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補處〉彌勒菩薩成佛之前為何要待在天界第4層「兜率天」呢

2020-12-25 重樓逾陀

一生補處 ·彌勒

彌勒,梵文Maitreya,印度婆羅門十八姓氏之一,玄奘法師譯為「梅呾利耶」。Maitreya的字根源自Maitrī(慈愛),因此亦有意譯為「慈氏」。彌勒出身婆羅門,是南印度大婆羅門之子,其父親善淨通曉梵文及四部吠陀。彌勒先受教於婆羅門學者波婆離(有說此人為彌勒之舅)門下,後來受師派遣前往釋迦佛處學習,並皈依佛陀,成為佛弟子。

彌勒與其他佛弟子最大的不同之處,是他曾被釋迦佛授記為未來佛。「授記」(vyākaraa),原為佛說法之一種形式,有區別、分析、說明、解答等意思,本來是指分析教說,或用問答的方式解說教理,後來則轉指佛陀對弟子將來所證果位或成佛的預言。如同釋迦牟尼於過去世得燃燈佛授記成佛,彌勒亦被釋迦佛授記為未來佛,《中含經》有這樣的記載:

佛告諸比丘:「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當有佛,名彌勒如來……猶如我今已成如來……彼當說法……猶如我今說法……彼當廣演流布梵行… …猶如我今廣演流布梵行……彼當有無量百千比丘眾,猶如我今無量百千比丘眾。」

從佛教早期經典已經可以看到,彌勒受到釋迦佛授記,將於未來,自兜率天下生人間,於龍華樹下成佛。如同經文所述,彌勒象徵著的是佛教正法的延續與流布,也是未來佛弟子皈依的對象。基於「繼承釋迦佛之佛位」的這種觀念,逐漸形成了後來的佛弟子們對彌勒的崇敬與信仰。

雖然彌勒現在還未成佛,但當他盡此「一生」,就能「補」到佛「處」,故彌勒也被稱為「一生補處」(eka-jāti-pratibaddha,原為「最後之輪迴者」之義,即「經過此生,來生定可在人間成佛」的意思)菩薩。佛教認為,當一位菩薩的修行即將圓滿,距離成佛只差一步的時候,該菩薩必須先上升至兜率天,當成佛的時機因緣成熟時,便會下生到人間,出家修行,悟道說法,度化眾生。

那麼,為什麼一生補處菩薩在成佛之前都要待在兜率天呢?據《佛本行集經上託兜率品》所說:

而其一生補處菩薩,多必往生兜率陀天,心生歡喜,智慧滿足。何以故?在下諸天,多有放逸,上界諸天,禪定力多,寂定軟弱,不求於生,以受樂故,又復不為一切眾生生慈悲故。菩薩不然,但為教化諸眾生故,生兜率天。下界諸天為聽法故,上兜率天,聽受於法;上界諸天復為法故,亦有下來兜率陀天,聽受於法。

一生補處菩薩所處的兜率天,相對於低層的天界,不會「多有放逸」;相對於高層的天界,不會因為顧著享受自身禪定之樂而「不求於生」、 「不為一切眾生生慈悲」。一生補處菩薩之所以往生兜率天,主要是為了「教化諸眾生」,為諸天說法,使其受益。

除此之外,部派佛教時期的重要論書《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178)亦對一生補處菩薩為何生在兜率天而不生在其他天界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說法。

何謂「兜率天 」

據《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天(deva),音譯為提婆,意譯又作天界、天道、天有、天趣等詞。指六道之中,業報最殊勝的眾生,或指其所居住的世界。梵語「deva」,是div(意為放光)的名詞形,有「天上者」或「尊貴者」的意思。通常用來指稱天界眾生,或常人所謂的神祇,或指彼等所居住的處所。然而,具有大福報的眾生,都可以是天界的一員。

欲界的天共有六層,依低層至高層,分別為:

1.四天王天、2.忉利天、3.夜摩天、4.兜率天、5.化樂天、6.他化自在天,合稱為「六欲天」。「欲界」,即是指生存在此界的有情識的生命體,仍然有食慾、睡眠欲、淫慾等諸欲。因此,六欲天的眾生仍有欲樂。

兜率天,梵文Tuita,或稱「兜率陀天」,玄奘法師譯做「覩史多天」,意譯為「喜足天」、「知足天」,謂於五欲境(色、聲、香、味、觸)知止滿足,是欲界的第四層天。

兜率天的物理位置,據《佛說立世阿毗曇論》所說,是在「從剡浮提向上三億二萬由旬」[4]。「剡浮提」(Jambudvīpa),又譯為「閻浮提」、「南贍部洲」,為佛教傳說中的世界四大部洲之一,是我們人類現在所居住的世界。「由旬」(yojana)是古代印度計算長度、距離的單位,至於一由旬有多遠?學者間有不同意見,並未有統一的看法。有人根據《佛說立世阿毗曇論》推算出兜率天的位置是在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約五倍之處。總之,這是對兜率天的物理位置所作出的說明。

兜率天可分為外院與內院。外院是一般兜率天人的天宮;內院是一生補處彌勒菩薩目前居住和教導佛法的地方。

關於兜率天的環境及整體結構,窺基法師的《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贊》有詳盡的解說。

至內院的兩則記述

據說,近代高僧虛雲和尚(生年不明—1959)曾到過兜率內院聽彌勒說法,並命人記錄了當時的情況:]

餘頃夢至兜率內院,莊嚴瑰麗,非世間有。見彌勒菩薩,在座上說法,聽者至眾,其中有十餘人,系宿識者:即江西海會寺志善和尚、天台山融鏡法師、岐山恆志公、百歲宮寶悟和尚、寶華山聖心和尚、讀體律師、金山觀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餘合掌致敬,彼等指餘坐東邊頭序第三空位,阿難尊者當維那,與餘座靠近。

聽彌勒菩薩講「唯心識定」未竟,彌勒指謂餘曰:「你回去!」

餘曰:「弟子業障深重,不願回瑜伽去了。」

彌勒曰:「你業緣未了,必須回去,以後再來!」並示偈曰……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1546—1623)亦有類似的經驗,也是在夢中到過兜率內院聽彌勒說法:

予年三十三……又一夕,夢自身履空上升,高高無極,落下則見十方迥無所有,唯地平如鏡,琉璃瑩徹,遠望唯一廣大樓閣,閣量如空,閣中盡世間所有人物事業,乃至最小市井鄙事,皆包其中,往來無外。閣中設一高座,紫赤焰色,予心謂金剛寶座,其閣莊嚴,妙嚴不可思議。予歡喜欲近,心中思惟:「如何清淨界中有此雜穢耶?」才作此念,其閣即遠;尋復自思曰:「淨穢自我心生耳。」其閣即近。

頃之,見座前侍列眾僧,身量高大,端嚴無比。忽有一少年比丘,從座後出,捧經一卷而下,授予曰:「和尚即說此經,特命授汝。」予接之,展視乃金書梵字不識也,遂懷之。因問和尚為誰,曰:「彌勒。」予喜,隨比丘而上,至閣陛,瞑目斂念而立。忽聞磬聲,開目視之,則見彌勒已登座矣。予即瞻禮,仰視其面,晃耀紫金色,世無可比者。禮畢,自念今者特為我說,則我為當機。遂長跪取卷展之,聞其說曰……及覺,恍然言猶在耳也。自此識智之分,瞭然心目矣,且知所至,乃兜率天彌勒樓閣耳。

以上是兩位高僧的經驗記述。事實上,從人間上升兜率天親見彌勒說法的事例並不罕見(更多的例子可以參考清代弘贊輯錄的《兜率龜鏡集》),尤其在公元四、五世紀,罽賓( Kamīra,玄奘譯「迦溼彌羅」,位於印度北部)一帶的瑜伽師,透過禪定上升兜率向彌勒決疑請益的情況極為普遍。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未來佛都出自兜率天?
    兜率天的彌勒菩薩,所以彌勒菩薩現在是候補佛。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界是應化身,他的法身慧命無量,這都不可思議的。彌勒菩薩將來等釋尊滅度後就會示現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佛。兜率天壽命比我們長,長得太多了。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我們人間假如也算二十四小時,兜率天也是二十四小時,我們這裡活上一百歲,只有兜率天的六個小時。那他的壽命多長?他的壽命是他那個地方算的四千歲,四千乘四百,四千歲,一歲是三百六十五天,慢慢去乘,一般算來是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那個兜率天人的壽命就這麼長。可是跟極樂世界比還是很短,極樂世界的人是無量壽。
  • 藥師佛的「琉璃淨土」與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的4點特色是什麼
    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有4個特色:第一個特色是「慈悲喜舍」。彌勒菩薩常懷四無量心,特別護念娑婆世界的眾生,所以發願在堪忍的穢惡世界,建立莊嚴美好的淨土,加被欲界的眾生,使不離娑婆而生淨土。在他的世界裡,永遠是歡歡喜喜,隨緣隨眾的慈悲喜舍。
  • 大慈彌勒菩薩十二大願
    《彌勒菩薩下生經》敘述在未來世,彌勒菩薩將從兜率天再次降生娑婆世界,然後成道說法度眾。即在家修行成就後,一定要發願通過給在家人講經、說法、傳承、灌頂、加持、賜福、增慧眾生來度化眾生,以此來感恩、感謝和感激眾生。
  • 印順學堂(第66期):欲界六天的生活情形及壽命
    其天王名牟修樓陀,身量五由旬。又此天界有高一萬由旬的四大山及種種異山,亦有無數天華以為莊嚴,有種種河池,百千園林周匝圍繞。河池有勝妙蓮華,園林有天女喜笑歌舞,成就其他無量功德。天眾受種種快樂,其勝妙非忉利天所能及。     夜摩天眾壽命是兩千歲,一晝夜相當於人間二百年。身高二由旬,衣長四由旬,廣二由旬,重三銖。有婚姻之事,男娶女嫁,男女相近或者相抱,即形成性行為。兒從男女膝上化生。
  • ​正月初一,彌勒菩薩聖誕日,祝道友們春節快樂、笑口常開!
    農曆正月初一(2021年2月12日),是彌勒菩薩聖誕。彌勒菩薩為一生補處菩薩,五十六億七千萬歲,人壽八萬歲時,於此娑婆世界降生成佛,為賢劫第五尊佛,在龍華樹下三會說法,化度眾生。《彌勒菩薩上生經》云:「若見一天人見一蓮花,若一念頃稱彌勒名,此人除卻千二百劫生死之罪;但聞彌勒名合掌恭敬,此人除卻五十劫生死之罪;若有敬禮彌勒者,除卻百億劫生死之罪,設不生天,未來世中龍華菩提樹下亦得值遇,發無上心。」
  • 佛教人物第五:大慈彌勒菩薩,以及和極樂淨土並稱的彌勒淨土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咱們繼續來分享佛教人物,前四篇我們介紹了帝釋天,韋陀菩薩,四大天王,第六天魔王波旬,今天出場的是一位相當「重量級」的人物——彌勒菩薩,或者說是彌勒佛。那麼為何如今信仰彌勒淨土的人少了呢?此外還有哪些高僧大德是修彌勒法門的呢?咱們今天就一起來聊聊。
  • 恭迎彌勒菩薩聖誕 ~ 願大家生歡喜心,與佛結歡喜緣
    《彌勒菩薩下生經》敘述在未來世,彌勒菩薩將從兜率天再次降生娑婆世界,然後成道說法度眾。即在家修行成就後,一定要發願通過給在家人講經、說法、傳承、灌頂、加持、賜福、增慧眾生來度化眾生,以此來感恩、感謝和感激眾生。
  • 浙江斥巨資打造兜率天宮,佔地6萬平方米,蓮花頂高達4百米
    ,這是補處菩薩的地址,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彌勒菩薩,這裡是作為佛門的聖地建造的,也被稱為兜率淨土。兜率天宮在唐代分為兜率內院和外院,但在現代,兜率天宮內院被稱為彌勒信仰者的最後歸宿,在彌勒中千年來的信仰不同的意義,但是,在之後的考察中,兜率天宮實際上是指兜率內院,這個事件的發生日期確實是在唐朝之後,兜率天宮是欲望之天,據說一生不屬於彌勒菩薩補救菩薩的住所,兜率天宮是佛界三教內的四天,在佛經中也被稱為兜數,足有天壤之別,足有天壤之別
  • 彌勒行儀之南傳與藏傳中的行法·《彌勒文化研究之己二》
    (《漢譯南傳大藏經大般涅槃經》)」於是,大乘行派(北傳佛教)中的許多菩薩,南傳佛教概不認識。唯有彌勒菩薩是一個例外。由於出現得極早(尚未分裂之前),故與北傳佛教中的「下生信仰」大同小異。如在《漢譯南傳大藏經長部轉輪王經》(相當於北傳藏經《長阿含轉輪聖王修行經》)中講到:未來人壽八萬歲時,有彌勒薄迦梵阿羅漢三藐三菩提尊,將會降生於世。
  • 相隔百年的經典重現 彌勒菩薩像
    又稱梅呾麗耶菩薩、末怛唎耶菩薩、迷底屨菩薩、彌帝禮菩薩。名字阿逸多,譯曰無能勝,指彌勒菩薩以大慈度眾生,無人能超勝於他。彌勒出生於婆羅門家庭,後為佛弟子,先佛入滅,以菩薩身為天人說法,住於兜率天。據傳此菩薩欲成熟諸眾生,由初發心即不食肉,因修慈心三昧而得此姓。釋迦牟尼佛是賢劫第四尊佛,彌勒則是賢劫第五尊佛。在距今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下生人間成佛。
  • 大年初一:恭迎彌勒菩薩聖誕!見者得福,財源廣進,富貴大發,轉發功德無量!
    彌勒菩薩是大乘菩薩之典型代表,是繼釋迦牟尼佛之後的賢劫第五尊佛,現在兜率天說法,將在距今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下生人間成佛,故稱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彌勒是姓,譯曰慈氏,因修慈心三昧而得,名阿逸多,譯曰無能勝,指彌勒菩薩以大慈度眾生,無人能超勝於他。  彌勒菩薩作為諸佛菩薩的形象代表,他的形象不只是讓我們能夠對其產生恭敬之心。更重要的是,他還象徵著慈悲、忍辱、寬容和樂觀的深刻涵義。從彌勒菩薩的法相中,我們不僅能夠得到彌勒象徵意義的啟迪,而且還能夠培養自己慈悲、忍辱、寬容與樂觀的品格,從而成為一個品格高尚,受人歡迎的人。
  • 在藏傳佛教中,一處補生彌勒佛坐像有什麼特殊含義{一}
    說到彌勒佛,人們心中總是會出現大肚能容、笑口常開的布袋和尚形象,的確,彌勒是慈心的意思。但在藏傳佛教中,源於佛像繪製經的彌勒形象,卻有著更深刻的哲學含義……彌勒(梵文Maitreya,藏文Jampa)意為「慈心」,故亦稱為「慈氏」。
  • 天界奇談(上)--欲界天
    其從上至下,名目、身高、壽數如下表所列:界  天名 身高壽長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無色身可得8萬大劫無所有處6萬大劫識處 4萬大劫空處 2萬大劫色界天1裡1千天年四王天0.5裡500天年欲明諸天的住處,須先略知佛教的世界說:一日月繞一須彌山(意譯妙高山),外圍四大部洲、八中部洲,須彌山下入香水海中,水面以上分上下兩段。
  •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蓮花生大師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前面尊者對於出世的各大剎土、具殊勝功德的神山、國土等,做了很具體的引導,告訴我們什麼合適,什麼目前還不具條件,或者生了以後苦樂遭遇、壽命長短跟此方世界一樣,差的話還有各種情況發生等等,之後又給我們指示了極樂世界的狀況。接著要看我們這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情況。這裡面,補處佛安住在欲界的第四層天——兜率內院,那麼我們要考慮:我是否往生補處佛的內院呢?
  • 兜率天和紫薇聖人
    因為與天地溝通當中,其實說白了就有個兜率天,是與天地溝通最重要的渠道,他是把兜率天給毀了。所以現在只有在七月十五的時候才能夠對接的上。真正的現在的兜率天只是原來兜率天連接的一個過道。它就是一個很小的過道,現在兜率天很小的,你要去看了你就知道了。另一弟子說:比操場大一點,還有個操場。是比操場大一點,還有一個廊道,廊道進去大概有七八十米。
  • 彌勒菩薩為什麼會笑得那麼開心?給我們什麼啟迪?
    走進杭州靈隱寺天王殿,迎面就見到一位大肚彌勒菩薩,敞著胸懷,坐在那兒向著你笑。他笑得是那麼慈祥,自在!人們一見到這位菩薩就會被他那坦蕩的笑容,所感染而忘卻自身的各種煩惱。彌勒菩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未來將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來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現住兜率天兜率內院修行、說法。
  • 法王晉美彭措傳 ||神遊小兜率天【有聲書】
    童子回答:「此處被稱為小兜率天,這位本師是彌勒菩薩的太子,這些眷屬全部是一來菩薩,雖然以往他們曾多次在您等面前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但因舍法與無間罪的業障而暫轉生在這裡,自此定會往生極樂  世界的。」  我不解地問道:「據說欲界天人無有精、血,只能通過散氣享受男女欲樂,彌勒菩薩怎麼可能有太子呢?」他啟發我說:「無者不生,有緣即生,這不就是他的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