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上臺就怯場?巧用「系統脫敏法」,幫助孩子擺脫舞臺恐懼症

2021-01-18 朗姐育兒說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在舞臺上口若懸河,能夠用一次次的演講打動別人,但是自己家的娃,連站起來回答問題都畏畏縮縮,不敢開口呢?

不少家長都發現了,有的孩子一上臺就緊張,仿佛沒有自己可以單獨完成的事情,對於舞臺更是恐懼不已,生怕別人會吃了自己一樣。其實,孩子的這種恐懼有辦法解決,家長了解「系統脫敏法」,合理引導孩子擺脫負面情緒。

同事小其很喜歡和孩子相處,雖然是爸爸,但是他陪伴孩子的時間比媽媽還多,按理來說,作為家裡的頂梁柱,他很容易忽略了孩子的陪伴,時間上會比較少,但是小其不一樣,儘管工作很忙,他依舊會安排好所有的空餘時間,陪伴孩子。

就在最近,小其發現孩子情緒非常的不穩定,有的時候會害怕,有的時候會沮喪,情緒低落的頻率太高了。因為擔心孩子在學校受欺負,小其特意約訪了老師,想看看孩子最近發生了什麼事情,怎麼這麼反常。

原來,老師看小其孩子普通話非常標準,朗讀課文的時候有感情有起伏,非常適合演講,便推薦孩子參加了一個比賽。誰知道孩子連在班上展示的勇氣都沒有,一直不敢面對。

這就是所謂的「舞臺恐懼症」,別看孩子平時的時候大大咧咧,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可是到了舞臺上,成為聚光燈下的那個人時,孩子很容易扛不住。

什麼是「舞臺恐懼症」?

「舞臺恐懼症」指的是個體對舞臺的恐懼感。尤其是當聚光燈打下來,自己一個人要面對臺下那麼多人的時候,孩子會擔心自己做不到,做不好,不想出醜,進而出現情緒上的變化,演變出恐懼的心理。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大多和環境有關,孩子自身的認知,會影響他們到底能不能戰勝這份心理上的恐懼,其實孩子不是能力不行,而是自己心裡,過不去那道坎,是負面的心理暗示在作怪。

孩子恐懼舞臺的原因

1、不自信

一百個恐懼舞臺的孩子中,有九十九個孩子,都是因為擔心自己「做不好」而選擇了退縮,恐懼,後退,拒絕。由於對自己能力的不信任,他們的害怕戰勝了信心,使得他們不想再繼續,一到那個情境中,便不自覺地想要逃離。

2、恐懼別人的評論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有舞臺恐懼症的孩子,會放大別人的評論和看法。尤其是剛剛出現這種心理的時候,孩子覺得別人的一舉一動都和自己有關,都是在嘲笑自己,父母的行為也會造成孩子的恐慌,「多想」,讓孩子們過於擔心別人的言論,進而變得恐懼。

3、缺乏勇氣

一上臺就覺得無力,自己沒有依靠該怎麼辦呢?許多小朋友習慣了爸爸媽媽給自己解決問題,在獨自面對問題的時候,就會出現各種慌張的表現,這是因為他們很少這麼做,缺乏勇氣,沒有了心理依靠。

巧用「系統脫敏法」,幫助孩子擺脫「舞臺恐懼症」

1、循序漸進,慢慢讓孩子接受

很多家長都是在孩子出現在舞臺上,因為有了舞臺恐懼症的反應,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孩子會恐懼舞臺,害怕這種場合。

有的時候為了比賽,家長會強求孩子,一定要怎麼做,必須完成,至少要面對完這一場活動等要求。實際上,這種拔苗助長,強求的做法不可取,更容易激起孩子的恐懼感和逆反心理,直接導致孩子情緒崩潰。

此時家長需要循序漸進,別著急,從幾個人的小演講,到一群人的發言,再到公開講話,而後站上舞臺。這樣一個從小舞臺到大舞臺的轉變,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礙,做到「系統脫敏」。

2、認可孩子,對孩子的行為形成正確的認知

要知道,孩子的舞臺恐懼症,絕對不是一種病,嚴格意義上說,它只是一種心理上的屏障,甚至連病都算不上。

結語

所以父母別覺得孩子這是什麼先天性的缺陷,有了這種情況就毀了,完了,孩子一點兒用都沒有。相反,家長需要鼓勵孩子,認可孩子,不論是對他的優點還是恐懼的行為,都要形成正確的認知,別排斥孩子,父母的接納很重要,有利於孩子慢慢走出自己的心理障礙,接受自我。

在這裡提醒大家,孩子一上臺就緊張是常見問題,用好「系統脫敏法」,幫助孩子擺脫舞臺恐慌的問題。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姐育兒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舞臺恐懼症」成了中國孩子的通病,用「系統脫敏法」巧妙治癒
    其實除了歐陽娜娜以外,還有不少孩子也都在很小的年紀就具備出色的舞臺表現力,這種社會現象讓不少父母認為,孩子在舞臺上表現自我是一種在基本不過的能力。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現實生活當中,相信有不少父母都曾因為孩子缺乏舞臺表現力而擔憂,這類孩子明明具備才能,可一到舞臺上就發揮不好,甚至根本沒有勇氣踏上舞臺。
  • 想讓孩子不再恐懼演講?用好「系統脫敏法」,3招治癒孩子恐慌
    一、什麼是「舞臺恐懼症」?其實就是指孩子們在當眾表演或者公開演講的時候會表現出緊張的心理狀態,當孩子們在面對陌生觀眾或者一些公眾場合所出現緊張的症狀都可以稱為「舞臺恐懼症」。其實大部分孩子在面對眾人,進行才藝表演的時候都會產生緊張的狀態,並且這種緊張當時沒有得到有效緩解就會導致表演失敗,最後強化孩子對舞臺表演的恐懼。所以家長們不要再強迫孩子在舞臺上表演,我們需要找到孩子恐懼舞臺的原因,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擺脫舞臺恐懼。
  • 孩子抗拒舞臺,多半是「舞臺恐懼症」,「系統脫敏法」是治癒關鍵
    隨著現代人們教育意識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不單單只注重於孩子的學習課業上,也相繼的給孩子開展一系列的特長培訓。逐漸的「擺脫」應試教育是一個好現象,可是在提高發展孩子的其他技能時,有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好像別很欠缺表現力。比如在做文藝匯報演出的時候,孩子還有些抗拒舞臺,對於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舞臺恐懼症」。
  • 孩子有「舞臺恐懼症」咋辦?培養孩子談吐自如、自信表演需要技巧
    一、舞臺恐懼症都有哪些表現?1、舞臺恐懼症的患者平時和普通人沒有任何區別,但是,每當登上舞臺面對觀眾時,就會不自覺的表現出尷尬、焦慮、緊張、恐懼的情緒,有的還會出現一些身體症狀,比如心慌氣短,臉色潮紅等。
  • 孩子害怕上臺?6-12歲孩子的「舞臺恐懼症」,家長可以這麼解決
    幼兒成長過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點,所以孩子們對於舞臺形式的恐懼,並不是沒有原因,這些方面的內容,家長們知道嗎?一、什麼是「舞臺恐懼症」?我們通常把孩子對於舞臺形式的表演、表現所產生的恐懼心理,稱為「舞臺恐懼症」,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恐懼的不僅僅是舞臺,還有那個不夠自信的自我。
  • 孩子不敢登臺表演,是「舞臺恐懼症」在作祟,合理的引導能改善
    其實不僅是明星子女,現代孩子都是處於同樣的環境中,每天父母都在孩子身邊圍著轉,家長們都急於讓孩子們變得更加優秀,希望將來能在社會上更加有競爭力,幫報了各種特長培訓班,參加各種文藝表演節目,可是家長們有沒有問過孩子到底想不想表演,如果孩子患有"舞臺恐懼症"心理而家長一直逼迫孩子上臺表演,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十分大的影響。
  • 人一多就怯場,孩子有「舞臺恐懼症」,教孩子設置OK線應對怯場
    這時候,孩子原本在家裡把自己的看家本領練得信心滿滿的,一上臺突然一緊張,頭腦就突然空白,什麼都不記得了,可想而知他們當時能發揮出多少水平了。不過,對於孩子和家長來說,則有可能是一次"失敗",因為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都喜歡相互之間作比較,看看哪家的孩子優秀、表現出色。孩子這麼一搞砸,有些家長就急了,開始責怪孩子。
  • 吳鎮宇兒子自爆社交焦慮:幫助孩子化解社交恐懼,可用「脫敏法」
    但是,今年4月底的時候,費曼卻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個視頻,自曝自己有舞臺恐懼症以及社交焦慮。在視頻中,費曼也向大家簡單地普及了舞臺恐懼症和社交焦慮的表現症狀。其實生活中像費曼這樣的孩子並不在少數,這些孩子在網絡上讓人感覺活潑開朗,搞笑有趣,與人交流毫無障礙,甚至是讓人感覺得心應手。但是,一旦社交的場合轉移到了線下,他們就會變得十分的內向,沉默寡言,並對與人社交這件事情感到恐懼和焦慮。
  • 系統脫敏法——克服恐懼和焦慮
    別著急,系統脫敏法來幫您。「系統脫敏法是心理諮詢中用於治療求助者對特定事件、人、物體或泛化對象的恐懼和焦慮的經典技法。」其核心理念就是讓求助者用放鬆取代焦慮和恐懼。可別小看這麼簡明扼要的理念,執行起來可是有具體程序的喔。系統脫敏療法的創建者美國學者沃爾普將其分為三個主要過程:放鬆、等級構建、脫敏。
  • 幫助孩子克服作文恐懼症
    對很多孩子來說,寫作文如臨大敵,覺得無內容可寫,很難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字數,經常需要重寫,進而對寫作文越來越怕,形成了「作文恐懼症」「作文恐懼症」的形成與當下存在的一些不妥當的作文教學有一定的關係,如無視兒童世界的存在、類似於八股文的作文三段式教學手法等,都泯滅了小學生對作文的興趣,造成作文千篇一律、虛假內容多、成人化等現象。
  • 怯場是成長的天敵,「五招」讓孩子像童星阿爾法那樣揮灑自如
    怯場是孩子成長的天敵怯場,顧名思義就是懼怕在公共場合拋頭露面,其表現主要有:心跳加速、手發抖、掌心出汗、面紅耳赤、坐立不安、答非所問、言不由衷、動作失常等。有調查顯示,76%的演講者上臺前都會怯場。英國《每日郵報》2015年5月報導,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醫生安德魯·威爾博士推出了一種幫助睡眠的「478」呼吸法,被稱為「神經系統天然的鎮靜劑」。由於這種方法中呼氣時間是吸氣時間的兩倍,所以會讓肺吸入更多的氧氣。身體中氧氣增多則能調節人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功能,讓人少想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這樣就能寧心定神了。這種呼吸法不僅可使人快速睡眠,還可減輕焦慮,有益於心理健康。
  • 惡魔恐懼症
    ,等於給孩子一生的幸福!        惡魔恐懼症屬於病情比較嚴重的一種恐懼症類型。所謂惡魔恐懼症,就是害怕惡魔真的出現,從而產生恐懼的心理。基本信息 名詞釋義。惡魔本來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但有的人由於看了太多的恐怖片或者聽了太多的鬼怪傳說,會因此置身於恐怖片或者他們想像的那種狀態中,由此產生恐懼。
  • 【yesHEis】上帝的孩子-戰勝舞臺恐懼症
    每個人登臺表演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因為站在臺上就是眾人矚目的焦點
  • 「OK線」,幫孩子跟怯場說再見!
    今天是2019年4月21日,我們要給大家分享的書是《如何培養不怯場的孩子》。很多孩子在正式場合多少都會有些怯場,不能發揮正常水準。本書作者、日本人氣心理訓練師森川陽太郎,獨創了「OK線」心理訓練法,可以在短時間內幫助孩子重拾信心,發揮出真正的實力。
  • 李玫瑾:經歷過「脫敏」教育的孩子,能練出「打不倒」的強大內心
    每個人的成長不可能一直順遂,從孩童時期開始便有著各種小困難,比如和同學掰手腕輸了,上臺演講發抖結巴了,被同伴們孤立了…… 當孩子遇到這些事,必然是自卑消極的,難道家長就眼睜睜看著他當個「縮頭烏龜」藏起來不去面對嗎?甚至自暴自棄走上「不歸路」嗎?
  • 智鵬丨解決社交恐懼症的終極辦法就是走上舞臺
    彩玲人生第一次登上的舞臺,就是這家商業演講俱樂部的沙龍舞臺,她心想:「反正都不認識我,就丟一次臉吧」。當她走上舞臺拿起話筒,兩眼卻一抹黑,大腦一片空白,站了幾秒鐘後,只說出了自己的名字。後面整整的10秒或許是20秒沒有說出一句話,但是臺下掌聲依然響起。彩玲走下舞臺後,發現她居然沒有死,原來上臺不會死,並且還贏得了第一次的掌聲。
  • 關宏峰,你的「黑暗恐懼症」竟然是這樣
    電視劇《白夜追兇》火爆一時累積超過10億次的播放量驚呆了吃瓜群眾豆瓣評分高達9分實屬罕見刷新了國產網劇的歷史紀錄男主關宏峰「福爾摩斯」般的人設更是吸粉無數但是他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傳說中的黑暗恐懼症今天,小編就帶你扒一扒
  • 孩子對網路遊戲成癮?巧用「阿倫森效應」,幫助孩子戒掉網癮
    有時候強制孩子不讓玩,孩子就越愛玩,經常用幫助家裡做家務的事情來換取玩遊戲的時間。相信對於這種情況,很多家長根本不陌生,孩子各種撒潑滾打要手機玩的手段已經讓父母見怪不怪了。可是為何很多孩子會出現"網癮"這一現象?這其實是父母的問題,很多父母在要求孩子做某一件事情,孩子不願意的情況下,就會用對孩子來說有誘惑的事物來讓孩子聽父母的話,比如打遊戲。
  • 孩子負面情緒多怎麼辦?巧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一、為什麼孩子負面情緒這麼多?在《爸爸去哪兒》中,大家認識了田亮的女兒森碟。在節目一開始的時候,森碟帶給人們的最深的印象就是比較愛哭。選房子時,因為沒有選擇喜歡的房子而崩潰大哭,在與爸爸短暫分離時崩潰大哭,甚至于田亮都在吐槽女兒說「你是來表演哭的嗎?」顯然,森碟身上的愛哭體質著實讓大人們有些招架不住。
  • 當孩子有這三種表現時,父母需要警醒,孩子是否患上社交恐懼症
    那麼怎樣知道孩子有沒有患上社交恐懼症呢?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社交恐懼症的一些表現。但是要注意有部分表現不等於患上了社交恐懼症。1.害怕別人注視自己,感到坐立不安。社交恐懼症最麻煩的還是對身體方面的影響。孩子會因為這種恐懼胃裡犯噁心,而且還會出現上廁所尿不出來的尷尬症狀。不僅如此,孩子會時不時感到自己的心臟沒有規律地亂跳,導致整個人陷入了一種極其不舒適的狀態。為什麼孩子會出現會患上社交恐懼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