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會問為什麼,現在想到為什麼不再等等呢,答案很明了,因為這個世界並不會等你,這註定是一條不尋常的路,也是一條孤獨的路,不同於「荒野餘生」的不可選擇性,克里斯多福的荒野流浪是一次主動的選擇,既是為了逃避世界,又是為了親近自然,流浪者的意義並不是我們傳統而言的去看世界,雖然它確實包含了這個意義,但是卻並不是它的全部,在原始的世界中測量自己存在的尺度,盡情的享受自己,作為生者無限的快樂才是流浪者的核心,在電影開頭加上一句引言,翻譯成中文,大概就是,無盡之林,常有情趣,無人之岸,幾多驚喜,岸畔崖間,鼓濤為樂,無人駐足,是為桃源,吾愛世人,自然甚之。對於家庭優越的克里斯多福而言,父母的獎勵就是對年幼時家庭不和諧的一種補償,因為在小時候,他的父母曾在克裡斯面前多次爭吵,甚至討論過離婚,這給克裡斯造成了不小的童年陰影,為了離開不負責任的父母,他走上了一條流浪的路。
克裡斯厭惡人類社會,首先就是表現在他厭惡人們對物質財富的貪婪上,他畢業於名牌學校,已經被哈佛大學法學院錄取,未來的前景一片燦爛,在畢業典禮結束以後,他的父母還有他的妹妹和他一起吃飯,慶祝他的畢業,父母提出要資助他去哈弗並且送一輛新車給他,但是克裡斯就非常反感,他認為自己的車還好,從這就能表現出克裡斯討厭人們總是貪得無厭想要新的,更多更好的東西。他的父親是一位科學家,由於卓越的技能而名利雙收,他的母親利用父親的名聲開了一家諮詢公司,兩個人賺的是滿盆滿缽,不過他們的這種貪婪沒有遺傳給克裡斯,反而令他厭惡自己的家庭甚至是整個社會,並且用行動來證明了。
這個電影一經播出就一起了觀眾的共鳴,讓觀眾覺得原來不是只有自己那麼孤單,同時也像觀眾打開了一扇大門,讓他們能夠體會到生命中不曾出現的事物,從而觸動了觀眾的內心;也有許多觀眾都有克裡斯那樣對於環境,對於社會的不滿,但是卻沒有人能像克裡斯一樣,能夠拋下一切走進荒野,於是也有很多觀眾理解克裡斯的決定,在驚嘆於他遭遇的同時,也感謝他帶著大家一起領略了北美大陸的壯麗;電影中將自然美麗的風光和人類生存意義的探索進行了完美的結合,讓人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且電影主題是回到了對生命的基本意義的探索上。
電影中不僅僅是描述了人類渴望自由追求自由的夢想,還有對生命存在的崇高精神,更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人的脆弱和人性的險惡,在令人震撼的同時也帶給人們更多的感動和思考,誠然有很多人都無法做到電影中克裡斯那般浪跡天涯的存在,但是《荒野生存》這個根據正是故事改編的電影,令人得以見識到一個理想主義者對不拘自由的追尋,正如電影中的那一句「我想那麼年輕,那麼乾淨,那麼寂寞的生活著,直到自己可以毫無防備的突然消失在馬路上的那一天。「
電影中克裡斯的流浪生活是那麼的精彩,他在美國的名勝古蹟生活,靠著步行,搭順風車還有扒火車行走四方,打零工和打獵的錢足以維持他的生活,甚至還可以讓他買一艘皮划艇,從美國一路漂流到墨西哥,他不但不覺得孤獨可怕,反而在享受自己的孤獨,即使在路上遇到那些幫助他的好心人,也不會和他們長久相處,而是堅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他出生在富人家庭,年輕力壯,衣食無憂,還有著高等學歷,但是這個原本可以在社會上穩穩噹噹成為經營的青年,最後卻在阿拉斯加的野外被餓死了,他的做法也對他的父母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他們終生為他擔驚受怕,為再也見不到他而感到深深的痛苦和自責。
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瞬間就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人墨守成規,走著別人安排好的路;有的人則是放蕩不羈,一輩子活得瀟瀟灑灑,如果說走著別人安排好的路,那麼人生就好像是一具行屍走肉,沒有自己的主見,無法做出自己的決定,而活出自己,才是真正的一輩子,但是這句話說著簡單,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領悟呢?小編曾經也不止一次的想過出去浪跡天涯,但是百善孝為先,父母在,不遠行,這些條條框框就這麼深深的印在了腦海裡,卻也是始終邁不出去這一步,小編認為,人的已經真的需要去經歷一些不一樣的事情,只有這樣才算圓滿,你是怎麼認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