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西遊記》播出以後,火遍大江南北,直至今日,依然是國產電視劇的經典之作。孫悟空是所有小朋友的偶像,豬八戒的好吃懶做成了反面教材,沙悟淨的任勞任怨,白龍馬的英俊瀟灑,還有唐僧的多災多難和慈悲為懷。
2016年由黃曉明、徐崢、蒲巴甲、羅晉等人主演的電影《大唐玄奘》上映。
一部電視劇,一部電影,講述的都是唐玄奘為求佛法真諦、普度眾生,歷經種種磨難,不畏艱辛西行取經的故事。他把梵文佛經翻譯成漢語,又把漢語著作介紹到外國,豐富了我國佛經,也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最終帶回翻譯的經、論有75部1335卷,為我國佛教文化發展和中印文化交流而作出巨大的貢獻。然而第一個去到西天取經的人並非是唐玄奘,歷史上第一個去往西天取經的是高僧法顯。
法顯是山西襄丘人,自幼家境貧困,父母便送他去仙堂寺做個小沙彌,希望他能得到佛祖的庇佑,經過幾十年的修煉,使得他對佛學的研究探索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成為當地學問最好的僧侶。當他發現現存的經書有很多錯誤和殘缺時,為了維護佛教「真理」,矯正時弊,年近古稀的他萌生了西行取經求法的念頭。
有一天,他在洗臉時,突然看到自己映在水中的蒼老面孔便長嘆道:若在猶豫,我的夙願就要化為泡影了。於是,在東晉隆安三年,年已62歲的法顯,同慧景、道整、慧應、慧嵬四人,一起從長安出發向西,開始了漫長的西行之路。
他們沿著古代的「絲綢之路」西出陽關,進入白龍灘大沙漠,法顯一行人不畏艱難,冒險前進,經過17個晝夜,行程1500裡,終於走出了這片死亡之海。之後,他們沿塔裡木河向西北行進,到烏隸國,有折轉南下進入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法顯在後來回憶這段行程時說道:行路中無居民,沙行艱難,所行之苦,人理莫比。
經歷艱苦磨難的行程,他們的夥伴只剩下法顯和道整兩個人,公元404年,他們終於來到了印度佛教發祥地,相傳這裡是佛祖釋迦摩尼生前居住說法最久的地方。
公元410年,法顯踏上了歸國的徵途,他的最後一個同伴道整,決定留居印度,不再回去了,法顯卻大志不改,孤身一人前行,又是一番磨難艱辛才回到祖國。回國後,他被當時江西廬山東林寺的著名高僧慧遠接到南京講經和譯經。他歷時五年,翻譯了經典六部,共63卷,計100多萬字,後來在暮年之際遷往荊州,於公元422年圓寂,享年86歲。
為了佛法真諦,普度眾生而不辭辛勞,確實是應該被後人稱讚歌頌。不管是86版《西遊記》還是2016年的《大唐玄奘》和東晉時期的法顯,核心主題都是為了填補國內空白殘缺的佛法真諦,同時宣揚華夏文化發展。《西遊記》已成經典之作,《大唐玄奘》的黃曉明演繹的也很不錯,喜歡這方面的影片的人可以上網去搜索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