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 實習生 王幽
打油的漏鬥——沒底兒,理髮師的徒弟——從頭學起,七八月的南瓜——皮老心不老……從小跟著外婆長大的成都姑娘陳典,記憶裡有好些有趣的歇後語,用畫筆留住這些歇後語,是這位「85後」與世界對話的方式。因為不喜歡睡懶覺、逛街這類普通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陳典被朋友們戲稱為「老年人」,她索性給自己取名「典婆婆」。
辭職作畫
用水墨記錄傳統民俗
本科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碩士求學於倫敦大學切爾西學院,學習室內環境設計的陳典剛畢業時是個標準的白領,從事著室內設計工作。
日復一日的設計工作中,她總會想起那些學畫的日子。六七歲起,陳典開始拿著水彩筆描摹世間萬物;小學時,她的周末在少年宮的國畫課上度過;再大些,她求教於川籍畫家周元澤,也曾試圖用畫筆點綴世界。
觸動心靈的,或許又是那些獨自一人在英國求學的日子。在倫敦生活的近兩年,陳典時常帶著用廢紙盒做成的畫板和幾支毛筆,在泰晤士河旁邊畫人物畫像。「你要不要中國水墨頭像?」幾番交流下來,中國元素十足的繪畫風格,總能收穫一些外國朋友的肯定。
要做自己喜歡的事,陳典這樣想著,而後辭去了設計事務所的工作,開始醉心於繪畫世界。
「立了秋,扇子丟。」2015年,陳典第一次在自己的公眾號「典婆婆擺閒畫」發布文章,俏皮又風趣的風格開始受到關注,隨後她又開始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創作水墨漫畫。一時間,歇後語、童年記憶、日常生活都成了作畫的素材。陳典會用漫畫調侃「雙十一」的搶購經歷,也會用筆墨記錄「歷史上的今天」。
如今的陳典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筆下熱情幽默、詼諧直率的人物故事依舊鮮活,她還以小女兒為原型製作了一組表情包。
目前,陳典創作的部分水墨漫畫開始在義大利與中國合辦的《世界中國》雜誌上連載,她希望用這樣的方式讓世界看到傳統中國的模樣。
筆尖百態
用畫筆描繪歇後語圖集
小時候陳典聽大人們「擺龍門陣」時,總能聽到一兩句歇後語。可就是這一兩句「不一樣」的話總能畫龍點睛,又極具感染力,讓熱聊中的大家笑作一團。
當年那些喜歡說歇後語的大人們正在慢慢老去,一些傳統的故事和語言也逐漸淡出了新一代年輕人的視線。陳典不甘心看著它們被時代淹沒,決定用繪畫為傳統民俗保留一份能量。就這樣,一本以水墨畫繪就的歇後語畫集誕生了。
產生這個念頭之後,陳典開始處處搜集歇後語。在翻閱數本歇後語大全後,她選擇出其中適合創作成畫的句子,再輔以幽默的筆觸表達。
還有部分內容來自家中的「段子手」:外婆和姨婆。「丫頭抱到酒罈子啄瞌睡——醉也沒醉,睡也沒睡」,看到這句歇後語的時候,陳典捧腹不已——那是外婆深夜用微信發送給她的歇後語,「老一輩的人真的自帶包袱,外婆知道我在收集歇後語,大半夜還在給我發,認真得很。」
今年7月,陳典以「典婆婆」署名的歇後語圖集《皮笑肉也笑》正式出版,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梁平在推薦這本書時提到,「以誇張和機智的筆法將傳統民俗和現代時尚完美融合,讓人看了就懂,懂了就會,餘味無窮。」
歇後語圖集的出版只是民俗文化傳承的一個開始,未來,陳典還計劃著做一些水墨漫畫風格的小動畫,擦亮被蒙塵的民俗寶藏,「這些有趣的民俗文化,應該永久地流傳下去。」陳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