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公主和格格差異有多大?地位和權力為何天差地別?

2020-12-23 小蝸讀歷史

公主與格格有區別嗎?有!這是肯定的,而且非常明顯。格格這個稱呼的出自於清朝,存在的時間非常的短,而公主的稱呼出現於周朝,歷史是比較久遠的。兩者雖然看似都一樣,但是其內涵卻完全不同,古代公主的地位遠高于格格,其差異也是天差地別。

公主為帝王之女的稱號,在周朝,天子之女稱王姬,在戰國以後,國君之女稱為公主。隨後歷代沿用。另一種說法為:天子之女下嫁時,天子不主婚,而使三公主之,故稱公主。漢朝時規定,皇帝之女稱公主,皇帝姊妹稱長公主,皇帝之姑稱大長公主。其封地稱為湯沐邑,在封地內,自主權屬於公主,隨後歷朝均沿用了這個制度。

漢朝時的制度,皇帝的姐妹封「長公主」,封地為縣,地位等同諸王。皇帝的女兒封公主,封地為縣,故稱縣公主,地位同列侯;但也有個別尊崇的,如舞陽公主,加號為「長公主」,地位同諸王。諸王的女兒也稱公主,封地為鄉或亭,故王女有鄉公主和亭公主之分,其地位同鄉、亭侯。但也不是絕對,如肅宗,封東平憲王蒼和琅邪孝王京的女兒為縣公主。帝女封公主的其子承襲母封為列侯,並世襲傳承。王女封鄉、亭公主的,但不可傳國於後代(見《後漢書·皇后紀》)。

格格,滿語,意為「小姐」。出現於清朝,在清朝時期親王至入八分輔國公的女兒統稱格格。所謂八分,始於努爾哈赤,

系因太祖努爾哈赤時封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賞賜均分,體制崇於其他貝勒,故稱「八分」。後太宗皇太極定宗室爵位等級,自貝子以上皆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不加「不入八分」字樣者亦入八分,統謂之入八分王公。宗室內有特恩封公及親王餘子授封公者皆不入八分。

皇帝和正宮的女兒封公主,稱固倫(天下)格格;妃女、中宮撫養女,封郡主,稱和碩格格,親王女亦稱和碩格格,郡王、貝勒女稱多羅格格,貝子女稱固山格格,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女稱格格。其許婚時,視其父爵秩品級及嫡庶所出,分別以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君五等封授。

格格是清朝貴族之女的稱呼,一般在清朝能被稱為格格的除了皇室宗親的閨女之外,滿洲八大姓氏的女兒也能被如此稱呼。其中還有一種情況被稱呼為「格格」那就是是清朝親王的低階妾。

但是公主不同,公主代表皇室的正統傳承,官階和地位都非格格所能相比,封地、封國的存在,決定了公主在古代的尊崇程度,屬於實權。而格格在清朝象徵意義比較大一點。

相關焦點

  • 古代稱呼中,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郡主和格格等有什麼區別?
    公主我們會認為是皇帝的女兒,但是在歷史記載中,卻不僅僅只出現公主一詞,還會出現大長公主、長公主、郡主和格格等詞,這些詞的含義有什麼不同呢? 長公主是中國古代皇室子女的稱呼,長公主一般是皇帝的嫡女或者是有功勞的皇帝女兒、皇帝的姐妹、皇帝的姑母等,但是在東漢之後,長公主用於稱呼皇帝的姐妹,長公主的身份相當於諸侯王,所以在歷史上只有極少數的公主被封為長公主
  • 看清宮劇,別再把格格和公主混為一談了!原來有很大的差別的!
    其實在清朝入關前室沒有「格格」這一稱呼的,清朝入關後,格格稱呼逐漸多起來,但其實還是有嚴格分別的首先:公主和格格稱呼的歷史起源不同公主,是中國古代對皇女、王女、宗女的稱號,簡稱為主公。公主一詞最早起源於西周,《公羊傳》記載『天子嫁女子於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意思就是周天子嫁女兒是有爵位為公的諸侯主持婚禮,簡稱公主,再後來皇帝的女兒都被稱為公主,成為一種尊貴身份地位的象徵,一直延續到清朝。而格格是滿清特有的稱呼,是王爺女兒的統稱,相當於現代有錢人家小姐,女士的尊稱,起初滿洲的貴族人家的女兒都可以叫做格格。
  • 古代的格格和公主有何區別,到底誰的官更大一些呢?
    公主是皇帝的女兒,格格則是親王以及各種皇親貴戚的女兒,如果對這段歷史不是很了解的人可能會把二者之間的區別混淆。 正如我們所看的還珠格格一樣,裡面把皇帝的女兒稱之為了格格,正是因為這樣的無良電視劇造成了我們的錯覺,以為清朝的公主就叫格格,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
  • 清朝的公主和格格,差距有多大?別被電視劇騙了,差距超乎你想像
    我們平常所見的「格格」,基本上只要是皇室成員,或者說跟皇室有親戚、血緣關係的臣子,他們的女兒也可以叫做「格格」。所以,「格格」並不一定是皇帝的女兒,也可能是其他身份比較顯貴的女子,像那些親王所生的女兒,便都可以被稱作是「格格」;而公主的話,則是特指皇帝的女兒。由此可見,「格格」這個身份在當時並不是十分稀有的,真正稀有的是「公主」。
  • 清朝的「公主」和「格格」,身份差別到底多大?別被古裝劇誤導了
    我猜,很多人應該都有類似情況吧。《還珠》無疑帶起了一股以清宮劇為主的古裝題材潮流,年輕青春版的、宮鬥心計版的,皇權鬥爭版的.應有盡有。看多了,大家心裡肯定會對清朝的歷史有個大概了解,甚至能把清朝十二帝的名號挨個背出來,但與此同時,必然也有很多地方被電視劇給忽悠了,誤解至今,比如《還珠》裡,乾隆的女兒居然全被稱「格格」,這就不符合歷史了。
  • 清國皇帝的女兒到底是公主還是格格,公主與格格有什麼區別
    九七的一部《還珠格格》第一次讓清代宮廷的生活,禮節還有種種規矩走進當代的大眾視野。我們也從影視劇中知道在清代皇帝的女兒稱為格格,可是在後來的影視劇如《甄嬛傳》皇帝和曹貴人的女兒就稱為公主。那麼在真實的清代,皇帝的兒女到底是稱為公主還是格格呢?
  • 古代公主們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呢?
    現在的影視劇中有很多演繹古代宮庭生活的作品,在這其中也多多少少有對公主日常生活的描繪。
  • 看古代大戶人家嫡女和庶女,地位差別有多大?
    在古代,封建社會男足女卑,重男輕女的非常濃重。在封建宗法制度之下,均實行一夫多妻制度,也可謂一夫一妻多妾制,其中正妻一人,姬妾數人。在大戶人家裡,還會把妾分為: 良妾、賤妾、通房丫頭、媵妾等。在傳統的封建社會下,不要說重男輕女,男女有別,即便在女兒當中,仍有嫡女和庶女之分。
  • 古代嫡女和庶子誰的地位高?
    雖然古代文化講究長兄如父,但是,如果長兄是庶出,那麼,長兄如父要讓位給嫡庶有別。那麼問題來了:因為古代有嫡庶有別的同時,也有男尊女卑的說法。那麼,古代嫡女和庶子,誰的地位更高?劉邦和呂氏之間,有一兒一女。兒子就是漢惠帝劉盈,而女兒則是魯元公主。在歷史上,魯元公主和劉肥,確實產生過一些衝突。劉邦去世以後,劉盈繼承了皇位,不過,西漢朝廷的大權都落在了呂后手裡。
  • 為何古代公主大多不能生育?專家驗屍後,原因讓人無奈
    在古代,皇家的地位是最高的。而且,古代一直奉行的都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如果古時候要是有一個男孩子出生在皇家,那麼那個孩子絕對是很多人羨慕的對象,因為這屬於一等一的貴族,也不用為衣食發愁。  了解清朝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清朝的公主大多數都是沒能夠留下子嗣的,很多人應該會對這個原因保持有好奇心,所以說就讓我們從下文中來給大家具體講述一下原因吧,其實這個原因也是非常的讓人無奈的。  在古代的皇宮中,我們能夠看到,公主的地位雖然沒有這個皇子的地位高,但是她們所擁有的也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能夠想像得到的。所謂是:你享受了多大的榮譽,你就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 同為皇室之女,「格格」和「公主」有什麼區別?
    然而清朝古裝劇看得多的人便會發現,並不是只有皇上的女兒才能叫格格,而是皇上的親戚女兒也可稱為格格,那麼她們同樣都是宗室之女,「格格」和「公主」的稱謂有何不同?「格格」和「公主」關于格格這一稱謂是從後金時期開始,那時候清朝貴族基本都是滿族人,滿族的親王貴族或者皇上的女兒都可以稱為格格。
  • 在古代,公主、郡主、鄉主、縣主這些人都是什麼身份?
    在現如今的很多宮廷劇中,最常見的應該就是各種稱呼了,因為現代和古代的稱呼之中有所差異,很多人即便是看了幾遍電視劇,也不了解其中的公主、郡主、鄉主和縣主都是什麼身份。 首先我們要知道,如果擁有了這些身份的人,在電視劇中多半是主演,在古代的真實生活當中,這些人也都是貴族身份了。
  • 清朝時期,「格格」和「公主」有何區別?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在清朝影視劇中,常常會發現其中有格格這個稱謂。像當年火遍大江南北的某電視劇中,小燕子是還珠格格,紫薇是明珠格格,此外,還有一個晴格格,像還珠格格和明珠格格都是皇帝所生之女,被稱為格格,也是常理中事。但晴格格只不過是愉親王所生之女。
  • 清朝的「公主」和「格格」,有何區別?都是皇族女兒,差別卻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因皇帝特殊寵愛,或者所下嫁的婆家地位顯赫、勢力強大,庶出公主又是也會被封為「固倫公主」。「和碩公主」,但和靜公主的婆家地位崇高、勢力強大,額駙乃係超勇親王策凌的孫子——拉旺多爾濟。和靜公主,擁有這樣一個強大的婆家,能被封為「固倫公主」,也在情理之中。固倫和孝公主:生母時為惇嬪,更應該被冊封為「和碩公主」,但和孝公主是乾隆皇帝最為寵愛的女兒,甚至讓乾隆皇帝發出過「汝若為皇子,朕必立汝儲也」的感嘆。
  • 清朝的公主與格格有哪些區別呢?兩者身份相差巨大,無人敢逾越
    有很多朋友非常喜歡看古裝電視劇,但看到清朝的電視劇是有很多朋友會關注到一個現象,就是皇帝的女兒會被稱作為公主,但是有的卻又被稱之為格格,那麼這兩種情況到底有什麼區別呢?有很多朋友對於這件事情也是特別好奇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詳細的說一下。
  • 地位多高?權力多大?
    又有多大的權力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誥命夫人,是古代女子的封號,僅僅是榮譽性稱號,有對應的俸祿,個別的甚至有食邑,但是,並沒有實權。秦漢及之前,官員之妻妾,一般都以女子的姓氏稱呼為某夫人,如曹操的卞夫人、杜夫人等等。如果是正妻,還可以直接以丈夫的姓名、爵位、諡號等稱呼為某某夫人,比如漢獻帝退位後,其皇后就被稱為山陽公夫人。
  • 中國龍和外國龍有何區別?科學家:天差地別!
    我們常說自己是龍的傳人,龍在我國是吉祥和神聖的象徵。古代的君王常常以龍自稱,當我們去到故宮的時候,當置身於雄偉的建築中,我們看到龍的元素無處不在。其實不僅只有我國有龍,在西方國家也有龍,雖然兩者都叫做龍,但是卻有天差地別的不同。
  • 古代嫡庶區別有多大?一家人真的要說兩家話
    題/古代嫡庶區別有多大?一家人真的要說兩家話文/貓兒眼,一隻喜愛文史,愛談論古今的小貓兒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其中,僅有正妻所生的子女為嫡子嫡女,其地位要遠高於妾室所生的庶子庶女,無論是在繼承權、宗廟祭祀權、財產分配權等待遇上都相差甚遠。每當看到古代宅鬥劇時,大戶人家妻妾之間的紛爭,嫡子和庶子地位的懸殊,那麼到底什麼是「嫡出」?什麼又是「庶出」呢?
  • 清朝有眾多公主,為什麼還有格格的存在?格格的真正含義讓人驚訝
    很多喜歡看清宮劇的朋友都知道,清朝有許多格格,各種格格看的人眼花繚亂。格格原為滿語的譯音,翻譯成漢語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貴胄之家女兒的稱謂,即婦人之爵名。格格,是滿族和清朝對女性的一種稱謂。作為正式稱號使用時,在後金時期,國君和貝勒的女兒稱為格格。清太宗起,逐步按照漢人習慣,重新規定了封號。作為非正式稱號時,被用於尊稱其他地位高貴的女性。另外,清朝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
  • 日本天皇地位崇高,為何公主去學校,卻被同學欺負到不敢去上學?
    日本天皇制是世界歷史上最長的君主制度,從古代起日本就沒有改朝換代過,始終是菊花王朝,也始終是同一個王族,號稱「萬世一系」。不過日本天皇不擁有實權也並非只是現代的事情,自1185年鎌倉幕府建立到1867年大政奉還,天皇權力被架空了6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