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之星:荊隆宮鄉扶貧車間叩開群眾致富「門」

2020-12-23 封丘電視臺

2018年,由政府投資600餘萬元的荊隆宮鄉扶貧車間項目佔地56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項目建成後立即吸引了河南省博敏雅格門窗有限公司前來入駐。河南省博敏雅格門窗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自身研發製版、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司。公司總投入5000萬,有設備數控切割機2臺,小型切割機6臺,清洗機1臺。公司入駐扶貧車間以來,積極主動履行企業扶貧職責,提供工作崗位180多個,先後安置周邊群眾200人就業,先後帶動荊隆宮鄉、陳橋鎮貧困戶40多人、移民30多人就業,為封丘縣貧困人口增收脫貧、淅川移民安居樂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寬敞明亮的生產車間

今年40歲的邊雪梅,是荊隆宮鄉老齊寨村的脫貧戶。邊雪梅因家中缺勞動力和缺資金,2016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為家裡缺少穩定的收入來源,邊雪梅家一直在貧困線上掙扎。為了供應2個孩子讀書和贍養年邁的婆婆,這個弱女子一度以搬運水泥的髒活累活為生。2018年10月,在村兩委的介紹下,邊雪梅來到河南省博敏雅格門窗有限公司當上了一名編包工,當月就領到了3200元的工資。邊雪梅逢人就說:「俺也當工人了,俺每月也能領到幾千元的工資了,家門口建了扶貧車間真好,讓我照顧婆婆孩子和上班掙錢兩不誤。現在的邊雪梅每個月都能領到4000多元的工資,一家人順利實現脫貧。採訪快結束時,邊雪梅對筆者說:「俺的工資不僅讓女兒上高中了,而且還能把家裡的住房修葺一新,這日子真是越過越開心了。」據了解,在河南省博敏雅格門窗有限公司像邊雪梅一樣每個月都能領到4000元以上工資的貧困戶有12人。

勤勞能幹的脫貧戶邊雪梅

在這兒負責試裝工作的淅川移民---陳橋鎮險峰新村的朱亭雷告訴筆者:「以前全家5口人全靠我一個人在南方打工,除去租房和吃飯,一年到頭存不住錢。從2019年3月份來河南省博敏雅格門窗有限公司務工,我每個月的工資都在4500元以上,有一個月還拿到5200元。家離河南省博敏雅格門窗有限公司只有1公裡的距離,不出家門都能掙到高工資,真好!」現在,朱亭雷和妻子都在這裡打工,每年都有近8萬元的存款。在朱亭雷的帶動下,有18位移民長期在河南省博敏雅格門窗有限公司就業。

淅川移民朱亭雷在試裝公司產品

河南省博敏雅格門窗有限公司入駐扶貧車間以來一直致力於貧困人口就業增收助脫貧。公司對貧困勞動力堅持「只要你來,就有活幹」的服務理念,貧困勞動力入職後進行半個月的職業培訓,第一月保底工資3200元,第二個月後轉為計件工資。公司通過扶業、扶崗、扶志、扶智教育,幫助周邊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最終實現了政府、企業、群眾共贏的目標。

設施齊全的帶貧企業外景

脫貧攻堅以來,荊隆宮鄉黨委、政府牢記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使命、不忘扶危濟困的初心,鼓勵公司多設置就業崗位、以幫助群眾增收致富為出發點,帶動周邊群眾就近務工。黨委、政府在公司入駐初期,不僅安排支書記動員本村貧困戶到公司務工,還派專人到兩個移民村進行招工,最終實現了貧困人口增收脫貧、淅川移民就業致富雙豐收。

監製丨周玉廷 審核丨賈自旺 編輯丨王芝

相關焦點

  • 方大富凰扶貧車間點亮困難群眾致富夢想
    感恩方大集團,感謝東北製藥扶貧工作人員及合作方的所有付出和努力!」這是甘肅方大富凰東西協作製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大富凰」)擋車工張翠莉發出的由衷感謝。  全國脫貧看甘肅,甘肅脫貧看東鄉。2019年5月,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遼寧方大集團主動響應黨中央號召,入駐東鄉縣,積極開展產業扶貧行動,引導貧困群眾提升自我發展的意願和能力。
  • 扶貧車間上班 開啟新生活
    金塘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是我市最大的安置點,為了讓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我市在該安置點設立扶貧車間,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掙上錢,開啟新生活。在金塘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湖南尚珂伊針紡有限公司扶貧車間的十多名工人正在給襪子打包裝,貧困戶張秋鳳從海拔400多米的白沙觀坪村搬遷下來,不僅居住環境好了,而且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顧家兩不誤 。「以前搬下來的時候,我還擔心吃飯問題,但在這裡還能上班,一個月能賺這麼多錢,心裡就放心了。」貧困戶張秋鳳說道。
  • 沅陵陳家灘鄉:「小小數據線」連接致富好日子
    沅陵縣陳家灘鄉馱子口村扶貧車間1月12日,陽光明媚。在暖意籠罩下,沅陵縣陳家灘鄉馱子口村扶貧車間,正緊鑼密鼓的忙碌著,各色零件在一環又一環的組裝中完成了由零件向「數據線」成品的轉變。此刻,一縷縷、一卷卷,井然有序地排列在生產線上,連成了一條綿延不斷的「線河」。
  • 面對疫情影響,深耕線上直播售賣,扶貧車間走出幸福路
    原標題:為了「穩穩的幸福」 新華社昆明5月20日電 題:為了「穩穩的幸福」  新華社記者吉哲鵬、龐峰偉  當公司做到年產值1200餘萬元時,41歲的壯族漢子王敦偉得知老家有扶貧車間的項目,便毅然回到了起點——回家鄉馬關辦起了服飾公司。
  • 就業就在家門口 群眾脫貧有盼頭 ——渭沱鎮金山村好味軒扶貧車間...
    ○記者 任洋 餘文文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讓貧困群眾有班上、有事幹、有錢賺是關鍵一環。開設扶貧車間吸納貧困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幫助其穩定增收、脫貧致富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去年,渭沱鎮金山村建成重慶好味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扶貧車間(簡稱好味軒扶貧車間),該車間解決貧困戶、低保戶等困難群眾穩定就業9人(高峰期用工達到35人),實實在在走出了一條由政府引導、群眾增收、企業增產的脫貧新路子。8月11日,記者去到渭沱鎮金山村了解扶貧車間建好、用好、發展好背後的故事。
  • 車間學手藝 致富有底氣 ——鄂溫克旗巴彥塔拉達斡爾民族鄉布拉爾...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在鄂溫克旗巴彥塔拉達斡爾民族鄉布拉爾嘎查就業扶貧車間,縫紉機清脆的聲音連成一片,宛如一首奮進的輕音樂,縫紉師傅們埋頭忙碌著,用勤勞的雙手打造著自己的致富路。她們已經接到了好幾筆訂單,正忙著趕製訂單產品。選料、裁剪、縫紉……一會兒功夫,一件精緻的、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民族服裝就在工人師傅們嫻熟的操作中「誕生」了。
  • 晴隆龍發服飾:家門口的扶貧車間 帶動群眾就業增收
    為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讓搬遷群眾搬得出、快融入、能致富,晴隆縣在遷入地阿妹戚託小鎮旁邊配套了一個產業園區,引進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解決搬遷群眾就業問題。目前,通過引進企業已提供就業崗位近千個,龍發服飾就是其中一家企業,通過發展服飾產業帶動群眾就業增收。
  • 就業扶貧 託起「穩穩的幸福」
    在距京190公裡的河北省張家口市,種了半輩子土豆的張樹琴成了蔬菜加工廠的工人;在距京500多公裡的內蒙古科爾沁左翼中旗,辦起一場北京的招聘會,蒙古族姑娘孟都來瑪找到了在北京上班的工作;在距京近2800公裡的新疆墨玉縣,麥麥提圖爾蓀·麥提尼亞孜從北京接受過技能培訓後,回家鄉帶動更多鄉親致富……就業是最大的民生。
  • 社坡電商扶貧啟動,農產品「觸網」點開致富門!
    桂平市市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社坡鎮掛點領導吉其廷深入車間和電商扶貧中心檢查指導工作、桂平市商務局局長楊堯奘,社坡鎮黨委書記潘振成,社坡鎮鎮長楊廣日,社坡鎮商會、社坡鎮豆製品協會以及支持社坡鎮精準扶貧工作的社會各界人士參加了本次慶典。
  • 建設扶貧車間 開展技能培訓 社保扶貧兜底 大足 人社扶貧捂熱民生...
    用好關鍵招——就業扶貧為貧困群眾鋪就致富路「做夢都沒想到,一把年紀了,還能在家門口上班掙錢。」冬至時節,在大足區季家鎮梯子村椒緣農業就業扶貧示範車間裡,村民陳景國樂呵呵地說。陳景國是梯子村3社的建卡貧困戶,其妻劉世菊患病多年,因為治病,夫妻倆生活十分拮据。
  • 杞縣「扶貧車間+鄉賢扶貧」 助力脫貧更添翼
    這是4月9日記者在杞縣高陽鎮於窪村採訪時見到的情景,同時,這也是該村群眾家門口就業,幸福生活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於窪村在該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積極通過「企業+『扶貧車間』+貧困戶」的企業扶貧模式,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在家就能就業,保障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扶貧車間」精準發力,群眾變身「上班族」。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易青松:扶貧扶在群眾心坎上||岑...
    為打破經堂村的發展瓶頸,我積極爭取和協調各種扶貧資金,狠抓通組、串戶及產業路、安全用水、辦公環境等建設,著力改變村容村貌;盤活百年古板慄樹、百年古茶、野生山梔子等資源,拓寬群眾致富門路;引導貧困群眾養豬養牛、入股公司參與分紅、組建合作社帶動就業崗位……截至2018年12月,經堂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從2100元增至10215元,貧困發生率由17.4%降至1.9%。
  • 樺南縣土龍山鎮打造巾幗扶貧小車間 發揮扶貧大作用
    為全力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土龍山鎮黨委政府積極探索、因地制宜,把創建巾幗就業扶貧車間作為促進農村貧困婦女就業增收的重要舉措,實現貧困戶在「家門口」掙錢的機會。(一)帶動婦女就業,充分發揮」半邊天「作用。
  • 貢山扶貧車間讓農村「就業邊緣人」變身產業工人
    雲南網訊(記者 李熙臨 通訊員 曾微)「2019年6月份到8月,我在這裡掙了32000多元,而且不用出遠門。雖然我脫貧了,但也害怕返貧。現在在扶貧車間裡打工,脫貧就有底氣了,致富也有希望了,生活也更有盼頭了!」
  • ...用行動為貧困群眾辦好每一件事|錦屏縣偶裡鄉扶貧工作站站長...
    我是錦屏縣偶裡鄉扶貧工作站站長楊勇,自2015年9月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脫貧攻堅工作,至今已有五個年頭。主動作為,讓政策惠及每一個人。為助力脫貧攻堅,讓幹部、群眾能充分了解各項扶貧政策,作為扶貧工作站站長,我深知扶貧惠農政策如果宣傳不到位、群眾的知曉率不高,群眾就可能存在被動享受各類惠農政策,這樣就不利於貧困群眾主動致富脫貧。為及時宣傳普及扶貧惠農政策,我多次調整、更新戶外宣傳欄,組織同事利用趕集天或走村入戶開展扶貧政策宣傳活動。
  • 易扶搬遷圓了安居夢——婁底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之三(冷水江篇)
    緊接著,冷水江市圍繞「搬得出、穩得住、有保障、能致富」目標,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脫貧計劃和後續幫扶措施,把易地扶貧搬遷與產業幫扶、技能培訓、扶貧車間、自主創業、公益崗位等進行對接,做到既挪「窮窩」,又換「窮業」。搬得出:挪出窮窩窩,圓了安居夢「十三五」期間,冷水江市易地扶貧搬遷任務2886人。
  • ...起來真好看」「小車間」撬動 「大扶貧」 布楞溝村婦女能頂半邊天
    說起布楞溝村的脫貧經驗,就不得不提起「扶貧車間」,它的建立讓貧困婦女們從農民變成了產業工人,實現了她們在家門口就業,務工顧家兩不誤,走出了一條以就業扶貧為主攻方向的發展致富路。布楞溝村位於甘肅東鄉縣北部乾旱山區,境內山大溝深、溝壑縱橫,自然條件惡劣,群眾們處於全縣最偏僻、居住最分散、條件最惡劣的地方。
  • 公安部扶貧幹部李建華:從扶貧「雞司令」到致富「領頭雁」
    公安部扶貧幹部李建華:從扶貧「雞司令」到致富「領頭雁」大山深處迎來幸福「敲門人」1月5日,辣子樹村烏金雞生態園舉行第一次分紅儀式,辣子樹村85戶貧困戶每戶分紅900元。打開電子地圖搜索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發現該村距離最近的城市也有百裡之遙。到了這,山連著山、河連著河,彎彎繞繞的路在地圖上擰成了「大麻花」,不仔細看,很難發現終點。無怪乎人們「找不到」李建華了。這位公安部派來兩年多的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已變成了隨身攜帶記帳本,時刻留心發財路的「泥腿子」「生意人」。
  • 孟州:群眾致富遇難處 金融扶貧燃希望
    家住孟州市河雍街道東王莊村的王孝祖這一段很高興,因為自己靠養殖脫貧致富,在前不久他剛剛被該市扶貧部門評為「脫貧之星」。老王笑著說,「脫貧之星」榮譽證書和獎盃他一天會看好幾遍哩。後來,隨著國家扶貧政策的落實,加上兩口子起早貪黑的打零工,老王家的生活慢慢開始有了轉變。終於在兩年前,老王一家脫貧了。但是他並不滿足於此,心裡悄悄燃起了走向更加富裕生活的「火苗」。老王跟妻子說,別的咱也不會幹,要不就養羊吧。妻子卻覺得不實際,剛剛脫了貧,家裡的錢才能買幾隻羊,怎麼能致得了富呢?這也是王孝祖最發愁的,要想實現「致富夢」沒有資金支持可行不通。
  • 金科扶貧故事之奉節平安鄉:一片樹葉的「致富經」
    近年來,奉節縣平安鄉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形成「市場主體+基地+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其中,作為重慶民企扶貧「樣本」,金科集團深度參與困難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問題,以「造血式」扶貧模式,發展特色產業、改善城鎮風貌及人居環境,助力攻克深度貧困難題。  昔日貧困村,今朝換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