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祝家莊」與「曾頭市」都對梁山造成了比較大的傷害,而它們其實代表了宋朝時期社會上的兩種特殊組織。
這些人對社會的危害不亞於「匪患」,甚至猶有過之。
祝家莊:官府保護下的「匪患」
祝家莊的地理位置很有意思,它就在梁山附近,一個名叫「獨龍崗」的地方。
聽這個名字就知道,這裡和梁山以及周邊一樣,都屬於「窮鄉僻壤」,官府的管控力非常弱,屬於一些「不法分子」的寶地。
久而久之,這裡就形成了一些游離於官府管制之外的勢力。
但是,這裡又沒有像梁山那樣四面環水的地利,如果官兵殺來,雙方就得硬碰硬了。
然而有趣的是,無論是官府還是這些「山莊」勢力,他們都不想硬碰硬,也就是不想承擔損失。
於是,雙方就找到了一個合作的契機。
官府被迫承認這些勢力的「合法性」,也被迫保留了他們類似「聽調不聽宣」的特權;而得到的回報就是,這些勢力承認「王化」,並且有維護周邊治安的義務。
說得再簡單點,他們以「官府」的身份進行一些不法活動,比如蓄養私軍,調整稅收,甚至偶爾地打家劫舍。
當然,這些行為都需要在一定的限度之內。
這樣一來,周邊治安穩定,雙方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損失,相當於官府將這一小片區域「承包」給一個或者幾個家族共同治理,而這些家族只需要承擔一定的義務即可,比如稅收和身份。
祝家莊等地和小旋風柴進這樣的莊子不一樣,這一類的地方沒有合法特權,它們與官府的合作也是在臺面之下的。
而祝家莊也不同於晁蓋所在的東溪村那樣,它不在官府體制之內,不是官府主動選取一些鄉紳階層代為治理地方,而是因為強大使得官府被迫對之妥協。
所以,從實質來說,這是一群託庇於官府的「匪人」,它們與梁山的衝突實際上就是「黑吃黑」而已。
曾頭市:外族人的欺壓
如果說「祝家莊」的存在還屬於官府的縱容,那麼曾頭市這樣的地方就是地方官府無法招惹的存在了。
因為它們不是宋朝本土的勢力,而是外族。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個地名,聯想到「曾家」以及他們所接納的人士,如史文恭等,就忽略了這一個地方真正的由來。
「曾頭市」的創建者是曾弄,原本是金國人士,來中原是為了做一些關於「人參」的生意。
他原本就相當於這場生意中被外派到宋朝駐紮的聯繫人員,其自身也會些武藝,畢竟身處異國他鄉,在不太平的光景裡能解決些問題。
但久而久之,他在這裡賺了很多錢,於是仗著自身的強大開始稱霸鄉裡,並且將這個地方改名為「曾頭市」。
這種事情自然是不符合規定的,但無奈曾弄是金國僑民,官府無法懲治他,也不敢懲治他。
畢竟宋金兩國間,宋朝是處於絕對劣勢的。
「曾頭市」有這樣大的優勢,擴張起來就更顯得明目張胆,私下蓄養的軍馬超過萬人,其戰鬥力也遠超一般的軍士。
然而,這個創建「曾頭市」的曾弄因為商人的特性,也很「明白事理」。他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合法的,但因為身份原因不好處理,於是他就左右逢源,在宋朝也找到官府作為保護傘。
這樣一來,事情就簡單多了,官府既然無法處理,而曾弄也「給面子」,雙方合作一下也不是不行。
在「曾頭市」與梁山的衝突中,它所打出的旗號比較怪異,叫做:
搖動鐵環鈴,神鬼盡皆驚。鐵車並鐵鎖,上下有尖釘。掃蕩梁山清水泊,剿除晁蓋上東京!生擒及時雨,活捉智多星!曾家生五虎,天下盡聞名!
這本來是官府應該做的事情,可是「曾頭市」卻搶著來做,而它自己的性質不見得比「梁山」更合法,甚至更見不得光。
那麼,顯而易見,「曾頭市」一再劫奪梁山物資,多次啟釁,實際上應該是有其目的的,很有可能是受到官府的委託,對梁山進行打擊。
由此可見,「祝家莊」和「曾頭市」的性質要比「梁山」等匪患更為惡劣。
「梁山」的性質在當時比較常見,「要做官,殺人放火受招安」,說的就是類似於「梁山」的匪人。
但他們的危害其實不大,頂多就是嘯聚山林,幹些打家劫舍的勾當而已,既要提防官府的剿殺,又要注意對周邊地區不能「涸澤而漁」,所造成的影響也就被局限於一時一地。
但「祝家莊」和「曾頭市」就不同了。「祝家莊」是官匪勾結欺壓良善的表現,「曾頭市」是宋金勾結欺壓百姓的罪證。
這兩種組織都是社會的「毒瘤」,它們隱藏在更深層,持續的時間更長,所造成的危害也更為隱蔽和持久。
從何時起,曹操「奸雄」的形象逐漸變成了「奸臣」、「奸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