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一村》:回不去的故鄉

2021-02-08 鷺客社

2011年,北京國家大劇院,天氣炎熱,我在長龍裡排隊買《暗戀桃花源》的門票,因為黃磊、孫莉、越劇王子趙志剛,當然更重要的是因為賴聲川,我想看看被譽為當代曹禺的他能夠為這部老戲做出怎樣的效果。

2015年,鷺島廈門,賴聲川的《寶島一村》來了,股市大跌,帳戶虧空過半,心情多少受影響,當陳老師聊起是否去看時,我頗有些意興闌珊。感謝前老闆長輩的邀請,暴雨的夜晚,我們愉悅同赴,再一次被劇場的力量折服。

《寶島一村》,以臺灣嘉義眷村為原形,講述了1949年從內地逃到臺灣的三個家庭的故事。98號的老趙原姓楊,冒名頂替進入了寶島一村,他那位來自北平的妻子錢燕子對這裡滿腹牢騷,嶽母卻安身立命,用她隨手帶來的擀麵杖在臺灣做出了家鄉味;99號的周寧,幾十年照顧空校同學李子康的太太冷茹雲,當著周胖徒有虛名的老爸,他的喜怒哀樂從不對人說;而98號與99號之間一塊杵著電線桿的小小空地,老朱用簡易木架搭成一個家,與他在臺灣另娶的本省人繁衍生息,一住就是幾十年。

故土難離,他們在1950年的大年夜,憑海北望,趙太太心心念念北平的冰鎮酸梅湯;錢奶奶想像她那個做包子都要分季節放肥瘦肉的天津老家所在何向;老朱問常年執行飛行任務頗有方向感的李子康,我的山東老家在哪個角度呢……南腔北調,雞同鴨講,卻並不妨礙他們互相照料影響和促進,他們有共同的話題共同的期許,當「反攻大陸」的熱切願望,變成了牆上越寫越大的標語,三個家庭的男人和一個講著不知何地方言的不具名人士,便常常坐在大榕樹下「參政議政」。戴笠到底有沒有死,是他們樂此不疲的話題----一個失蹤的人,總是容易成為傳奇。當然,他們更關心的是什麼時候可以回去,老蔣去世時,大伙兒痛哭「蔣公啊,你不是說帶我們回去的嗎?」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歷史原因,他們去國去家,卻又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迭代中,把他鄉過成了故鄉。人是最容易健忘的動物,鄉關何處,漸漸模糊。

眷村的故事,集中在同一個地方,時間卻跨越好幾個時代,淚與笑交融。錢奶奶教朱太太包「天津包子」,一個不會講閩南話的外省人,一個聽不懂普通話的本省人,手腳並用交流如何將肥瘦按季節不同來搭配,畫面十分喜感;而讓人飆淚的片段也很多,只在開場出現過的李子康,從香港輾轉回到臺灣,其妻已成周太太,兒子遠在美國素未謀面,歲月就像一場夢,20郎當歲的小夥子迎著朝陽去執行飛行任務,回來時已是花甲老頭,要說什麼呢,只能相望淚眼,無語凝噎;轉眼到了1987年,大陸開放探親,老趙已經不在人世,他的兒子小毛回到北平,祖母扇過來一巴掌,老淚縱橫,她說「這巴掌是你替你父親挨的,他說他出去玩玩,這一玩就是40年,到現在也回不了家啊!」那個時候,眼淚忍也忍不住。

我想起老家小鎮對門有戶人家,男主人新婚燕爾,尋常出門去臺灣。他不知道200萬大陸人渡海遷臺,他也不知道國民黨兵敗對自己人生的影響,他只是個普通生意人,他以為這一次也是像尋常很多次一樣,去去就回。可是,忽然就海禁了,他從此再未回鄉,深宅大院,那位新娘發現自己竟然懷孕,悲喜忐忑中生下一女,大家族中隱忍生活,直至1987年得到丈夫已在臺灣另娶並已去世的消息。一彎淺淺的海峽阻隔,揮揮手便是一生,他們只做了12天夫妻,她卻為他付出自己一世的青春。

《寶島一村》講述特殊時代的歷史光影,也試圖讓年輕人認識外省人對臺灣軟實力的促進。當年主動被動去臺灣的人裡,不乏學者藝術家等才華橫溢者,來自天南地北的人們在這裡交融和衝撞,多元文化,共生共榮。當年的臺中水南機場附近「模範村」,胡志強家住著最小的房子,他的村鄰居有新一軍將領孫立人,政壇名人杭立武;享譽世界的華文女歌手鄧麗君,從屏東縣眷村走出;「犀利一隻筆」龍應臺,1952年2月13日生於臺灣高雄縣大寮鄉眷村,她在《大江大海》裡也寫到了這期間的許多人許多事,「他們曾經意氣風發,風華正茂,有的被國家感動,被理想激勵,有的被貧窮所迫,被境遇所壓……時代的車輪輾過他們的身軀,那烽火倖存的,一生動蕩,萬裡飄零。」

當然,《寶島一村》有限的篇幅,沒法將故事盡情展開,但劇中的第二代,雖然在風雨飄搖的環境中長大,常被稱為野孩子,但他們當中有的成為記者,嫁給政界人士,有的成為公關界翹楚,及其出色的企業家。或許,這個族群是以失敗在教導世人,在跌倒流血的地方重新播種,這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價值,

黃金時代後,圍牆裡的世界越來越顯得尷尬,狹小逼仄,這窗聽得那窗耳語,永遠洗不乾淨的公廁。推土機就要過來了,村口的大榕樹,村外的防空洞,寫滿了他們數十年滿滿的記憶,小毛組織了眷村人最後一場告別聯歡會,而已經老年痴呆的趙太太把門牌拆下來藏到兜裡,她怕她的老伴兒魂魄歸來,卻找不到了家的所在。

煙波裡一葉扁舟,人生恍如夢,個人在時代的洪流中,從來如此渺小。寶島一村裡的人們,為了回不去的故鄉,安身立命相互依存,卻終有一日,臺灣島上的這個故鄉,也只能在夢中回想。


楊秀暉,生於70年代最末,待過臺企,做過記者,任過編輯。出版有個人文集《以愛之名》,廈門女作家散文集《遇見》。現為房地產業高級策劃師。

臺灣新竹眷村記憶

嶽南

消失的眷村

1949年前後,國民黨軍隊在共軍密集炮火轟擊下退卻臺灣,按建制分扎於臺島各地,其中基隆、新竹與高雄左營等沿海市區布防軍隊最多最密。各兵種分駐於籬笆與泥土搭成的房內並形成一個個村落,稱為眷村。新竹駐有陸、海、空、聯勤、憲警等五個兵種,屬駐軍兵種最全的防區。

新竹市眷村博物館:據介紹,國府遷臺初期,新竹市共四十六個眷村,包括陸軍、空軍、聯勤、警備、反共救國軍等多種軍種和部隊,以「竹椽土瓦蓋頂,竹筋糊泥為壁」,的克難精神,興建一個封閉性的聚落與特殊文化,其演變與發展堪稱全臺眷村文化與歷史的一個縮影。

館內一樓規劃為眷村歷史背景區,介紹臺灣眷村的形成與新竹眷村的演變,並展出全臺唯一的新竹神秘部隊「黑蝙蝠中隊」文史資料。下圖有中美軍人及家眷聯歡場景,又有黑蝙蝠中隊當年駕機赴大陸偵察的範圍圖。這一歷史資料的解密,對研究國共於五六十年代軍事對抗情形具有重要作用。


















臺灣的眷村不僅匯集了來自大陸各省的人,也匯集了大陸各地的文化,在娛樂匱乏的年代,眷村自治會舉辦的活動,豐富了休閒生活。竹籬芭的世界以生活情境重現的方式讓現代人更了解眷村,更貼近臺灣文化匯集的獨特方式和形成的源流之形,也對早已遠去的民族內戰烽火歲月在回憶中有一個理性的思考。





竹籬笆紮起的眷村一家人


眷村另一家人

年輕時代的女主人



以下是國軍上校教官、現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校長助理孫海珍女士老爸與家人、戰友的照片

孫海珍的老爸乃河北人,國軍上校軍醫,1948年播遷臺灣,居新竹市眷村,2013年去世。








以上照片為孫海珍女士提供,版權所有,不得翻拍翻印,特此說明。



新竹市眷村博物館:二樓規劃為眷村生活情境區,以造景的手法保留眷村的獨特生活樣貌,將眷村食、衣、住、行、育、樂、眷村巷道等濃厚的村中生活,呈現在展示空間,而這個空間中獨特的國軍及家眷當年使用的原物,成為人們回憶追往的一歷史情緣。
























臺灣眷村是一個特殊時空下的產物,漂蕩到臺灣的軍民沒有任何親人,只有左鄰右舍相依靠,感情濃濃如一家。六十多年過去了,眷村人家都有了自己家庭與親屬,清明節不再無墳可掃,感情逐漸轉移到自己親人自上,與鄰居關係漸漸疏遠了……
























新竹眷村的春節,現在已很難看到了這樣的人家了。

眷村:

眷村在臺灣,通常是指1949年起至1960年代,於國共內戰失利的國民政府,為了安排被迫自中國大陸各省遷徙至臺灣的國民黨軍及其眷屬所興建的房舍。六十年後這裡已凋零,但它孕育的人才和影響力,意外地成為臺灣軟實力的亮點。眷村走出了大量名人,成為當今臺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寶島一村見面會】寶島送來包子,青島還禮饅頭
    《寶島一村》舞臺上三家人,濃縮了臺灣眷村(即軍屬村落)的風貌:狡猾的老趙把媳婦從北京騙到臺灣,倆人動不動就吵架;憨直的山東人老朱娶了原住民太太,倆人一輩子溝通不來,但這位勤勞的媳婦竟然學會了地道的包子做法,成為天津包子的臺灣傳人
  • 國光幫領銜的《寶島一村》是什麼畫風?
    作為《寶島一村》的主演,這其中有多位演員本身就是在眷村長大的,如今由他們來演繹自己父輩當年的生活,一定會有諸多感觸。小編請劇中幾位演員分享了自己在參演這部劇的過程中,最感動的一個故事。來看看他們幾位是怎麼說的吧!
  • 賴聲川攜上劇團演員,全力打造《寶島一村》專屬版
    於是,上劇場藝術總監賴聲川和上劇場CEO丁乃竺作出大膽的決定:全力打造《寶島一村》專屬版,希望像《暗戀桃花源》一樣,讓大家可以隨時在上劇場觀看。賴聲川專屬劇場上劇場的演員團隊上劇團勇挑重擔,繼續將這份時代的珍藏傳承下去。據悉,《寶島一村》專屬版演出將於11月13日首演,演出將持續至12月6日。
  • 《寶島一村》專屬版有望駐場演出,新一代演員繼續鄉愁故事
    2020年上劇場5周年之際,導演賴聲川宣布將推出《寶島一村》專屬版,有望成為駐場演出。 2008年12月5日,《寶島一村》首演。該劇講述三代人、四個家庭的笑淚交替和心酸詼諧,他們遠離故土,甚至來不及對親人告別,原以為只是短暫的旅程,歸家之日卻遙遙無期。帶著深埋心底的鄉愁,他們在暫時落腳的村子落地生根。這個鄉愁的故事一講就是十餘年。
  • 《寶島一村》專屬版:就在今夜,一群人要開心,一個人也要開心
    關於《寶島一村》專屬版的來龍去脈,大家可以點擊:《寶島一村》專屬版:來看你就知道了!》。花去我們整個夜晚的《寶島一村》,接下來交給你們了。《寶島一村》此輪一共24場,預計會發出13000個以上的包子……在這裡,我要先貼出專屬版的購票二維碼,以防視力不好看文不認真的朋友反覆問我同一個問題:在哪兒買票啊?
  • 《寶島一村》全城瘋搶是為何?
    《寶島一村》08年從臺灣出發,九年來,《寶島一村》是僅有的兩部每年都在中國大陸數十座城市面對社會大眾公演劇目中的一部,另一部戲劇作品是《暗戀桃花源》。而今年,2017年將僅在內地五座城市上演其中一站就是重慶施光南大劇院。
  • 賴聲川經典話劇《寶島一村》專屬版即將首演
    其中,《寶島一村》作為原創經典劇目連演12年依然人氣爆棚如今上演專屬版,更有望成為上劇場的駐場演出!全新演員陣容,全新演繹方式通過年輕演員講述上世紀寶島臺灣眷村的故事「新村民」的加入同樣令人期待!《寶島一村》回歸上劇場專屬版11.13首演!
  • 他們立場不同,地位各異,但為什麼同時心服於《寶島一村》
    賴聲川和他領導的表演工作坊總能彈撥到無數觀眾的心弦。我看了賴先生的這作品,很認同他的一種觀點:「創意絕不僅僅是技巧上的進步,如果不是在精神上、心靈上,在自我改造與轉換上下功夫,創意永遠不會有太大的價值。同樣,利他的精神會讓創意變得更美好、雋永。」——潘石屹(房地產企業名人) 徐小平:真格基金創始人、新東方聯合創始人。 @徐小平:《寶島一村》是我迄今看過最讓我感動震撼的話劇。
  • 見面會回顧屈中恆:遇見《寶島一村》是我的幸運
    六十年中國人的青春史、奮鬥史和團圓史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看一場《寶島一村》劇場強人精銳盡出,讓你痛笑飆淚,永志難忘2010年,《寶島一村》在北京首演,轟動一時,之後所到之地,幾乎都是一票難求。之前我拍影視劇的時候,我父親並沒有完整地看過,但《寶島一村》他來看過兩次,到後來我都不想讓他繼續看了。因為每次都是老淚縱橫,然後兩三天都鬱鬱寡歡,緩不過來。我想這個戲大概說出了1949年從大陸去臺灣的一些人的心聲,我的父親可能就是故事中的某一個人。」
  • 雲上劇場 | 回家後,我們一起去看《寶島一村》吧!
    今日為大家帶來2018年7月2日丁乃竺的會客廳:三個男人的約定《寶島一村》這部戲,在很多人心中有著很重的分量。它不僅講述著1949年以來臺灣眷村的故事,更在全世界身處異鄉的遊子心中激起一片鄉愁的水波。我們知道,因為疫情,很多人無奈回不了家,也有很多人主動離開家,去幫助更多的人。
  • 【上劇場五周年大戲】《寶島一村》丨已經開演啦
    」著名編劇史航也形容《寶島一村》是「人們的桃花源、烏託邦,是我們的精神故鄉。」黃磊、何炅、胡歌、張杰等也都曾在劇場被這個故事所感動。《寶島一村》的演員和工作人員被稱為「村民」,這十餘年,有的村民走了又來,有的村民一直都在。因為2020年疫情的特殊關係,演了12年的《寶島一村》不得不停下來大陸巡演的腳步。而觀眾的熱情不減,為了感恩這些一直以來支持我們的觀眾,上劇場在2020年上劇場五周年之際,隆重推出《寶島一村》專屬版,讓年輕演員扛起重擔,讓歷史永遠被劇場所記錄。
  • 惹哭林青霞、圈粉胡歌、張杰的《寶島一村》!上劇場專屬版開票啦~
    2008年12月5日,《寶島一村》在臺北首次全球公演。這個鄉愁的故事一講就是十餘年。它是時代的珍藏,是編劇、導演賴聲川和王偉忠希望用劇場記錄歷史的作品。著名劇評人周黎明曾評論《寶島一村》:「是我們這個年代的話劇舞臺上的巔峰之作。
  • 【推薦給你】寶島一村,沒有過去的空白人
    1949年,國民黨部隊敗退臺灣。所有的悲歡離合,在大時代的背景下,都不再值得一提。△海峽這邊,解放臺灣是那個年代的重點宣傳內容,我們從小被教育,海峽那邊的人民活在水深火熱當中,等著我們去拯救留在海峽這邊的人,還沒來得及掩藏失去親人的痛苦,更大的時代浪潮就扑打而來。跑去海峽那邊的人,他們一無所知,只記得自己的部隊番號,還有幾張藏在懷裡不敢輕易拿出來的老照片。近200萬人,流離失所,跑到臺灣。
  • 《寶島一村》:一個人、一家人到一村人的酸楚與甜蜜
    繼2014年之後,時隔一年,《寶島一村》應觀眾呼籲,將重返北京舞臺,於2016年7月8日、9日在保利劇院和觀眾聚首。文末有搶票通道和官方限量周邊贈送哦 《寶島一村》是一幅宏大的捲軸,時間跨度近60年,從三戶人家兩代人散射出去,捲起時代的風雲與不測。該劇以王偉忠的故事為雛形,講法卻是典型的賴聲川式。
  • 觀眾說 這《寶島一村》看的真的是值!!
    > 在《寶島一村》演出臨近尾聲時,劇中朱嫂告訴大家:門口有熱騰騰的包子領。許多觀眾都以為這是劇情需要的隨口一說,沒想到散場後,在劇院門口真的看到了用《寶島一村》專屬紙袋裝好的、熱氣騰騰的包子。在《寶島一村》中,包子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也指代著「鄉愁」,今晚,這顆熱熱的包子,在略顯溼寒的雨夜,希望能帶給您滿滿的溫暖。
  • 過年,有故鄉的人回到故鄉,可是,沒有故鄉的人呢?
    所以,你有沒有想過,你甘願忍受春運、相親、逼婚和熊親戚,每一年都義無反顧地回故鄉過年,到底為了什麼?(二)春節,有故土可立,有故鄉可返,也許對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意義。但是,如果你能換一個視角,去觀察感受一下那些失去故鄉的人,他們的表情和故事,或許,你會對「回家過年」有一種更立體更深沉的感受。
  • 屈中恆 馮翊綱 宋少卿 徐堰玲——寶島一村 明星見面會 觀眾招募LAST CALL
    店裡,黑板上「低頭思古香」的出處——可以在下面一張《寶島一村》的劇照上找到。按劇情,這是一面廁所的牆。屈中恆(右二)正在教訓兒子,把廁所牆刷乾淨。可兒子質疑:這是否是共Fei的暗號?大家都知道,是「故鄉」不是「古香」嘛! 桃園眷村這家店的老闆,好像是來自臺灣,估計熱愛《寶島一村》。否則,怎麼會還在牆上用粉筆畫好——
  • 【會員活動】《寶島一村》南京文藝行
    價:1280、1080、880、680、480、280、180、100(學生票)購票連結:請直接點擊文章末尾左下角的「閱讀原文」 《寶島一村》——南京文藝行活動一:活動名稱:「我講《寶島一村》」
  • 深夜電臺 | 寶島一村:看戲的人是傻子,演戲的人是瘋子
    第二期介紹的是我個人最喜歡的話劇之一,寶島一村,也是大學畢業專場非常用心導演的一部劇。這部劇濃縮了太多人的心血,也希望你能夠喜歡。讓我們每周四,不見不散。周胖去美國攻讀博士,最後當了教授,從不回臺灣。大車留在寶島一村賣天津包子。大毛跟著一個美國大兵去了美國,在拉斯維加斯當21點發牌員時碰見大牛。大牛成為成功的商人,常常在外跑,事業有成,還有個在美國生的兒子。二毛上臺北當記者,先生在民進黨宣傳部上班。小毛也離開眷村去臺北工作,在寶島一村要拆遷前主辦春節聯歡晚會。
  • 一起讀書丨《寶島一村》
    突然感嘆時間是有魔力的,一部話劇、只三兩小時、講一段跨越四五十年的故事,而這一演就是上百場、好幾年。然而時間,並沒有讓他們隨著故事老去,而是又給了他們一個身份,平靜地過著另一種生活。今天的薦書和《暗戀桃花源》頗有淵源,同樣是來自賴聲川導演的作品,著名電視節目製作人王偉忠所著的《寶島一村》,一部講述臺灣眷村生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