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人們教育意識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不單單只注重於孩子的學習課業上,也相繼的給孩子開展一系列的特長培訓。逐漸的「擺脫」應試教育是一個好現象,可是在提高發展孩子的其他技能時,有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好像別很欠缺表現力。比如在做文藝匯報演出的時候,孩子還有些抗拒舞臺,對於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舞臺恐懼症」。
黃磊的女兒黃多多是很多家長心目中完美孩子的類型,不僅美麗聰穎,還十分多才多藝。單看孫莉的微博就能發現多多會繪畫、鋼琴,還與呂思清的兒子一同參加鋼琴比賽並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因為現代媒體上有很多類似的案例,導致很多家長覺得舞臺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什麼可恐懼的,但實際上不是。每一個孩子的特性都是不一樣的,有十分熱愛舞臺在表演中能完全釋放自己的,也有抗拒舞臺站在舞臺上就緊張手足無措的,這些都是正常的反應。
什麼是「舞臺恐懼症」?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會恐懼舞臺呢?
在百度百科中,對於「舞臺恐懼症」的定義是:
「舞臺恐懼症,一種常見的恐懼症,恐懼於舞臺,在公開演講表現緊張。很多人有舞臺恐懼症,但並沒有其他嚴重問題。」
所以如果孩子對於舞臺處於緊張狀態,站在舞臺上就會發蒙沒有辦法展開自己的行動的話,就可以確認為孩子患有」舞臺恐懼症「。
導致孩子出現這種症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受家庭環境影響
周國平在他的散文集中曾寫到:
「如果,如果父母相愛,家庭和睦,孩子在愛和快樂的如果父母相愛,家庭和睦,孩子在愛和快樂的氛圍裡度過童年,他的人生就有溫暖明亮的底色,可保心理健康,情商良好;如果父母自身素質比較高,給孩子以心智上的薰陶,同時有一個相對自由寬鬆的童年,可保人格健康,心智發展良好。」
對舞臺產生恐懼的孩子,很大一部分是心中常常焦慮不安的,能夠產生這樣的心理是與孩子的原生家庭離不開關係的。一個在氛圍和睦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心態是健康的、包容的,也是自信的、勇敢的。反而在一個雞飛狗跳的環境裡,孩子容易心理出現不安全感,容易害怕產生恐懼。
2.舞臺上的應激事件造成的心理陰影
在《中國合伙人》裡。鄧超飾演的角色患有「舞臺恐懼症」的一名青年,在三人創業的時候本打算讓鄧超在大眾面前演講,卻不曾想他什麼話都說不出來。而對舞臺產生恐懼的原因,就是在他小的時候,在舞臺上的緊張導致臺下同學們對他進行嘲笑,因為忘不了曾經當眾出醜的經歷,讓他一直活在舞臺的陰影下。
很多小朋友也出現過這種情況,因為第一次站上舞臺的時候有些小緊張,觀眾的一些不滿言語打亂了他們表演的狀態,慢慢喪失表演的「鬥志」,最後抱憾離場成為同學口中的笑話。這樣不美好的經歷會讓孩子產生舞臺陰影,他們會認為那個地方自己站上去就是不行,於是舞臺在他們心中留下了不美好的印象。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過: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花朵。」
生命也是在不斷的克服困難中展開絢麗的姿態的,因此孩子擁有「舞臺恐懼症」並不是一個多麼可怕的現象,還是有克服的方法的。
「系統脫敏法」,幫助孩子戰勝舞臺
根據維尼老師著有的《內心的重建》中的定義:
「系統脫敏法又稱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國學者沃爾普創立和發展的。這種方法主要是誘導求治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神經症焦慮、恐懼的情境,並通過心理的放鬆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焦慮或恐懼的目的。」
家長對孩子使用這套理論時,具體的方法可以參考以下幾種:
1.家長的鼓勵
讚揚,像黃金鑽石,只因稀少而有價值。——塞繆爾·詹森
已經對舞臺產生恐懼抗拒心理的孩子,如果沒有家長的正面引導和鼓勵,光靠孩子自己戰勝心理是不太容易實現的。不要吝嗇於對孩子的正面鼓勵,很多時候當孩子內心也有躍躍欲試的想法時,只要有家長的支持在,就很容易讓孩子往前進一步。
除此之外,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給予正面的導向,比如常常說「你彈琴彈得這麼好,如果能給更多的人聽他們一定很幸福」,「你朗誦的這麼有感情,多多在舞臺上釋放魅力一定更有提升」,這些話語慢慢的就會成為孩子的潛意識,讓他們認為自己能行,可以做到。
2.多加訓練
正所謂「熟能生巧」,對於舞臺也是一樣,當孩子跟它接觸的多了之後,也會忘記這是個表演的地方,而把它只是當作一個平時訓練的場地。但是在讓孩子接觸舞臺的時候要秉持一項原則,那就是「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如果孩子患有強烈的舞臺恐懼,就不要著急一開始就讓孩子參加大型的比賽,可以先從家庭表演開始,慢慢的培養孩子在舞臺上的自信。
3.模擬舞臺
類似於角色扮演,在家中的訓練時就有意識的引導孩子,讓他們在平時練習的時候就想像自己是在舞臺上表演。不斷的模擬情景,鍛鍊孩子的思維打破對舞臺的心理恐懼。
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在孩子每一次上場表演前進行一次「演練」,就當作已經處於舞臺現場,慢慢的複述舞臺的樣貌。反覆下來。孩子就會對舞臺產生抗體,再幾次之後就可以逐漸樹立對舞臺的自信心了。
有句話說的好,「只要不放棄努力和追求,小草也有點綴春天的價值。」孩子產生「舞臺恐懼症」不是多麼嚴重的現象,只是在心理上還沒有克服沒有被疏導。只要用對了科學的教育方法,孩子一樣可以擁有自己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