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檔案日,從歷史文字中了解上海的歷史

2020-12-24 澎湃新聞

國際檔案日,從歷史文字中了解上海的歷史

汪華

2020-06-09 07:13 來源:澎湃新聞

每年的6月9日是「國際檔案日」,提起「檔案」大家往往會覺得神秘而遙遠,其實檔案離我們很近,和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檔案記載,傳承了一座城市的歷史和故事,從檔案之中可以看出各種事件的真相,能夠尋找到城市變遷的痕跡。

從6月9日至6月19日,圍繞「檔案見證小康路,助力扶貧決勝期」的活動主題,全市有近200家各級各類檔案機構參與今年的「國際檔案日」宣傳活動。其中,有35家檔案館將組織豐富多彩的檔案文化傳播活動,線下互動或線上參與,向市民免費開放。親子學堂選取了其中一小部分檔案館,介紹給大家。

上海市檔案館

「城市記憶」——上海近現代歷史發展檔案陳列

日期:

主題常設展(周日及國家法定節假日閉館)

時間:

9:00~17:00

地點:

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1、2樓展廳(中山東二路9號)

參與方式:

向公眾開放,歡迎前往

諮詢電話:

63336633轉9

備註:

疫情期間個人及團隊參觀請預約

簡介:

明代泥金卷、清代乾隆年間房地契、清嘉慶年間上海縣城地圖、1920年版《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解放之初陳毅市長講話鋼絲錄音帶、百姓記錄日常生活的豆腐帳……作為上海市檔案館的常設主題展,「城市記憶」通過600多件(組)珍貴檔案、照片和實物,採用現代化展示手段,較為完整地勾勒了上海城市發展的歷程。

浦東新區檔案館

"檔案見證奔小康,而立浦東再出發"——浦東新區開發開放30周年檔案史料展

日期:

2020年6月9日-8月30日

時間:

9:00-16:30

地點:

浦東新區浦東展覽館2樓臨展區(合歡路201號)

參與方式:

向公眾開放,歡迎前往

諮詢電話:

28949999*20604

備註:

團隊請電話預約

簡介:

通過豐富的史料文獻、圖片資料、音像資料等展現浦東大地30年來的建設發展歷程和人文風貌、百姓生活變化,回望浦東開發的決策歷程和創新亮點,反映浦東服務全國、助力兄弟省市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成果,呈現建設小康社會的「浦東樣本」。

徐匯區檔案館

「檔案見證小康之路——徐匯篇」系列宣傳推送融媒體發布暨《徐匯濱江百年掠影》珍貴歷史鏡頭首發儀式

日期:

2020年6月2日~6月9日

參與方式:

公眾可關注「徐匯記憶」微信公眾號參與各項線上活動

諮詢電話:

34768965

簡介:

發布《「徵」檔匯——檔案裡的故事》系列推文,故事主人公中既有援鄂抗疫的青年醫護代表、講述革命故事的紅色後代,也有耄耋之年心系教育的特級教師和情系珠峰腳下紅河之畔的援藏援滇幹部代表等。6月9日,還將首次公布紀錄片《徐匯濱江百年掠影》中一組反映徐匯濱江地區百年歷史風貌巨變的珍貴歷史鏡頭。

長寧區檔案館

「奔向小康——長寧變遷的光影記錄」暨「對口支援、助力扶貧」專題展

日期:

2020年6月9日~6月29日(周一及國家法定節假日閉館)

時間:

9:00~16:30

地點:

長寧民俗文化中心博樂展堂(長寧區北漁路95號)

參與方式:

向公眾開放,歡迎前往

諮詢電話:

22050360

簡介:

「奔向小康——長寧變遷的光影記錄」展通過「城市建設」「社會發展」「人民生活」三大板塊,運用攝影鮮活、生動的鏡頭語言展現長寧發展過程中的滄桑之變以及舊貌換新顏的歷程,為長寧續航發展留下珍貴的資料。「對口支援、助力扶貧」圖片展,選取部分援建幹部在幫扶地區開展工作的照片進行展示,以此展現長寧對口支援工作的歷程和取得的豐碩成果。

黃浦區檔案館

「檔案見證小康路 聚焦扶貧決勝期——逐夢小康路 煥彩新黃浦」圖片展

日期:

2020年6月9日

時間:

8:00~15:00

地點:

五卅廣場(南京西路、西藏中路口下沉式廣場西南側)

參與方式:

觀眾可現場參觀,無需預約。同時也可關注「黃浦記事」微信公眾號、「上海黃浦檔案信息網」觀看線上展覽。

諮詢電話:

63310062

簡介:

圖片展分「回憶·小康路」「見證·小康年」「同築·小康夢」三個部分,展示了黃浦區日新月異的城區風貌、人民衣食住行的時代掠影、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突出成就以及黃浦區開展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重慶、雲南、青海一區六縣脫貧奔小康的佳績。

寶山區檔案館

寶山區檔案館向公眾開放日暨戰「疫」檔案捐贈儀式

日期:

2020年6月9日

時間:

13:30-16:30

地點:

寶山區檔案館(淞寶路104號)、三水國際廣場五樓會議室(淞寶路69號)

參與方式:

公眾可預約參加活動,額滿即止

諮詢電話:

56453273

簡介:

開放日當天,公眾除了可參觀各檔案主題展覽、館藏檔案資料室外,還可現場參與戰「疫」檔案捐贈儀式等活動,近距離參觀寶山援鄂醫療隊及寶山各界人士在戰「疫」期間留存下的各類珍貴戰「疫」物品、戰「疫」日誌、書畫篆刻作品等。

上海市城市建設檔案館

知史學史,以史明志——上海市城市建設檔案館學習四史暨國際檔案日系列展覽活動

日期:

2020年6月8日起

參與方式:

公眾可關注「上海城建檔案」微信公眾號,觀看線上展覽

諮詢電話:

62707688

簡介:

圍繞四史主題,呈現上海市城建檔案館豐富庫藏資源。藉助720°VR全景+全媒體閱讀方式,讓滬上經典地標「可看、可聽、可讀」,在「雲端」體驗城市面貌的滄桑巨變。

復旦大學檔案館

復旦大學校史館全景導覽系統

日期:

2020年5月27日起

參與方式:

公眾可關注「復旦記憶」微信公眾號進入全景導覽系統

諮詢電話:

65643469

簡介:

基於720°全景影像技術的導覽系統,逐一記錄復旦大學校史館各個場景,通過漫遊視角使參觀者在「雲端」即可獲得身臨其境的觀展體驗。同時,擷取校史上32個熱點作介紹,涵蓋了學校的重大歷史事件、館藏珍貴文物和重要人物介紹。

上海交大醫學院檔案館

同築健康夢  醫路奔小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支援國家建設檔案實錄

日期:

2020年6月9日起

參與方式:

公眾可在線進入上海交大醫學院檔案館主頁,http://archives.shsmu.edu.cn,觀看線上展覽

諮詢電話:

63846590轉776390

簡介:

該線上展回顧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支援祖國建設的歷程。展覽分為援藏人初心、援疆人信念、援建人夢想、「小三線」傳奇四個版塊,通過具有代表性的珍貴照片、實物和視頻,再現醫學院人「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醫者仁心。

從今天起,不妨就讓我們一起打卡身邊的檔案館,穿梭在文字和圖片記錄下的故事中,翻開城市的記憶,開啟一場神秘的檔案館之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檔案日 免費參觀 檔案館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赤道南北兩總星圖》《本草綱目》、皇史宬……這些「歷史檔案...
    今天(9日)是國際檔案日,檔案文獻遺產,作為承載社會發展和文明賡續的歷史憑證,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對珍貴檔案文獻遺產開展保護和開發利用,對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推動文化傳播、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 檔案管理邁入新階段,那對於檔案管理學的歷史,你了解多少呢?
    現如今啊,檔案管理已經邁入了新的階段,很多企事業單位都已經開展了新型的檔案管理,可是關於檔案管理學的由來,有些人還沒有了解過,今天我就為大家分享一下,「檔案管理學」的歷史。看完記得收藏起來呦。
  • 【熱點聚焦】國際檔案日 | 紙筆千年會說話
    或者您也可以向我們投稿,投稿郵箱:hqfyyjs@163.com今天是第十三個國際檔案日。今年宣傳主題「檔案見證小康路、聚焦扶貧決勝期」。提到「檔案」,你會想到「壓箱底」、「儲藏室」?還是「鮮有問津的古老文件」?
  • 「把幸福裝進檔案」系列微紀錄片第三集:《南上海的國際範》
    區檔案館依託豐富的館藏資源,製作「把幸福裝進檔案」系列微紀錄片,通過可視化全媒體形式深入解讀檔案背後的人物和故事,生動講述奉賢在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取得的發展成就、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以及對口援建成果,以檔案視角宣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曆程、輝煌成就和歷史意義,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 百年歷史影像中的徐匯濱江典藏!《徐匯濱江百年掠影》珍貴鏡頭首發
    今天是「國際檔案日」,上午,徐匯區檔案館舉辦紀錄片《徐匯濱江百年掠影》珍貴鏡頭首發儀式,首次公布了一組珍貴歷史鏡頭,紀錄片用一幀幀年代久遠的紀實影像反映徐匯濱江地區百年歷史風貌巨變和發展變遷,生動講述徐匯的故事。今天,以「檔案見證小康路、聚焦扶貧決勝期」為主題的徐匯區「檔案日」檔案方志文化宣傳系列的主活動同時舉辦,這也是檔案方志「四史」專題學習的內容。
  • 建設口述歷史的數字檔案 尋找中國電影的文化傳承
    南藝口述歷史中心在建設資料庫伊始就明確了檔案意識,為資料庫中的每一段視頻都編寫了檔號,首期共計6099個,在發布會上移交給江蘇省檔案館永久保存。2017年12月6日中國藝術口述歷史培訓營開營儀式2018年4月14日,中國藝術口述歷史資料庫編目制定工作會議影視學院院長陳捷介紹南藝口述歷史中心情況與資料庫的建設歷程南京藝術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陳捷介紹了南藝口述歷史研究中心成立以來的基本情況。
  • 以檔案和青春銘記歷史
    9月18日,北京衛視舉辦大型系列紀錄片《偉大的貢獻》、《西藏》研討會。《偉大的貢獻》最為人稱道的創新,在於將講述空間還原成為歷史現場,讓講述人「穿越」成為「歷史現場中人」,讓講述部分變得有如身臨其境、扣人心弦;三是對歷史的敬畏之情——心傳,向歷史致敬。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將軍說:它不是抗日戰爭題材的重複,而是思辨,是我們從這段歷史中思索到底要獲得什麼。
  • 綜錄 | 《上海檔案史料研究》總目(第1-20輯)
    早期中美文化交流中的人物與書刊口述歷史民間藝術「小熱昏」記回憶我在上海銀行的工作經歷(續)檔案指南重慶市檔案館館藏上海歷史檔案資料述評(一)翁照垣將軍和他的遺留資料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衛生檔案上海市檔案館新近開放檔案情況介紹檔案架許寶蘅《巢雲移日記
  • 中國電影資料館「國際檔案日」活動即將開啟
    2017年6月9日,正值國際檔案理事會確定的第十個「國際檔案日」,中國電影資料館作為中國唯一的專業電影檔案館,積極響應國際國內同行的號召,結合今年3月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具體要求,將於本月9日前後舉辦「推動依法收集,傳承光影記憶」中國電影資料館「國際檔案日」系列活動。
  • 「五四憲法」你了解嗎?今天有部分關於它的歷史檔案解密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偉芬 通訊員 陳心星今天(12月4日),「五四憲法」歷史檔案解密開放鑑定成果發布會暨浙江省政法系統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杭州舉行。發布會上,杭州市檔案館副館長和「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負責人籤署了「五四憲法」歷史檔案解密和開放鑑定成果利用協議並移交相關成果,市檔案局局長、市檔案館館長範飛介紹了相關情況。揭牌儀式上,省委政法委副書記衛中強和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五四憲法歷史資料研究會會長王金財為基地揭牌,標誌著「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確定為浙江省政法系統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 上海書展|《大審判》:不忘歷史,才能更好地維護和平
    作為2020上海書展活動之一,8月14日晚劉統來到上海圖書館,就上海人民出版社將於近期推出的《大審判》一書,帶來主題為「正義之劍——中國審判日本戰犯」的講座。劉統認為,本世紀初,中日關係日趨緊張,日本右翼不斷翻案,否認戰爭罪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國家相應地加強了抗戰研究。
  • 喬家路的故事 | 1 用文字把歷史記錄下來(自述)
    之所以這樣趕稿,一是想讓喬家路區域的居民在搬離喬家路時,能帶走他們生活在喬家路的美好記憶與鄉愁;二是想讓改建修繕單位能夠了解掌握喬家路這塊區域裡的歷史遺址與名人故居,切實做好保護傳承工作。      我的初衷如願以償。
  • 攝影·歷史檔案照片下載資源分享
    該項目由國際攝影遺產協會Photo consortium領導。http://www.europeana.eu/portal/en/collections/photographyLewis W.,Tyrrell Photographic Collection, Powerhouse Museum New Old Stock是產品設計師Cole Townsend在Tumblr上的頁面,它提供的是大約1500張關於歷史的精選照片,由Townsend親自從Flickr Commons的大量檔案庫中精心挑選。
  • 龍泉司法檔案研究,擦亮歷史的光
    轉載自求是新聞網來源 | 浙大新聞辦文字 | 吳雅蘭圖片 | 受訪者提供17000餘個卷宗、88萬餘頁、兩萬多個訴訟案件、時間跨度自鹹豐八年始至1949年近一個世紀……龍泉,這個以青瓷和寶劍聞名的山城,又有了「第三件國寶」——「龍泉司法檔案」,目前已知
  • 上海和平飯店:以文字與歷史塑造我的隱秘領地
    於堇用生命獲取了日軍將偷襲美軍珍珠港的情報,卻沒有如實發出……太平洋戰爭爆發,美英對日宣戰。」小說《上海之死》在歷史碎片中重鑄虛構的華麗,虹影描述的舞臺劇《狐步上海》,難道不就是小說家穆時英《上海的狐步舞》(1932年)這部小說的直接「挪用」?
  • 搶救式採訪、多角度呈現珍貴歷史檔案,上海出品紀錄片《亞太戰爭...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由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承制的中宣部重大項目《亞太戰爭審判》,將於8月31日起登陸東方衛視。八集紀錄片《亞太戰爭審判》以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為學術依託,是全球首部全景式聚焦二戰後各同盟國對日本BC(乙丙)級戰犯審判的大型紀錄片。
  • 「軍事歷史好書推薦」聯合書單
    讀者不僅能從中了解中國文學發展的演進歷程,感受大作家們的精神風貌,從他們對待生死、功名、家庭愛情等的態度中得到啟發;還能了解許多與作品有關的趣聞佳話,像讀小說一樣讀完文學史。通過這些圖片以西方商人、旅行者和傳教士等的文字說明,讀者可以了解到中國在西方人眼裡的模樣。
  • 上海最早的傳教士麥都思,歷史中不能被遺忘的人
    就如許多無名的傳教士一樣,他也是一個在歷史中被遺忘了的英雄。 麥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英國傳教士,晚年自號「墨海老人」。 早年生活 1796年4月29日,麥都思出生於倫敦一個商人之家。
  • 重大歷史題材紀錄片的國際傳播策略——大型外宣系列紀錄片《東京審判》的實踐探索
    它是人類有史以來參與國家最多、規模最大、開庭時間最長、留下檔案文獻最為浩瀚的審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包括中、美、英、法等在內的11個同盟國組建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甲級戰犯進行了耗時兩年半的聯合審判。隨著近幾年中國方面研究的開展和深入,以及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的成立,大量新發現浮出水面,上海廣播電視臺製作的《東京審判》就這樣應運而生。
  • 他在90年代自掏百萬腰包,研究蘇聯檔案,最終成為著名歷史專家!
    前半生,檔案砸掉了沈志華的飯碗;後半生,檔案成了他的精神食糧,人生中的大悲與大喜都與檔案密不可分 。"我差點被當成殺人犯",沈志華回憶起30多年前自己的"檔案事故",仍心有餘悸。那時他是部隊裡的技術尖子,卻始終入不了黨,最後被勒令復員。當時,團長對他說了這樣一句話,"現在我不能跟你說是怎麼回事,但是你留在部隊裡是沒有前途的,還是回到地方發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