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梁海戰》鳴梁海戰:選擇恐懼還是勇氣?

2020-10-12 邱亮

對於電影的場面倒沒有很關注,感覺對於人物的刻畫很到位,對於李舜臣這個人物,對他內心的恐懼與堅持,「要把恐懼轉化成巨大的能量與勇氣,把恐懼發揮到極致,利用恐懼戰勝我們的敵人。」這是他在夜晚對他兒子孫說的,在面對只有十二艘船來應該三百多艘的情況,在基本所有人都在恐懼想著放棄時,他在想辦法如何盡一個愛國者的能力,向那個在危機關頭才想到他的王,被貶後再重用他,想造龜船在鳴梁迎戰,在龜船被放棄者燒毀,他完全就是一個落魄的老人,但是一個敢於直面恐懼的人就是勇者,他燒毀後退的房屋,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利用所獲取的情報號召決一死戰,以勇者生,畏者死的氣概勇往向前,即使在其它船隻在旁觀戰,他所在的主帥船在第一階段運用相應的作戰技巧取得勝利,而後有其它船隻加入參戰,在主帥船遇到危機時,有臥底捨身示警,有一個個普通人把主帥船拉出漩渦,有其它船隻支援,最後十二艘船都加入戰爭,十二艘船就像十二個勇士,他們是十二個向前的王者,前面阻擋的一切都會被撞個粉碎,最後這不是李舜臣一個人的勝利,這是一個所有人的勝利。

相關焦點

  • 《鳴梁海戰》歷史上的的鳴梁海戰
    圍繞鳴梁海戰的爭議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中國網民認為李舜臣是副手,實際指揮是明朝水師提督陳璘。這是對史料不了解或者未讀史料而造成的混淆。鳴梁大捷確實是李舜臣打的,也沒有明軍參與。陳璘指揮的海戰是鳴梁海戰不久之後的另一場露梁海戰,這是由中朝聯軍打的。是鳴梁海戰還是露梁海戰消滅日水軍主力,鳴梁海戰並沒有史料宣稱消滅日水軍主力,恐怕是網上以訛傳訛。
  • 《鳴梁海戰》鳴梁海戰的真實
    《鳴梁海戰》講述了朝鮮名將李舜臣以12條龜船對抗日本四百船在鳴梁海峽以少勝多的戰爭。當是時,由於豐臣秀吉急於發展經濟,往陸地擴張,藉機佔領朝鮮而妄圖攻打大明。這場戰役的勝利,韓國史料認為主要是因為李舜臣和義軍,但是,真實情況是,鳴梁海戰是萬曆三大徵的一部分,明朝向其中投入八萬兵力,歷時七年,朝鮮當時已被打的束手無策,奄奄一息,差點亡國,日本向這場戰役投入十幾萬兵力,壓上老本的打,這場戰役的勝利,我認為應該歸功於大明,我們都應該知道真實的一切,在四百多年前,有大明的一群人,曾為了捍衛自由與正義,遠赴他鄉,英勇奮戰,毫無畏懼,歷史應該記住他們。
  • 海戰史詩大片《鳴梁海戰》
    2014年上映的《鳴梁海戰》是韓國電影史上票房最高、耗資最多的海戰史詩影片
  • 影評|鳴梁海戰|哀兵必勝
    在韓國國內上映時,這部電影全稱叫做:【鳴梁-漩渦之海】,交待的是朝鮮將領李舜臣率眾痛擊倭寇,以十二條板屋船擊退日艦三百三十餘艘,創造世界海戰史奇蹟的前因後果,但因為引進時將關注點都放在了海戰戲份這裡,因此剪輯了此前超過二十分鐘的文戲,因此改名為【鳴梁海戰】。不過對於整部作品來說,文戲的鋪墊必不可少。為什麼說是必不可少?
  • 《鳴梁海戰》前行
    不管怎樣,《鳴梁海戰》總歸沒有落入俗套,沒有按照好萊塢屢試不爽的成功模式——把「正能量」和「噱頭」巧妙結合,在高科技的包裹下永遠是「正義、親情、愛」等傳統價值觀,雖不流於粗暴說教,但卻迎合主流觀眾的欣賞品味。
  • 《鳴梁海戰》我所知道的鳴梁海戰,瘋狂吐槽中
    作為經典海戰之一,有必要提一提背景。所謂鳴梁海戰到底是怎麼回事?鳴梁海戰主要是明代萬曆年間,明朝抗倭援朝的事。朝鮮國王被打的來明朝尋求政治避難,朝鮮軍隊只有少數人還在抵抗,朝鮮正規軍也只有李舜臣所帶領的海軍勉強能和日軍一戰。陸地部隊早已經爛到極致了。一開始所謂的龜船給了很多特寫鏡頭,結果到最後還著火了。歷史上鳴梁海戰,朝鮮海軍有12艘龜船迎擊幾百搜日軍戰艦。
  • 《鳴梁海戰》真實的鳴梁之戰
    再來說一說我認為《鳴梁海戰》這個電影最可恥的地方,就是他們拼命隱去,給了他們兩百多年和平,此戰中取決定性因素和主導地位的,他們的宗主國——明朝。白眼狼的不僅僅是如今的朝鮮金氏王朝,在這一點上韓國真的是跟他們一脈相承,一看就是親兄弟。
  • 《鳴梁海戰》韓式古裝也不錯
    鳴梁海戰是由真實歷史故事改編的,明神宗時期赫赫有名的朝鮮將軍李舜臣,雖然和自己腦補的將軍不同略顯福態但是很有威嚴,鳴梁海戰是典型的以小勝多。以弱勝強的戰爭,不禁讓人想到了赤壁,同樣的水戰同樣的古裝,同樣震撼(雖然實際上鳴梁海戰規模不大)李舜臣將軍有崔岷植扮演,崔岷植出演過《老男孩》也包括《超體》裡的韓國boss,本身就帶著點黑幫boss氣質,在鳴梁海戰裡花了老妝盔甲一帶,很霸氣但也顯出小國將軍的落寞。電影裡的反派海賊王(不是路飛)由曾憑藉《最終兵器:弓》奪得青龍獎的柳承龍出演,梟氣十足。
  • 《鳴梁海戰》鳴梁:絕處逢生的海戰史詩
       片子的背景是發生在1597年,朝鮮名將李舜臣在碧波津的鳴梁以12艏船打敗來犯的倭寇上百艏船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他利用了鳴梁特殊的地勢和自己戰艦火炮的優勢,加上自己軍隊上下一心的拼死決戰,奇蹟般的打退了強大的日寇。影片一開場就介紹了朝鮮水師在李舜臣被日本人的反間計陷害,在獄中遭受嚴刑拷打的時候,節節敗退。日本人南北夾擊,直逼漢陽。
  • 《鳴梁海戰》必死即生,大寫的浴血奮戰
    到真正海戰那裡,相信很多人都被深深吸引感動了。到底家國天下的片子拍出來需要演員一顆赤城的心啊!至於大場面,呵呵...ps看評論有人說韓國為了宣傳把日本打敗朝鮮海軍故意拍成這樣,這並不準確。鳴梁確實是李舜臣帶領朝鮮海軍打了一場勝仗,不是大勝而已,隨後的勝利是中朝聯軍打的,與電影無關這裡不做展開。據說電影還會往下拍,再關注吧。 電影追求史詩效果,還是差了點火候。不過漩渦上的海戰部分拍得真是難得的精彩。
  • 客觀看《鳴梁海戰》
    (個人觀影感受,不喜勿噴,如有高見,洗耳恭聽)《鳴梁海戰》我刷了N遍,首先作為電影文藝價值來說我感覺這是一部挺不錯的主旋律戰爭片,崔岷植的演技也一如既往的不錯,其實我還是挺喜歡看「宋康浩」「河正宇」「李政宰」「崔岷植」「薛景求」……等演員主演的一些韓國影片,也有很多韓國的配角演技也非常好像「李璟榮」「金海淑」(相對於角色來說像配角
  • 評《鳴梁海戰》:韓式主旋律的樣板
    同期還有一部叫《不滅的李舜臣》的韓劇,看過該劇的人即知《鳴梁海戰》日方大將來島通総為何急於與李舜臣拼命——因為劇中那個死於李舜臣之手的來島通康,正是來島通総的弟弟。據說《鳴梁海戰》在韓吸納了1700萬人次觀影(韓國總人口不過5000萬),超過《阿凡達》刷新韓國影史,趕上我們當年看少林寺的狂情。而當你抱著神話的心態看《鳴梁海戰》時會驚奇地發現,中韓人民抗擊倭寇的民族主旋律訴求驚人一致。
  • 《鳴梁海戰》勉強及格
    鳴梁海戰以少勝多是朝鮮歷史上精彩戰例不錯,但這片子是稍微有點亂,各種因素摻和在一起:反間計、龜船、朝鮮臥底、小西行長、加藤清正、元鈞……不熟悉丁酉歷史的人看人名都會暈頭轉向。李舜臣利用的不是恐懼也沒有置之死地而後生,他是不世出的海戰天才,他有著對海戰運用自如的技術實力加上地形之利和百姓的支持,他冷靜而聰明,我覺得單純的血氣勇敢不足以形容這個人,導演拍的煽情太過,史實不經推敲,大概這是東方人的通病,信服力不足。看在李將軍的份上,評分6,勉強合格
  • 《鳴梁海戰》韓版抗日神劇
          在鳴梁海峽,李舜臣的12艘艦船迎戰倭寇的330艘艦船。面對恐懼而不前進的部下艦船,李舜臣的主艦獨自迎戰倭寇「海賊王」來島通總(柳承龍 飾)率領的先鋒部隊。李舜臣利用地理優勢死守血島,殲滅了來島通總的部隊,並在白刃戰中砍下了來島通總的腦袋。倭寇另一海軍將領脅坂安治(趙震雄 飾)見狀率領部隊撤退。
  • 《鳴梁海戰》:軟硬兼備的精彩
    影片以400多年前豐臣秀吉領導下的日本對朝鮮發動的史稱「壬辰倭亂」的侵略戰爭為背景,講述了抗倭名將李舜臣利用鳴梁海峽特殊的地理特徵以12艘板屋船成功擊退日軍戰船百餘艘的傳奇故事,此役也成為海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而被永載史冊,史稱「鳴梁大捷」。
  • 《鳴梁海戰》韓國民眾心中的歷史和現實
    但當聽到要放映《鳴梁海戰》的消息時,大部分韓國人顯得有些驚訝。在歷史上,李舜臣著名的海戰有「閒山島」、「鳴梁」和「露梁」海戰。閒山島海戰是三大海戰中最初展開的海戰,而露梁海戰則是韓國人耳濡目染的一場海戰。但為什麼鳴梁海戰第一個被改編為電影呢?鳴梁海戰在史學界被認為是「如果在鳴梁被打敗,就不會有今天的韓國」的一場戰鬥。李舜臣用12艘船戰勝了擁有330艘船的倭寇。
  • 《鳴梁海戰》點評一下鳴梁海戰
    鳴梁海戰,明朝那些事兒又看到抗倭援朝這一段,突然想起有這麼一部電影,就捎帶看看。評價得從兩個層面說。一方面,如果不談歷史,只講電影本身,在戰爭片中我給9分,其實相當於滿分,因為剩下的1分是因為我不確定我看的是不是刪減版,如果是的話,那還有20分鐘左右的內容我沒看,所以不評價。
  • 《鳴梁海戰》很過癮
    當年成吉思汗,元朝鐵騎一路殺到歐洲,卻也還是在海上屢敗日本海軍。戰爭的殘酷在於順天時,應地理,勝在士氣。鳴梁海戰以一敵百,這種勇氣和精神,用電影裡的話說「要用我們的恐懼化為勇氣」。無法用兵法來說日軍到底怎麼敗的,不過從日軍的統帥看這場戰役,他們輕敵,且內部不合,而且派海賊作為海軍的先鋒,很明顯是日本政治方面的一種策略。一方面削弱海賊的實力,一方面又可以在侵略敵國方面保存自己海軍本部的人馬。
  • 淺談電影《鳴梁海戰》背後的歷史虛實
    鳴梁海戰2014年,韓國電影《鳴梁海戰》上映,該電影描述的是「丁酉倭亂」(萬曆朝鮮戰爭、慶長之役)時發生的鳴梁海戰的故事
  • 《鳴梁海戰》的中國票房為何這麼差?
    《鳴梁》引進內地做了兩處改動:1、片名加「海戰」二字 2、刪20分鐘文戲 《鳴梁海戰》原名《鳴梁》,在引進中國時發行方特意加了「海戰」二字,以便讓觀眾一眼就能看出來它是個什麼片子。 實事求是地說,如果不是加了「海戰」二字,該片票房肯定會更慘,因為「鳴梁」是韓國的一個地名,對韓國人來講家喻戶曉,但中國沒幾個人知道;單看「鳴梁」這兩個字,根本就不知道它是個什麼東東。 片名加了「海戰」二字,內容上卻刪掉了近20分鐘的文戲,最終中國版本只有109分鐘——原版1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