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信封計劃——浦東新區特殊教育學校門璇

2021-01-13 騰訊大申網

她,勤懇求實地在特殊教育崗位上工作了整整26個春秋;她,嘔心瀝血為腦癱學生的教育教學之路摸索了整整12年。「青春是美麗的。但一個人的青春可以平庸無奇,也可以放出美麗的火花;可以因虛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結結實實的步子,走到輝煌壯麗的成年。」這是她最喜歡的一句格言。她把美麗的青春無悔地奉獻給了特殊教育事業,以勤奮、謙遜、嚴謹、求實的態度,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屬於她的壯麗中年。

她是「浦東新區助殘扶殘先進個人」 獲得者,她是」浦東新區園丁獎"、「上海市園丁獎」獲得者。每次談起她獲得的獎項,她總是那句話:「這些榮譽見證了自己的成長和成績,但我始終認為真正的榮譽來自於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她就是浦東新區特殊教育學校,養護部語文老師,養護部部主任——門璇。

無論你獲得多少榮譽,無論做了多少年的部門領導,其實你最喜歡的還是那三尺講臺。

做老師,盡心盡力

腦癱學生的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和普通孩子比有很大的差異,而他們每個人的學習能力又不同,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養護部的語文、數學課遵循「因材施教」的理論,施行走班教學。這樣一來,班與班之間學生的能力有很大的差別,有的班級,學生各方面都不錯,有的班級的學生肢體運動障礙嚴重,學習能力弱。而門老師總是選擇哪些教起來很困難、很累的班級。每年,部門都有新生班,而一年級的小朋友可不比普小的孩子,因為他們大都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學前教育,有的孩子會讀不會寫,這算好的了。有的孩子不認字、連大小都搞不清。他們不知課堂紀律是什麼,不懂尊重老師。作為一名部主任,其實犯不著自己去擔任一年級的老師。但是,門老師主動選擇去做一年級的語文老師。那是多麼辛苦啊!記得那時,部門的一位老師曾對她說:「我教的兩個班都不錯,你選一個,我去一年級教拼音。」可是她說:「沒關係,我去一年級,教一年級是挺累的,但是教著,教著,孩子會慢慢好起來的。」就這樣,去年9月,門老師又走進了一年級的語文課堂。

問題馬上來了,一年級的學生粒粒(化名)不僅因為腦癱肢體運動能力有不足,視力和智力發展也受到了影響。眼睛看不清格子,沒有空間方向感,前寫後忘,教她寫字是何其困難之事。學生佳佳(化名)能寫點字,但由於家人過分寵愛,他的作業總是有人「護航」。上課忙得不得了,桌上的東西三番四次掉在地上,他就忙著站起來撿東西。學生琳琳智力水平比粒粒還低,學起來更困難,前一分鐘讀過的,後一分鐘忘了。學生源源學習能力最強,但是伴有後位聚焦的言語語言障礙,發音含糊,而且由於家長覺得我們這教得太簡單,所以更重視學生的康復鍛鍊,因而回家常常忽略拼讀的訓練,這樣一來,源源的雖然智力水平最高,可拼讀能力卻不如別人。這個一年級怎麼教?沒有教過腦癱學生拼音的門老師遇到了困難。為了能更好地針對學生情況設計更好的拼音課堂,她經常去諮詢身邊的老師,她為這個班的學生設計了格子大小不同的拼音作業本,她不厭其煩地一次次教琳琳拼讀音節,她多次跟佳佳的家長溝通,她用各種方法教源源發正確的音,督促源源回家好好複習。面對不同的孩子,她採用不同的、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式,雖然這樣會很累,工作量增加很多,但是想到孩子的成長,再累,再難,門老師依舊笑著面對。

在一次教研組展示課中,她生動的語言一如當年,她親切的教態一如當年,她上課時那強烈的氣場一如當年,聽課的老師們無一不佩服、讚嘆。不僅如此,老師們更看到了這班孩子的蛻變。粒粒會寫拼音了,佳佳在課堂上認真積極,琳琳能獨立拼讀音節了,源源的發音好多了。一年,僅僅是一年,門老師向老師們證明了她說過的那句話「沒關係,我去一年級,教一年級是挺累的,但是教著,教著,孩子會慢慢好起來的。」

教育是藝術,藝術的魅力在於求真。最好的教育是著眼於孩子一生發展的教育,是關注孩子心靈的教育,是使師生感到自由幸福和快樂的教育。對於這點,老師們總是能從門老師身上切實體會到。我們的腦癱孩子,有的很自卑,她就時時刻刻注意鼓勵和讚美這些孩子,並通過舉辦各種各樣的比賽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有的孩子很孤僻,她就經常找這些孩子說說話,並要求他們參加各項校及社會活動;還有的孩子在家被父母寵愛,在校依賴性太強,對於這樣的孩子,她就要求他們參加生活自理課練習,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她的盡心盡責,了解每一位孩子,做到細緻入微的觀察,採取適當有效的措施,讓孩子真正感受到:他們的門老師是播撒愛心的使者:她愛著,幸福著,青春著,快樂著。

做導師,循循善誘

還記得王文嫻老師08年剛入職的時候,學校就安排門老師做王老師的學科帶教導師。那時,曾有老師跟王老師說:「做門老師的徒弟,很辛苦的,她做事精益求精,要求很高的。」後來的一段時間裡,王老師體會到了這位「嚴師」的才學、精神、魅力,並由衷覺得自己是如此幸運,遇上了好師父。

學校老師的改進課,無論如何門老師都會聽課,每次都能說出各種對老師有幫助的意見。作為門老師徒弟的王文嫻老師深切地記得門老師對她教學上的幫助.王老師回憶到,每節課後,門老師都會耐心細心地指出課中優缺點,提出自己的建議.比如在執教《床、衣櫃、椅子》的一課後,門老師提出了「這節課中可以試著做一個小房間,借點辦家家的玩具,讓學生擺擺家具,創設請同學介紹房間的情境,這樣一來,學生擺家具、說家具,既能很快認識這幾樣東西,又能在語文課上滲透」康教整合」。在執教《大熊貓》一課中,她說:「你要把握文中的四個字「逗人喜歡」,始終要圍繞著它,讓學生覺得大熊貓黑白相間的顏色搭配得巧妙,這是逗人喜歡的原因,讓學生覺得小時候的大熊貓活潑,這是逗人喜愛,長大後它雖然懶,但呼呼大睡、擺動身子覓食的樣子還是那麼逗人喜歡。腦癱的學生平時看到熊貓的機會少,體會不到,你就給他們看視頻,看圖片,讓他們體驗,這樣孩子們會發現熊貓的可愛,才會有喜愛之情,這樣的課才到位。」不僅是教案,還有上課時的動作、語速、口氣,一次又一次,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利用雙休日的時間來指導王文嫻老師,從來不計較自己的個人得失。

其實,不僅是對自己的徒弟,對部門中的其他老師,門老師也總是有求必應。有時,一節課上下來,自己覺得還不錯的,被門老師說著說著,就點得千瘡百孔,但想想,她點出來的的確是不足。所以,大家都喜歡請門老師去聽聽自己的課,給自己提提意見。有時門老師的身體不太好,但是對於老師們的請求,她總是欣然接受。門老師總說:「我很喜歡這樣磨課,一遍一遍,說說想想,又會有新的啟發,這樣課能越上越好。」

從2005年開始,門老師先後承擔了曹罕青、王文嫻、夏穎、範嬋穎等青年教師的帶教任務。這些教師漸漸地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能手。其中曹罕青老師多次在區級以上的課堂教學評比和教學設計評比中獲得一等、二等獎。在學校舉辦的六次「雛鷹杯」課堂教學評比活動中,曹老師獲得了三次一等獎、一次二等獎、一次三等獎,成為了學校青年教師競相學習的榜樣。2008年入校的王文嫻老師,也二次獲得區級以上教學設計、教學實錄評比二、三等獎,學校「雛鷹杯」課堂教學獲得二次二等獎、一次三等獎、一次鼓勵獎。特別令人驕傲的是範嬋穎老師在2012年上海市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評選活動中或一等獎。

「潤物細無聲」,不僅是對學生,作為一名帶教導師,門老師循循善誘,把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傳授給了這些青年教師,不僅如此,無形中,她也將對語文教學,對特殊教育教學工作的熱誠傳達給了她們。我們可以感受到:「無論你獲得多少榮譽,無論做了多少年的部門領導,其實你最喜歡的還是那三尺講臺。」

因為對特殊教育事業的熱愛,因為對這些殘障孩子的熱愛,她帶領著整個部門的老師在腦癱學生教育教學的工作中摸著石子探索前進的道路。

搞科研,開拓創新

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創新。腦癱教育本來就是一個新型產物,無先例可循,無實例可查。教育的創新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和耐心,更多的是汗水和心血。

2002年她來到了浦東新區特殊教育學校,負責組建管理養護部的教育教學工作。組建之初的養護部只有3名教師,3名學生。面臨著因為社會對腦癱教育的不熟悉、家長對學校招收腦癱學生的不知道,她帶領著其他二名教師乘坐公交車輾轉浦東各個區域,上門向腦癱孩子家長宣傳我們學校養護部。在她們近乎一個月的努力下,2003年3月,第一批腦癱學生滿懷著對學校的嚮往,對知識的渴望來到了養護部,學生的到來,也使得學校成為上海乃至全國第一所招收腦癱學生的學校。

腦癱孩子的到來給學校增添了新的生機,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這些孩子怎麼教?這一切對於門老師來說是全新的工作,對腦癱孩子不了解,沒有現成的課程計劃,沒有可借鑑的管理模式和教學手段,一切的一切需要自己去摸索,真可謂是「摸著石子過河」。

照搬—模仿—選擇—借鑑—創新,是幾年來門老師在探索腦癱教育教學模式的一路寫照。從最初的複試教學、跨班教學到如今的走班教學;從語文、數學生活等幾門課程到如今擴充有益智、閱讀、生活技能、溝通等18門課程;體現康教滲透理念的課程方案、貫穿每一學科的康教整合手段方法,將醫生駐校引入學校的醫教結合做法等等,一切的一切都走著創新之路,但最終的目標是為了腦癱學生在學校感受到全方位的學習和進步。為了讓腦癱學生步入社會獲得最大的尊重,

從一個只有3名腦癱學生、3名特教教師,發展到現在,擁有五十多名腦癱學生、近二十名特教教師及康復教師的養護部團隊,這條探索之路,整整走了12年,她把「奉獻、求索、創造、合作」作為目標,使養護部的特色更加凸顯。這一切都是科研在引領著我和我的團隊在不斷的成長,不斷地成熟。2006年區級項目《腦癱學生康複目標訓練的實踐研究》,門老師帶領著整個養護部的老師走進了腦癱教育的新天地。在對項目的參與和研究中,她不僅撰寫了項目的開題報告、調查實施方案等,還帶領老師們在較短的時間內製定了調查問卷、完成了調查報告,組織編寫了《益智教材》《康復教材》等五本校本教材,該項目獲得了浦東新區科研成果為數不多的B+。撰寫的《腦癱學生康複評定的實踐與思考》發表在《上海特教》雜誌上。2009年,區級課題《腦癱學生康復與教育的實證性研究》在與眾多優秀課題的競爭中,終於脫穎而出,榮幸的被列入了市級重點課題,更為學校爭得了榮譽。作為主要承擔「腦癱學生康復與教育課程建設」「腦癱學生康復與教育途徑與策略的研究」兩項內容的課題主要負責人,在參與市級課題研究的3年時間中,門老師帶領部門的老師們積極研究、實踐、總結,不僅編寫了益智、溝通、康復、心理、生活五類課程的共90冊教材。她本人撰寫的《腦癱學生情感滲透運用與思考》《腦癱學生認知教育方法》以及《王某某矯治個案》已編入專注《浦東新區腦癱學生康復與教育的實證研究》。其中,《腦癱學生情感滲透運用與思考》還獲得全國第四屆現代特殊教育論文大賽二等獎。2011年,該課題獲得上海市課題成果一等獎。同年9月,該課題又獲得第四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開創了特教科研工作的先河。作為市級課題的主要負責人,看到自己駐足了12個春秋的腦癱教育,獲得的成就。門老師說:「這是我和我們的老師共同努力下獲得了如此的殊榮,我為之驕傲、感動。」

2012年開始,學校又啟動了新一輪的教科研課題研究工作。門老師再次挑起大梁,不僅承擔子課題《腦癱學生常識課程的開發和實踐》組長的任務,組織管理課題組的一切工作,還成為課題《腦癱學生語文課程的探究與實施》的組員,完成本組的各項任務,繼續為腦癱學生課程的完善進行新一輪的研究。

當領導,深得人心

「門老師把養護部的老師帶得真好。」這是我們周校長提及門老師時,常常掛在嘴邊的話。是什麼讓門老師如此深得人心?是以身作則,是關心關愛。

她工作的時間比別人長。每天她都是早早到校的,但下班呢,她常常是部門裡最後一個走的,有時她在辦公室裡一直忙到天都漆黑一片了。雙休日、寒暑假裡,別的老師都在休息了,學校一個電話,來校加班加點的還是她。她常常忙得連給自己要參加高考的兒子做頓飯的時間都顧不上。「我覺得,我挺對不住他的,對他的關心太少了。」談及自己的兒子時,門老師總覺得有些愧疚。20多年的辛勞,20多年的工作壓力,門老師的身體敲響警鐘了,頭暈、胸悶,這些不良症狀困擾著她,但是為了學校的工作,為了青年老師們的成長,為了養護部所有孩子們的快樂學校生活,她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著。有的老師關切地說:「你最近又太累了,休息一下吧。」「沒事沒事,這些青年老師要參加教學比賽了,我再幫她們看看。」

但是,如果部門裡,哪個老師身體吃不消,門老師一定「抓」她先休息。記得有一次,一位剛入職的老師因為低血糖在進行升旗儀式的時候臉色蒼白,門老師和幾位老師一起立刻把她扶到室內,門老師親手為她整理床鋪,扶她躺下,為她送來水,急得問:「你們誰有麵包、糖?」當有了食物後,門老師剝桔子、撕包裝,送到老師嘴邊。一邊關切地說:「你吃哦,吃完,睡一會兒,還有哪裡不舒服嗎?」過了一段時間,新老師的臉色紅潤了,門老師才放了心。

部門的康復老師都是自己到上海來打拼的外來人員,門老師對她們可關心了,常常噓寒問暖。「你孩子最近怎麼樣?」「你母親的身體好些了嗎?」下班後,門老師還會幫臨時有事的老師接孩子。她常常把自己家裡的東西送給康復老師們,常常自己掏腰包請她們吃個飯。她常說:「這些康復老師都是離開了自己的父母,自己在上海打拼,真的不容易。我把她們當自己的妹妹一樣。」其實不僅是對康復老師,對整個養護部的老師來說,門老師就好像是大家長一樣,一直關懷著身邊的人。

因為她對特殊教育事業的熱愛感染著身邊的老師們,因為她無微不至的關愛感動著身邊的老師們,所以,老師們願意跟著她,齊心協力,攜手並進,在腦癱學生教育教學的工作中繼續探索這條未走完的路。

如果說,教育是一門藝術,那麼,她的傳道授業解惑裡有藝術,她的一言一行裡有藝術,甚至她的教學管理中有藝術。她讓平凡的教室灑滿陽光,讓每一位腦癱孩子心中充滿希望,她用細緻入微的愛去灌溉這片特殊的土壤,對孩子,對老師。她無私奉獻著自己的青春、智慧、力量。二十年如一日,她獻身特殊教育事業的信念從未動搖,她對特殊孩子的關愛從未停息。她把美麗的青春無悔地奉獻給了特殊教育事業,以勤奮、謙遜、嚴謹、求實的態度,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屬於她的壯麗篇章。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在魔都上學掃 我就對啦~ 回復「幼升小」、「小升初」:獲取入學攻略 回復「中考」、「高考」:了解最新資訊 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大申教育微信:上海升學攻略

升學、留學、育兒、職場……更多教育資訊>>>大申教育

2017上海小學初中報名入學問答 附流程圖

預測:2017上海教育八大變化 高考錄取將有新規

「非滬籍」高考的八條出路

九類非滬籍學生可參加2017年上海高考

2017上海中考報名 8類非滬籍生可在滬中考

相關焦點

  • 上海浦東要「多校劃片」?浦東新區教育局:系自媒體過度解讀
    浦東要「多校劃片」?區教育局:假的!最近,關於浦東新區入學政策要變,可能要實施「多校劃片」的消息在家長群裡流傳。《浦東新區教育局2021年工作會中透露出特別的信號,準備入手學區房的家長要謹慎了!》、《浦東要實行多校劃片?學習海澱區實行公辦劃片搖號?》
  • 上海浦東新區25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 你知道幾所?
    九年一貫制是指該校的小學和初中施行一體化的教育,小學畢業後可直升本校初中,上海浦東新區教育局公布的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目前共有25所,下面為大家進行了整理,便於有意向選擇浦東新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家長了解。上海市浦東新區第三少年兒童體育學校(東城學校)浦東新區第三青少年體育學校是一所體育特色學校,建於1972年。
  • 2020年浦東新區書院幼兒園招生通告
    石皮泐部 招生計劃 2020年9月書院幼兒園麗澤部計劃招收小班4個班,託班1個;石皮泐部計劃招收小班2 8、特殊幼兒: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幼兒須持有本區戶籍,可到愛心幼兒園或上南三村幼兒園、童心幼兒園、臨港新城海音幼兒園、致立學校開設的學前特教班申請入園。
  • 快來認識浦東這幾位了不起的好少年-附18-19年度新區「新時代好...
    別看他年紀小,「頭銜」卻很多,他是浦東新區紅領巾理事會理事、學校大隊長、班長,有「牛牛隊長」之美稱。他更是明禮誠信、樂於奉獻的美德少年。李天羿 尊重自然獎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浦東外國語學校 張露珈 百優「新時代好少年(美德少年)」 自立自強獎(12人) 浦東新區御橋小學 張子翔 浦東新區華林小學 胡博文 浦東新區浦三路小學 吳豫嘉 浦東新區金陸小學 張筱唯 浦東新區竹園小學
  • 追夢特教 花開雲間-松江區教育系統舉行特殊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終期...
    根據《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要求,結合區域特殊教育發展實際,松江區於2018年制定了《松江區特殊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進一步加快區域特殊教育現代化進程。在此收官之際,為梳理提煉三年內區域特殊教育建設與發展狀況,松江區於2020年11月10日下午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附屬松江實驗學校舉辦「追夢特教花開雲間」(系列二)——松江區特殊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終期研討活動。
  • 推進「家門口的好學校」建設,浦東新區初中強校工程推進會召開
    推進「家門口的好學校」建設,浦東新區初中強校工程推進會召開時間:2020/12/27 1:59:12 來源:浦東新區教育局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秦嘉瑩
  • 《浦東新區「十二五」規劃綱要》獲表決通過「浦東歷史上的今天:1...
    《浦東新區「十二五」規劃綱要》獲表決通過2011年1月14日,浦東新區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浦東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綱要明確,浦東新區在「十二五」時期要在以下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和新的突破:經濟發展的結構、質量和效益明顯優化,「四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取得決定性突破,創新驅動為主的增長模式基本確立,以民生改善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取得更大進展,改革開放取得更大突破,城市現代化水平和人居環境質量顯著提高。
  • 「斜槓青年」才藝獻禮浦東新區開發開放30周年
    這不是段子,而是浦東青年講述小時候爸爸看到金茂大廈宣傳海報時候的第一反應。昨天下午,浦東新區「青年英才營」培養計劃(第14期)文化創意主題班結營暨「頭條青年」新媒體訓練營啟動儀式在張江戲劇谷舉行,一群「斜槓青年」通過各自才藝獻禮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圖說:浦東新區「青年英才營」培養計劃文化創意主題班結營等活動舉行。
  • 中共浦東新區委員會關於制定浦東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中共浦東新區委員會關於制定浦東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0年11月30日中國共產黨上海市浦東新區第四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
  • 同心逐夢三十年——浦東新區政協提案故事(二十)
    浦東新區政協成立以來,始終牢記「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工作宗旨,努力做到與區委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與浦東開發開放的重要節拍同頻共振。我們梳理了三十個優秀提案,深情講述了三十年來浦東新區政協在浦東改革開放的創新實踐中積極履職盡責的擔當作為;生動展現了三十年來政協委員們心繫國家發展、情牽社會民生的家國情懷;熱忱謳歌了三十年來在積極採納落實一件件提案過程中,浦東各級部門所共同譜寫的華彩樂章。
  • 中共浦東新區委員會制定浦東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
    中共浦東新區委員會關於制定浦東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0年11月30日中國共產黨上海市浦東新區第四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 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的育人路——
    這是個有「紅綠燈」的學校。  紅綠燈裝在每間教室和宿舍的牆角,聽不見鈴聲的孩子依靠它知曉上下課的信號。學校有一條近百米的盲道,看不見路的孩子踩著淡黃色的盲磚,能找到回宿舍樓的路。  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坐落在福建省三明市麒麟山上,241位特殊的孩子正在此接受15年的免費教育。
  • 虹口區赴滇青年志願者發起特殊教育接力計劃
    這幾天,密雲學校特殊教育老師李晶晶總會收到這樣的微信。今年6月,李晶晶作為第21批上海赴滇青年志願者,前往普洱市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志願者活動。從小在普洱長大的李晶晶,對當地的教育環境非常熟悉,但當她踏入普洱的一所特殊學校時,感受到了普洱在特殊教育方面與上海的巨大落差。
  • 運城市特殊教育學校考察團赴兄弟學校考察交流
    為進一步拓寬教育視野,汲取先進理念和寶貴經驗,9月17日到18日,運城市特殊教育學校一行五人在黨支部書記、校長王運交的帶領下,赴太原市聾人學校、大同市特殊教育學校進行考察交流,受到兄弟學校領導熱情接待。
  • @西海岸新區家長看過來,青島這所熱點學校西海岸校區持續招生中...
    半島網7月3日訊 近日,記者從青島西海岸新區超銀學校了解到,該校2020年初中部計劃招收6個班,小學部計劃招收1個探究班,面向青島市西海岸新區招生。青島西海岸新區超銀學校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六盤山路197號,是一座背山面海、環境優美的九年一貫制寄宿制學校。
  • 浦東新區「一業一證」改革升級
    這是黨中央、國務院支持浦東新區改革開放再出發、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大舉措,標誌著浦東新區「一業一證」改革正式進入2.0時代。2019年7月,浦東新區在全國率先探索市場準入「一業一證」改革,將一個行業準入需要辦理的多張許可證整合為一張行業綜合許可證,實現一個部門統籌協調、一個系統精準指引、一張單子集成告知、一份表格智慧填寫、一套標準高效審批、一張證件即可準營。
  • 堅守在浦東新區「火線」的疾控人
    由於國際航班全部轉場至浦東機場運營,上海浦東新區成為防疫前線,一舉一動無不牽動著全上海乃至全中國人民的心。其實,在浦東這條戰火前線,疾控人已經在工作崗位上堅守2個多月。01 螺釘精神,服從調配在3月初海外疫情初起時,輸入性疑似病例冒頭,浦東新區的疫情接報審核和監測隔離點管理的工作量瞬間飆升,原工作組人手告急,頻頻呼叫支援。上海市疾控中心支援小分隊成員服從調配,迅速加入隊伍,加班加點完成工作。
  • 2020福建莆田市特殊教育學校招聘編外校醫1人公告
    3.配合學校加強對食堂衛生防疫工作的監督管理,參與對食堂衛生防疫工作的日常性檢查,防止發生食物中毒事故和腸道傳染病。4.能夠對學生進行生理衛生、青春期知識等衛生健康教育與指導,配合做好班級衛生、學生個人衛生檢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5.制定學校衛生工作計劃並落實執行。6.定期組織師生體格檢查,建立健全學生健康檔案。
  • 湘鄉市特殊教育學校譚豔同志先進事跡
    原標題:27載特教寫春秋,用愛託起特殊孩子智慧之門——湘鄉市特殊教育學校譚豔同志先進事跡(黃歡)譚豔同志是湘鄉市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她從事特殊教育工作,至今已經27年。在這27年的從教生涯中,她嚴格要求自己,以懷著對黨的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和滿腔熱情,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深受學生、家長、同事、領導的好評。
  • 上海浦東新區「一業一證」改革升級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浦東新區「一業一證」改革升級本報訊 記者沈則瑾報導:12月17日,上海市浦東新區舉行落實國務院批覆「一業一證」改革總體方案新聞通氣會暨頒證儀式。這是黨中央、國務院支持浦東新區改革開放再出發、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大舉措,標誌著浦東新區「一業一證」改革正式進入2.0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