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晴空萬裡。在冬至來臨前夕,趁著還不會凍耳朵。擷趣堂歷史文化周邊遊準備依照鄙人寫的《安豐.西高穴》一文裡敘述的歷史古蹟,進行一次按圖索驥的西高穴遊古活動。
周日黃道吉日,在擷趣堂堂主的組織下,一行36人撒下一路歡歌笑語如約而至西高穴村委會前聚集。熱情好客的村書記委派了一名熟知地方歷史的老者當嚮導,領著大家開啟了今天的「西高穴」村遊古。因故鄉就在安豐,這次由我帶隊並帶了幾個問題,供大家在遊古中研討。下敘問題將一一陳列如花絮布入其中,您可備足了功課注意。
【安陽古藝文】曹操詩文全集
曹操高陵
我們首先參觀了正在建設中的「魏武王曹操高陵」館舍,雖然還未竣工,但宏偉高大的鋼結構建築讓人遠遠看去就有視覺衝擊力,進入後更顯得雄偉壯觀。這座以前充滿神秘感並附有爭議的「漢代高級別墓葬」如今總算名正言順的塵埃落定而再無異議,被確定為如假包換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既然來到曹操高陵,今天就把這座大墓的主人翁和大家介紹一下。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沛縣譙人(安徽亳州)出生在宦官世家,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傑出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三國志》稱其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頗有名望。漢桓帝時,封為費亭侯。曹操年輕時期就機智警敏,有果斷而隨機應變的能力,個性豪爽、放蕩不羈,不喜修品行和學業,人們都不看好他,用現在話說就是個「問題少年」,而當時梁國的「喬玄」慧眼識人,確認為他不凡,喬玄對曹操說過:「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也對曹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果不其然,曹操後來「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的討伐諸「諸侯」而一統北方,於建安九年(204年)大敗袁紹佔領鄴城並建立鄴宮進爵魏王,與江南孫權、西蜀劉備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成就了一番霸業。
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中國歷史上頗有爭議的曹操走完了自己的光輝人生,病逝於洛陽,終年66歲。二月,魏文帝曹丕稱帝,追封曹操為「魏武王」。遵曹操生前所寫的《遺令》:運回他的發跡之地鄴安葬。並依照《遺令》上「殮以時服」、「無葬金玉珍寶」,葬於「鄴之西岡,與西門豹祠相近」,「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因在鄴城西高岡上,稱為「西陵」,也叫「高陵」。就是今天我們來看到的西高穴村曹操高陵。
問題一:曹操因何把自己的人生後花園安排在西高穴之地」?
魯潛墓誌
由於古今年代跨越實在久遠,中間發生過很多改朝換代及政治變革。曹操高陵確處何地成了多代人爭論不休的問題。解開這個謎底的依據還要從魯潛墓志銘說起,1998年4月,西高穴西北的磚窯場取土地挖出一塊青石質墓誌,石刻文字為魏書,共短短126個字。根據墓誌記載:魯潛,晉代人,(十六國時期後趙)墓志銘清晰記載了魯潛的身份、年份及埋葬地離「故魏武帝陵」的準確位置,為後來斷定與發掘「曹操高陵」提供了寶貴資料和依據。
這次遊學當然要到出土「魯潛墓誌」的地方看看了。隨著村派嚮導的腳步丈量到村西「城岸地」遺址附近(仰韶、早商、戰國列代文化遺址處),觀看了魯潛墓誌發掘地原址。遠古的土丘植被,被現代施工工具「藍翔技校」高材生留下的牙跡已是面目全非。在深感痛惜之餘,仰望天空,一望無際的藍天白雲,掠空而過的大雁方陣剛好從上方經過,就像提前彩排好一樣,讓大家瞬間心曠神怡,一下子拉回到孩提念書時代。耳聞雁聲脆鳴,小學課本上的「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字」那童言讀書聲琅琅響徹腦海……
問題二:「魯潛墓誌」為什麼孤零零在西高穴西北地的「城岸地遺址」處磚窯場出土,他的原始墓穴身處何地?
城岸地遺址
在西高穴村西北和東北的漳河南岸上,有面積不小的高崗貧瘠之地。當地百姓呼做「大城岸、小城岸、城頭地」的田地,因發現過大量的古代灰坑和半地下穴居遺址,並伴隨出現大量的陶片、骨片、殘蚌和晚商的佔卜骨、陶紡輪、生活石器等文物。古天平渠南北渠畔皆是遠古文化層,北畔為「城岸地」遺址處,發掘有「仰韶、先商、早商時期」的遺蹟和泥質灰陶。該地先後發現夾沙紅陶等有紋飾的陶器和生活痕跡,並伴有漢、北朝時期大量建築瓦出現,被稱為「西高穴城岸地遺址」。據村派嚮導許師傅介紹,此地南溝下乃古安豐從東往西的千年古商道,是豐樂鎮渡口通向漁洋渡口貫通林縣、山西、河北觀臺的古道。現在看來昔日古道溝溝坎坎、曲曲彎彎,在現代人眼裡也就勉強稱得上是路而已。我的眼前模糊一片,像歲月倒流有人按動了回放鍵,「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問題三:古人為什麼要生活在漳河岸堤?
西門渠閘門溝遺址
西門閘有多高,三丈六尺高。騎白馬挎大刀,在你門前走三招,天平渠水滔滔,點點漁帆水上漂。一首流傳千古的童謠,仿佛把我們同行的36個歷史文化愛好者時空穿越到了古代。
魏文侯時期,命西門豹當鄴令治鄴。西門豹勵精圖治帶領百姓挖引漳十二渠解決灌溉問題。當時所修眾多渠首中,這裡就是保留的一個主要遺蹟,被稱為「西門渠閘門溝遺址」。據村裡傳承下來的數據描述:該渠首高三丈六尺,距西高穴村北門向西六百餘步,渠口寬三十步,渠深五丈,並在渠首修設了宏偉壯觀的「三合重疊式閘門」,每層拱合一丈二尺,因有官方派兵駐守,渠道上修有供專管提閘的馬道。這就有了村上自古以來流傳的童謠。該渠在修成之初叫「西門渠」。此渠因縱橫鄴郡,灌慨萬畝,工程艱難宏大,可灌良田價值比得萬兩黃金,故最早也稱「百萬金渠」。後在曹魏時期,漳河洪水泛濫,該渠淤泥堵塞渠道,曹操統治北方在鄴城建都後又改道重修了該渠。因在天平年間重修,又更名「天平渠」。
曹操重修該渠時「史記敘:用的引水方案是開井堰」。
問題四:曹操所修「天平渠」用過這個渠閘口嗎?
參觀完渠首遺址大家跟隨許嚮導信步北行來到漳河灘口。在田間路徑旁,一塊青石石刻紅字大碑映入眼帘,上刻英氣長存,抗日英烈永垂不朽
漳河阻擊戰英雄紀念碑
這裡在抗日戰爭時期,日寇侵華南下曾在渡漳河時被我愛國官兵迎頭痛擊,打過一場激烈的阻擊戰。同行的天戈老師在為革命先烈感慨之餘,大聲給大家念出了碑陰記載的那段歷史記載,以示敬仰緬懷先烈之意!
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把我們帶到了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小日本侵我中華。在漳河被我國抗日愛國軍展開一場抗日阻擊戰,雙方你攻我守、你爭我搶、拉鋸般戰況十分慘烈,數日後以日軍強渡漳河成功宣告結束,這次阻擊戰役在很長一段時間因敗績而被否定。日寇渡河成功後,向安豐境內的附近村展開炮擊,炸死炸傷多名村民,村裡房屋炸毀無數。我對這次漳河抗日阻擊戰的看法是:革命先烈能夠拋頭顱灑熱血,奮力抗敵,「雖然最後以戰敗而告終沒有阻擋住日寇南下的鐵蹄,雖敗猶榮」!
在心懷敬仰之餘,我再拋出一個問題。
問題五:日寇為什麼選擇這段漳河渡河」?
在紀念碑處北望,就是淘盡千古英雄的浪漳河了。之所以冠名為「浪漳河」,它一點也不浪費這個名字。漳河自古桀驁不馴,附近村莊在沒有興修十二渠之前近挨漳河水但沒有得益於漳河,並且時常備受漳河水災侵害。它滾來滾去,時大時小,從未受人們束縛過。而西高穴村北的這段漳河,主要因地勢的緣故河道平坦,把上遊深窄的河道平攤成了寬而淺平的河面,這也是為什麼稱此處為漳河淺水渡的緣故。
平漢鐵路橋墩遺址
大家來到漳河灘處,一排高高的水泥鐵路橋墩整齊的由北到南排列在漳河河道中間。這就是著名的清時期修築的「平漢鐵路」漳河鐵路渡橋墩遺址。
在清光緒29年(1903年)時期,清政府所修建的平漢鐵路從這裡通過。為解決鐵道能長期安全的渡漳河問題,經專家多次現場勘察考證,最終選擇了安豐境內「西高穴村北與隔河相望的河北磁縣上七垣村南段」這段漳河較緩的河道段修建渡漳河鐵路橋梁。該橋高築水泥青石橋墩幾十座,墩上架設橋梁道軌並鋪設鐵道通火車,隨之平漢公路與之並行而過。當時經西高穴村通向東南安豐境內的「邵家屯新豐樂鎮火車站」風靡一時,異常繁華。1939年夏,該橋被漳河洪波衝毀。1942年又在老橋下遊不遠處得以重建通車。一直沿用到1957年,京廣鐵路之漳河大橋移建到老「豐樂鎮」通車後,西高穴村北鐵路橋梁被撤走,只留下了大家現在漳河河道看見的這孤苦伶仃的19個橋墩,依然屹立在原河道處。那麼,又一個新的問題來了!
問題六:平漢鐵路通車時原鐵路橋墩有幾個?
時間飛馳,一晃就到了午飯進行時,大家雖然意猶未盡、戀戀不捨,但在提前安排好的飯店老闆一再催督下只有到就餐地用餐了。一路的歡快和說笑聲到飯桌前的一刻戛然而止,面對桌上的盤碟碗筷、美味佳餚形成的交響曲,仿佛一切都變成了浮雲……
大家茶足飯飽之後又觀研了幾個時辰古老村落保留下來的部分明清老宅子,已是夕陽西下。大家雖然遊意未盡,也因時間的關係只有戀戀不捨、一步三回頭地慢悠悠驅車打道回府了。雖是凍冬嚴寒卻撒下春意盎然,夥伴們一路順風順水皆大歡喜平安抵安,此處省略1000字……
如若讓我對這次出遊總結一句話的話,我會這樣說:這次研學考史活動受益匪淺,能與「擷趣堂」的各位老師一起來安豐遊古,深感榮幸之至!
關於彩蛋
鄙人文中所提出共6個問題。可供大家查閱資料後,積極參與、暢所欲言把自己所理解的認知成果發表出來讓大家品味,共享考史成果。這也是「擷趣堂」組織這次活動拋出的最大「彩蛋」。你要問我「彩蛋」的具體性?我通俗回答大家,6個問題能合理解釋出5個者有份大獎即「地方名酒精裝道口大曲」一件,先到先得,僅此一份。不為獎品,主要作為鼓勵大家積極遊古考史之獎勵!
意氣風發的趙運剛老師(剛剛好)
攝影:牛李平老師
趙運剛老師簡介:剛剛好
擷趣堂講師、安豐鄉本土人,少小離家在彰德營生。從小熱好體育、傳統武術、鄉村史志文化、古建築,家傳淵源。曾寫過武術類文章、鄉村志類文章《安豐鄉村名集》《安豐豐樂鎮》、《安豐木廠屯》、《安豐~蔡村》、《安豐~豐樂鎮御碑樓》《安豐邵家屯地道戰》等幾十篇作品。
文章來自【華豫之林】戰略合作夥伴
【擷趣堂】微信公眾平臺
往期精彩
《彰德美如畫 名人遊老城》
【安陽味道】鄉味三題之(一)血糕
【安陽味道】鄉味三題之(二)皮渣
【安陽味道】鄉味三題之(三)粉漿飯
【國營時代】安陽國營食堂知多少
安陽老城記憶:回民食堂
安陽傳統名菜——細香碟上灶
【安陽老字號】——百年聚賓樓
【老城老字號】吉星成炮鋪
【老城老字號】鐵獅口賀家車馬店
【彰德記憶】西華門大酒店之「孔乙己「小酒館
【安陽老城】西華門大酒店
【彰德舊事】安陽老城西華門
西華門大酒店小飲
【古都名勝】老城鼓樓探秘
安陽老城彰德府城隍爺出巡紀實
【彰德史話】六扇門·安陽老城
【彰德古建】老城文昌宮
【安陽老城】文峰聳秀
【九府十八巷】安陽老城仁義巷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更有範兒
【彰德古蹟】安陽老城民宅發現姜太公廟石碑
【老城舊跡】縣前街舊影
【彰德古城】聽齊瑞申先生講安陽老城小酒館的故事
【安陽老城街景民謠】——老城這麼美,麼遊麼遊去!
【城脈安陽】安陽老城裡的小酒館
【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安陽老城街道楹聯雅俗共賞
【老城書香】安陽老城的百年學堂有多少
【殷都史話】見證風雲變幻 歷經戰亂滄桑——安陽老城東大街144號大院
雪中老城慢時光安陽老城裡的無影閣樓安陽老照片之一:20世紀80年代後期的安陽老城北大門〓人文〓老城印象【古城老字號】江南包子館【姚家胡同歷史文化街區【【華豫欣聞】『華豫之林』華豫簡報【中醫藥文化】安陽的中醫藥文化【中醫藥文化】姚家胡同的前世今生【安陽古藝文】安陽橋詩話【安陽古藝文】曹操詩文全集曹操的拴馬柏【安陽古藝文】三國梟雄曹操的冰雪太行吟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