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4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當我在病床上,從昏睡中醒來,就會望見媽媽,那充滿撫愛的眼睛……」舞蹈名叫《我愛媽媽的眼睛》,視障的孩子演唱,聽障的孩子伴舞。兩位老師在一旁給著手勢,舞蹈動作便融進了歌聲。
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孩子們正在為即將到來的元旦文藝匯演排練。這支舞一直是學校的保留節目,同樣的旋律21年來一遍遍在校園響起。
21年前的3月5日,這支舞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觀眾。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走進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看望師生,在校園草地上觀看孩子們演出。
「習近平同志豎起了大拇指,鼓勵孩子們自強自立、積極面對人生。」時任校長的黃金蓮現已退休,當時的細節仍歷歷在目,「他還特意用手語向孩子們說『謝謝』。」
黃金蓮是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的首任校長。1992年,從一片荒坡上建起的新校園,迎來首批學生,專業老師則只有4位。老師既管教學,又管生活——吃飯、洗澡、穿衣,都得手把手教。「我們就是孩子們的耳朵和眼睛。」黃金蓮說。
回憶依然暖心。黃金蓮介紹:「習近平同志當時看得認真,問得仔細,在了解到學校老師既要當教師又要當家長時,對我們語重心長地說,『特殊教育的老師更需要有愛心、耐心和信心。』」
當天下午,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坐到了一起,心裡頭很是熱乎。大家一合計,把「三心」列為辦學理念,此後21年一直秉持。
「21年來,除了工作調動,學校沒有一位老師主動離開。如今,所有老師的工作簡歷上只有一行字——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現任校長李勤說。
美術老師劉明,是學校第一批學生,先天性失聰,入學時已經12歲,習近平同志考察時,他就在學校。從小熱愛畫畫的他一路堅持,考上了大學,畢業後又選擇回來任教。
「為什麼想回來?」李勤用手語幫記者翻譯。
「我知道學校裡還有不少喜歡美術的孩子,我也想為學校出一份力,帶出更多的學生。」劉明用手語回答。
美術教室的牆壁上,掛著他8年級時畫的一幅蠟筆畫《春天》——鮮花叢中,兩名戴著墨鏡的視障孩子用手撫摸花朵,感受春天。
21年前,這幅畫曾吸引了習近平同志讚許的目光。「習近平同志深感欣慰地說,特殊學校的教育和普通學校的教育不同,要重視特殊學生的技能培訓,讓他們畢業後有一技之長,能服務於社會。」李勤回憶。
自那以後,學校開始加大職業教育力度,不僅開設了烘焙、美容美髮等10個職教專業,還與其他職業學校攜手,辦起了多個職教班。如今,學校414名畢業生裡,有25人考上大中專院校,279人進入企事業單位,110人走上了自主創業之路。
今年10月,第一批畢業生集體回校。他們都已成家立業,有的成了超市經營者和烘焙師,有的成了服裝廠工人和汽車噴漆師。學生們特意穿上了「20年再聚首」的白色T恤衫,給老師們送上了一個大蛋糕……
那幅名叫《春天》的畫,如今就一直掛在美術教室。每當有美術新生到來,劉明都要講一講畫背後的故事。「習近平同志的肯定當時給了我巨大的鼓勵。我希望把它分享給每一位學生,激勵他們跟我一樣堅持夢想,堅定信心。」劉明表示。
草地上,那支跳了21年的舞蹈還在繼續:「媽媽的眼睛,我心中溫柔的燈,我永遠記著她的深情……」
來源丨人民日報
原標題:《走進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 一支跳了21年的舞蹈》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