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畫筆 繪出文化扶貧之路

2020-12-25 人民網青海站

完德尖措正在製作唐卡。資料圖片

  畫布由結實的棉線繃在畫架上,有的剛剛用炭筆勾起了線稿,有的已經上了色,有的還加勾了金線。每張畫布前都放著一個坐墊,坐墊旁邊擺著幾支毛筆,幾隻白色的小碟子,裡面混合著樹膠和研磨好的礦物質顏料。

  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熱貢龍樹畫苑裡的學員都已回到畫苑,完德尖措正在教學員們畫漢傳佛教風格的唐卡畫。作為唐卡藝術的傳承人,完德尖措教學員描繪的不僅是一幅幅精美的畫作,更是學員的脫貧致富之路。

  靠畫唐卡脫貧致富,第一步就是要傳授貧困戶唐卡繪製技藝。完德尖措所在的熱貢龍樹畫苑正是集中培養唐卡藝人的重點傳習機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藝術人才,以「畫苑+農戶+基地」的經營模式,集設計、加工、生產、銷售、培訓、宣傳、展覽於一體,同時也是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第一批命名的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完德尖措十多年如一日,培養了358名熱貢唐卡藝人,學徒遍布全國,中央美院、山東藝術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的一些畢業生慕名前來拜師學藝,其中還有女徒弟和殘疾人學員。「以前只有男人能學唐卡,女人就只能在家務農。招收女徒弟的話,一家人裡兩個人都可以作畫,收入翻番。」完德尖措說道。

  畫苑的大多數學員都來自貧困家庭,熱貢龍樹畫苑一直對所有學員免學費、免住宿、免吃飯,還承擔學員回家的交通費用。平均每年都要投入140萬元用於學員吃住、繪畫用品、補助等。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學員不能來畫苑學習,完德尖措就去學員家裡教他們繪製技法。「即使學員不能來畫苑,我們一樣給他們發補助,希望可以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唐卡技藝的傳承幫助了許多貧困學員的家庭,完德尖措已出師的260名學徒中,年純收入達100百萬元以上的就有30餘人,不同程度上解決了貧困戶生活困難問題。完德尖措對接國家扶貧政策和產業政策,開展文化扶貧,積極回饋群眾,拉動群眾增收致富,成為扶貧幫困的典範。

  同時,完德尖措結識了許多文化界朋友,在北京、西安、深圳、太原等地與文化企業籤訂常年購銷合同,在熱貢每年籤約藝人400餘人,帶動當地400多戶貧困戶從事熱貢藝術事業,平均每戶每年增加收入5—10萬元不等,年生產唐卡、堆繡、刺繡3000餘幅。

  習得唐卡技藝之後,如何把唐卡賣出去,是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一環。完德尖措積極探索唐卡技法和畫作內容,創新豐富唐卡內涵。

  「現在我們繪製的作品是山西訂單,主要以漢傳佛教人物為主,之前我們還為廣東和福建等地的客戶繪製過關公和媽祖。」完德尖措告訴記者,如今唐卡市場逐漸趨於飽和,繪製漢傳佛教風格的唐卡可以為學員打開更廣闊的銷售市場,學員的作品也更容易被市場接受。

  在同仁,這片「夢想成真的金色谷地」,熱貢龍樹畫苑畫師完德尖措用自己的畫筆為當地群眾描繪出了一條「文化扶貧」致富路。

  當談及畫苑的名字時,完德尖措說:「作為熱貢藝術傳承人,我會繼續腳踏實地向前邁步,努力追逐自己的藝術傳承夢,以唐卡傳承技藝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致富,讓他們早日走上致富的路。」

(責編:陳明菊、楊陽)

相關焦點

  • 小小畫筆繪出暖心扶貧路(圖)
    駐村期間,他不僅積極投身於當地基層扶貧一線工作,還在工作之餘用手中的畫筆將扶貧工作中的感人瞬間一一記錄。李江看著畫紙,回憶起這一段段充滿汗水和美好的扶貧故事,對筆者說:「這些畫記錄的都是我在駐村工作中的所見所感,以及我們為老百姓幹的一點實事。或許在脫貧任務完成以後,當我翻開這些畫,便會想起這一段美好回憶。」  李江對潤湖村的一山一水,一房一瓦都倍感親切,他的第一幅畫畫的就是家鄉的房子,畫中那杆欄式的木樓更是他兒時的樂園。
  • 用畫筆繪出歇後語圖集 「85後」川妹子的水墨人生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 實習生 王幽 打油的漏鬥——沒底兒,理髮師的徒弟——從頭學起,七八月的南瓜——皮老心不老……從小跟著外婆長大的成都姑娘陳典,記憶裡有好些有趣的歇後語,用畫筆留住這些歇後語,是這位「85後」與世界對話的方式。
  • 用畫筆繪電影海報,孩子們這樣講述自己和中國電影的故事
    用畫筆繪電影海報,孩子們這樣講述自己和中國電影的故事 2020-10-19 2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畫筆繪就多彩人生[圖]
    今年75歲的朱恩群,家住湖濱區車站街道東風社區原市木器廠家屬樓,家裡的面積雖然不是很大,但他還是給自己拾掇出了一間畫室。畫室的牆上掛著剛完成的《虎嘯圖》,畫案上是正在繪製的《祥鶴圖》,室內瀰漫著淡淡墨香。    朱恩群幼時只上了3年學,因為嗓子好,9歲被選入陝縣人民劇團。年輕時,他幹過木匠、油漆工,設計過家具,還在二印和色織廠從事過花布的圖案設計工作。
  • 洛南:「小畫筆」繪出鄉村振興「大藍圖」
    商洛新聞網訊:日前,洛南縣巡檢鎮通過手繪百米畫廊形式「扮靚」農家庭院,有效改善人居環境,全面助推鄉村振興,形成了「村村清潔、家家整潔、人人保潔」的良好氛圍,「小小畫筆」繪就了鄉村振興「大藍圖」。小城鎮勾繪大願景巡檢鎮積極踐行「兩山論」,大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創新方式強化人居環境專項整治、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主題宣傳。在不破壞農戶庭院整體風貌的基礎上,以手繪牆畫的方式,在外牆描繪出「農村人居環境專項整治行動」主題百米畫廊,用通俗易懂、簡約大方、貼近生活的藝術語言,勾畫出鄉村振興的美好願景。
  • 神奇畫筆繪熊貓——家在成都主題活動圓滿舉行
    作為2020年度「Home in Chengdu」系列主題文化教學的收官活動,為讓大家更喜愛成都,了解成都文化的多樣性與不同色彩,主辦方將此次的活動主題設置為「神奇的畫筆」。本次活動採用國畫和糖畫兩種不同的畫筆來教授我們的外籍友人書畫熊貓,感受傳統文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融合與交匯。
  • 廣藝:走「藝術扶貧」之路
    本報記者 劉 琴 通訊員 穆 捷 張宇璇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西藝術學院校長鄭軍裡的一則「脫貧摘帽後應加大文化藝術的扶貧力度」的提案引起關注。他表示,廣西藝術學院作為藝術院校,一直在積極探索用繪畫、詩歌、音樂等藝術的形式助力脫貧攻堅。長期以來,廣西藝術學院充分發揮藝術院校的專業優勢,著眼「藝術扶貧」,紮實開展鄉村振興工作,走出了一條以「畫說扶貧」「歌說扶貧」為品牌的特色鮮明的文化扶貧路。
  • 魏來畫筆 繪畫美好未來
    展望過去,口誅筆伐者不在少數,用一支支筆書寫人生的,描繪個人藍圖的,這一類通過筆觸在某種載體上印寫出一筆一筆,一頁一頁的作品,往往帶著憾人的力量。而在當前這樣一個「網際網路」時代,亦或稱為一個「網際網路載體」的時代,人們的生活人們的衣食住行越來越依賴於網絡,很多人更青睞於用朋友圈和微博來記錄生活,而逐漸的遺忘了還有毛筆的存在。
  • 用畫筆向生活「表白」,她們活出了自己的「文藝範」
    用畫筆記錄當下,用顏色填充每天,生活會越來越豐富多彩。有這樣幾位河南女性,用手中的畫筆,畫出了心情,畫出了生活,畫出了心中所想。用「二十四節氣圖」向鄭州表白立秋前後,一套描繪鄭州二十四節氣的插畫在網絡上熱傳。畫面裡,既有熟悉的鄭州高樓地標,也有平常生活裡的煙火氣。
  • 小畫筆大名堂 繪出外貿「彩虹橋」
    「別看這小小一支畫筆,市場售價僅僅幾美元,而我們今年賣了數萬隻,銷售額比去年多了一倍。」指著即將運往國外的一箱彩筆,文具製造商趙吉華高興地說。趙吉華經營的杭州彩虹文具用品廠,出口各類文具,螢光筆、燈筆等特色畫筆。
  • 粵菜師傅工程:扶貧和鄉村振興的「風味之路」
    新華社廣州6月3日電題:粵菜師傅工程:扶貧和鄉村振興的「風味之路」新華社記者徐金鵬、肖思思、黃浩苑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在粵菜之鄉廣東,歷史悠久的粵菜正在煥發新的活力。2018年以來,廣東大力推進粵菜師傅工程,在傳承粵菜文化的同時,促進城鄉勞動者高質量就業,助力精準扶貧,走出一條「色香味俱全」的扶貧和鄉村振興「風味之路」。(小標題)發掘「棲身鄉野」美食 傳承粵菜文化底蘊粵菜是一種民俗,一道色彩,既繼承了中原飲食文化傳統,又博採各方烹飪精華,形成了菜式繁多、烹調考究、質優味美的飲食特色。
  • 土樓村一筆一畫繪出...
    11月10日,大河網記者來到位於商丘睢縣白廟鄉的土樓村,看該村如何一筆一畫繪出脫貧新路子。走進村子,大河網記者看到,一條平整的大路穿過村莊,大路兩側是傳統農家院和整潔的小胡同,每個小院和胡同都有一個別致的名字:惠風和暢、春花秋月、晴耕雨讀,芳香巷、天香園、梅花胡同……這些小院,在村裡有個統稱:藝術家小院。以前是貧困村,土樓怎麼和文藝靠上邊的?
  • 【決勝小康 故事繪】西安區扶貧辦於俊龍 在扶貧路上灑下真情
    【決勝小康 故事繪】西安區扶貧辦於俊龍 在扶貧路上灑下真情 2020-12-11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藝起來,繪未來!佛山公益非遺藝術扶貧走進大涼山
    2020年九月,在佛山和涼山兩地文旅企業代表見證下,佛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涼山彝族自治州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廣東畫中畫藝術傳播有限公司三方籤署了「藝起來,繪未來」公益非遺扶貧藝術項目協議,通過「廣府金繡」項目,在涼山木裡開展免費藝術培訓,把兩地非遺文化藝術用全新技術表現,讓老百姓掌握技能
  • 龍慧:脫貧路上,繪出一抹「檢察藍」
    脫貧路上,繪出一抹「檢察藍」  ——記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獲得者龍慧  初冬時節,三師五十一團九連群眾文化娛樂廣場依舊歡歌笑語,廣場周圍一排排房屋在陽光照射下格外醒目,幾名老人在廣場上鍛鍊身體……雖已回到位於烏魯木齊市的原工作單位,但連隊裡的那些人
  • ps板繪用什麼筆刷?水墨風格筆刷製作方法
    ps板繪用什麼筆刷?水墨風格筆刷製作方法!學板繪就少不了筆刷,已經有不少朋友問微課菌要筆刷文件了,說實話,筆刷文件在網上扒拉都能下載到一大堆,每天換著用都能用到八十歲生日,但如果是自己動手製作筆刷,也許會比下載的更適合平時日常用。
  • 【脫貧·行動】群眾「點菜」~政府「下廚」~阿壩州繪就產業扶貧...
    【脫貧·行動】群眾「點菜」~政府「下廚」~阿壩州繪就產業扶貧美麗畫卷!產業扶貧是解決貧困地區群眾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手段,也是脫貧的必由之路。今年以來,阿壩州將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頭戲、主戰場,全面實施「一戶一策」精準到戶扶貧政策措施,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產業扶貧新模式,構建起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的產業基礎。
  • 大同區扶貧工作隊:千方百「技」打通產業扶貧之路
    大同區扶貧工作隊:千方百「技」打通產業扶貧之路 2020-10-16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福建屏南縣文創產業:一支畫筆改變侏儒小夥命運
    (中國減貧故事)福建屏南縣文創產業:一支畫筆改變侏儒小夥命運中新社北京8月15日電 題:福建屏南縣文創產業:一直畫筆改變侏儒小夥命運作者 勉徵在福建省屏南縣雙溪鎮安泰「文創扶貧」藝術城,有不少沈明輝這樣的殘疾人藝術家。雙溪古鎮位於屏南縣城以北18公裡,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傳統村落。2015年10月,屏南縣聘請傳統村落文化創意產業項目總策劃林正碌,成功推行「人人都是藝術家」公益油畫教學,面對全國殘疾人提供藝術教學,幫助弱勢群體擁有積極人生。
  • 樹皮上繪就新藍圖 ——記阿市林俗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謝彩雲
    阿爾山市白狼鎮的謝彩雲則在上面繪起了新藍圖。謝彩雲在白狼鎮出生、長大,她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對於樹皮畫有著獨特的記憶。2017年起,謝彩雲擔任阿爾山市林俗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法人、總經理。從接手這份工作開始,她就立志要讓樹皮畫這個白狼鎮的「特產」、自治區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去」「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