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7載特教寫春秋,用愛託起特殊孩子智慧之門——湘鄉市特殊教育學校譚豔同志先進事跡
(黃歡)譚豔同志是湘鄉市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她從事特殊教育工作,至今已經27年。在這27年的從教生涯中,她嚴格要求自己,以懷著對黨的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和滿腔熱情,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深受學生、家長、同事、領導的好評。
第一,她堅持認真學習政治理論,政治站位高。在27年特教工作中,她一貫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總書記新時代科學社會主義等重要思想,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平時她注重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並運用黨的政治理論和國家法律法規指導工作實踐,把「四個意識」落實在教育教學的行動上。她以高尚的師德平等對待每個生命,耐心運用特殊教育的方法讓「特殊」人成長為普通人。
第二,她熱愛特殊教育事業,熱愛殘疾學生。特殊教育不同於普通教育,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耐心、愛心和責任心。27年來,每天面對著分辨能力和自理能力都很差的學生,她深深體會這其中的酸甜苦辣。這些殘疾孩子狀況各不相同,年齡、認知能力、表達能力、自理能力差距極大。簡單而又機械重複的瑣碎教育工作是常人無法想像的單調和枯燥。除了傳道、授業、解惑,還要照顧學生的生活,非常辛苦繁重,她無怨無悔。27年她總共帶教學生167人,其中72人融入社會,不再是家庭和社會負擔。
第三,她業務精湛、敬業愛崗。她開動腦筋、鑽研業務,教學中一絲不苟;及時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管理學生嚴而有度,用愛與學生溝通。同學們都認為她是值得依賴的教師、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又是親密的好朋友。她大膽創新,論文多次獲「省特教學會論文評選優勝獎」。
譚豔老師正在輔導孩子學習
投身特教27年無怨無悔
湘鄉市特殊教育學校原名湘鄉市聾兒聽力語言訓練中心。原來招收的都是一些聾啞兒童。剛開辦時,學校沒有固定的校舍,至今已五易校址,設施非常簡陋,條件非常艱苦。當她第一次踏進語訓中心的大門時,心涼了半截。房子是租的,而且破爛簡陋,通風採光條件很差,地面潮溼。她震撼的是:孩子們看到她,都激動地歡呼起來,那由於高興而奮力擠出的呼聲,表達著他們的喜悅,那一雙雙透著歡欣、激動與期待的眼睛,深深吸引了她。這一瞬間她同情並喜歡上了這些沒有聽力,不會說話的不幸孩子。學校原有教師五名,從2002年開始,相繼有四名教師跳槽,2008年,只留下她一個人堅守在特殊教育工作崗位上。2009年6月,市委書記李世宏對她的工作充分肯定,新聞媒體進行半個月專題報導。
她畢業分配到特殊教育學校時才18歲,欣慰的是27年裡總共帶教學生167人,有72人融入社會,不再是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她的工作得到了學生、家長、領導、同事的好評。2002年她被評為「特教工作先進個人」。2007年被評為「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2011年她被授予「年度優秀教師」的光榮稱號。2013年榮獲第29個教師節「優秀教師」稱號。2003年、2005年、2014年、2016年年度崗位考核被評為優秀,得到市人民政府嘉獎。2016年,又榮獲湘鄉市首屆「躬耕之星」提名獎。2018年獲教育部「特教園丁」獎。
愛就深愛,不怕鐵樹不開花
為了減輕家長的負擔,殘障學生在來到學校後吃穿住行全由學校負責,實行的是住校制,半個月回一次家。剛踏入學校大門的殘障學生,第一次長時間離開父母,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學習,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在各方面都不能很好的溝通,譚豔同志就象母親一樣關心照顧這些孩子。一些學生想家哭了,對她亂抓亂咬,她強忍著疼痛,抱著他、陪著他;一些學生想家不吃飯,她就買來好吃的哄著與他一起共餐;學生想家不睡覺,她就陪在其床邊,輕輕拍著,直到他進入夢鄉;學生生病了,她帶學生看病拿藥;天氣涼了,她為學生添衣蓋被;她還時常為智障孩子洗頭、洗澡、剪指甲、擦鼻涕甚至擦屁股。她對殘障學生的愛似和風細雨,點點滴滴滋潤著學生們。
故事之一 郭林坤小朋友,剛入校時才五歲,想家哭了,對她亂抓亂咬,她強忍著疼痛,抱著他、陪著他;他想家不吃飯,她就買來好吃的哄著與他一起共餐;他想家不睡覺,她就陪在其床邊,輕輕拍著,直到他進入夢鄉;起床時幫他穿衣穿鞋她還為他洗頭、洗澡、剪指甲、擦鼻涕。她和他一起搭積木、拍皮球、做遊戲等,漸漸地,孩子信任她、親近她,不久,他就和她分不開了,也不再哭著鬧著要回家了。
故事之二 有個叫楊梓寧的學生患有多動症,沒有一分鐘是安靜的,上課隨意走動,無法坐下來安靜聽課。面對這個孩子,她教學上對她進行個別化教育,結合遊戲教學,讓她在玩的樂趣中學知識。現在的她,也能安靜地坐下來學習了。而且她會寫不少的字,會讀不少的課文。其中多少付出譚豔校長自己都記不清了!
故事之三 學生王慧琪,父母在外打工,從小她就與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由於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她的性格很孤僻,從不與同學說話。譚校長想盡一切辦法讓她開口。一次,她爺爺來到學校接她,特意找到譚校長,感激地說:「這孩子長這麼大,從沒叫過爺爺,上個星期回到家,竟然叫了我一聲爺爺!真感謝譚校長,是您讓她開了口。」一句平淡的『爺爺',你可知道它背後的艱辛與不易!
故事之四 今年五月的一天,學校周末放假,周日下午5點,智障學生張貝寧母親因為時間緊,粗心地把貝寧交給一個陌生的摩的司機送來學校,但一直到晚上7點也不見貝寧入校。毛毛小雨中,譚校長非常著急,叫上幾個老師從學校周邊到車站沿路尋找,晚上9點多終於在學校附近找到張貝寧。譚校長的衣服溼透了,腳底磨出血泡,找到貝寧後,焦急的她終於有了欣慰的笑容。
故事之五 一次,凌晨三點,智障孩子羅億澤突發疾病,疼得在地上打滾,問他哪裡不舒服,他也不會說。譚校長和老師們第一時間把他送到醫院急診,整夜守在他身旁。由於治療及時,護理周到,他很快病癒。事後,羅億澤的父親感激萬分。有些學生大小便不能自理,經常有學生在課堂中將大小便拉在褲子裡,弄得教室臭氣衝天,譚校長幫他們把褲子換了,身體洗了。殘疾孩子的父母一般都外出打工,所以這樣的生活故事太多太多。
育花本領是拼出來的
身為校長,譚豔同志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做老師們的表率。雖然是學校領導,公務繁忙,但她還堅持上培智班生活語文課。有時外出開會、考察、學習、迎接上級檢查,她總是事先和班主任老師換好課。在她影響下,辦公室裡聽不見閒聊聲和抱怨聲。平時,她還特別關心老師。她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進步,在特殊學校教師的心目中,她不愧是一位好校長,在這樣的好領導的領導下,有的只是激情和幹勁。
在她擔任校長以來,湘鄉市特殊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領導的嘉獎,多少回夜深了,她還在辦公室擬定方案;多少次下班了,她還在向教育局領導申請啟動的建設項目;她不知犧牲了多少個休息日和家人團聚的機會,而是在學校加班加點地工作,為了更好地為殘障孩子服務,讓殘障孩子能夠和正常孩子一樣,也能在優美的環境中享受到平等的教育。在她的帶領下,全體教職員工團結一致,一心為殘障兒童服務。
她工作繁重但仍不斷自學進修,教學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斷上臺階。2002年獲湖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專學歷。2005年獲得湖南科技大學自考本科文憑。2009年和2011年,她的《如何對聾兒進行句子的教學》和《對聾兒進行拼音教學的嘗試》獲省特教學會二等獎和三等獎。2014年,她參加特殊教育骨幹教師培訓,在論文評比中獲第一名。2008年,她指導學生朱銀霞榮獲湖南省首屆聾兒聽力言語康復訓練成果匯報表演賽一等獎。2008年學校獲得「全市殘疾人工作先進單位」。2012年學校獲得「湘潭市殘疾人之家」的光榮稱號。
成績的背後是說不完、道不盡的辛酸苦辣。然而,譚豔同志並不言苦,她說:「當你把愛心傾注給那些需要愛的生命時,生活中便多了一份關愛,多了一份和諧和安寧。作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我無悔於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