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一個真實的西遊記,玄奘法師的西行取經傳奇

2021-01-07 博古通今張赫迪

西遊記是中國老百姓家喻戶曉的文學著作,這本書描寫了唐僧玄奘法師與三名弟子西天取經的故事,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一下歷史上玄奘法師的西行故事,為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玄奘。

玄奘法師

玄奘法師出生於公元602年,俗家姓名陳禕。玄奘幼年便聰慧好學,在家庭的影響下「備通經典」,「愛古尚賢」養成了好品性。其父死後,十一歲的玄奘便在洛陽淨土寺出家,學習《法華經》和《維摩經》等佛學經典。後來因躲避戰亂,玄奘前往四川並在那裡學習深造了5年,在四川玄奘接受到當時國內南北佛學的精髓。玄奘於公元622年在成都受具足戒,後玄奘遊歷各地,參訪名師,講經說法。玄奘此時佛學造詣精深,便產生了融合當時中國南北佛學思想,消弭佛學爭端的想法,然而卻苦於缺少佛學原典。玄奘從抵達長安的外國僧侶那裡,聽說了印度戒賢於那爛陀寺講授《瑜加論》總攝三乘之說的事,便立即著手前往天竺的準備,那一年他才25歲。

玄奘法師的雕像

玄奘曾於貞觀元年,即公元627年像唐太宗請示出國前往印度,但由於當時唐朝與突厥敵對,加上剛頒布禁止國人出國的禁令,玄奘的請求並沒有得到同意。於是玄奘便在次年,違反禁令,偷渡出關開始了他西天取經的旅行。玄奘先是孤身一人前往涼州,然後為躲避邊境的盤查,晝伏夜出潛行到了瓜州,再從瓜州出發,繞道玉門關,越過五峰山,渡過流沙河,歷經千辛萬苦避人耳目,終於抵達位於今天吐魯番盆地的高昌國。高昌王麴文泰讚賞玄奘的執著和勇氣,給予他高規格的禮遇。離開高昌國,玄奘經過了位於新疆庫車的屈支,徒步穿越沙漠,從今天新疆喀什一帶前往位於吉爾吉斯斯坦的碎葉城,並在那裡轉道向南,經由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等地,進入了天竺境內。玄奘沿著恆河流域往東前進,終於抵達了那爛陀寺,完成了前往西天的旅程。

玄奘法師西行路線圖

抵達那爛陀寺後,玄奘受到了國賓級別的待遇,四位最高長老和眾僧人為其接風洗塵。他在那爛陀寺學習了五年,有級別最高的戒賢大師親自講授《瑜伽師地論》、《順正理論》及《顯揚聖教論》、《對法論》、《集量論》、《中論》、《百論》以及因明、聲明等學,同時他又學婆羅門教經典、各類梵書。公元637年,35歲的玄奘完成了在那爛陀寺的學習,開始週遊南亞次大陸。他以順時針的方向由北至東,由東向南遊歷了天竺境內的各個王國。歷經兩年,在週遊幾十個大小王國後,玄奘返回了那爛陀寺,由於玄奘精通超過50部佛經典籍,在眾人的擁護下,接受了「三藏法師」的頭銜,而這一頭銜同一時期在全印度的僧侶中不能超過10人,可見難能可貴之處。

玄奘法師乘坐大象巡遊

公元642年,北印度戒日朝的國王決定以玄奘為論主,在曲女城召開佛學辯論大會,參加者有五印十八個國王、三千個大小乘佛教學者和外道兩千人。在佛學大會上,玄奘舌戰群僧,他淵博的學識和精湛的辯才得到了眾人的膜拜,當時他在大會上講經,讓眾人隨意提問,一番車輪大戰後竟然沒人能駁倒他。這次大會讓玄奘的聲名鵲起,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解脫天」,戒日王又邀請玄奘參加五年一度、歷時七十五天的大法會,這一切成就,讓玄奘成為了當時印度佛學界的領袖人物。

玄奘畫像

公元643年,玄奘決意回國,哪怕戒日王願意為他修建一百座寺院也留不住他。公元645年,玄奘帶著657部佛學經典回到了長安。當時整個長安,不,整個唐帝國都為之瘋狂!甚至形成了「道俗奔迎,傾都罷市」的景象。就連遠在洛陽,為東徵高句麗做戰前準備的李世民,都要召見玄奘,想親眼看看他是什麼樣的人物。

玄奘西行壯舉

玄奘一生為佛學文化做出了卓越貢獻,完成了令人難以企及的壯舉。他西行五萬裡,遊歷大小一百一十多個國家。在回國後更是勤奮工作了十九年,翻譯了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總計一千三百多萬字的經典,完善了源自印度的《五種姓說》,《唯識哲學》和《因明學》。更是教出了號稱奘門四哲的神昉、嘉尚、普光、窺基,四位弟子。玄奘是繼法顯之後西行取經的第二人,但他對中國的影響卻歷經千年不朽!

相關焦點

  • 豆瓣高分紀錄片還原真實的玄奘西行
    看過《西遊記》動畫的孩子,相信對唐僧一定不會陌生。他動輒趕走大師兄、是非不分、死到臨頭又無計可施,簡直就是個優柔寡斷的白面和尚,完全襯託出孫悟空的精彩「猴」生。「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二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師傅和二師兄都被妖怪抓走了!」那麼真實的玄奘法師又是怎樣的呢?
  • 現在才發現,原來真實歷史中玄奘西行取經是瞞著唐太宗偷偷去的~
    1994年,一部將《西遊記》重新演繹的無釐頭喜劇片出現在銀幕上,看似無釐頭的表演,卻傳達出情之所至的真摯情感,成就了大話的經典傳奇。從電視劇、電影到圖書、漫畫、遊戲,人們用各種形式演繹著經典名著。經過幾百年的藝術加工,這個叫孫悟空的徒弟成為故事的核心,而師父唐僧已經面目全非。在《西遊記》成為文學經典的同時,人們漸漸淡忘了唐僧的本名——玄奘。
  • 《大唐玄奘》還原玄奘取經路 主演黃曉明:我才華不夠
    原標題:我才華不夠,但有執著的傻氣    「黃沙漫漫西行路,千古取經第一人」。1300多年前,大唐高僧玄奘孤身一人前往印度求佛取經的故事,將於本周五上映的史詩大片《大唐玄奘》中得以重現。昨天,該片在京舉辦全球首映禮,導演霍建起,主演黃曉明、蒲巴甲等人分享了他們的「西遊」故事。
  • 玄奘西行背後的故事,真實的歷史比《西遊記》還要曲折
    說起玄奘西行,那自然是家喻戶曉的故事,而在歷史上,真實的玄奘這一趟西行卻是名很順,但言不正。言,規則也。在西遊記當中,玄奘法師與唐太宗結拜為兄弟,為拯救黎民百姓,被唐太宗委以重任,然而這一切都是作者編撰的故事而已。
  • 還原唐僧玄奘的真實形象(下):絲綢之路上的傳說
    參見前文丨還原唐僧玄奘的真實形象(中):歷史典籍裡的大師    伍  除了唐僧玄奘在國內和域外的歷史真實形象,我在尋訪古代絲綢之路過程中,還意外地聽到許多富有傳奇色彩、把唐僧玄奘加以神化的民間傳說,這可以看作是與文學形象相對應的第四種形象。
  • 還原唐僧玄奘的真實形象(中):歷史典籍裡的大師
    文/遼寧省作協名譽主席  王充閭  參見前文丨還原唐僧玄奘的真實形象(上):文學裡的唐三藏  叄  回過頭來,再說《西遊記》。大約從南宋年間《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開始,經過金代院本《唐三藏》《蟠桃會》,元人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等,踵事增華,敷陳演繹,唐僧玄奘就已脫離了原型;再經過明代正德、萬曆年間的著名小說家吳承恩,在這些話本、戲曲、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發揮高超的想像力,進行艱苦卓絕的藝術再創造,最後完成了文學名著《西遊記》的創作。就是說,小說中的唐僧玄奘形象,並非歷史的真實。
  • 神化的唐僧與真實的玄奘
    小說與歷史總是有出入的,真實的玄奘西行取經的傳奇又是怎樣的呢?《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記載著這樣一段故事:大師初生時,母親夢見一位白衣法師向她辭行,法師說:「為了求法,所以要西行。」法師就是玄奘。雖然這只是一段傳說,但玄奘小時候就表現得不同常人則確有其事。
  • 玄奘西行取經的真實目的竟是……
    在玄奘西遊的藝術作品中,無論是小說《西遊記》還是《大唐西域記》都把西遊記描寫得極其坎坷艱辛。玄奘和苦行僧一樣,只有一個人或幾個追隨者。但事實上,玄奘不僅有四個弟子,還有二十多個追隨者。有足夠的銀子和錢再花20年。發生什麼事?
  • 唐僧玄奘真的是李世民派去天竺取經的嗎?
    《西遊記》的故事在中國被改編成各種藝術形式廣泛傳播,並被譯為多種文字,流行於全世界。《西遊記》是中國小說史上一部傑出的浪漫主義作品。全書故事情節變化萬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充滿幻想神話世界。但這些幻想的神話,卻包含著豐富的現實內容,天國、龍宮、地府、魔窟,實際上都是現實世界的折光。
  • 《西遊記》誤導我們多年,真實的玄奘西行竟然如此骨感
    《西遊記》作為中國最優秀的玄幻題材小說,其故事情節已經深入每個國人心中,從86版《西遊記》電視劇到周星馳「大話西遊」題材的電影,可以說唐僧四人西行的故事儼然成為真實的歷史事件。可其實《西遊記》誤導我們多年,真正的玄奘西行十分骨感。
  • 玄奘西行取真經,經歷重重困難,是為了什麼呢?
    提起玄奘,大家一定會想起《西遊記》。劇中唐僧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返回大唐。但是玄奘取經是為了什麼呢?玄奘,原名陳禕,13歲出家為僧,玄奘是他的法號。早年他拜訪國內名僧,鑑於法相學形成北方地論學、南方攝論學的差異,如何融合二者,成為玄獎思考解決的問題。
  • 黃曉明《大唐玄奘》劇照曝光 蒲巴甲演西域僧人石磐陀
    曝光的「信念」版預告片中,主演黃曉明過足了戲癮,展現了玄奘決定西行時的平靜,旅途中面對生命威脅時的淡定從容。此外,玄奘西行路上遇見的不同人物紛紛亮相——王繪春飾演的智嚴法師和由羅晉飾演的瓜州太守李昌,對玄奘苦言相勸;由蒲巴甲扮演的西域僧人石磐陀,折服於玄奘西行求法的決心,拜他為師,卻又無法克服對未知的恐懼半途放棄。
  • 《西遊記》《大唐玄奘》講述的西天取經!誰是第一個西天取經人?
    當年《西遊記》播出以後,火遍大江南北,直至今日,依然是國產電視劇的經典之作。孫悟空是所有小朋友的偶像,豬八戒的好吃懶做成了反面教材,沙悟淨的任勞任怨,白龍馬的英俊瀟灑,還有唐僧的多災多難和慈悲為懷。2016年由黃曉明、徐崢、蒲巴甲、羅晉等人主演的電影《大唐玄奘》上映。
  • 唐玄奘擁有怎樣的現實身世和命運?孫悟空是否真實存在?
    儘管如此,史學界卻從書中的蛛絲馬跡中找到了諸多歷史事實,認為《西遊記》是依據唐代僧人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的故事改編而來。許多人讀過原著之後,都會好奇它描寫的故事是否真實存在?我們所熟知的文學作品《西遊記》和歷史上玄奘法師的西遊記之間到底怎樣的一種關係?現在我們就帶領大家在真正的西遊記和虛構的《西遊記》之間做一次穿越之旅!
  • 唐僧取經圖像始於何時?
    》的故事情節濫觴於唐代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的真實歷史事件。通過不斷的文學改造和民間傳播,玄奘的形象日益世俗化。那麼,在歷史上,玄奘取經故事和《西遊記》故事的圖景是怎樣的呢?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又是如何來闡釋的?師徒四人的形象和故事情節經歷了怎樣的嬗變呢?大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28歲的玄奘法師從長安出發,沿絲綢之路西行取經,過秦州、蘭州,潛入河西,經停涼州、瓜州等地,最終從玉門關出境,歷經千難萬險,兩年後到達印度。
  • 「玄奘法師」西行取經,幸有《心經》護持,感應不可思議!
    玄奘大師是我國歷史上特出的聖哲,提起誦念《心經》,有一段因緣。西行取經前,大師曾駐錫成都。有一天偶然遇見一位病人,滿身膿瘡,惡臭不堪。大師心生憐憫,特地向寺中要了些舊衣和食物給他。病人十分感激,自愧無以為報,特口傳了這卷《心經》。
  • 西遊記;雖是本神話小說,卻包含李世民讓唐玄奘取經的歷史真相
    哈嘍大家好我是搞笑黃風怪,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西遊記;雖是本神話小說,卻包含李世民讓唐玄奘取經的歷史真相,大家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西遊記這本小說相信大家都看過,小說講述的就是唐僧西行取經的故事。而這段長十萬八千裡的路途上,無數的妖魔鬼怪想要吃掉唐僧,甚至還有想要嫁給唐僧的。
  • 吳承恩在《西遊記》中冤枉了朱士行 現還原一個真實的朱八戒
    吳承恩在《西遊記》中冤枉了朱士行現還原一個真實的朱八戒
  • 玄奘法師圓寂日 | 矢志不渝的玄奘法師
    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玄奘」這個人名非常陌生,人們熟悉的是《西遊記》中的那個唐僧。《西遊記》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經典的力量是勿庸置疑的。自明代吳承恩創作《西遊記》以來,一個陰柔懦弱、性別不明的唐僧形象已經深深地銘刻在中國人的心裡。在人們津津樂道於孫悟空的時候,唐僧的原型,玄奘大師卻被扭曲、被誤讀。
  • 世界首部民族器樂劇《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宣傳片以抽象的器樂作為主角,去表現一個完整的故事,用笛和簫描摹玄奘、用箜篌表現高昌公主……從未聽說過這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