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抗拒舞臺,多半是「舞臺恐懼症」,「系統脫敏法」是治癒關鍵

2020-12-23 劉愛芹聊育兒

隨著現代人們教育意識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不單單只注重於孩子的學習課業上,也相繼的給孩子開展一系列的特長培訓。逐漸的「擺脫」應試教育是一個好現象,可是在提高發展孩子的其他技能時,有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好像別很欠缺表現力。比如在做文藝匯報演出的時候,孩子還有些抗拒舞臺,對於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舞臺恐懼症」。

黃磊的女兒黃多多是很多家長心目中完美孩子的類型,不僅美麗聰穎,還十分多才多藝。單看孫莉的微博就能發現多多會繪畫、鋼琴,還與呂思清的兒子一同參加鋼琴比賽並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因為現代媒體上有很多類似的案例,導致很多家長覺得舞臺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什麼可恐懼的,但實際上不是。每一個孩子的特性都是不一樣的,有十分熱愛舞臺在表演中能完全釋放自己的,也有抗拒舞臺站在舞臺上就緊張手足無措的,這些都是正常的反應。

什麼是「舞臺恐懼症」?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會恐懼舞臺呢?

在百度百科中,對於「舞臺恐懼症」的定義是:

「舞臺恐懼症,一種常見的恐懼症,恐懼於舞臺,在公開演講表現緊張。很多人有舞臺恐懼症,但並沒有其他嚴重問題。」

所以如果孩子對於舞臺處於緊張狀態,站在舞臺上就會發蒙沒有辦法展開自己的行動的話,就可以確認為孩子患有」舞臺恐懼症「。

導致孩子出現這種症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受家庭環境影響

周國平在他的散文集中曾寫到:

「如果,如果父母相愛,家庭和睦,孩子在愛和快樂的如果父母相愛,家庭和睦,孩子在愛和快樂的氛圍裡度過童年,他的人生就有溫暖明亮的底色,可保心理健康,情商良好;如果父母自身素質比較高,給孩子以心智上的薰陶,同時有一個相對自由寬鬆的童年,可保人格健康,心智發展良好。」

對舞臺產生恐懼的孩子,很大一部分是心中常常焦慮不安的,能夠產生這樣的心理是與孩子的原生家庭離不開關係的。一個在氛圍和睦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心態是健康的、包容的,也是自信的、勇敢的。反而在一個雞飛狗跳的環境裡,孩子容易心理出現不安全感,容易害怕產生恐懼。

2.舞臺上的應激事件造成的心理陰影

在《中國合伙人》裡。鄧超飾演的角色患有「舞臺恐懼症」的一名青年,在三人創業的時候本打算讓鄧超在大眾面前演講,卻不曾想他什麼話都說不出來。而對舞臺產生恐懼的原因,就是在他小的時候,在舞臺上的緊張導致臺下同學們對他進行嘲笑,因為忘不了曾經當眾出醜的經歷,讓他一直活在舞臺的陰影下。

很多小朋友也出現過這種情況,因為第一次站上舞臺的時候有些小緊張,觀眾的一些不滿言語打亂了他們表演的狀態,慢慢喪失表演的「鬥志」,最後抱憾離場成為同學口中的笑話。這樣不美好的經歷會讓孩子產生舞臺陰影,他們會認為那個地方自己站上去就是不行,於是舞臺在他們心中留下了不美好的印象。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過: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花朵。」

生命也是在不斷的克服困難中展開絢麗的姿態的,因此孩子擁有「舞臺恐懼症」並不是一個多麼可怕的現象,還是有克服的方法的。

「系統脫敏法」,幫助孩子戰勝舞臺

根據維尼老師著有的《內心的重建》中的定義:

「系統脫敏法又稱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國學者沃爾普創立和發展的。這種方法主要是誘導求治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神經症焦慮、恐懼的情境,並通過心理的放鬆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焦慮或恐懼的目的。」

家長對孩子使用這套理論時,具體的方法可以參考以下幾種:

1.家長的鼓勵

讚揚,像黃金鑽石,只因稀少而有價值。——塞繆爾·詹森

已經對舞臺產生恐懼抗拒心理的孩子,如果沒有家長的正面引導和鼓勵,光靠孩子自己戰勝心理是不太容易實現的。不要吝嗇於對孩子的正面鼓勵,很多時候當孩子內心也有躍躍欲試的想法時,只要有家長的支持在,就很容易讓孩子往前進一步。

除此之外,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給予正面的導向,比如常常說「你彈琴彈得這麼好,如果能給更多的人聽他們一定很幸福」,「你朗誦的這麼有感情,多多在舞臺上釋放魅力一定更有提升」,這些話語慢慢的就會成為孩子的潛意識,讓他們認為自己能行,可以做到。

2.多加訓練

正所謂「熟能生巧」,對於舞臺也是一樣,當孩子跟它接觸的多了之後,也會忘記這是個表演的地方,而把它只是當作一個平時訓練的場地。但是在讓孩子接觸舞臺的時候要秉持一項原則,那就是「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如果孩子患有強烈的舞臺恐懼,就不要著急一開始就讓孩子參加大型的比賽,可以先從家庭表演開始,慢慢的培養孩子在舞臺上的自信。

3.模擬舞臺

類似於角色扮演,在家中的訓練時就有意識的引導孩子,讓他們在平時練習的時候就想像自己是在舞臺上表演。不斷的模擬情景,鍛鍊孩子的思維打破對舞臺的心理恐懼。

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在孩子每一次上場表演前進行一次「演練」,就當作已經處於舞臺現場,慢慢的複述舞臺的樣貌。反覆下來。孩子就會對舞臺產生抗體,再幾次之後就可以逐漸樹立對舞臺的自信心了。

有句話說的好,「只要不放棄努力和追求,小草也有點綴春天的價值。」孩子產生「舞臺恐懼症」不是多麼嚴重的現象,只是在心理上還沒有克服沒有被疏導。只要用對了科學的教育方法,孩子一樣可以擁有自己的舞臺。

相關焦點

  • 「舞臺恐懼症」成了中國孩子的通病,用「系統脫敏法」巧妙治癒
    了解"舞臺恐懼症" 舞臺恐懼症是一種恐懼舞臺、在公開表演時會表現出過度緊張的症狀。如果孩子不敢面對舞臺或是在舞臺上表演時很容易出差錯或是表現出過度的緊張,那麼可以確定其患有舞臺恐懼症。 一般來說,舞臺恐懼症主要由兩個原因引起。
  • 孩子一上臺就怯場?巧用「系統脫敏法」,幫助孩子擺脫舞臺恐懼症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在舞臺上口若懸河,能夠用一次次的演講打動別人,但是自己家的娃,連站起來回答問題都畏畏縮縮,不敢開口呢?不少家長都發現了,有的孩子一上臺就緊張,仿佛沒有自己可以單獨完成的事情,對於舞臺更是恐懼不已,生怕別人會吃了自己一樣。其實,孩子的這種恐懼有辦法解決,家長了解「系統脫敏法」,合理引導孩子擺脫負面情緒。
  • 想讓孩子不再恐懼演講?用好「系統脫敏法」,3招治癒孩子恐慌
    文 |有趣育兒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舞臺上散發光芒,但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夠自如應對舞臺,甚至有很多小孩會有「舞臺恐懼症」,所以家長們需要找到正確的方式,不要強迫孩子表演,而是讓孩子主動愛上舞臺。
  • 孩子不敢登臺表演,是「舞臺恐懼症」在作祟,合理的引導能改善
    近日一位著名演員吳鎮宇在社交網站公開透露自己的孩子患有"舞臺恐懼症",只要登上舞臺就會出現渾身發抖出汗,害怕鏡頭到話都說不清楚等症狀,這件事引起了網上一陣轟動,畢竟有著明星家長,觀眾對這些孩子的期望都是十分大的,都認為明星孩子能夠青出於藍勝於藍。
  • 孩子害怕上臺?6-12歲孩子的「舞臺恐懼症」,家長可以這麼解決
    幼兒成長過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點,所以孩子們對於舞臺形式的恐懼,並不是沒有原因,這些方面的內容,家長們知道嗎?一、什麼是「舞臺恐懼症」?我們通常把孩子對於舞臺形式的表演、表現所產生的恐懼心理,稱為「舞臺恐懼症」,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恐懼的不僅僅是舞臺,還有那個不夠自信的自我。
  • 孩子有「舞臺恐懼症」咋辦?培養孩子談吐自如、自信表演需要技巧
    一、舞臺恐懼症都有哪些表現?1、舞臺恐懼症的患者平時和普通人沒有任何區別,但是,每當登上舞臺面對觀眾時,就會不自覺的表現出尷尬、焦慮、緊張、恐懼的情緒,有的還會出現一些身體症狀,比如心慌氣短,臉色潮紅等。
  • 吳鎮宇兒子自爆社交焦慮:幫助孩子化解社交恐懼,可用「脫敏法」
    但是,今年4月底的時候,費曼卻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個視頻,自曝自己有舞臺恐懼症以及社交焦慮。在視頻中,費曼也向大家簡單地普及了舞臺恐懼症和社交焦慮的表現症狀。其實生活中像費曼這樣的孩子並不在少數,這些孩子在網絡上讓人感覺活潑開朗,搞笑有趣,與人交流毫無障礙,甚至是讓人感覺得心應手。但是,一旦社交的場合轉移到了線下,他們就會變得十分的內向,沉默寡言,並對與人社交這件事情感到恐懼和焦慮。
  • 系統脫敏法——克服恐懼和焦慮
    別著急,系統脫敏法來幫您。「系統脫敏法是心理諮詢中用於治療求助者對特定事件、人、物體或泛化對象的恐懼和焦慮的經典技法。」其核心理念就是讓求助者用放鬆取代焦慮和恐懼。可別小看這麼簡明扼要的理念,執行起來可是有具體程序的喔。系統脫敏療法的創建者美國學者沃爾普將其分為三個主要過程:放鬆、等級構建、脫敏。
  • 【yesHEis】上帝的孩子-戰勝舞臺恐懼症
    每個人登臺表演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因為站在臺上就是眾人矚目的焦點。李詠恩,因為有曾經在臺上表演被嘲笑的經歷,使她對自己更加沒有自信,並且得了舞臺恐懼症。
  • 如何消除舞臺恐懼症?
    今天的課題是:如何告別舞臺恐懼症 。
  • 關宏峰,你的「黑暗恐懼症」竟然是這樣
    其中有一種叫場所恐懼症:患者主要害怕某些特定環境,如廣場、閉室、黑暗場所、擁擠的場所、交通工具(如擁擠的船艙、火車車廂)等。「黑暗恐懼症」就是一種場所恐懼症。「黑暗恐懼症」患者並不是懼怕「黑暗」本身,而是懼怕黑暗中所隱藏的危險或者黑暗中自己想像出來的危險。比如:劇中的關宏峰陷入黑暗時,會想像多年前死去的女警員來謀殺自己。
  • 《家庭幽默錄像》:在「舞臺恐懼症」的支配下,竟是笑話!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什麼拖延症、強迫症、選擇困難症、手機依賴症等等,但是你了解舞臺恐懼症嗎?舞臺恐懼症,害怕登臺表演或在眾人面前演講,症狀:精神緊張、臉色發白、全身冒虛汗,好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舞臺恐懼症。 第一次上臺演講,這位老兄很緊張,拿稿子的手瘋狂顫抖,嘴也完全失去了控制,真是難為他了。
  • 惡魔恐懼症
    ,等於給孩子一生的幸福!        惡魔恐懼症屬於病情比較嚴重的一種恐懼症類型。所謂惡魔恐懼症,就是害怕惡魔真的出現,從而產生恐懼的心理。基本信息 名詞釋義。惡魔本來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但有的人由於看了太多的恐怖片或者聽了太多的鬼怪傳說,會因此置身於恐怖片或者他們想像的那種狀態中,由此產生恐懼。
  • 智鵬丨解決社交恐懼症的終極辦法就是走上舞臺
    彩玲人生第一次登上的舞臺,就是這家商業演講俱樂部的沙龍舞臺,她心想:「反正都不認識我,就丟一次臉吧」。當她走上舞臺拿起話筒,兩眼卻一抹黑,大腦一片空白,站了幾秒鐘後,只說出了自己的名字。後面整整的10秒或許是20秒沒有說出一句話,但是臺下掌聲依然響起。彩玲走下舞臺後,發現她居然沒有死,原來上臺不會死,並且還贏得了第一次的掌聲。
  • 吳鎮宇兒子患有舞臺恐懼症?人前緊張人後活躍他適合當自媒體博主
    吳鎮宇的兒子費曼,通過一個特殊的渠道和網友進行直接溝通,那就是在其他《爸爸去哪兒》的孩子依舊處於被父母曬照的時候,費曼開通了自己的微博號,並且自己管理微博號,每天和網友進行互動,越過了父親吳鎮宇,開始靠自己的有趣圈粉了。
  • 恐懼症的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在恐懼症的治療上是研究得最徹底,同時又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a、認識治療法 醫生必須首先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分析恐懼對象。指出其恐懼的原因是因為缺乏認知的反映,要想克服恐懼,首先就必須要先知已。
  • 自爆有人群恐懼症,舞臺上卻故作高冷,鄭秀晶表現被批太做作
    這是文章頭部 在韓國,非常流行給愛豆們立人設,有些人設是非常吃香的,就比如「吃貨人設」,想像一下,一個身材凹凸有致的大美女在你面前大快朵頤的時候,身體和心靈上都會治癒到大家,還有一個人設叫「白痴」人設,也可以說是「天真」人設,觀眾們很喜歡這樣的人設,每每看到這樣單純的藝人,總是會讚不絕口。
  • 恐懼症能治癒嗎
    心理治療是治療恐懼症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有: 1.行為治療:包括系統脫敏療法、暴露療法等,為治療特定恐怖症最重要的方法。其原則包括:一是消除恐懼對象與焦慮恐懼反應之間的條件性聯繫,二是對抗迴避反應。 2.認知行為治療:認知行為療法是治療恐怖症的首選方法。既往的行為治療方法更強調可觀察到的行為動作,長期療效不甚滿意。
  • 治治我的舞臺恐懼症吧,我要瘋了!
    有一次和一位女性朋友小冰聊天,從聊天中得知她有舞臺恐懼症,她求助的說:「治治我的舞臺恐懼症吧,我要瘋了!」什麼是舞臺恐懼症呢?
  • 自爆有「人群恐懼症」,舞臺上卻沉默高冷,鄭秀晶表現被批太做作
    在韓國,非常流行給愛豆們立人設,有些人設是非常吃香的,就比如「吃貨人設」,想像一下,一個身材凹凸有致的大美女在你面前大快朵頤 的時候,身體和心靈上都會治癒到大家,還有一個人設叫「白痴」人設,也可以說是「天真」人設,觀眾們很喜歡這樣的人設,每每看到這樣單純的藝人,總是會讚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