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縣33家手工業扶貧車間復工忙生產

2020-12-26 長城網

阜平縣一處手工業加工車間正在趕製防護服。 劉雪晉 供圖

長城網保定訊(記者王日成 通訊員劉雪晉)連日來,阜平縣復工復產的企業逐步增多,手工業扶貧車間也逐步恢復生產。截至目前,該縣共有33家手工業加工企業復工生產,550餘名工人開始返崗工作。

「我們上班戴口罩、測體溫,離家也近,上班很安全。幹一天活還能掙幾十塊錢,要不在家也是閒著,總算能掙上錢了。」阜平縣闊博服裝有限公司員工說。包括該公司在內,該縣城南莊鎮多個手工業加工企業已按政策要求申請復工復產。復工復產指導組上門指導,協助制定完善復工復產方案、防疫方案等,協助企業穩步有序恢復生產。在做好生產的同時,復工企業還備好口罩、測溫儀等防疫物資,每天進行工人登記、測量體溫、車間消毒、開窗通風等,確保防疫措施到位。

「我們現在正準備原材料,同時也抓緊購置防護服、測溫儀、口罩等防疫物資,準備3到5天復工生產。」位於該縣平陽鎮平陽村的河北聖馬皇冠皮具有限公司負責人張佔良介紹。

據了解,為積極做好復工復產工作,阜平縣制定了《阜平縣企業分類分批覆工復產工作方案》,成立復工復產工作專班,做好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復產。根據政策要求,手工業加工車間用工量少,人員不密集,涉及工人多為本地人,符合復工復產標準。截至目前,阜平縣共有33家手工業加工企業復工生產,550餘名工人開始返崗工作,加工防護服、箱包及口罩等。

2014年以來,阜平縣針對農村留守婦女勞動力大量閒置的實際,將發展家庭手工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相繼出臺了多項扶持政策。截至目前,全縣建成36個標準化手工業廠房,15人以上手工業加工企業發展到221家,涉及服裝、玩具、箱包等多個行業,從業人員7000餘人,人均年增收1.8萬元。

相關焦點

  • 合浦:防疫復工「兩手抓」 石康鎮扶貧車間第一批防護服下線
    中新網廣西新聞2月21日電 2月19日,記者在石康鎮豹狸村看到豹狸村就業扶貧車間的工人們身著工作服,佩戴口罩,依次經過車間門口的體溫檢測、消毒後,走入各自工位開始工作。「進入車間的工人必須佩戴口罩,並經過測量體溫正常後才能上班。
  • 杞縣「扶貧車間+鄉賢扶貧」 助力脫貧更添翼
    近年來,於窪村在該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積極通過「企業+『扶貧車間』+貧困戶」的企業扶貧模式,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在家就能就業,保障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扶貧車間」精準發力,群眾變身「上班族」。
  • 復工摁下「快進鍵」 貧困戶掙錢有奔頭——河北省扶貧企業復工觀察
    新華社石家莊3月9日電題:復工摁下「快進鍵」 貧困戶掙錢有奔頭——河北省扶貧企業復工觀察  新華社記者齊雷傑  「咔嚓、咔嚓……」河北省平鄉縣歐耐機械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打氣筒生產車間裡  歐耐機械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是河北省龍頭扶貧企業。復工後,平鄉縣工信、扶貧、就業等部門合力幫扶,企業嚴格執行員工測溫登記、分區就餐等防疫制度,加班加點趕製出口訂單。  連日來,河北省扶貧企業和扶貧車間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一度摁下「暫停鍵」的沉寂車間機器轟鳴,貧困群眾等企業職工重新忙碌起來。
  • 北海石康鎮有個就業扶貧車間日產1000件防護服支援一線!
    據了解,石康鎮豹狸扶貧車間於2019年10月份正式掛牌,由豹狸村「兩委」和合浦縣石康鎮春曉服裝廠合作,採取「企業+黨支部+扶貧車間」的模式,總投資79萬元,車間面積1000平方米,崗位40多個,主要生產工作服、靜電服。
  • 扶貧車間脫貧歌 長望瀏寧齊唱和
    文/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錢娟圖/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賀文兵「扶貧車間」開到貧困群眾家門口。「農閒人不閒,打工忙掙錢。」機器隆隆響,沉寂的「扶貧車間」又熱鬧起來了,連日來,記者走訪長沙多個「扶貧車間」,聽到一個個「扶貧車間」帶動貧困戶家門口就業穩增收的故事。伴隨「噠噠噠」的聲音,寧鄉市黃材鎮石山村貧困戶姜潤連巧手翻飛,針線、絲綿、布袋在她手中穿梭,不到幾分鐘,精緻的布偶加工完成……在她的身後,24臺電車連軸轉,忙著趕製訂單。「廠裡有訂單,員工有活幹,衝刺業績有信心。」
  • 口罩下的硅藻泥生產車間:聽,機器轉動的聲音!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黃怡萍 長沙報導3月3日,經過嚴格的體溫測量、口罩佩戴情況查看以及相關信息登記,紅網時刻新聞記者來到了藍天豚硅藻產業園的車間生產現場。這是藍天豚硅藻產業園復工復產的第三天,車間正在井然有序地生產。在這裡,一桶桶藍天豚水性硅藻泥經過多重工序,進入最後的裝箱配送階段。
  • 樺南縣土龍山鎮打造巾幗扶貧小車間 發揮扶貧大作用
    為全力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土龍山鎮黨委政府積極探索、因地制宜,把創建巾幗就業扶貧車間作為促進農村貧困婦女就業增收的重要舉措,實現貧困戶在「家門口」掙錢的機會。(一)帶動婦女就業,充分發揮」半邊天「作用。
  • 扶貧車間上班 開啟新生活
    金塘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是我市最大的安置點,為了讓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我市在該安置點設立扶貧車間,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掙上錢,開啟新生活。在金塘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湖南尚珂伊針紡有限公司扶貧車間的十多名工人正在給襪子打包裝,貧困戶張秋鳳從海拔400多米的白沙觀坪村搬遷下來,不僅居住環境好了,而且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顧家兩不誤 。「以前搬下來的時候,我還擔心吃飯問題,但在這裡還能上班,一個月能賺這麼多錢,心裡就放心了。」貧困戶張秋鳳說道。
  • 扶貧之星:荊隆宮鄉扶貧車間叩開群眾致富「門」
    2018年,由政府投資600餘萬元的荊隆宮鄉扶貧車間項目佔地56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項目建成後立即吸引了河南省博敏雅格門窗有限公司前來入駐。河南省博敏雅格門窗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自身研發製版、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司。
  • 潮州幫扶幹部全力護航,扶貧車間有序復產
    自疫情發生以來,中山橫欄鎮駐村工作隊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有序加快扶貧車間復工復產,推動茶葉產業發展,保障貧困戶收入穩定。走進埔中村陽光工作坊,工人們戴著口罩,正有條不紊地投入生產。前段時間受疫情影響,該工作坊暫未開工,工人們都很著急。
  • 33家口罩企業已復工32家!江蘇物資全力馳援湖北
    截至2月6日統計,我省共有35家醫用口罩、防護服生產企業(蘇州奧健既生產醫用口罩又生產醫用防護服),其中,口罩企業33家,已復工32家,日產量122.94萬隻,醫用防護服企業2家(含奧健),均已復工。二是積極開展全球採購。發揮京東、蘇寧等各類貿易企業全球供應鏈優勢,在國內外廣泛尋找貨源,建立信息溝通對接渠道,幫助全省各地醫院和有關貿易企業進行供需對接。
  • 貢山扶貧車間讓農村「就業邊緣人」變身產業工人
    現在在扶貧車間裡打工,脫貧就有底氣了,致富也有希望了,生活也更有盼頭了!」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縣茨開鎮達拉底扶貧車間裡,丹珠村34歲的貧困戶餘金才麻利地發動車子準備將一車沙子運往目的地,說起這裡的扶貧車間,他掩飾不住自己喜悅的心情。
  • 關於對鴻裕電子有限公司等43家就業扶貧車間申報的公示
    根據《關於加快就業扶貧車間建設促進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的實施方案》(新人社發〔2018〕129號)文件精神,擬對鴻裕電子有限公司等43家企業申報第三批就業扶貧車間,特此公示,公示時間2020年12月10日至2020年12月17日。如有異議,可通過來電、來信、來訪等形式反映。
  • 拉呱扶貧車間成立工會了
    12月23日,拉呱扶貧車間召開第一屆會員大會,農民工會員對選舉工作進行了認真討論,嚴格按照選舉程序,選出第一屆工會委員會,拉呱扶貧車間工會正式成立。拉呱扶貧車間位於蘭陵縣長城鎮城南村,該扶貧車間從事長城辣椒加工開發,用工人員多為周邊村民,目前吸納農民工50餘名,使他們在家門口就了業。蘭陵縣總工會主動上門對接,同長城鎮工會聯合會共同開展宣傳發動工作,發放《加入工會的十大好處》等宣傳材料,號召農民工積極加入工會。
  • 方大富凰扶貧車間點亮困難群眾致富夢想
    同時,創新扶貧機制,推動「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脫貧轉化,有力促進了當地脫貧攻堅工作步伐。方大集團累計投資5.5億元,落地實施產業幫扶項目27個,盤活運行扶貧車間31個,取得了巨大成效,為東鄉民族實現整體脫貧作出了積極貢獻。  東北製藥作為方大集團旗下醫藥板塊核心企業,在東鄉縣創建了三個扶貧項目,其中針織項目——方大富凰是就業帶動力較強、發展潛力較大的一個。
  • 「精準扶貧」湘西速寫⑤|常在常德扶貧車間,尋「桃源」何須出桃源
    常德市有一個模式:給安置點配套「扶貧車間」!讓家有老人、孩子需要照看的農民特別是貧困戶,再不用常年外出務工,留在常德就地就近找工作。引進「桃源」:留守媽媽頂起半邊天從7月4日開始,原住偏遠落馬洞村的何豔平感覺自己真正頂起了半邊天。
  • 這就是山東|扶貧車間、美麗庭院,山東譜寫現代鄉村「田園牧歌」!
    扶貧車間成為鄉村振興夢工廠  「咱也像城裡人一樣按點去上班啦。」早飯過後,濟南市章丘區白雲湖街道齊家村48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高福芳高興地跟家裡人打過招呼,往離家不遠的山東歐耶智傑包裝有限公司廠區走去。
  • 來自漢川恆大包裝「扶貧愛心車間」的故事:給殘疾人一個實現人生...
    位於漢川市的湖北恆大包裝有限公司建廠20年來,重視助殘扶貧,先後安置殘疾人員、貧困家庭人員就業586人。目前公司有殘疾員工123名、精準扶貧對象26人。3年前,公司設立扶貧愛心車間,集中安置殘疾人從事插件、打包、搬貨等生產線輔助工作。12月11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前往這個車間採訪,殘疾員工吐露心聲說,他們在這裡最大的收穫是有了自信心。
  • 遵義天蘊紡織:有序復工抓生產 助推經濟快發展
    「噠,噠,噠……」連日來,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遵義天蘊紡織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戴著口罩堅守崗位,忙而有序地做好各種生產操作,一卷卷縫紉線就這樣在生產線上逐步加工成型。  位於紅花崗區經濟開發區的遵義天蘊紡織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主要生產純滌綸縫紉股線的企業,現已形成6萬錠生產規模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