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唐宋時代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名人,其中不乏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鬼李賀、詩佛王維、詩神蘇軾……這一批又一批的名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詩篇,也
被後人銘記於心,他們成為了詩史上的傳奇和豐碑,而到了宋代的時候,詞比詩要更加流行,這裡比較著名的就是李清照、白居易、劉禹錫、溫庭筠、李煜、柳永等人。
詞是一種「抒情體詩」,配合音樂可以唱出來的詩,所以詞和詩相比,更加的委婉溫柔,細膩動人,不過詞成就的高低還是得看詞人的水平如何,而詞沒有詩的韻律嚴謹。詞始於南梁、形成與唐太,在五代十國的時候開始興盛起來,而在宋朝的時候,詞文化達到了巔峰。據《舊唐書》記載,「自開元以來,歌者雜用胡夷裡巷之曲。」由此看來,詞在唐朝的時候地位不高,很多詩人也不熱衷於寫詞,隨著發展,到了宋朝,就湧現出了大批的詞人。
詞人眾多和當時的生活環境有關,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時代,並且相對於其他朝代而言,宋朝在很多時候都是比較和平的年代,雖然沒有像唐朝以及清朝的時候迎來盛世,但是很多文人墨客多說,如果讓自己選擇一次穿越回古代的機會,很多人會選擇宋朝,享受那種「從前生活慢」的狀態,並且這個時候是詞文化最鼎盛的時候。
在高中時期,我們課本上出現了一個特殊的作者——柳永,為什麼認為柳永是一個特殊的詞人呢?柳永是北宋著名婉約派詞人,他出生官宦世家,小時候喜歡詩詞歌賦,並且有非常有志氣,想成為功名用仕,本來是一個有大好前途的有志青年,但是在鹹平五年,柳永選擇離開家鄉,從此便沉醉於聽歌賣笑的生活當中,後來他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可是他的文章出現在了我們的高中課本中。
《雨霖鈴·寒蟬悽切》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當初我讀這首詞的時候,非常喜歡「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句話一定說到了很多人的心坎上了,「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將這種想要表達卻又凝噎的感覺表達得淋漓盡致,更讓人看到了一對悽苦憂傷的情人,「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無疑又是一句金句,將人的情感用短短的幾個字表達的恰到好處,讓人感同身受。
可是當我了解到柳永是一個沉迷於聽歌賣笑生活,雖然出產了大量優秀的詞卻很多是為歌女情人所寫,並且多是描寫市民階層男女之間的情感時,在和杜甫李白這樣的詩人對比,我突然又不怎麼喜歡的柳永了。尤其是讀了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當初在課外閱讀中看到這句詩,也沒有人解釋這句詩詞是什麼意思,而根據我們對柳永的基本認知,我自然而然地將這句詩想歪了。
後來才明白,原來這裡是地衣帶漸寬說的是人越來越消瘦,但是為了自己心愛的人就算是日漸消瘦也不後悔。這是一首「懷人」之作,說的是相思之情,也表現出了自己
為了愛情堅定不移的決心。雖然你現在了解了這句詞,一開始你看到這首詞的時候也疑惑過,或者有過誤解吧。
詩人本身的創造背景讓我們很難不誤會,但是柳永的在詞上的造詣是我們都不能忽視的,他的詞不僅寫的美,很多人都說柳永的辭藻華麗,雅俗並承,可以說用最華麗的詞寫最頻繁的事,也是讓詞從貴族走向貧民的一個轉折點,再加上柳永的詞通俗易懂,他雖然出生貴族卻願意為歌女貧民寫詞,這樣的人又能有幾個,如果不經歷一些世事,有怎麼能讀懂柳永內心的溫柔以及他的偉大呢?就像我們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誤解一樣。
說到柳永,我想到了現在很多人在談論的一個畫家:梵谷,和柳永一樣,在他還在世時,在大家眼中他是個另類,或者有些地方是不被理解的,但是也和柳永一樣,他們都用自己的作品說話,對於自己的私生活沒有什麼辯解,因為很多時候只會越辯解越抹黑,而那些願意理解你的人,一定會看到你的溫柔。
世界頭號美人泰勒,插足好友婚姻八次嫁豪門,自述:我為愛情而活
女藝術家麻醉自己,當作品任人擺布,最後哭著經歷怵目驚心五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