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出關,差點被大徒弟滅口!豆瓣高分紀錄片還原真實的玄奘西行

2021-01-07 HandyKid

看過《西遊記》動畫的孩子,相信對唐僧一定不會陌生。他動輒趕走大師兄、是非不分、死到臨頭又無計可施,簡直就是個優柔寡斷的白面和尚,完全襯託出孫悟空的精彩「猴」生。

「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二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師傅和二師兄都被妖怪抓走了!」

那麼真實的玄奘法師又是怎樣的呢?

央視拍了一部真正以唐僧為主角的「西遊記」——《玄奘之路》,豆瓣網友給出了9.5高分,和86版《西遊記》平起平坐,

這12集短片,盡最大的努力還原了歷史,講述了玄奘法師為求大乘佛法,歷經19年,穿越110個國家,經歷磨難帶回真經重返祖國的故事。

沒有齊天大聖、天蓬元帥,也沒有妖魔鬼怪、兒女情長,玄奘本身,就是部傳奇。從神話回到現實,卻依舊盪氣迴腸。

九死一生的孤旅

你以為玄奘西行前,是大唐天子的御弟嗎?

哪有那麼風光,玄奘離國時的真正身份卻是偷渡客。他是在朝廷明令禁止西行的情況下偷偷出關,甚至在邊境一度被通緝,路過烽火臺的時候,險些喪命在弓箭中。

穿越沙漠時遇上沙塵暴,玄奘一失手把水壺打翻,四天五夜沒進一滴水,他仍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寧可西行而死,絕不東歸而生」。

一路上雖沒有吃人的妖怪,但比妖怪更可怕的人心,卻沒少碰上。

玄奘招收的第一個徒弟石磐陀,才剛上路沒多久就動搖了,害怕玄奘被抓牽連到自己,就想趁著半夜殺他滅口。

玄奘賭咒發誓絕不出賣後,才得以安全離開。

在火焰山腳下,沒有牛魔王和鐵扇公主,攔住玄奘的是熱愛佛法的高昌國王。國王想讓他留下當國師,挽留演變成了威脅,下通牒要將他遣返大唐。

面對強硬的國王,玄奘無法說服他,只得絕食三天以示西行的決心。最終他的堅持贏得國王的尊重,兩人結拜為兄弟。

國王贈他隨從、乾糧,並與他約定求得真經後再次取道高昌國,為子民講經三年。這段經歷被傳為佳話,也是《西遊記》中與大唐皇帝結拜的取材之處。

由於高寒缺氧,以及冰川雪崩,高昌王曲文泰派去護送玄奘西行的二十五名侍衛,到了中亞僅剩下了十八人,其餘的不是因為沒有熬過高原反應,就是遭遇雪崩或凍死在冰山上了。

大漠、雪山、戈壁,哪一項都要人性命。在天塹變通途的今天,玄奘走過的絕大部分路線,至今仍然人跡罕至。

沒有悟空、菩薩和如來一眾救兵,也沒有白龍馬和華美袈裟,只有一步一個腳印丈量旅途的樸素和尚。

紀錄片中每一處懸念的設置都很順暢,絲毫沒有硬加懸念的痕跡。如玄奘偷渡西行,他會選擇什麼路線?在沙海中他面臨幾天沒喝水的時候,他是如何活下來的?還有被玉門關的守軍抓住時,會被如何處置?

這些懸念都讓觀眾有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就像觀看一部高潮迭起的電視劇,讓人慾罷不能。

西天取真經

玄奘離開長安後的第四年,他終於抵達當年的佛教聖地——北天竺的那爛陀寺。

即便佛法凋零,那爛陀仍然是整個佛教的最大的學府,仍有超過一萬個僧人在這裡學習佛法,所有人都兢兢業業,無時不刻在探討佛法。

玄奘在那爛陀受到了極其崇高的禮遇,供奉非常豐厚,出行甚至可以坐象輿。在那爛陀眾多僧人中,能享受這樣特權的,也只有十來位。

在印度佛教這座最高學府裡,玄奘拜年過百歲的戒賢法師為師,如饑似渴地學習著佛法。與此同時,他還走遍了印度,不斷地求學、交遊、講經、說法。

在西南方向的大洋上,他見到了西女國,島上只有女人。這啟發了幾百年後吳承恩,在小說中構造了「女兒國」的經歷。

十幾年下來,玄奘在印度這個佛教發源的地方,成為了首屈一指的佛學大師,獲得了崇高的聲譽。他在那爛陀參加辯經數十場,未嘗敗績,以至於被尊稱為「大乘天」、「解脫天」,也就是洞悉一切的智者。

頂級翻譯官

玄奘遊歷100多個國家,徒步丈量了五萬裡行程。據說,他通曉至少90種語言,想來他能在各國開壇講經,語言天分與演講才能必然非常出眾。

他運回了700餘部佛經,150粒佛舍利,7尊珍貴的佛像,加上自己學富五車,終於「取得真經」。

西遊記中的最後一難,「經書落水」,也還原了真實歷史情況。玄奘和歸途的隨從在印度河上遭遇天氣突變,五十部佛經和眾多奇花異果的種子都掉落水中。

闊別故土十九年,玄奘終於踏上了這片深愛的土地。離開那年,他還不到三十歲,回來之時,已經年屆中年。

中原的佛經譯本謬誤多,正是玄奘當初西行求法的原因之一。回國後,他立馬投身於浩瀚佛經的翻譯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用來形容玄奘嘔心瀝血的工作,再貼切不過。

玄奘一邊主持翻譯工作,一邊要和皇室打通關係,不為自己的名利,而是為佛法理想的實現。

他的精力被不停消耗,每天睡眠時間常常不到四個小時。加上早年間穿越雪山時身體極度受損,留下了病患,年近60歲時舊疾復發,幾乎擊垮了他。

19年間,玄奘共主持翻譯了佛經74部,光一部《大般若經》就有百萬漢字,譯著數量之巨大,質量之嚴謹,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也是中國四大翻譯家之一。

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的數百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更是幫大唐加快了重整絲綢之路的進程。數千年後,這本書依舊在發揮價值,幫助印度重建古代史。

幾百年之後,歷史逐漸變成了傳奇,傳奇慢慢的變成了神話,一隻神通廣大的猴子,帶著一頭豬和一匹馬,保護著斯文懦弱的師父去西天取經。經過幾百年的藝術加工,這個叫孫悟空的徒弟成為故事的核心,而師父唐僧已經面目全非。

看完《玄奘之路》這部紀錄片,孩子會被精彩的探險震撼,一個智慧而孤獨、德高而執著的大師形象盤踞腦海中。

他將教會孩子,生命絕不能被浪費,總會有一件事讓我們願意為之不斷前行不斷前行,不論雪山大漠。

深度探索《西遊記》

而《西遊記》這部名著,絕不僅僅是哪些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而已,也有很多的古典文學精髓。不過原著對於好多孩子來說又有些枯燥,很難整本讀下來。

我小侄女正初三,即將面臨的中考裡就把西遊記列入了考綱,會考核其中的經典情節走向,學生對於主要人物、主題的理解。

想要為孩子選擇圖文並茂,且內容完整的書來閱讀,我最近發掘的這本《給孩子講西遊記》是很不錯的選擇。

故事部分把原著中冗雜的對話、重複的敘事刪掉,保留了故事精華,更符合孩子的閱讀習慣。配圖色彩明亮,顏色搭配也有傳統動畫水墨丹青的感覺。

每一章節故事旁還附有對經典的解讀,啟發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去深入了解《西遊記》。對一些細節難點進行了解釋,比如黽龍的物種起源,蓬萊、瀛洲仙山的典故,十大閻羅的出處,掃除孩子閱讀的障礙。

還有對內容主題的深度解析,孫悟空的性格前後產生了哪些變化,取經路上最大的收穫是什麼,車遲國一難映照了哪些社會現實,西遊記有哪些獨到的藝術亮點,給我們最深的啟迪是什麼……

其中還講到了玄奘西行取經的真相,他是高瞻遠矚的大學問家,為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做出極大貢獻,而不是《西遊記》中描述的僅僅是佛經的「搬運工」。這也和紀錄片《玄奘西行》非常吻合,讓孩子建立正確的歷史觀。

《給孩子講西遊記》原價168,頭條團購價僅需99,這本還能夠幫孩子舉一反三,學習到鑑賞好書、汲取營養的閱讀方法和思維方式。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訂購:

相關焦點

  • 還原一個真實的西遊記,玄奘法師的西行取經傳奇
    西遊記是中國老百姓家喻戶曉的文學著作,這本書描寫了唐僧玄奘法師與三名弟子西天取經的故事,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一下歷史上玄奘法師的西行故事,為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玄奘。玄奘法師的雕像玄奘曾於貞觀元年,即公元627年像唐太宗請示出國前往印度,但由於當時唐朝與突厥敵對,加上剛頒布禁止國人出國的禁令,玄奘的請求並沒有得到同意。於是玄奘便在次年,違反禁令,偷渡出關開始了他西天取經的旅行。
  • 玄奘西行背後的故事,真實的歷史比《西遊記》還要曲折
    說起玄奘西行,那自然是家喻戶曉的故事,而在歷史上,真實的玄奘這一趟西行卻是名很順,但言不正。言,規則也。在西遊記當中,玄奘法師與唐太宗結拜為兄弟,為拯救黎民百姓,被唐太宗委以重任,然而這一切都是作者編撰的故事而已。
  • 神化的唐僧與真實的玄奘
    小說與歷史總是有出入的,真實的玄奘西行取經的傳奇又是怎樣的呢?成長經歷不明在《西遊記》中,唐僧的出生簡直就是一段傳奇:父親被奸人所害,出生後差點遭滅口,母親偷偷將他放入木盆順江漂走,結果在漂過金山寺時被法明和尚發現,成人後取法號叫玄奘,從此一心向佛。
  • 玄奘真的有三個傳奇的徒弟
    在這一刻,真實與虛幻之間的界限,消逝了……」                                         ——電影《大唐玄奘》玄奘玄奘於隋仁壽二年(602年),生於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縣),出家前姓陳名褘,玄奘是他出家後的法號。
  • 大型史詩紀錄片《玄奘之路》登陸CCTV9熱播
    大型史詩劇情紀錄片《玄奘之路》目前正在央視9套每晚八點檔《特別呈現》欄目播出,每日兩集連播,並於次日早上五點、十點連續重播。 這部真實再現了玄奘大師歷盡艱險,九死一生,西行求法的紀錄片,已經多次登陸央視九套、央視一套、北京電視臺等眾多欄目,廣受觀眾的好評讚譽。本片通過劇情式的拍攝,講述高僧玄奘懸念叢生的西行故事,使其瑰麗而傳奇的人生得以重現螢屏,撥開重重迷霧,還原一個真實的玄奘。
  • 歷史上的唐三藏:取經是偷渡,徒弟與公主通姦結局悲慘
    我們猜想真實的玄奘是一個執著的凡人高僧,不是金蟬子轉世,也沒有美猴王,一個人孤獨地翻山越嶺,踏遍西域河山,他的九九八十一難可能比想像中還要多,但是好在有信念,有背後的大唐江山以及那光芒萬丈的太宗皇帝。然而事實又再一次給了我們沉重的一擊,玄奘西行並非唐王批准,而是「偷渡」。
  • 《西遊記》誤導我們多年,真實的玄奘西行竟然如此骨感
    《西遊記》作為中國最優秀的玄幻題材小說,其故事情節已經深入每個國人心中,從86版《西遊記》電視劇到周星馳「大話西遊」題材的電影,可以說唐僧四人西行的故事儼然成為真實的歷史事件。可其實《西遊記》誤導我們多年,真正的玄奘西行十分骨感。
  • 世界首部民族器樂劇《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宣傳片以抽象的器樂作為主角,去表現一個完整的故事,用笛和簫描摹玄奘、用箜篌表現高昌公主……從未聽說過這樣的方式
  • 2020 絲路之光,文字和聲影中的玄奘法師
    把旅行定義成興趣和夢想似乎總比美食、遊戲要來得積極,因為子曾經曰過:破萬卷書,行萬裡路。顯然,在這個時代,讀萬卷書比行萬裡路難多了(那個時候一卷書才幾個字?)說到讀書、觀影,我是不能跟大咖們比肩的。要過年了,大家都推年貨,這次我推書和電影吧。
  • 玄奘西行取經的真實目的竟是……
    在玄奘西遊的藝術作品中,無論是小說《西遊記》還是《大唐西域記》都把西遊記描寫得極其坎坷艱辛。玄奘和苦行僧一樣,只有一個人或幾個追隨者。但事實上,玄奘不僅有四個弟子,還有二十多個追隨者。有足夠的銀子和錢再花20年。發生什麼事?
  • 現在才發現,原來真實歷史中玄奘西行取經是瞞著唐太宗偷偷去的~
    經過幾百年的藝術加工,這個叫孫悟空的徒弟成為故事的核心,而師父唐僧已經面目全非。在《西遊記》成為文學經典的同時,人們漸漸淡忘了唐僧的本名——玄奘。那麼,真實的玄奘是怎樣一個人,他西天取經的故事又是怎樣的呢?玄奘俗姓陳,原名陳禕,河南偃師人。他十歲學佛,十三歲出家,二十多歲時已經飽讀佛教經典,遍訪國內高僧大德,成為譽滿京城的青年佛學家。
  • 還原唐僧玄奘的真實形象(下):絲綢之路上的傳說
    參見前文丨還原唐僧玄奘的真實形象(中):歷史典籍裡的大師    伍  除了唐僧玄奘在國內和域外的歷史真實形象,我在尋訪古代絲綢之路過程中,還意外地聽到許多富有傳奇色彩、把唐僧玄奘加以神化的民間傳說,這可以看作是與文學形象相對應的第四種形象。
  • 唐僧玄奘真的是李世民派去天竺取經的嗎?
    全書以唐太宗時名僧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經為題材,描寫孫悟空蔑視一切權威,敢於徹底否定和勇猛反抗神權,對玉皇大帝也毫不畏懼,將天宮打得天翻地覆的故事。另外還塑造了性格憨直、勇於戰鬥、貪圖享受、好進讒言的喜劇形象豬八戒;取經信念堅定,恪守佛教戒律,心地慈善,但卻輕信讒言,人妖不分的唐僧;以及沙僧、白骨精、鐵扇公主等具有鮮明藝術個性的藝術形象。
  • 《大唐玄奘》還原玄奘取經路 主演黃曉明:我才華不夠
    原標題:我才華不夠,但有執著的傻氣    「黃沙漫漫西行路,千古取經第一人」。1300多年前,大唐高僧玄奘孤身一人前往印度求佛取經的故事,將於本周五上映的史詩大片《大唐玄奘》中得以重現。昨天,該片在京舉辦全球首映禮,導演霍建起,主演黃曉明、蒲巴甲等人分享了他們的「西遊」故事。
  • 《大唐玄奘》代表內地申奧!黃曉明夫婦頂起中國電影半邊天!
    為什麼《大唐玄奘》能夠打倒《長江圖》衝奧呢?不管是哪種原因,或許更主要的是《大唐玄奘》不僅在故事上極其還原真實歷史,在角色塑造和人物造型上,為貼合史實,也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戳閱讀原文,下載天翼視訊客戶端即可收看《大唐玄奘》,電信用戶免費看《大唐玄奘》講述了大唐貞觀年間,年輕的玄奘法師為求佛法真諦冒死偷渡出境,
  • 30+部高分文博紀錄片良心推薦,伴您和孩子一起在家度過「抗疫期」
    小編特意整理了三十多部豆瓣高分文博紀錄片 不出門的日子,一起來和孩子享用精神食糧吧! 玄奘法師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12集的影片中,將玄奘歷經艱險西行交流佛法,取經回國的真實故事,在一幕幕的再現與還原中帶給觀眾震撼。 雖然部分解說或許有強行拔高之嫌,但是整部紀錄片而言依然是良心之作。
  • 《大唐玄奘》生生拍成壁紙電影,背鍋的不該只有黃曉明
    壁紙電影講述西行之路的前半段,每一幀都擔得起「絕美」二字,沙漠是金燦燦的,草原是綠到冒油的,戈壁灘上亂風呼嘯,荒郊野外雲捲雲舒。我能想像在拉投資的PPT裡,主創們是要把玄奘大師的取經之行拍得如何波瀾壯闊,然而就呈現出來的效果來說,很抱歉,我只看到了一部《傲嬌少女西域漫遊記》問題首先出在劇本上。特別強調一下,後文裡提及的「玄奘」沒有說明的話,都指的是這部電影裡的玄奘,並不針對真實的玄奘大師本人。
  • 玄奘西行:用音畫做背景,以民樂講故事
    意境是中國美學中重要的評判標準,一幅畫、一首詩、甚至一部電影,人們都會用意境深遠來表達讚美,《玄奘西行》的每一幕舞臺設計都頗有意境,言有盡,樂有盡,但是意無窮。絲綢之路到西亞南亞一路風光景色,盡收眼底,如同觀看一部西域大型風光紀錄片,只是沿線畫面用了現場樂隊伴奏。盯著活動天幕,恍惚之間,仿佛回到了默片時代。突然聽到一段對話,方才回到多媒體戲劇的舞臺現實中來。中央民族樂團從《印象國樂》到《又見國樂》,再到《玄奘西行》,用民樂講故事,舞臺表演內容與形式探索一路向前,舞臺越做越好看,讓觀眾不知是看戲、看電影還是在看民樂表演。
  • 【紀錄片】《佛國記——法顯西行》
    ,其實比唐僧玄奘早230年,我國第一位西行取經的僧人是東晉的法顯。        玄奘西行的故事我們都知道,然而你知道麼?早在東晉,我國就有一位高僧法顯,他早玄奘230年成就了西行取經的壯舉,成為中國佛教史上第一個到印度求法的僧人。法顯法師跋山涉水,歷時13年,漂洋過海週遊了東南亞31個國家,寫出了不朽之作《佛國記》。今天和大家分享三集大型佛教史詩紀錄片《佛國記——法顯西行》。
  • 玄奘西行丨姜瑩與她的大型民族器樂劇《玄奘西行》
    新創作·《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創作靈感的閃現來自《又見國樂》全國巡演之時,在姜瑩的潛意識中仍隱藏有許多自己迫切去表達的理念和內容,如果可以像西方歌劇那樣,用民族器樂去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會不會使音樂表達更具張力,又會不會是自己創作生命中的一次巨大挑戰?於是姜瑩便下決心要做好這樣一部民族器樂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