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嬰戲圖四系大罐(壺改)

2020-12-27 古董圖庫

清康熙嬰戲圖四系大罐(壺改)

尺寸:高18.2釐米,口徑7.8釐米,足徑10.3釐米

品相:口沿兩處極小凹坑,四系獸首均磨損露胎,壺流處磨平補洞,內壁4處雞爪紋

藏品說明:該件清康熙時期的嬰戲圖壺改四系罐,器型端莊,胎骨堅密,釉面亮青,青花發色清脆。直口,豐肩,四獸面為系,圓腹,腹部下收,平足。罐胎體細膩,堅實,通體施白色透明釉,釉色微微發青。口沿一周席紋上飾四處如意紋;腹部開窗一面繪嬰戲圖,一面繪博古清供圖,間以四枝折枝花卉紋。

此器畫工嚴謹,兒童衣紋清晰,眉清目秀。動作天真爛漫,惹人喜愛,描繪了「黃髮垂髫並怡然自得」的桃園美景和太平盛世,傳遞了熱鬧愉悅的夏日氣氛。構圖清新舒朗,筆觸瀟灑飄逸,收放自如,是一件十分精美的康熙時期精品。

中國很早已有繪畫嬰孩的傳統,到了唐宋時期技巧漸趨成熟,宋代更是嬰戲圖的黃金時期,使之成為中國繪畫中極受歡迎的畫類。明清時期是嬰戲圖的鼎盛期,從簡單的一兩個幼童形象發展到百多個幼童,幼童神態各異。嬰戲圖的流行,反映了當時的民眾心理。傳統的封建社會又把傳宗接代的觀念深入人心,因而寓意連生貴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孫的圖案,就成為瓷器常見的裝飾圖案。

相關焦點

  • 嬰戲圖 —— 為何那麼讓人歡喜?
    磁州窯白釉黑花嬰戲圖瓷罐宋金時期磁州窯、定窯、耀州窯和景德鎮等瓷窯都在罐、瓶及瓷枕等物上創作 出大量嬰戲作品。清雍正 黃地綠彩嬰戲圖碗一對此類黃地綠彩嬰戲圖碗,乃為明嘉靖御瓷一代名品,晚明以來對嘉靖官窯推崇的審美風尚深深影響著康熙官窯的製作
  • 《秋庭戲嬰圖》與《冬日嬰戲圖》是出自同一畫家嗎?
    畫名:《秋庭戲嬰圖》畫家:北宋-蘇漢臣 規格:197.5x108.7釐米題跋:庭院秋聲落棗紅,
  • 「嬰戲圖」花美吉祥
    「嬰戲圖「名為「嬰」,實際是「孩」,畫面上的兒童或玩耍,或嬉戲,千姿百態,妙趣橫生。早期「嬰戲圖」火花是一大專題,它容括「嬰戲」和「戲嬰」兩種情形,「嬰戲」是描繪兒童自己玩耍的情景,「戲嬰」則是成人逗引兒童的題材。
  • 王中旭 | 戲嬰、民俗與晚明佛教信仰——陳洪綬《童子禮佛圖》研究
    包首外箋題「陳洪綬《戲嬰圖》」,從風格看應為徐邦達書。      該圖情節並不複雜,但有《戲嬰圖》《童子禮佛圖》兩個名稱,究其原因在於對該圖性質認識之不同。      首先需要承認的是,戲嬰圖是該圖圖式的直接來源。圖中出現的童子禮佛(或菩薩)、塔等佛教元素,在宋代以來的戲嬰圖中均有出現,露臀童子也進一步強化了其與戲嬰圖之關聯。
  • 清 康熙 青花農家樂捕魚罐
    康熙青花瓷中最有名的當屬官窯翠毛藍,可惜我和我的朋友都沒有。今天介紹一件康熙民窯青花農家樂捕魚罐。罐子腹部最大尺寸是16.3釐米、高18.2釐米、罐口直徑約8釐米、圈足直徑10.8釐米。民窯沒有官窯華麗,也不像官窯過於制式化,完全憑藉窯工的功夫,可見這位窯工功夫了得。
  • ​精誠所至2020秋 | 皇六子永瑢《嬰戲圖》手卷賞析
    永瑢《嬰戲圖》手卷局部三永瑢《嬰戲圖》手卷局部四跳繩的兒童旁邊有一童在玩「流星球」。Lot 61清 愛新覺羅•永瑢 嬰戲圖手卷 水墨紙本 鈐印:皇六子(朱文)、意到筆隨(白文)款識:廣庭師傅清賞。皇六子畫圖。
  • 蘇漢臣和《秋庭嬰戲圖》
    蘇漢臣,秋庭嬰戲圖197.8cm×108.4cm,立軸,絹本設色值得注意的是,畫面中庭院景色佔了近二分之一的空間,主角二人卻被安排在角落一隅。這種看似"喧賓奪主"的做法實則正是畫家技藝高超的體現:將二人周圍大面積留白,捨去幹擾,可謂匠心獨運,深諳謝赫六法中"經營位置"的巧妙。
  • 令人著迷的康熙五彩(建議收藏)
    清康熙年間五彩與青花成為兩大主流品種。五彩題材廣泛,構圖新穎,形象概括,用筆洗鍊,線條剛勁,色彩明豔,具有濃鬱的民間藝術風味,是瓷苑一枝古豔的奇葩。 口沿繪飾一周回紋,肩部飾四開光,內繪風景人物圖;頸部及腹部所取紋樣為傳統的群仙慶壽圖,與傳統的五彩裝飾不同,本品之山石、人物、松木皆以堆塑裝飾,頸部堆塑五位仙人,一人執扇而立,四人姿態各異,持卷觀水火匡廓圖,另塑一仙鶴望日而舞。
  • 看畫|馮娜 · 秋庭嬰戲圖
    唐宋時期嬰戲圖的技巧臻於成熟,不僅能看到孩童們在戶外玩耍的情形,還將社會風俗融於畫卷之中。宋代畫家蘇漢臣的一幅《秋庭嬰戲圖》,就是難得的宋時孩童玩樂的範本。「嬰戲圖」則是窺見其時孩童們玩樂的一個絕妙入口。
  • 清康熙青花該怎麼估價?
    清康熙 青花天盤萬壽大尊成交價:HKD 74,670,000高度高76.5cm;口徑直徑37.5cm;腹徑直徑47cm2018年香港中漢秋拍拍品清康熙 青花庭園仕女圖盌成交價:HKD 18,720,000蘇富比2018年拍品【利國偉爵士舊藏】●●●●●款識:《大明宣德年制》仿款
  • 蘇漢臣 《秋庭嬰戲圖》—— 著色鮮潤、體度如生
    【名稱】秋庭戲嬰圖【年代】宋代【文物原屬】故宮舊藏【文物現狀】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簡介】縱:
  • 《秋庭戲嬰圖》——圖看中國美術史(39)
    《秋庭戲嬰圖》是北宋蘇漢臣創作的的一幅絹本捲軸設色畫,該畫作原是故宮舊藏,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秋庭戲嬰圖》以細膩的筆法,描繪兩個錦衣孩童在庭院玩著一種推棗磨的遊戲。因此在北宋末年,已出現了專畫嬰兒的高手,如擅畫「照盆孩兒」的劉宗道和人稱「杜孩兒」的杜姓畫家,特別是杜氏創繪的「戲嬰圖」,「畫院眾工,必轉求之,以應宮禁之需」(鄧椿《畫繼》)。因此,嬰戲一類的題材,在北宋末至南宋的畫院日臻暢行。北宋末、南宋初的畫院畫家蘇漢臣的《秋庭戲嬰圖》軸便是其中的代表作。畫中姐弟倆所玩的棗子是中國北方的作物,在當時的江南並不生產。
  • (清康熙本)大清會典162卷
    既成,分為《清會典》100卷,《清會典則例》 180卷。再輯於嘉慶六年(1801),告成於二十三年(1818),由大學士託津、曹振鏞任總裁。起乾隆二十三年(1758),迄嘉慶十七年(1812),展至二十三年(1818)。書成,分為《清會典》80卷,《清會典事例》920卷,目錄8卷;《清會典圖》132卷,目錄2卷,總計1140卷。會典卷數略減於前而事例大增於前,圖別為卷。
  • 看看不同時期,清康熙青花瓷的特點(完整版)!
    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瓔珞紋賁巴壺康熙青花瓷的產生背景1644年,清王朝定都北京。隨著清初順治時期社會經濟和政治上的初步穩定,至康熙時社會生產力和人民生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復和發展。這位外國國王尤其偏好康熙青花瓷,他曾經用他軍隊中的一個兵團向奧地利國土交換了一組清代康熙青花瓷器。這組瓷器,至今仍保留在德國;它們包括兩個大罐,兩個瓶和一個尊。這裡借用瓷器鑑賞家耿寶昌的話來形容它們「我曾見過這些文物,它們確實非常精美。」
  • 古壺之美(清中期)
    年代:清 康熙二十四年寬:11公分    高:4.5公分底款:乙丑仲春方允卿制在腹圈一圍突出、上下各自收斂、似算盤珠子,壺蓋曲平、蓋紐亦重覆壺身之特徵,輾轉相見,只是相對縮小。曲流耳把都實在敦厚,注水的曲線一定別具風味。壺底的刀筆落款形制近唐敬客王居士磚塔銘,特別是挑起的勾劃溫厚柔暢。
  • 中貿春拍 | 元青花「絢芳聯珏」大罐380萬落錘!(成交記錄 全)
    畫面秉承了元青花大罐一貫滿密且主次分明的布局,給人典雅莊重之感。所繪並蒂牡丹飽滿碩大,仰俯有致,手法寫實,筆意酣暢灑脫,頗為接近自然界中牡丹花的形態,一展祥瑞繁盛之姿,可謂是元青花大罐中極其鮮見之佳作。
  • 【鑑賞】蘇漢臣《秋庭嬰戲圖》:淡淡花香惹人醉
    《秋庭嬰戲圖》為宋代蘇漢臣的代表作之一,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作品描繪了秋天時節兩姐弟於庭院中遊戲玩樂的溫馨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