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有這三種表現時,父母需要警醒,孩子是否患上社交恐懼症

2020-12-22 Doris媽媽說育兒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Doris媽媽說育兒」。

在班裡組織活動的時候,總是會有那麼一些個孩子不願意去參加。還有情況就是參加了活動,孩子卻站在角落一聲不吭,拒絕和周圍的同學一起說笑打鬧,把自己鎖在一個小世界裡,怯生生地看著世界外的孩子。再有就是平常的班級小組討論的時候,有些孩子一同別人說話就放不開聲音,支支吾吾,臉也紅彤彤的。

其實這是孩子患上了社交恐懼症的表現。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社交焦慮障礙,多表現為過分和不合理地害怕、恐懼周圍的事物或者環境。這種恐懼是難以控制的,而且許多有這種症狀的人知道自己這樣是不對的,但是還是會抵抗不了這種恐懼,從而對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很大的消極影響。

那麼怎樣知道孩子有沒有患上社交恐懼症呢?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社交恐懼症的一些表現。

但是要注意有部分表現不等於患上了社交恐懼症。

1.害怕別人注視自己,感到坐立不安。

許多孩子會不經意間養成一種埋頭的習慣,不敢同別人進行對視,而且一旦對視,就會開始胡思亂想自己今天髮型有沒有整理好,自己臉上時不時有髒東西等等,總之就是十分焦慮。

為了避免這些後續的緊張不安,孩子就會選擇埋下腦袋,不願意去接受別人的目光。大概是一種掩耳盜鈴的思維,覺得只要自己不看就等於沒有人注視自己。這些孩子通過拒絕別人的注視來獲得一種安全感。

2.刻意迴避在公眾場合娛樂遊玩。

孩子們在青春活潑的時候總是會成群結隊去各種好玩的地方遊玩。但是有社交恐懼症的孩子是極其反感去這些公共場合遊玩,讓他們出去玩耍,誇張一點說,簡直就是要了他們的命。

就算是勉強答應去遊玩,他們也通常會很沉默,不敢加入大家的討論,就一個人默默地待著,看著別人玩,而且嚴重的還會因為抗拒同別人一起玩耍,做出一些傷害小夥伴的行為。

3.出現臉紅、心慌意亂、噁心、尿不出來等身體表現。

社交恐懼症最麻煩的還是對身體方面的影響。孩子會因為這種恐懼胃裡犯噁心,而且還會出現上廁所尿不出來的尷尬症狀。不僅如此,孩子會時不時感到自己的心臟沒有規律地亂跳,導致整個人陷入了一種極其不舒適的狀態。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會患上社交恐懼症呢?

1.自尊心強但又缺乏信心

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強,但是又沒有信心,難以接受一點點批評或者是自己做出了不完美的舉動。這種孩子在面的一些挫折的時候,很容易一蹶不振,患上社交恐懼症。因為他們一直追求一種完美,一種強烈的自尊,但是內心又很自卑,所以一旦經歷了一些打擊,孩子就會很害怕再去同周圍的孩子交往,總是會覺得周圍的孩子在嘲笑自己。

2.孩子從小受到太多的來自父母的壓力。

父母因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就會對孩子的管教十分嚴格。他們往往都會採用一些打擊式教育,覺得孩子不能夠有一點點驕傲,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天高地厚」,不能夠好高騖遠。這些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真的是倍感壓力。自己做什麼都不能讓父母滿意,而且自己取得的一些成績父母也不重視,只是一味地打壓。時間一長,這些孩子確實不會驕傲了,因為他們陷入了一種很強烈的自卑情緒,覺得自己永遠也不能做好一件事情,害怕受到指責,不能正常地同周圍的人進行交往。

3.先天性的性格內向。

天生性格內嚮導致的社交恐懼症是難以避免的。因為人各有異,有的孩子就是容易害羞。但是由於這種害羞的心理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容易害羞的小孩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之中更容易產生這種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對於孩子來說是比較難以自我跨越的一個檻,那麼作為父母。

需要怎樣做來引導孩子跨過心裡的這道檻呢?

1.父母多帶孩子出去各種地方旅遊。

一個人的眼界開闊了,經歷的東西多了,在心境上就會有所提升,以前橫亙在孩子心中的那種恐懼也會隨著見識的開闊而變得不值一提。但是強行把孩子拉近我們眼中的正常社交這種方式是不太好的,很可能會讓孩子更加恐懼。

建議家長可以先選擇去博物館這種比較安靜的公共場所,然後再慢慢地向登山這種偏運動型的旅遊方式過渡,最後再帶孩子接觸正常的社交,這樣會讓有「社恐」心理的孩子更容易接受。

2.不厭其煩地告知孩子正確的交往程序。

對待有社交恐懼症的孩子家長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能因為自己覺得這種是小事情,就覺得孩子完全可以自己解決。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大家一起玩是一種讓彼此更加了解的過程,告訴孩子可以通過社交找到和自己有相同愛好的人。鼓勵孩子去大膽社交,告訴孩子並不是只有他一個人有這種恐懼心理,其實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有恐懼的心理。

3.如果症狀嚴重,要及時向專業心理醫生尋求幫助。

如果是輕微的症狀在家長的陪伴引導下,孩子也會慢慢走出這種恐懼,但若是嚴重了,需要帶孩子去接受專業的治療。醫生通常會採取藥物治療,催眠治療以及中醫治療等。在同醫生溝通過好相應的治療方式後,堅持帶孩子定期接受治療,幫助孩子擺脫社交恐懼症的陰影。

總之社交恐懼症是大部分青少年兒童都無法避免的一種症狀,但這並不是不能治癒的。家長需要多關注孩子,將這種現象放在心上,積極採取措施幫助孩子走出社交恐懼症的陰影,讓孩子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對於家長引導孩子走出社交恐懼症這一事件,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害羞內向不愛說話?家長別大意,小心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眼看著孩子快要上小學了,但一直是這樣的表現,只要到了陌生的環境,孩子就會表現得很侷促緊張,不是不停地喝水,就是不敢講話,這樣的表現開始讓張莉擔心起來。不放心的張莉最後帶兒子去醫院諮詢了醫生,經過詳細的檢查,醫生說孩子是患上了兒童社交恐懼症,如果一直不幹涉的話,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負擔。
  • 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孩子膽小、怕人是表現,看看育兒專家的建議
    其實不然,教育專家針對此問題曾經建議:當孩子出現這種問題時,就是「社交恐懼症」的表現,這種順其自然在教育孩子時並不提倡,並且建議家長,如果發現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要認真幹預,科學指導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
  • 孩子是否情商高,從餐桌上就能看出來,有這三種表現的娃趕緊糾正
    在同一張餐桌上用餐,就會見識到百人百態,其中情商高低更是立見分明。個人的情商將是今後生活工作中的一張名片,他人通過這張名片對你關注、評價、影響。 餐桌見情商,細節見修養:孩子是否情商高,從餐桌上就能看出來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餐桌禮儀都是社交禮儀中重要一項。
  •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社交恐懼症如何自愈
    生活中人人都是離不開社交。社交可以讓你的生活更加豐富美好,但是社交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各種各樣的事情。這樣有不少人就會懼怕社交,那麼社交恐懼症的表現,這是需要大概有個了解,不然當你自己有社交恐懼症的時候,自己都不會知道。會對你的生活大大折扣,讓身邊的朋友和親戚都遠離你。
  • 孩子的這三種表現,證明「缺乏安全感」,家長們要給予保護
    爸媽們要及時觀察孩子的這幾種表現,給孩子十足的安全感。 孩子出現這三種表現,說明缺乏安全感 第一種:經常害怕與人接觸、交流,牴觸陌生環境
  • 孩子有「舞臺恐懼症」咋辦?培養孩子談吐自如、自信表演需要技巧
    父母們在童年時大都有過參加學校文藝匯演的表演經歷,當面對臺下黑壓壓的觀眾,大部分人都會感到心跳加速、臉部發燙、大腦一片空白,平時排練的動作臺詞,在此時統統都被忘記了,這就是平日裡我們經常說的「舞臺恐懼症」。
  •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家長千萬別大意,謹防兒童社交恐懼症的出現
    它主要表現為對某些特殊人群,或者是有些是泛化為所有的人群。凡是要與人發生交往的這種場合,他就特別的緊張和懼怕。有些人早期可能,在特定的場合,學生要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或者說工作人員要做演講,領導要上臺講話。老師要上堂上課,這些特殊的場景,他第一次可能會出現恐懼。直到後來到越發嚴重了,他可能會對任何這種與人接觸他都會恐懼,這種情況就是比較重了,這是叫社交恐懼。
  • 看到異性就緊張臉紅 有可能患上異性恐懼症
    這樣的孩子,有可能患了「異性恐懼症」  □記者 譚萍 實習生 黨豪傑  閱讀提示  看過美劇《生活大爆炸》的你也許會記得,印度男孩Raj,一看到女孩就渾身不自在,出汗、臉紅、說話結巴。和異性交流時,他只能看著天空或地面來緩解壓力。
  • 黑龍江京科腦康為你解答:性格內向就是社交恐懼症嗎?
    這樣的情況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有哪些表現? 在我們的生活中,身邊的「膽小鬼」或宅人其實並不少見,他們在微博、微信、QQ等虛擬的社交網絡上非常活躍,卻害怕在公眾場合與人面對面交流。
  • 易烊千璽坦白有社交恐懼症:現代人的孤獨恐懼感都表現在這點上
    在現在的社會裡,很多人都有一定的社交恐懼症:我們會在演講時忍不住結巴,遇到認識的人時會因為是否要打招呼而在心裡展開了一系列的激烈鬥爭……但是這些表現只有出於恐懼而不是害羞時才可以被稱為社交恐懼。而極端的是,部分人為了避免這種「尷尬」,直接選擇了迴避一切社交活動,像刺蝟般保護自己不受外界的傷害。導致社交恐懼症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自身不夠優秀,或者是因為外貌的缺陷,身體的缺陷,而導致害怕與人來往;也有可能是因為家庭原因,如果家中經濟條件不好,或者有其他原因,也會造成社交恐懼,同時,如果長期你生活在一個環境壓抑的社會條件中,也會有社交恐懼症。
  • 吳鎮宇兒子費曼自曝有社交恐懼症:內向孩子的優勢在哪裡?
    其實費曼有苦衷。為了澄清自己,他發了一條微博,坦言自己有舞臺恐懼症和社交焦慮,網上搞怪純粹是為了逗大家開心,並不是真實的他。大街上經常有這樣的場景:一位媽媽偶遇同事,呵斥孩子打招呼:叫叔叔!大方一點!膽子這麼小,以後可怎麼辦?家長不知道,孩子的內向是天生的,強迫孩子改變,會讓他覺得:我的行為異常,是一個失敗者,我比不上別的孩子,不配得到父母的愛。
  • 單親家庭女孩遭男友劈腿 患異性社交恐懼症欲出家
    單親家庭女孩遭男友劈腿 患異性社交恐懼症欲出家 >馮婧懿/繪  從小媽媽灌輸「男的不可信」 上大學後男友「腳踏三條船」  女研究生患上異性社交恐懼症  男朋友「腳踏三條船」,身邊的校園戀情多以分手告終,這讓研二女生思奇(化名)無法相信愛情,決定遠離紅塵。
  • 馨香智慧:孩子有社交恐懼症,高度敏感?討好型人格怎麼破?
    馨香智慧:孩子有社交恐懼症,高度敏感?討好型人格怎麼破?相信不少的家長有這樣的煩惱:自己家裡的孩子常閉門不出,自閉,不敢與別人打交道,有社交恐懼症,迴避社交!1、社恐的本質是什麼?不少孩子由於外貌、長相、身高、成績等跟別人有差距,就從心底裡瞧不上自己。對自己要求太高 認為自己還沒有達到自己要求的底氣標準,怕露怯!或許有些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沒有關注孩子身心靈的成長,沒有從家庭環境或者學習環境中得到很好的指引和鍛鍊,導致孩子潛意識裡是缺愛的,是低自我價值的。
  • 「舞臺恐懼症」成了中國孩子的通病,用「系統脫敏法」巧妙治癒
    其實除了歐陽娜娜以外,還有不少孩子也都在很小的年紀就具備出色的舞臺表現力,這種社會現象讓不少父母認為,孩子在舞臺上表現自我是一種在基本不過的能力。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現實生活當中,相信有不少父母都曾因為孩子缺乏舞臺表現力而擔憂,這類孩子明明具備才能,可一到舞臺上就發揮不好,甚至根本沒有勇氣踏上舞臺。
  • 孩子有這三種表現,暗示智商高,尤其是第一種!
    孩子的智商到底如何,我們其實也拿不準。但如果你家孩子有這三種表現,往往智商高於同齡人,一起來看看吧!大多數家長可能覺得小孩子是頑劣,卻沒有想到這是高智商的表現!表面上孩子是調皮搗蛋,但實際上他們是在對外界保有著好奇心和新鮮感,從而進行探索。只要不涉及原則問題,就讓他們盡情去探索吧!還有助於放飛孩子的想像力呢!
  • 從認知學派角度看社交恐懼症
    我對朋友說,你弟弟有可能是社交恐懼症吧。 很少有人關注社交焦慮障礙(又稱社交恐懼症),甚至患上社交恐懼症的人也很少作為主要病因去求治,因而在診斷和治療中常被忽視。但是,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交往障礙對成人和青少年的影響已日趨嚴重。此外,成人期的社交恐懼症也會給家庭帶來壓力和負擔。
  • 孩子上大學了,父母是否還需要支付撫養費?
    值得注意的是,離婚協議中關於撫養費的約定並不能直接強制執行,如果對方拒絕支付撫養費,可根據離婚協議約定向法院起訴要求給付撫養費並支付違約金,在拿到法院的判決後再申請強制執行。在因一方不支付撫養費提起訴訟時,還可以請求法院在判決中確認離婚協議中約定的支付撫養費的方式及具體的數額、頻率、時間等內容,這樣的請求一旦經過法院的確認,成為法院判決的判項,以後一方再不支付撫養費時就不需要另行起訴,直接申請強制執行該判決即可。父母有撫養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的義務。
  • 吳鎮宇兒子自爆社交焦慮:幫助孩子化解社交恐懼,可用「脫敏法」
    為了與喜歡自己的觀眾有更直接的接觸,不少明星子女在節目結束後,於社交平臺上申請了自己的個人帳號,便於在網絡上與網友、觀眾進行更親密的互動與交流。著名演員吳鎮宇的兒子費曼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他在微博上建立了自己的個人帳號並常常與網友進行互動。費曼經常在微博上發布自己的動態,也時常和網友進行一些搞笑的互動,他在微博上的表現讓很多人覺得他是一個社交小能手。
  • Day34:我的孩子沒有朋友!別讓社交恐懼害了孩子的一生!
    而社交恐懼症在兒童時期或成人早期當中也越來越常見。 其實很多家長會忽視「社交恐懼症」給孩子帶來的危害。這種病症雖然暫時不會對孩子構成很大的威脅,但長遠的危害卻是不能忽視的! 患有社交恐懼症的孩子會在與人溝通時感到擔心、緊張。
  • 費曼自曝患社恐和舞臺恐懼症,如何才能讓孩子被世界接納?
    心理學上對社交恐懼有這樣一個定義:所謂社交恐懼,簡單來說就是孩子持續害怕在一個或者多個社交場合與陌生人交流,表現出極度緊張和恐慌的情緒。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在一大群孩子當中,總會有那麼一兩個孩子是落單的。但他們本身其實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也安於這種獨自的狀態!只是在成年人的眼裡,這是一種不合群的表現。一個孩子的社會感是需要慢慢探索的,就好像花開花落總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