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芙:衣帶漸寬終不悔

2021-02-21 金庸江湖網

金庸江湖網 微信號 jinyongjianghu本文首發 金庸江湖論壇 www.jyjh.cn/bbs


與孤苦無依,整日隨義父飄零江湖的穆念慈不同,出生金鞭世家的紀曉芙有師父的維護庇佑,有名門弟子的羨人婚約,進則位尊聲顯,退可夫寵子孝。誰曾想,她雪膚玉顏的臨出場,卻已是淚眼暗藏。

還來不及為自己神傷啊,慘烈悲事後,唯一憐憫的金項圈被尷尬拒絕。也許,張無忌也沒有想到,今後生涯所遇見的眾多女子裡,再也沒有誰能如此不帶功利地給予了。我倒是真真正正地喜歡紀曉芙,那種單純的善念和自持的隱忍,在隨處可見心計詭詐的《倚天屠龍記》裡,如同蒲公英的純白絨毛,觸手都是溫暖的柔軟。只是,風大了,容易吹散。

手在收遞之間不知所措,咫尺近側的還是命裡良人嗎,為何隔著兩重心事,對眼婆娑?至此,還無人知道,那麼傳統潔好從來循規蹈矩的女子,竟做下了這般叛經離道易招唾詬的事情。

私生子,在開明的當今社會也是必須遮遮掩掩深恐人知的隱私,到底是多大的愛意和勇氣,讓這個明柔如水的女子無怨無悔?一直到最後,面對師尊的審訊,縱使羞愧也保持著直白而坦然,「弟子千方百計,躲避於他,可是始終擺脫不掉,終於為他所擒……不能拒,失身於他。」在師令和恩孝的堅拒裡含淚而逝,寧死維護。

我卻是為紀曉芙不值的。這場魔教與正派的情事,每每被人說起,都是三分嘆息折腕,多數把結局的悽婉歸咎於滅絕狠辣無情的棒打鴛鴦,或許,書外還有善感女子,讀知紀曉芙終未能守得雲開月明之際,更是潸然淚下,恨不能身代。又有誰來細想,愛情唯美矜貴的華服下,強橫掠奪的本質?不是值得讚賞的邂逅開端,不是尋常的兩情相悅裡契合彼此,對於紀曉芙,命運不曾眷顧。

川西大樹堡,萍水相逢的初見,潦草得激不起任何漣漪,卻偏偏是一生幾乎顛覆的轉折。罪魁禍首正是楊逍,且不管紀曉芙是否從未悔怨,單以書中所述他的行徑而論,實在是放浪形骸乃至可惡不堪的。這個白衣翩然風流倜儻的男人,到底是以怎樣的心態來看待他們第一次相遇的?一見鍾情嗎,憑著蒼白無力的感情基礎,擦肩而過時驚鴻一瞥?還是慣常獵豔,以精絕湛練的武功經驗和久經風月的成熟魅力,一步步誘人入彀?

然則,這是最符合古代史情的吧。在一貫男尊女卑的世界裡,楊逍以桀驁性情依然與孤鴻子堂堂正正決鬥,拋劍洒然而去,卻不擇手段將一介後輩女子囚困於私,監視從嚴。因為擁有所以主宰?那又為何楊不悔長成八九歲,近十年光陰,教主之下的光明左使讓心上所儀遠離身側,就此甘心放手;難道說明教勢力足以開國拓土,仍無法找尋區區弱女萍蹤?他明知道她離了門派,不曾嫁人!

我向來不憚於以最惡意的小人之心來揣摩人性的,當楊逍聽聞紀曉芙的離世,於大敵當前,竟傷痛暈厥,險些為何太衝與班淑嫻殺害,我才稍稍減滅一些對他的惡感。何必當初啊,縱然此後帶女兒清守,終身未娶,亦喚不回伊人芳魂縹緲。

鍾愛孫版楊逍詮釋的唯美,一襲藏青立盡風露中霄,含葉吹調,回憶愈深,相思愈苦,落寞身影后是一大片竹林,滿幕星辰下,修竹搖曳,秀挺而堅韌。仿佛惟有此情此景,才配得上紀曉芙高潔獨立的錚錚風骨。

曲散了,淚有痕……

武俠本就是男人的爭霸故事,有時是名利功勳的廝殺裡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有時是仗劍天涯,大口酒大塊肉後豪氣幹雲;其餘,都是留給與之痴纏的重要紅顏的段落篇幅。在那些著墨她們的重彩絢詞裡,關於紀曉芙的故事,關於紀曉芙的愛情,不過是數句對白的提點,夾雜在主角旅程中的零星斷章。

所言寥寥啊,以「百歲壽宴摧肝腸 」初始,在「有女長舌利如槍」裡半遮半掩,直到魂斷「不悔仲子逾我牆」,書中有關楊紀這場正邪之戀的直接敘述,只有再簡單不過的六百多字。

讀之再三,原來,紀曉芙怕是早已明白自己愛上楊逍的心意了吧。否則,於此段因果,矛盾甚多,書內先後行文,將無法自圓其說。

如初一面,楊逍想是動了心,處處如影隨形,隨後又三招兩式,奪去紀曉芙的配劍,第二日送還時,更是神不知鬼不覺。要說想擄人,應該是手到擒來的事,又怎會讓紀曉芙在千方百計躲避之後,不能逃脫才為他所擒呢?有時候,愛真的需要一個藉口。「將仲子兮,無逾我牆」,君既已逾牆而來,料是天意,命也,我亦不能拒……想必,在我們不知道的所在,有段隨紀曉芙逝去的悽美纏綿吧。

然而,紀曉芙還是走了,趁楊逍敵人來襲之際,廝機而逃。有人說,「豈敢愛之?畏我父母。豈敢愛之?畏我諸兄。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 又是人言可畏嗎?為了頌揚貞節名聲,連白居易都曾題詩燕子樓,暗示關盼盼殉情,一作蜚短流長!不,紀曉芙不是阮玲玉,竊以為以她的堅韌剛強,最大的原因不在於此。

愛不是傷害後用來文過飾非的工具,強暴就是強暴,無需掩飾;正如愛了就是愛了,也無需掩飾。因為愛才沒有辦法容忍暴力,哪怕被佔有後,不曾有絲毫的憤怒、怨恨和後悔;因為愛,才希望你尊重,彼此在平等的地位上執手。無關門第立場,無關年齡手段,卻終於選擇離開,紀曉芙實在是聰明的吧,沒有辦法確定對方愛意的忠誠,所以,寧可在分離的牽絆裡清守自己的心。

果真在一起了又怎樣?真實的兩兩相對,蛻卻了朦朧的曖昧情愫,神秘背後的婚姻現實能溫存多久?

昔日,一曲《鳳求凰》,引得卓文君傾心以投,甘願洗盡鉛華當壚賣酒,直至司馬相如封為中郎將,青雲平步。名相如實不相如啊,就在幸福美滿的等待裡,司馬大人情致別懷,寄家書意欲休妻另娶。曾經共患難的情分,也在榮華的笙歌流連裡煙消雲散,靠強迫和監禁維繫的淺薄愛情,會不會也成為另一場鏡花水月。當終有一日郎心似鐵,卓文君尚有才華絕豔的《白頭吟》挽回千古佳話,眾叛親離的紀曉芙又該到何處去黯然神傷?

我絲毫沒有質疑楊逍感情的意思,恰恰相反,楊逍原本是玩世不恭的浪子,俊美倜儻,縱然不至「風流天下我一人」,也曾是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這樣的人,一旦心有所屬,一定更為熾烈真誠,且專注不易動搖。然而正因為如此,楊逍和紀曉芙,是截然不合適的。

一個正派出身,耳濡目染俠義行善,即便隱退江湖,仍視同門如手足,顯身以顧,甚至生死關頭依然宅心仁厚,對彭和尚此類魔教夙敵回護憐憫;一個卻講求隨心所欲,站在不管是非對錯的立場,但憑個人喜惡我行我素,連武林至尊的倚天都能信手拋卻。觀念的偏差,理想的迥異,對禮教法規以及人生準則的認同更是天遠地別。

只是,如果錯過了,她的人生將永遠靜如止水,從此安安分分相夫教子,再也沒有駐足回首的那一眸驚豔了。那麼如果終成眷屬呢,該是夫唱婦隨、伉儷江湖,又或者水滿則溢,在信念的衝突裡慘澹收場,猶如維納斯的斷臂,圓滿呈現就是打破完美。

所有的臆斷都停頓在滅絕狠心的一掌,暴力的邂逅本是一個錯誤的啟端,紀曉芙猜不中開頭,卻不悔結局。承受曲折命運的默然之外,那種真實自我的不肯妥協,誰能用最清明的心,來仔細聆聽?數筆的塗抹,承載了一生的起落,字裡行間微笑逝去的紀曉芙淺淡得如同一岫水霧輕雲,清致如斯、堅定如斯。

偶爾,我也如楊逍那般希望紀曉芙假裝答應師父的要求,等一家重聚後再作打算,姑且不論日後琴瑟和諧,起碼不用當場橫死。只是假如這樣,紀曉芙就不是紀曉芙,不是那個剛烈倔強能得到楊逍另眼相看的紀曉芙了。剎那間,我似乎有些明悟,楊逍如此說,不是不懂,而是哀痛。世界上總有一些東西,是要用生命去維護的,仿佛只有這樣才能顯得它彌足珍貴。

忽然覺得有趣,峨眉的始祖郭襄喜歡的是楊過,另眼相看的是張君寶,一個姓楊,一個姓張;將近百年,她的掌門傳人滅絕,憎恨楊逍而殺了徒兒紀曉芙,又迫使周芷若發誓離開張無忌,一個姓楊,一個姓張。

點擊【閱讀原文】更精彩!

 

相關焦點

  •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有了省作協一紙會員證書,並不意味著就是一名真正的作家。作家是用作品來說話的。今後,我會在寫作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寫出更多人民滿意的作品,回報人民!
  • 光明論壇·溫故: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文藝工作者要志存高遠,就要有『望盡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即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心甘情願,最後達到『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領悟。」
  • 衣帶漸寬終不悔
    衣帶漸寬終不悔文、七月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關於愛情,我們總是喜歡去憧憬它的無限美好,而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理想伴侶,或強壯、或書生氣,亦或帥氣陽光。
  •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到底何意?為何經常被人誤解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個很多人經常理解錯的千古名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愛好古詩詞的朋友應該對這個詞作並不陌生,但它卻經常被人誤解。詞中「消得」二字到底何意,很多人解錯。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原詞:《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 那些驚豔的詩詞情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我日漸消瘦也不覺得懊悔,為了你我情願一身憔悴。
  • ...衣帶漸寬終不悔——記重醫附一院感染科賈蓓醫生的抗疫故事
    更多的中文和英文的關於COVID-19的文章正在投寄或者撰寫中,讓世界看到並分享我們中國西部重慶的抗疫的經驗總結;當大人們開心孩子們歡笑永川成為低風險感染區時,她又義無反顧聽從調遣前往重慶的重災區萬州地區三峽醫院的危重症組,和那邊的同事一起繼續最後的戰鬥,忙碌於抗病毒及病毒的早日陰轉,以及抗擊後期重症感染細菌多重耐藥的嚴峻形勢,和加強病人綜合治療,因為她知道宜將剩勇追窮寇,即使是為」疫「消得人憔悴,也衣帶漸寬終不悔
  • 「每日一習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同時,老師要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兢兢業業做好工作。做老師,最好的回報是學生成人成才,桃李滿天下。想想無數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學到知識、學會做人、事業有成、生活幸福,那是何等讓人舒心、讓人驕傲的成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北宋柳永的詞作,原意是說,人消瘦了,衣帶越來越寬鬆,卻始終不後悔,為了心中所愛,情願一身憔悴。
  • 戰疫故事|伏籽橋:用我的清醒守護患者安睡 衣帶漸寬終不悔
    衣帶漸寬終不悔——伏籽橋在「戰疫」一線的堅守,是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的美麗縮影。「在漫漫長夜裡,我要用我的清醒,守護患者們的安睡!」伏籽橋的日記中,一句樸素的話,將她勇往直前的決心體現得淋漓盡致。
  • 愛情海裡的一句詩一個故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愛情海營業的第二日,我看到了柳永的一句詩,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
  • 每天一首古詩詞|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蝶戀花》這是柳永的一首懷人之作。 詞的上闋寫登高望遠所引起的無窮離愁。詞人佇立在高樓之上,倚著欄杆,風聲細細。詞人極目遠望,這春愁無際,映照著我的內心無限惆悵。縱然衣帶漸漸寬鬆終生不悔,為了她我寧願因相思而憔悴。下闋裡,詞人終是透露出了這如綿綿芳草一般的「春愁」,這欲要借酒短暫忘卻卻終是不能的「春愁」,究竟為何物?那便是「相思」二字啊!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三場: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嘉賓蒙曼點評:中國古代,有兩個節日是紀念死去的詩人,一個是紀念屈原,大家都知道是端午節。在宋朝還有一個節日紀念柳永叫吊柳七,是跟清明節併到一起的。當然祭奠柳永的人和祭奠屈原的人不太一樣,祭奠屈原是全民性的祭奠,祭奠柳永是以歌兒舞女為多。妓人來吊柳永,說朝廷愛才不如妓女愛才,這也是當時的一個笑話。
  • 楊寨中學陳新霞:衣帶漸寬終不悔,一腔熱血灑杏壇
    陳新霞:衣帶漸寬終不悔,一腔熱血灑杏壇陳新霞,女,現年42歲,一級教師,1997年8月參加工作。衣帶漸寬終不悔,一腔熱血灑杏壇。陳新霞帶領學生不斷發現語文學科的美,盡情享受讀書的快樂。大愛無聲,春風化雨,她以嚴謹的治學態度、認真的工作作風、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優異的工作成績換來學生、同事、家長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和廣泛讚譽。 陳新霞奉行每天堅持讀書一小時,力求做一個有底蘊的老師,她博觀約取,不斷學習,不斷給自己充電。在路上,陳新霞不斷打磨著自己。
  • 說說慢詞開山大家柳永與他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王國維所說的這三重境界同樣可以適用於人生。那麼這第二重境界取自柳永的《蝶戀花》,此句原詞的意思是什麼?柳永在詞的演變歷史上的開山地位又是如何而來的?
  • 衣帶漸寬終不悔,「老肩巨滑」沈清秋,感謝反派安排的師尊福利
    因為反派的這一莫名其妙的操作,讓師尊的身材一覽無遺,不得不說,師尊這身材還是很標準的,特別是皮膚,比洛冰河的還要白,別人是衣帶漸寬終不悔,師尊是「老肩巨滑」沈清秋。
  • 回首前塵一夢中,多少繁華過眼前;六首深情詞,衣帶漸寬若等閒
    望斷天涯人易老,衣帶漸寬若等閒。我在佛前虔誠地焚香,把相思煎熬成湯。傾盡芳華,只為換取你剎那的回望。今世裡,你可曾夢見,我淡眉素衣,在斷橋邊隻影彷徨。你可曾夢見,冷月下 我含淚撫弦,彈一曲離殤。前世的約定,我不曾遺忘。風雲散處,心一如既往。三生三世,我學荊棘鳥歌唱。為你嫵媚,為你生亡。三生三世,你為我舞,我為你唱。你為我痴,我為你狂。——皛玊題記
  • 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對「衣帶漸寬終不悔」這句詞理解錯了很多年?
    尤其是讀了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當初在課外閱讀中看到這句詩,也沒有人解釋這句詩詞是什麼意思,而根據我們對柳永的基本認知,我自然而然地將這句詩想歪了。後來才明白,原來這裡是地衣帶漸寬說的是人越來越消瘦,但是為了自己心愛的人就算是日漸消瘦也不後悔。
  • 詩詞 |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文 | 郭文姝 《蝶戀花》 柳永佇倚危樓風細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進入隆冬,北方天寒地凍,再無花香、綠樹、青山、碧水可遠足,可近賞,可巧遇,可常守,心便一日日冷寂下來,了無生趣。屋外又飄雪了,隨手拿起一本葉嘉瑩先生的《小詞大雅》,去尋一闕婉約的柳詞,靜享字字噙香的溫柔,也算讓日子妥帖安放,流出詩香的雅韻和春草的芳香來。
  • 「原創詩歌」以文正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中國的古人,對於「文章」歷來是十分重視的,不僅發展衍生出了多種多樣的文章體裁,還提出了很多種相應的「文學理論」,並且著重探討了「文」與「道」之間的關係。從「文以明道」到「文以載道」,再發展到「明道致用」。
  • 衣帶漸寬終不悔 誓把窮村換新顏——記海口美蘭區昌福村黨支部書記...
    12月13日,提及脫貧攻堅的歷程,美蘭區大致坡鎮昌福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何和銘樂呵呵地說,在他的心中,「衣帶漸寬終不悔,誓把窮村換新顏」是踐行扶貧初心的不變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