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認知學派角度看社交恐懼症

2021-02-19 寫心

請點擊上方藍字「寫心」予以關注,謝謝!



 

朋友說她弟弟近40歲了,常年只呆在家裡。在家萬事都好,但只要外出就呆若木雞,精神高度緊張。朋友認為她弟弟是耍賴,因為從青少年時期讀書開始,他雖然害羞內向,但還是外出,只是不想幹活、是啃老族而已。我對朋友說,你弟弟有可能是社交恐懼症吧。

 

很少有人關注社交焦慮障礙(又稱社交恐懼症),甚至患上社交恐懼症的人也很少作為主要病因去求治,因而在診斷和治療中常被忽視。但是,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交往障礙對成人和青少年的影響已日趨嚴重。此外,成人期的社交恐懼症也會給家庭帶來壓力和負擔。

 

社交恐懼症是青少年時期和成人期發生率相當高的焦慮性神經症,它開始發生時往往是在青少年中期,據美國全國範圍調查,社交焦慮障礙在成人終生的發生率為13.3%,發生率僅次於抑鬱症。

 

社交焦慮障礙的特點是頑固地認為自己在公開場合可能會發生困窘和羞辱而恐懼,產生過度的焦慮反應。社交焦慮常常有長期的過程並帶來實質性的不良後果,使學業、職業、社交都受到影響,情況嚴重的退縮在家,不敢見人,難以參加社會工作。

 

為什麼會患上社交恐懼症?

 

沒有單一的原因。目前的研究認為,從發展的過程來看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遺傳基因、氣質特徵、父母影響、早期創傷、認知傾向等,它是一個複雜過程的致病機制。認知學派指出社交恐懼症患者的認知過程有病態性的特徵:偏差的認知傾向進而嚴重影響了患者社交行為的正常表現。

 

認知學派認為:社交恐懼症的信息加工模型使他們把社會環境的壓力看得很嚴重,從而產生焦慮情緒。社交恐懼症患者在他們的早期經驗中(即青少年時期)發展出一系列有問題的假設:「我必須顯得聰明」、「如果我表現出緊張,別人就會認為我很奇怪」、「我不被別人喜歡」。一旦出現某些外界的負面評價讓他們證實了自己的想法,焦慮、害怕別人評價、逃避就成為一個惡性循環,這個惡性循環主要有三個環節:



 

首先,他們有高度聚焦於自我的注意模式。他們把對社會情景的注意轉移到高度聚集在自我的感受和想像上,把注意力集中在關注別人如何評價自己上,並作出錯誤的推理,結果引發對自我身體狀態的負性知覺,出現發顫、出汗、臉紅,感覺心跳加速、咽幹,想講話又說不出,這些感受又進一步加劇了他們在焦慮情景中對自己負面的、扭曲的觀點。

 

其次,他們習慣性地使用安全行為策略來試圖防止或逃避恐懼的發生,這些策略非社交焦慮障礙的人是不會採用的。例如,他們會試圖記住別人說的每句話,防止自己在交談中忘記了別人說的話而顯得愚蠢;他們在社交場合避免發表意見,並不是因為怕說錯,而是怕被人評論。這些安全行為策略維持了惡性循環,因為在他們看來,由於使用了這些安全策略,所以恐懼沒有發生。加之,他們在社會交往中使用了記住別人說話和自我監控的策略,導致他們在社會交往中顯得疏離、無興趣、不投入,又致使對方認為是社交恐懼症患者不喜歡他們,從而作出不友好的反應。這種互動模式反過來強化了社交恐懼症患者關於自己不受別人喜歡的負性想法。

 

再次,在與別人的交往中,社交恐懼症患者對別人反應中的負面信息特別敏感,他們的情緒反應建立在自己想像、估計的感受性上而不是客觀存在的社交威脅上。為了減輕焦慮,他們會不斷強化自己的安全策略;因為害怕出錯出醜,他們會更加注意自我;會使用扭曲的內在感受信息對自我的形象做出錯誤的推論,結果在恐懼的社交的惡性循環中越陷越深。

 

社交恐懼症患者對自我的評價都較低,簡單地說就是:他們認為自己不夠好→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緊張地控制自己,想表現好。結果把注意力、精力都放在這些方面上,就使社會適應力下降,同時也使該做的事沒有精力去做好。最後的結論是自己還是不好,別人還是不喜歡自己。

 

若你是社交恐懼症患者,怎麼辦?

 

社交恐懼症患者往往都不主動求治,所以要走出障礙,第一步,是你要付出代價去面對它。克服社交恐懼的目標不是要消除所有的焦慮。而是要把你的焦慮減輕到它不再那麼幹擾你的日常生活,幫助你不再那麼過於擔心自己的表現。

 

第二步,改變你焦慮性的想法:①要考慮想法有沒有證據。你的想法有事實支持嗎?這些事實只是證明你的焦慮想法有道理,還是可能有其他的理解?你是否確切知道你的預期會變成現實?在什麼時候並沒有變成現實?②問你自己一個關鍵性的問題:你能想出一個所有人都喜歡的人嗎?③即使所有人都注意到你,你確定他們的看法都是負面的嗎?④你還有除了逃避以外的其他替代方法嗎?⑤戰勝災難性想法:即使別人對你有不好的看法,那又會怎麼樣?真的有那麼麻煩嗎?⑥轉個角度重新以一種積極的方法去思考。

 

第三步,直面恐懼情緒,做出暴露計劃一步步執行。真的要行動起來去做!例如:找機會當眾說話;隨意社交性接觸簡單交談;有意成為別人的注意點;在別人面前吃喝、寫字;面對權威人士。

 

第四步,改善交流方式,學習人際交談技巧。

 

第五步,學習應對表揚、應對拒絕,學習自信陳述。

 

第六步,勇於認識新朋友,擴大社交圈子。

 

說起來仿佛很簡單,就是這幾步?

 

是這樣。如果你看了一本改造家居環境的書卻沒有任何行動,那麼你的房子自然毫無變化;如果你今天看了這幾步技術介紹,但你不行動起來,當然還會是老樣子。

 

減輕焦慮涉及改變你的思維方式,改變你在令你害怕的情景中的行為方式,但實踐其中的方法會是一個持續不斷的艱辛過程,需要你數月甚至經年付出持久的耐心與努力。

 

但你做到了,就終將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本文是「寫心」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名。謝謝!]

相關焦點

  •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家長千萬別大意,謹防兒童社交恐懼症的出現
    社交恐懼症,又叫社交恐怖症。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特殊類型,我們說恐懼症它是對特殊的場景,或者對象的一種過度的懼怕。而社交恐懼症,是對社交長期的過度的懼怕。社交恐懼症的人群美國有一個調查,在社交恐懼症的人群中女性更多,男性比女性要少一些。一般發病年齡大概在15歲左右,很多這樣的疾病,是在發病以後,有一個調查。至少10幾年以後,它才會第一次就診。
  •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社交恐懼症如何自愈
    生活中人人都是離不開社交。社交可以讓你的生活更加豐富美好,但是社交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各種各樣的事情。這樣有不少人就會懼怕社交,那麼社交恐懼症的表現,這是需要大概有個了解,不然當你自己有社交恐懼症的時候,自己都不會知道。會對你的生活大大折扣,讓身邊的朋友和親戚都遠離你。
  • |社交恐懼症,該如何自愈?
    電影雖然設置了一個溫暖而治癒的結局,但是卻將「社交恐懼症」這一主題推到了人們面前。每個成人都生活在社會,都在社交,感覺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佔比很少?錯了!很多我們印象中,跟社交恐懼症沒有半毛錢關係的人,都深受其困擾。《奇葩說》的「辯論之神」黃執中,曾在採訪中坦言,小時候他有嚴重的社交恐懼症。
  • 患有社交恐懼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其實,對星星的這種體驗,我都能感同身受,因為我也有過在公共場合過於緊張,以至於對社交關係感到恐懼的時候。 在現代社會,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大,無論在網絡上,還是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會聽到有人在說自己有社交恐懼症。 那麼社交恐懼症到底是什麼呢?
  • 內向的你別害怕,社交恐懼症怎麼治好?NMN幫助你
    社交恐懼症怎麼治好?社交恐懼症困擾著很多人的社交,行為療法是治療社交恐懼症的首選方法,社交恐懼症怎麼治好?不否定自己,不斷地告誡自己「我是好的我」,「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麼地步就做到什麼地步,只要盡力了,不成功也沒關係。不回憶不愉快的過去,過去的就讓他過去,沒有什麼比現在更重要的了。
  • 我有社交恐懼症,擔心別人看穿我的想法,不敢看對方眼睛怎麼辦?
    我有社交恐懼症,擔心別人看穿我的想法,不敢看對方眼睛怎麼辦?有人說,自己性格內向不喜歡與人交往,事實上,很多外向性格的人,也有社交恐懼症。以後和別人溝通的過程中,會不自覺迴避對方的目光,不敢看對方的眼睛,越是躲避,溝通越不自然,最後,因為害怕這種尷尬的局面,不得不減少社交活動。
  • 聽說當代年輕人人均社交恐懼症?
    聽說當代年輕人人均社交恐懼症?熟悉是因為當代年輕人總喜歡將「社交恐懼症」掛在嘴邊,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有社交恐懼症。陌生是因為很多人沒有真正了解社交恐懼症,也並不是真正的社交恐懼症患者,甚至將內向當成了社交恐懼症。內向≠社交恐懼症
  • 「社交恐懼症」人群,害怕的到底是什麼?
    在解析社交恐懼症時,我們常常會用到一個詞,這個詞也是社交恐懼症患者最常有的一種症狀——焦慮。很多社交恐懼症的患者都會感覺到焦慮,但我們來反向探討一下,焦慮其實也是引發社交恐懼症的重要原因。那麼,人為何會感到焦慮呢?其實,焦慮的原因多種多樣,要完全地剖析並非這一個小節可以做到。在這裡,我們來說明一下與社交恐懼症相似的由焦慮引發的心理疾病——不完美焦慮症。
  • 跟人說話不敢對視面紅耳赤,有可能是社交恐懼症導致植物神經紊亂
    因為你害怕自己失控,所以你就越想要控制,結果表現出誠惶誠恐,如履薄冰的性格,並自發地自我封閉變得孤僻高冷,這種狀態也會體現在社交恐懼症,廣場恐懼症,電梯恐懼症,幽閉恐懼症中,當潛意識層面的不安全感被觸發,由此啟動心理自我防禦機制,比如當你跟人交往過程中,害怕眼神對視,想要極力避免,結果反而面紅耳赤,心慌意亂,同時伴隨手腳無措,這就是社交恐懼症(socialphobia),更糟糕的情況由於內在的自我攻擊跟自我否定引發人格危機
  • 智鵬丨解決社交恐懼症的終極辦法就是走上舞臺
    她甚至可以走出去,面對更多人進行宣講,她徹底突破了自己,擁有了勇氣,一次次的挑戰,一次次的突破,她超越了自己……有一部分人會成為後天的失敗者,這就是社交恐懼症人群。他們在自卑和恐懼中長大,變得極度敏感和不自信,甚至偏執。
  • 你有「恐懼症」嗎?
    噪音恐懼症;聲音恐懼症構詞:acoustic + o + phobiaAcoustic adj.聲學的;音響的;聲音的2. 人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構詞:anthropo + phobiaAnthropo-, 源於古希臘語 『ánthrōpos』, = man \ human例如: anthropology n.人類學5.
  • 克服社交恐懼症,練就「厚臉皮」(附送十六招)
    社交恐懼症也叫社交焦慮症,是對社交或公開場所感到強烈恐懼、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觀察的環境或表演場所,有一種明顯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和難堪。有些患者對聚會、打電話、商店購物或與人溝通感到困難。社交恐懼症多發於青少年或成人早期,男女機率均等。
  • 社交恐懼症還真是種病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崇尚「獨自生活」,他們不談戀愛,不結婚,也不喜歡社交。更有年輕人自稱患有社交障礙,那麼究竟什麼是社交障礙?不社交到底是不是病呢?輕度不善社交非精神障礙輕度不善社交或不喜社交並不是精神障礙。
  • 用光遇來解釋,什麼叫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如何自我治癒?
    一個不想透露名字的粉絲問我,社交恐懼症該怎麼辦?01TA的問題是這樣子的:TA是一個很內向的人,TA深受社交恐懼症的困擾。02用光遇的遊戲機制,來解釋社交恐懼症在光遇這個遊戲裡,有這樣一個機制。這是社交的第一步。而內向的人,就是沒有走出這個第一步。沒有點火這個動作,也就斷絕了所有後續的可能性。為什麼有些人,脾氣不好,不體貼,對朋友不好,可是身邊依然有很多夥伴?為什麼內向的人,朋友少?因為內向的人,不敢和人點火。內向的人,臉皮太薄,又想太多。
  • 職場上社交恐懼症應該這樣克服:相信自己!
    社交恐懼症應該這樣克服大庭廣眾下,你是否總是手足無措,不由自主地退縮,一旦硬著頭皮上了,又因為失態而悔不當初。下一次機會出現時,你會因此變得更加膽怯,再一次錯失良機。就這樣,惡性循環著,自信心也逐漸消失殆盡。其實,你是得了社交恐懼症。幾乎所有人,都曾被「出其不意」的社交恐懼打垮過。
  • 社交軟體越多,越多年輕人恐懼社交?心理醫生解讀當代年輕人社交
    「門診中我也遇到不少社交恐懼症的案例,不過只有部分明確是因為社交問題前來就診,經過問診和檢查明確社交恐懼症,更多的是因為其他問題前來就診,在詢問病史時,發現存在社交恐懼的情況。」米國琳介紹。
  • 電影 | 《社交恐懼症的生活》
    《社交恐懼症的生活》視頻描述了社交恐懼症人群的真實感受,你是否似曾相識……
  • 哪有人喜歡孤獨,只是他們有社交恐懼症
    對於個體來說,社會交往能夠讓個人去認識世界,了解社會,形成自己的人際交往圈子,可以說人天生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和別人進行交流,就算是簡單的商品交易也是社交的一種。人不可能孤獨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活著就需要同別人交流,而社交恐懼症則會阻礙個人的發展,將個人孤立起來。
  • 單親家庭女孩遭男友劈腿 患異性社交恐懼症欲出家
    單親家庭女孩遭男友劈腿 患異性社交恐懼症欲出家 >馮婧懿/繪  從小媽媽灌輸「男的不可信」 上大學後男友「腳踏三條船」  女研究生患上異性社交恐懼症  男朋友「腳踏三條船」,身邊的校園戀情多以分手告終,這讓研二女生思奇(化名)無法相信愛情,決定遠離紅塵。
  • 社交恐懼症戴什麼墨鏡?
    3.社交恐懼症參加Party,墨鏡一戴,誰都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