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一
彌勒菩薩現在兜率內院說法,其形象有三十二相,變化多端,除了布袋和尚外,其他形象世人皆不識。而民間所喜歡的彌勒菩薩形象皆是喜氣洋洋,笑口常開,肥頭耷耳,袒胸露腹,手掐串珠,箕踞而坐,大肚滾圓的形象。
彌勒菩薩,笑口常開,希願大家生歡喜心,與佛結歡喜緣。
彌勒菩薩有十二大願,不可不知:
館藏天冠彌勒說法像
一、龍華三會喜相逢願
彌勒菩薩是娑婆世界的未來佛,曾蒙釋迦牟尼佛親為授記:當其壽四千盡時(約人間五十七億六千萬年),將下生娑婆世界,於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說法,稱為「龍華三會」。龍華三會時,於昔釋迦佛教法下未曾得道者,將以上、中、下三根之別,悉皆得道。當然作為佛弟子之所以求生兜率淨土,並不是去享受兜率天的欲樂,而是去親近彌勒菩薩,等到彌勒菩薩下生人間時,參與龍華三會說法的盛會,見佛聞法,斷除煩惱,解脫生死。
根據《菩薩處胎經》,龍華三會所度之眾分別為:
初會:戒眾九十六億,凡有出家僧眾能持戒者,當先度之。
二會:度眾九十四億,雖未出家,但已皈依三寶,且能依戒奉持,恭敬供養者,皆當得度。
三會:度眾九十二億,雖未持戒,而能敬香禮佛,乃至一念稱名,少分供養,生正信者,亦皆度之。
館藏18世紀彌勒菩薩聖像
二、建立人間淨土願
彌勒菩薩與阿彌陀佛信仰同為佛弟子所重視;由於彌勒兜率淨土距離娑婆世界很近,同樣在欲界,修行比較容易,只要皈依三寶,持戒清淨,如法布施,再加上發增上善心,便能隨願往生,可謂三根普被。佛弟子之所以求生兜率淨土,並不是去享受兜率天的欲樂,而是去親近彌勒菩薩,等到彌勒菩薩下生人間時,參與龍華三會說法的盛會,見佛聞法,斷除煩惱,解脫生死。只要我們念佛清淨,當下即是淨土,建立與極樂世界一樣殊勝的清淨、平等、莊嚴的清淨無染的人間淨土。
館藏18世紀早期彌勒菩薩聖像
三、度化子女眾生願
釋迦牟尼佛是將所有眾生當做自己的親身父母親一樣來度化,大樂、大慈彌勒菩薩或無能勝彌勒尊佛則將所有眾生當做自己的親生子女一樣來度化,與釋迦牟尼佛恰好形成回護,與釋迦牟尼佛是無二無別、清淨平等的發願。
1、《大寶積經彌勒菩薩所問會》中彌勒(於因地時)發願:「若有眾生薄淫怒痴成就十善,我於爾時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2、《悲華經》中彌勒(於釋迦佛前)發願:「於刀兵劫擁護眾生。我得釋迦大師要契咐囑……不念我者尚不舍之,況於念我者哉。」
3、《慈氏菩薩誓願陀羅尼經》中彌勒(於釋迦佛前)發願:「若有眾生於未來世末法之時,能讀誦受持者,設以宿業墮阿鼻獄者,我成佛時,當以佛力救拔出之,復與授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北京故宮「永樂」款銅鍍金彌勒坐像
四、自身先成就願
1、《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中彌勒(於因地時)發願:「願我世世不起殺想,恆不啖肉,入白光明慈心三昧,乃至作佛,制斷肉戒。」
2、《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中彌勒(於因地時)發願:「如來之身不可思議,巍巍如是,光色妙好,威神照曜,吉祥之德以為莊飾,願令我後當來之世,得身具足如是光色威神照曜,吉祥之德而自莊嚴。」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代金彌勒菩薩立像
五、在家修持成就願
彌勒兜率淨土之所以殊勝,是因為它不像其他的佛國淨土,距離我們的娑婆世界很遠。兜率淨土就在欲界,發願往生的人,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修行也能成就。兜率天的一晝夜,相當於人間四百年,此天有內、外兩院,外院是天人會集之地,比喻在家修行;內院則是彌勒佛寄居的淨土,比喻出家修行,同時大力提倡素食為主地修行,即安得廣廈千萬間快快樂樂地修行,在快快樂樂地修行中解脫,真正具足大樂、大慈的真彌勒菩薩的光輝形象。
北魏金銅彌勒大祭壇
六、持戒圓融出入世願
在印度的原典中記載,大乘律經是由彌勒菩薩結集而成;《大寶積經》也提到:「彌勒、文殊和金剛手菩薩三者,將分別弘揚律、論和經三者。」因此,我們應當以整體佛教為念,而整體佛教的基礎就是戒律,戒律是眾生喜樂的泉源,施主信心增長的根本。所以作為通過在家修行的人士,同樣要持守清淨的戒律,參考佛制戒,嚴格持守菩提戒、世俗戒,即依據《瑜伽師地論·菩薩戒本》受持在家瑜伽菩薩戒。
北京故宮藏黃金鑲東珠彌勒菩薩立像
七、以無能勝修持佛法願
修持佛法時,不僅要以無能勝修持佛法,並且通過修行要通達一切佛法,不僅要通達小乘、大乘以及密乘的龍華大圓滿之佛法,而且還要圓融通達十方法界。彌勒名無能勝,是因其修唯識觀而著稱於世。他修此觀,非始於現在,而是源遠流長。如《楞嚴經》說:「我憶往昔,經微塵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我從佛出家。時佛教我修習唯心識定。入三摩地。歷劫以來,以此三昧,事恆沙佛。至燃燈佛出現於世,我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三昧。乃至盡虛空,如來國土,淨穢無有。皆是我心變化所現,今得世尊授記,次補佛處。」彌勒的唯識觀,不僅否定了娑婆世界外境實有,更徹底把盡虛空世界所有佛土,一筆勾銷。一切染淨因緣沒有了,顯現諸法的「我心」,又將安立何處!這種不定一法的精神,唯佛與佛乃能證知,非凡夫、二乘、權位菩薩,所能勝過,故名曰無能勝。
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北齊石雕彌勒思維半跏像
八、修學彌勒五經願
在啟發、引導和幫助在家修行,發願至少要以《彌勒菩薩上生經》(沮渠京聲譯)、《彌勒菩薩下生經》(鳩摩羅什譯)、《彌勒菩薩大乘佛經》(鳩摩羅什譯)、《佛說觀彌勒菩薩下生經》(西晉的月氏三藏竺法護譯)、《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五部經為主(合稱「彌勒五經」)以及《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楞嚴經·彌勒菩薩圓通章》來正確地引導、啟發、幫助、教育在家人修行,給在家人正確地講經說法。
《彌勒菩薩下生經》敘述在未來世,彌勒菩薩將從兜率天再次降生娑婆世界,然後成道說法度眾。即在家修行成就後,一定要發願通過給在家人講經、說法、傳承、灌頂、加持、賜福、增慧眾生來度化眾生,以此來感恩、感謝和感激眾生。
六世紀北魏浮雕彌勒菩薩石碑
九、先度家人後度眾生願
《彌勒菩薩上生經》講述了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的事跡,在兜率內院說法的情況,預示著在家修行自己成就後,要發願先度化家人,不能留下「自嘆神通空具足,不能調伏枕邊人」之後患,進而再度化自身小家庭以外的眾生。
十五世紀金漆木雕彌勒菩薩坐像
十、接引往生三基本願
發願在接引在家人往生時,作為在家人只要皈依三寶,持戒清淨,至少要受持五戒,常常參加八關齋戒,並且作福行善,如法布施,再加上發增上善心,即可以往生彌勒淨土,可謂三根普被。佛弟子之所以求生兜率淨土,並不是去享受兜率天的欲樂,而是去親近彌勒菩薩,等到彌勒菩薩下生人間時,參與龍華三會說法的盛會,見佛聞法,斷除煩惱,解脫生死。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六世紀巴基斯坦 斯瓦特風格銅合金彌勒菩薩立像
十一、接引眾生往生願
《佛說彌勒菩薩發願王偈》中末彌勒(因地時)云:「我以此善願眾生,命終速往兜率宮,受生皆於見法閣,即為慈氏之長子。十地自在降閻浮,證得十力大位時,願受妙法甘露味,圓滿佛行盡無餘。從此命終承願力,即得上生兜率天,忻慶奉事慈氏尊,速得成受菩提記。」(雖此經末言:『此經漢藏未見及番本亦無,但卻提到西國諸賢多有批註,且列為恆常功課,與《華嚴行願品》、《三十五佛行願品》合稱為三種大懺願。』然,後學所見,此發願王偈與《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一之「彌勒菩薩所問會第四十二」的內容大致相符。《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中亦有提到:「彌勒菩薩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與諸天子雨曼陀羅花來迎此人,此人須臾即得往生,值遇彌勒頭面禮敬,未舉頭頃便得聞法云云。」在《法華經》中佛陀更說:「是人命終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墮惡趣,即往兜率天上彌勒菩薩所。」由此更能確定彌勒菩薩的接引本願了。
日本國寶京都廣隆寺靈寶殿供奉
七世紀木雕彌勒菩薩半跏思維像
十二、隨緣顯現度化眾生願
發願接引、度化眾生時要隨緣自在、不拘一格地顯現。所以現在漢地一般廟宇供奉的大肚彌勒,好像並不是佛教三世佛中的未來佛--當來下生彌勒佛,而是布袋和尚的形象。這位「民間」的彌勒佛,千百年來取代了佛教正統的彌勒佛而名揚四海,婦孺皆知。而佛教中真正的彌勒佛卻是鮮為人知。「正統」的彌勒造像,身著菩薩裝,常戴天冠,常在兜率天為天人說法,所以又稱「天冠彌勒」。現時我們西方寺萬佛寶塔第八層彌勒殿內所供奉的即是天冠彌勒菩薩之造像。而山門後天王殿內所供奉的則是大肚彌勒佛像不僅僅是是因應世間眾生之信仰觀念,而是大樂彌勒菩薩隨緣顯現度眾的方便。
阿富汗喀布爾地區出土七世紀彌勒佛坐像
2021年2月12日(農曆正月初一),新年第一天,是中國人最喜慶的日子。這一天又是令人最歡喜、最喜氣的一尊菩薩——彌勒菩薩的聖誕日。殊勝的正月初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大慈彌勒菩薩,跟隨彌勒菩薩修持六度,在新的一年裡,三業革新,具足福慧。
靈隱寺天王殿彌勒菩薩聖像
當來下生的彌勒佛,曾經七佛受記,為釋迦牟尼佛的輔佐,現正在兜率內院說法,等待釋迦牟尼的世紀結束後,他就正式成為娑婆世界的教主;因此,他被稱為「一生補處」。換言之,他是娑婆世界成正等正覺的補處菩薩。用現在的話來說,他便是釋迦牟尼的法統繼承人。
紹興兜率天宮天冠彌勒聖像
彌勒菩薩還被認為是唯識學的開山祖師,為大乘佛教瑜伽行學派的始祖。現存漢譯藏經中,造立論著注名為彌勒菩薩的,有《瑜伽師地論》、《大乘莊嚴經論頌》、《辯中邊論頌》等。相傳彌勒為無著菩薩之師,開創瑜伽唯識之教理。
杭州中天竺天王殿天冠彌勒菩薩聖像
彌勒菩薩,全名彌勒阿逸多。他的名字就教導我們如何修學佛法。
①彌勒
彌勒,慈氏也。慈能濟喜。彌勒佛教授我們要施與眾生財物和精神食糧,令大眾快樂、歡喜、富貴,你自己也會得到慈的力量和榮華富貴的果報。
②:阿
阿,無量,廣大也。彌勒佛教授我們要有廣大心量,有包容的心,寬恕他人的過失。有容忍的力量,就會得到相貌圓滿的果報。
③:阿逸多
阿逸多,無能勝。彌勒佛教授我們學習殊勝的般若智慧,用智慧去辦事,用智慧去利益他人。遠離貪嗔痴等煩惱,學習如來,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做事精進,有頭有尾,才會圓滿無能勝。幫助他人,要有對機說法的殊勝方便,使他人願意接受,安樂得益。
奉化雪竇山彌勒大佛
彌勒菩薩的化身
梁貞明三年(公元917年),布袋和尚端坐在明州嶽林寺東廊下的一塊磐石上,將入滅前,說了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說完安然坐化。
至此,眾人才知道行履瘋顛的布袋和尚,原來就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不久,有人在別州看見和尚仍背著布袋到處走,於是世人競相描繪他的圖像供奉在家中。如今,一走到寺院,在山門前就可看見笑意盈盈的彌勒菩薩,歡迎每一位遊客和信眾。
四川樂山彌勒大佛
峨眉山大佛禪院 彌勒殿
彌勒菩薩代表的是寬容和歡喜。我們看到彌勒菩薩的肚皮很大,不是說他能吃,而是他足夠包容。「宰相肚裡能撐船」,正是由於一個人有足夠的包容、足夠的寬容,他才能夠時時刻刻都很自在、很開心、很歡喜!當我們自己歡喜,並且能夠把這種開心和歡喜帶給對方的時候,自己也一定是很開心的。
新春佳節,願我們成為家庭裡的彌勒菩薩,開心菩薩,成為單位裡的彌勒菩薩,開心菩薩,成為社會上的彌勒菩薩,給人們歡喜,讓大眾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