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千裡彝山,依然滿眼的綠意盎然。走進雙柏縣愛尼山鄉把租村委會,滿山逐級而上、沿坡而種的橘子樹鬱鬱蔥蔥,果實纍纍。「眼下,掛果後的橘子樹進入關鍵的管護期,進入豐產期畝產可到1.5噸,產值1萬元,比起原來種甘蔗翻了將近10倍。種下這些經濟林果,我們的山變得越來越綠、越來越美了,雨水感覺比原來多了。」村民楊光美介紹說。
這片林地是8年前退耕還林後種上的橘子林,不僅增加了當地群眾收入,也讓這一方青山綠水得以保護,並繼續發揮生態效益,在這青山綠水的底色前,村民們一張張幸福的笑顏燦爛綻放。
村民的笑顏,是愛尼山鄉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合理有效處理好興林與富民、生態與產業、保護與利用的結果。截至目前,全鄉完成退耕還林、陡坡地生態治理項目面積1.2萬畝,項目的實施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助推林業產業發展,也讓當地群眾從中受益。
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近年來,我州立足資源稟賦,主動服務和融入全省加快發展八大重點產業,以楚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祿武產業發展新區、楚雄國家農業技術園為載體,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數字經濟、大力發展「綠色+」「特色+」「網際網路+」,初步構建形成了「菸草、冶金兩大支柱產業,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旅遊文化、新材料與綠色能源、先進裝備製造、高原特色現代農業與綠色食品製造五大重點產業,石化、現代物流、新興服務業三大成長性產業」的「2+5+3」迭代產業體系,新動能成長迅速。
在永仁,以芒果、核桃、板慄、油橄欖種植為主的生態產業正凸顯優勢;在大姚,通過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管理、標準化生產、專業化分工、品牌化打造的「金果果」三臺核桃,正通過電商平臺走出大山……我州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綠色+產業」為引領,推進「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和「科研+種養+加工+流通」全產業鏈發展,著力做大做強生豬、肉牛、蔬菜、水果、核桃、中藥材、花卉、食用菌「八大」優勢主導產業,助推高原特色現代農業與綠色食品製造業轉型升級。
不僅如此,我州加快推進能源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綠色+矽」「綠色能源+銅」和「綠色能源+鈦」產業加快發展;強化龍頭企業培育、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和彝醫藥研發,大力發展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互促共進的綠色經濟發展新路徑,正在千裡彝山得到實踐。
資源「轉」起來了,產業「綠」起來了。2019年,全州10大產業累計完成增加值823.94億元,增長10.3%,佔GDP比重達65.8%;萬元GDP能耗「十三五」以來累計下降22.32%,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十三五」目標任務的10.32%。
【來源:雲南省農業農村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