承不絕,如元代莫月鼎真人和鄒鐵壁真人皆為一代之宗師,及至有清一代,高道施道淵繼承神霄道脈,並開神霄派穹窿山支派,從而使神霄派的歷史延續至清。
施真人晚年遊歷閩中,也曾傳法演科,故神霄雷法亦有分支傳入福建與臺灣,惜乎事跡今不可考。
南極長生大帝非南極壽星老人星君,亦非南極仙翁
在民間信仰中,人們常常將南極長生大帝與壽星老人或南極仙翁相混淆,其實在道教神仙信仰中,南極上宰廣壽仙翁、南極六司延壽星君、南極福星天德星君、南極祿星天佑星君、南極壽星老人星君等神仙同為南極長生大帝之下屬,故壽星老人屬於南極長生大帝的下屬神仙,並非同一尊 。
查考道教經典,以「南極仙翁」為名的神仙,並未查到。其出處或許是源自於《封神演義》等小說。由於《封神演義》等小說,在民間流傳頗廣,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故而人們常常將「南極壽星老人星君」等同於「南極仙翁」,進而與南極長生大帝畫上等號,實際上這樣並不準確。
南極長生大帝統天元聖天尊寶誥
志心皈命禮
高上神霄府,凝神煥照宮。會元始祖炁以分真,應妙道虛無而開化。位乎九霄之上,統理諸天。總乎十極之中,宰制萬化。宣金符而垂光濟苦,施惠澤而覆育兆民。恩溥乾元,仁敷浩劫⑺。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玉清真王,南極長生大帝,統天元聖天尊。
南極壽星老人星君
壽星又稱南極壽星老人星君,星名,是中國古代道教和民間中的的長壽之神。也是道教中的神仙,本為恆星名,為福、祿、壽三星之一,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在長安附近杜縣建壽星祠。明朝《西遊記》寫壽星「手捧靈芝」,長頭大耳短身軀。《警世通言》有「福、祿、壽三星度世」的故事。畫像中壽星為白須老翁,持杖,額部隆起。古人作長壽老人的象徵。常襯託以鹿、鶴、仙桃等,象徵長壽。
民間認為供奉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長壽,這位仙神其實是道教追求長生的一種信仰。福、祿、壽三星中的南極壽星老人星君,是一身平民裝扮,慈眉善目,和藹可親。但在古代,他卻曾經是地位崇高的威嚴星官。
壽星即老人星,西方天文學裡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於南半天球南緯50度左右,在中國北方地區其實很難看到。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記載,秦朝統一天下時就開始在首都鹹陽建造壽星祠,供奉南極老人星。但供奉他的理由,卻與2017年大不相同。大意是說見到壽星,天下太平;見不到就預示會有戰亂發生。早期星相著作中,也講到如果老人星顏色越是暗淡,甚至完全不見,就預示將有戰亂發生。
中國古代的太平盛世的確短暫而稀少。幾十年一亂一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這顆時隱時現的老人星恰是這種動蕩局面的絕好象徵。但僅僅是象徵還遠遠不夠,古人觀天象,佔星氣,都是有很強的實用功利目的。那麼南極老人星的實用價值在哪裡呢?或許就在於他的老年人身份,和他能夠承載一種重要的倫理價值觀念——那就是尊老、孝道。
東漢明帝在位期間,曾主持一次祭祀壽星儀式。他親自奉獻供品,宣讀表達敬意的祭文。同時還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會,與會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滿70歲,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有資格成為漢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後,皇帝還贈送酒肉、穀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這件盛事記錄在《漢書·禮儀志》中,同時敬奉天上的壽星和人間的長壽老人,是漢明帝的一大創舉。
《史記·封禪書》「壽星祠」《索隱》,「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壽也:」宋樓鑰《玫瑰集》四《葉處士寫照》詩:「更添松竹作壽星,我已甘心就枯稿。」後借喻長壽之人。元方回《桐江續集》二十《戊戌生日》詩:「客舍逢生日,鄰家送壽星。」
尊老敬老,是善良天性的體現。而漢明帝藉此機會展示自己尊老美德。不僅僅是提倡,漢明帝還賦予老年人特權。宴會上頒發的王杖就是證明。
王杖,也稱為鳩杖,因為手杖的頂端是斑鳩鳥的雕像。皇帝贈送鳩杖給老年人,據說因為斑鳩是不噎之鳥,意思可能是祝願老年人飲食安康,健康長壽。那麼這柄手杖代表怎樣的特權呢?
1981年甘肅武威發現一批漢代竹簡,上面記載了若干刑事案件,其中幾樁就涉及持王杖的特權老人。第一樁說的是汝南平民王姓男子毆打持杖老人,後來被判斬首棄屍於鬧市。第二樁說的是一位漢朝基層小官,因一位持杖老人有觸犯法律的嫌疑,擅自扣留老人。雖然沒有毆打行為,結果也被處以極刑,斬首示眾。
而另一些竹簡上記載的漢代商業法令中我們還發現,在生意場上,持杖老人也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公元前32年漢成帝頒布的詔令中規定:老年夫妻無兒女供養者可獲準經營酒類生意,並且一律免稅。有自願照料孤寡老人的生意人也可獲得免稅待遇,免稅開店賣酒。統觀兩漢典章制度文獻,類似的詔令時有記述。為什麼僅僅因為年老就可以擁有特權,又為什麼兩漢政府從嚴立法,來強制推行尊老孝道呢?
這是因為尊老不僅是一種美德,它所派生出的孝道倫理還是封建王朝的治國之本。孝道的核心是服從父權。在儒家提倡的天地君親師五倫中,君臣關係等同於父子關係。那麼提倡孝道實際上就是褒揚忠臣品格。
既然南極老人星承擔如此重要的教化任務,古代星象家說他是關乎國運興衰的壽星,也就不足為怪了。但濃重的政治色彩卻使他偏離祈願長壽的本義。普通人更關心的是自己如何才能長生不老。於是道教提供解決之道,方法是塑造一位長壽有道的成功實踐者。
壽星彭祖的傳說
四川眉山市彭山鎮,《華陽國志》記載是彭祖的故鄉。對彭山人來說天上的壽星就是人間的彭祖,因為他保持著最高長壽紀錄——767歲。這種說法來自東晉葛洪的道教著作《神仙傳》。
《史記·楚世家》記載了他的顯赫出身,他是五帝之一顓頊的孫子。算起來從夏朝至商朝統共活了近800歲。而有關他的長壽故事早在秦漢以前就已流傳。屈原的長詩《天問》中就曾提到他,孔子和莊周在自己的著作中也都將他視為長壽的典範。
彭祖雖然不是天上星官,但人們確信他掌握了一套養生的方法,是真實生活中靠修煉獲得長生不老的成功者。這也是人們將他與壽星合二為一的原因。
可以活到767歲,這是怎樣一種長生不老的養生術?《莊子·刻意》中有記載:吐故納新,熊經鳥伸,導引之術,彭祖壽考者好之。吐故納新是說用意念調節呼吸,熊經鳥伸和導引又是怎麼回事呢?
所謂熊經是指模仿熊攀援的動作,所謂鳥伸是指模仿鳥類尤其是鶴展翅引頸的姿態。由此可知,彭祖的導引術實際上是一種模仿動物形體動作的健身體操。
先秦道家認為天地是不朽和永恆的。天地化生萬物、孕育生命,這是天地至仁至善之大德。人們認為天是仁慈的,本來在賦予生命的同時也教給人們長壽之術。可是後來人們沉浸在各種物慾功利帶來的膚淺快樂中不能自拔,於是漸漸失去了長壽本能。但還是有補救辦法,那就是道法自然,向自然界的動物們學習。
模仿熊,是因為他能在冬眠期長達數月不進食,養生家認為這是因為他通曉食氣辟穀之術。模仿鶴的理由似乎是看中他的優雅,和扶搖升空時自在逍遙;或許人們想像自己得道成仙那一刻,也應當像仙鶴那樣優哉遊哉。
道教經典中早就談到人的這兩種生理需求「食、色,性也」,認為這是人與生俱來的欲望。與儒家視之為洪水猛獸的態度截然相反,彭祖養生術不避諱談食談色,並將其作為重要的修煉內容。
所謂食,是指飲食烹飪術。過去廚師行業將彭祖作為祖師爺,在每年農曆——相傳彭祖生日那天,全國的烹飪大師齊聚徐州城東門外的彭祖廟,拜謁祖師爺彭祖。因為彭祖是有記載以來的第一位美食家和技藝高超的廚師。早在屈原的《天問》中,就提到彭祖調製野雞羹獻給堯帝的著名典故。
彭祖烹飪手藝之高超,居然可以治癒厭食頑症,那麼吃出健康長壽的觀念也就很容易被人們接受。
飲食烹飪術隨即被納入養生理論,並與導引健身相輔相成。模仿長壽動物的形體動作可以長生不老,而另一種更直接的方法就是把它吃下肚去。於是所謂長壽動物如烏龜,鹿,鱉都成了長壽滋補品,藉助導引體操和烹飪美食達到健身長壽目的,可謂是雙管齊下。
壽星的形象
由於道教養生觀念的融入,也使壽星形象發生相應的改變。最突出要數他碩大無朋的腦門。這是山西永樂宮壁畫,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壽星形象。在永樂宮中上千位神仙中,我們一眼就能將他認出,就是因為他那超級的大腦門兒。
關於大腦門的來歷,有多種猜測,有人認為大腦門來自返老還童現象,老人和小孩有諸多體貌特徵上的相似。比如初生嬰兒頭髮稀少,老年人也是一樣。而頭髮少自然額頭就顯得很大。
南極壽星老人星君的大腦門,也與古代養生術所營造的長壽意象緊密相關。比如丹頂鶴頭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壽桃,是王母娘娘的蟠桃會上特供的長壽仙果,傳說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食用後立刻成仙長生不老。或許就是因為這種種長壽意象融合疊加,最終造就了南極壽星老人星君的大腦門。
南極壽星老人星君的手杖的變化則顯示他政治教化功能的削弱。原來象徵特權的雕有斑鳩的王杖,換成一柄桃木的手杖。據說桃木能祛病強身,延年益壽。
民間相傳在大地的東北方是惡鬼居住的地方,有一道大門,稱為萬鬼之門,將惡鬼拒之門外。據說這道大門就是天帝用桃木做的。為了保險起見,在門前還栽種兩棵桃樹,來鎮鬼驅邪。有趣的是,現代科學研究發現,桃樹的汁液的確含有某種抑制細菌生長的特殊成分。在過去中藥裡桃樹枝也是一味藥,並且人們相信朝向東北,也就是朝向鬼門方向的桃枝——藥力最佳。過去象徵特權的王杖,成了壽星手中祛病強身的長壽吉祥物。
壽星的地方
湖南長沙,壽星街,因這裡曾有一座規模很大的壽星祠而得名。據地方志記載時,早在唐朝這裡就建有壽星祠,一直持續到民國。據說當年香火旺盛,很多人專程到這裡燒香祈求壽星保佑。
再向南一百多裡,就能到達真正的長壽福地---南嶽衡山,也就是對聯裡經常講到的壽比南山的南山。唐宋時期,山上建有大小壽星廟不下十座,現存這座壽星亭,是宋朝的遺物。
但是古代南嶽衡山供奉的主神卻不是壽星,而是南極長生大帝。這座始建於唐朝的南嶽大廟就是專為他建造的。東南西北中五嶽大帝。南極長生的長壽意味,可能也來自古人對南方氣候的理解。而壽星在天空的位置也恰好位於正南方向,燒香發願、表達虔誠也自然容易被壽星聽到。
在後世的民間信仰中還常將南極長生大帝和南極壽星老人星君混同為一,也許就是因為他們名字中都有南極,和長生長壽概念接近的緣故。在道教神仙譜系中,這兩位神的地位都遠比彭祖為高。彭祖雖然長壽有道,但畢竟是歷史人物,比不得南極長生大帝和南極壽星老人星君天神一般尊貴。
所以說起壽星,還是以南極壽星老人星君或南極仙翁身份最為出名。
道教有眾多掌管眾生壽命吉兇禍福的神真,例如南極長生大帝,太陽帝君,太陰皇君,南鬥星君和北鬥星君,十二生肖保命真君,三十六天罡,六十本命甲子神等等,都具有保佑長壽的職能。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秦漢以來沿襲的國家祭祀壽星制度。壽星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從此大跨步進入民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南嶽衡山
舊時彭山縣民眾給老人祝壽過生日,都會張掛一幅壽星畫像。雖然請神下凡往往流於形式,但生日宴會能博得老人高興卻是實實在在的。家人齊聚,子孫滿堂,品嘗美酒佳餚,享受天倫之樂。這樣的場面是表達孝心和親情的家庭儀式,壽星畫像則是必不可少的吉祥符號。
過生日祝壽的風俗起初並不盛行,這或許源於一種質樸的觀念:因為人們認為自己的降生日實際上是母親的受難日。緬懷父母之恩與為自己祝壽的喜慶氣氛很不相合。到明清以後,給老人過生日的風俗才逐漸興起。康乾盛世幾次規模空前的盛會,使民間祝壽風俗得以興盛。歷史上最奢華的一次生日宴會,是乾隆皇帝舉辦的千叟宴。這一年乾隆74歲,又喜得五世玄孫,自稱是古稀天子,十全老人。他頒詔請天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代表共計六千餘人,來紫禁城赴宴,慶祝自己的生日。
這張名為《萬壽盛典》的圖畫描繪了當時的盛況。老人們在家人的攙扶下應邀赴宴,布滿京城大街小巷。
上行下效,從清朝以來,給老人做壽過生日蔚然成風。並逐漸形成繁雜的禮儀排場,有些老規矩還一直沿襲到2017年。
比如過生日的年歲原則,一般是過整數壽,即四十,五十,六十。但七十以後,又增加很多說法。77又稱喜壽,因為喜字的簡寫連筆拆開看就是77,88又稱作米壽,這也是拆字的說法。
這是因為年過七十古來稀,多一種說法也就多了一次闔家團圓讓老人高興的機會。百歲以後,更是年年都要辦,而且要大辦特辦。這樣做是兒女表達孝心,希望藉此帶給老人更多幸福感。重視家庭、親情,敬老愛老是中國傳統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祝壽典禮則是這種美德的外化形式。
雖然壽星不再具有威嚴的神性,卻因為民間倫理生活的需求而代代相傳。
壽星大腦門
由於道教養生觀念的融入,也使壽星形象發生相應的改變,最突出的要數他碩大無比的腦門兒。山西永樂宮壁畫中的壽星,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壽星形象。在永樂宮上千位神仙中,我們一眼就能將他認出,就是因為他那超級的大腦門兒。
壽星的大腦門兒,也與古代養生術所營造的長壽意象緊密相關。比如丹頂鶴的頭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壽桃是王母娘娘蟠桃會上特供的長壽仙果。傳說是3000年一開花,3000年一結果,食用後立刻成仙長生不老。或許就是因為這種種長壽意象融合疊加,最終造就了壽星的大腦門兒。
手杖
大家都知道,壽星手中有一柄手杖。《漢書·禮儀志》記載,漢明帝在位期間,曾主持一次祭祀壽星儀式,還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會,與會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滿70歲,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有資格成為漢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後,皇帝還贈送酒肉穀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漢明帝還賦予老年人特權,宴會上頒發的王杖就是證明。王杖也稱鳩杖,因手杖的頂端為斑鳩鳥的雕像得名。1958年,漢墓出土過兩柄這樣的鳩杖,鳩杖下部木製杖身早已炭化無存,而頭部的斑鳩雕像由於有漆膜保護,歷經1800多年仍舊光亮如新。
1981年甘肅武威發現一批漢朝竹簡,上面記載了若干刑事案件,第一樁說的是汝南平民王姓男子毆打持杖老人,後來被判斬首棄市。第二樁說的是一位漢朝的基層小官,因一位持杖老人有觸犯法律的嫌疑,便擅自扣留老人,雖然沒有毆打行為結果也被處以極刑,斬首示眾。公元前32年,漢成帝頒布的詔令中規定,老年夫妻無兒女供養者可獲準經營酒類生意,並且一律免稅。
但是魏晉以後,壽星的手杖產生了變化,斑鳩的王杖換成了桃木手杖,其政治教化功能逐漸被削弱。據說桃木能祛病強身,延年益壽,過去象徵特權的王杖,成了壽星手中祛病強身的長壽吉祥物。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秦漢以來沿襲的國家祭祀壽星制度。壽星被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從此大跨步進入民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其它相關三星崇拜
福祿壽三星,起源於遠古的星辰自然崇拜。古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賦予他們非凡的神性和獨特的人格魅力。由於他們在民間的影響力,封建政府曾藉助用於實施王道教化,道教也曾對他們大加推崇,以招徠信眾,擴大自己的聲勢。雖然他們後來失去了高高在上的神威,卻也因此獲得自由,走入尋常巷陌,千家萬戶,成為古代民間世俗生活理想的真實寫照。
福祿壽是中國民間信仰的三位神仙,象徵幸福、吉利、長壽。在道教流傳為天上三位吉神。福,頭戴官帽手持玉如意或手捧小孩為天官一品大帝,天官賜福由此而來;祿,手捧如意寓意高官厚祿(因被中國民間扭曲影像,所以現在的祿神都變成捧小孩的);壽,白色的鬍髭,手持龍頭杖手捧壽桃意為長命百歲。
明朝以後,中國民間常把壽星與福、祿二星結合起來祭祀,合稱福、祿、壽,成為人們最受歡迎的三個福神,作為中國民間吉祥如意象徵,故中國民間祝壽時,常在正屋面牆上懸掛福、祿、壽的中堂兩側面壽聯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人們常把福與壽、祿組合在一起來表達一種美好願望。福壽雙全——幸福和年壽兩樣齊備。《紅樓夢》第五二回:「老祖宗只有伶俐聰明過我十倍的,怎知如今這麼福壽雙全的?」
福壽無疆——願福氣與壽命沒有盡頭。《雲笈七籤》卷六九:「至誠君子,得而寶之,即福壽無疆。」
福祿雙全——既有福氣,又做大官。明·沈受先《三元記·秉操》:「今日在此焚香禮拜,願他多生貴子,福祿雙全。」
福祿壽三星高照,人們常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祝願長輩幸福長壽。道教創造了福、祿、壽三星形象,迎合了人們的這一心願,「三星高照」就成了一句吉利語。
三星也是許多民間繪畫的題材,常見福星手拿一個「福」字,祿星捧著金元寶,壽星託著壽桃、拄著拐杖。另外還有一種象徵畫法,畫上蝙蝠、梅花鹿、壽桃,用它們的諧音來表達福、祿、壽的含義。
「福星」又稱「福神」,在道教中稱「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他掌管人間福氣的分配,在民間相當受尊崇。他的形象與財神金輪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趙公明元帥有些像,是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的富貴相。這位福神據說由唐代道州(今湖南道縣)剌史陽城擔任。
「祿星」又稱「文昌星」,他是讀書人的保護神,掌管人間功名利祿。有了科舉制度之後,他在民間開始備受尊崇。他的形象就像一位朝廷大員,高貴不凡。祿神據說由「梓潼神」文昌帝君擔任,又稱「文昌帝君」。
「壽星」又稱「南極老人星」,是長壽之神。人們大多認為長壽的彭祖死後成為了「壽星"。人們對「壽星」最直觀的印象就是他有一個大額頭,多數人認為這多半是古代養生術所營造的一種意象。例如,被古人視為長壽象徵的丹頂鶴的頭部便髙高隆起。此外,也有人認為那是一種返老還童的象徵,因為嬰兒的額頭往往因頭髮少而比較明顯。
中國民間崇拜的福神、祿星、壽星的合稱。又稱福祿壽三星。據傳福神原為歲星,即木星,後逐漸人格化,一說源於五鬥米道所祀三官中的天官,演化為天官賜福之說。祿星為文曲星國神比幹,北鬥第四星。國神即祿神,其它均為誤傳。壽翁亦始於星宿崇拜,即角、亢二宿,是二十八宿中東方七宿中的頭二宿,為列宿之長,故曰壽。另一說為南極星,在船底座,故壽星亦名南極仙翁 。明清以後中國民間常將福祿壽三星一併奉祀,三星典型的形象為福星執如意居中;祿星,則是一個身穿大紅官服,頭戴高冠(意為「官」)的官員,騎在一頭梅花鹿上,寓意直指「進祿」。另外,也有祿神懷抱一個嬰兒,意寓:送子男神、望子成龍等。壽星,廣額白須,捧桃執杖。
女壽星麻姑
民間為男性長者做壽時,是供祀拄長拐杖、白鬍鬚的南極壽星老人星君;若是女性壽星,則供祀「麻姑圖」,因而,民間有麻姑為壽星的故事。《神仙傳》中麻姑說,她與另一仙人王方平「互不相見,已有五百餘年了」,可見她的壽誕之長。並且,她還說,「已看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別蓬萊,又水淺於往時略半耳。」,人世間倉海變桑田的變化,至少上萬年之久,她竟然看到過三次,可見她幾乎能與天地同壽。
麻姑並不是天上的壽宿,而是自己修煉成仙的。相傳她修煉的地方叫「麻承山丹霞宛陵洞天」,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二十八洞天,七十二福地中之第十福地。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任江西撫州刺史時,寫過有名的《麻姑仙壇記》碑。在鬼城豐都附近,也有「仙姑巖」、麻姑洞」等麻姑曾修煉或住過的地方。
麻姑之所以出名,相傳她曾給王母娘娘獻過壽酒。《神仙傳》還記載麻姑擲米成丹砂,《聞奇錄》稱其「生時有道術,能履行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