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講兩個跟猶太人有關的故事

2020-11-24 騰訊網

晚上臨睡覺前,突然關注到了邁克·布隆伯格退出美國大選的消息,我的人生閱歷還是淺薄,之前總以為保羅·艾倫或者阿布拉莫維奇造個遊艇就是很燒錢的愛好了,沒想到薑還是老的辣,78歲的老同志一出馬,101天競選就燒掉了6.87億美元(48億人民幣),平均每天花將近5000萬人民幣

世界最大的財經傳媒彭博社就是老爺子資產中最核心的一塊,報導老闆應該還有點可信度,這些錢正好就是其本人資產的1/100,可能老頭是算好的,用這條止損線看看效果,目標責任法,可惜老爺子一世英名,到頭來被老唐罵了矮子,錢還打了水漂,這,不像是一個典型猶太人的做法

我在幾個國家見過勝利女神柱,比如墨西哥城,比這個小一點。柏林這根勝利紀念柱建於1865-1873年,紀念普魯士1864年與丹麥的戰役,1866年與奧地利的戰役,1870-1871年與法國的戰役。柱子頂端是一尊高8米的勝利女神鍍金青銅像,真品被蘇聯紅軍不知道繳獲到哪裡去了,現在這是複製品,絕大多數人沒有這麼立體得看過這個勝利女神

這裡乞討都是帶賣藝的,水平一般

勝利女神柱是著名的登高望遠柏林全景機位,當年,這裡是民主德國《德國和民主德國》

那邊是聯邦德國,現在這是一個國家

布蘭登堡門是這個國家的象徵,下次單獨寫一篇這片區域《除了沉重的歷史,柏林還能看到這些生活》

布蘭登堡門旁邊不遠處就是歐洲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美國著名建築師艾德曼設計,佔地近2萬平方米,2711個這樣像棺材的水泥長方盒子,高矮不同,談不上什麼規律,整個場地肅穆,整齊,通道幾乎都是從一望到終的

本來試圖找一個高點拍攝有層次感的全貌,但是被這個突兀的小哥給變成了另外一個畫面,我看一些旅遊介紹說不讓遊客在裡面爬上爬下,但是全世界那麼不均衡的人口素質,畢竟是過去70年的事情了,年輕人哪知道是怎麼回事

畢竟這裡代表了600萬被害猶太人的冤魂,我自己逛的有點壓抑,這是一個基本的尊重

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我們是分不清猶太人跟白人有什麼區別的,後來才知道原來猶太人裡面還有黑人,猶太歷史挺多的,關於以色列的,關於猶太男孩出生就要割包皮的,近的還有關於伊萬卡嫁庫什納必須改信猶太教(超模小KK也是改信猶太教才嫁了庫什納的弟弟約書亞),然後就是著名猶太人老布隆伯格

來到柏林關於猶太人的第二個標誌性地點:柏林猶太人博物館,一開始我還去錯了,一位對面是,建築也挺有特色的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是解構主義建築的代表作,在裡面橫七豎八,沒有什麼方向感,路面還有高低不平,讓你能在時間和空間上都能感受到扭曲

裡面陳列了很多德國猶太人的歷史,猶太人歷史上真是挺倒黴的,被各種人排擠,從用來映射的葛朗臺到希特勒的猶太人大屠殺,再到近代以色列被整個阿拉伯國家圍攻的歷史,去過華沙、布拉格的猶太人聚居區,再看看奧斯維辛,這種歷史的沉重感始終在心頭

博物館是2001年開館,整體建築就是這麼曲折的樣子,建築方案也是評選招募上來的第一名,建築師叫丹尼爾·裡伯斯金,生于波蘭的猶太裔建築師,這個建築是他的人生轉折點,就像我們貝聿銘老先生設計甘迺迪總統圖書館一樣,裡伯斯金後來的代表作我還去過曼徹斯特的帝國戰爭博物館

據說設計思想是把猶太民族標誌的大衛星打碎了揉爛了,切割、解構、重組

當時歐洲猶太人往全世界逃難,其中一支就來到了中國上海,那時候號稱東方羅斯柴爾德的沙遜家族,包括造了馬勒別墅的馬勒家族都是猶太人,猶太人在上海相當吃的開,另外中國人也不排猶,還不斷幫助猶太人,日本人也是礙於跟納粹德國的合作關係後來才開始限制猶太人

在世界傳媒、藝術,尤其是金融資本和法律領域,猶太人是赫赫有名的擔當,對影視和傳媒行業的控制是個狠招,你可以罵各國政府和領導人,你可以說這個國家那個國家sick,但是你絕對不敢罵猶太人,就像你不敢讓黑人吃西瓜一樣,不信你問問曾經如日中天的Dior前首席設計師加利亞諾,或者曾經的油管第一網紅Pew DiePie

世界各國我感興趣的基本都去的差不多了,以色列是少有的遺憾,耶路撒冷,等我....

這裡,每一張臉記載了一個受難人的苦難,雖然可以走上去,但是我終於決定還是遠遠觀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你在這些面容裡面,看到了什麼?

直到走出來很久才能平復心情,這些傾斜的花崗巖方形石柱,也是博物館的一部分

以破損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作為本篇的結束

相關焦點

  • 從柏林猶太人紀念碑,到奧斯維辛集中營
    關於反法假期的故事已然這麼多……紀念,是一種儀式感,但一定不該是形式主義。也許我的紀念方式,就是去往那些在二戰電影中看到的地方,雖然奧斯維辛集中營真的是一個去過一次,就慘烈地不想去第二次,卻又把紀念做得非常好的地方。在波蘭遇到當地的一位老人,他告訴我,在德國,又開始有一幫年輕人組成新的納粹,想要重新掀起戰爭。那些現在看來不可理喻的事情,它依然可能發生。
  • 跟猶太人學做生意:兩個猶太故事,激活你的逆向思維,找到商機!
    在經商方面,被譽為「世界第一商人」的猶太人,就是非常好的學習對象,他們能在各個行業大放光彩,就是善於用逆向思維來賺錢。下文就和大家分享兩個猶太小故事,激活你的逆向思維,賺錢不難!故事二1961年,移居到美國的波蘭猶太裔商人魯本·馬特斯創立了「哈根達斯」這一冰激凌品牌。當時,冰激凌這一產品在美國已經是遍地開花,有大大小小几百個品牌。
  • 艾梅與雅瓜爾:一個愛情故事,柏林1943年
    《戰火中的伊甸園》根據一段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講述1943年二戰時期的柏林納粹主義種族歧視。德國軍官妻子「莉莉·伍斯特」與猶太地下反對者「菲利絲·施拉根海姆」的愛情故事。這段故事由最後存活下來,年邁的「莉莉·伍斯特」講給住在柏林的猶太裔奧地利女作家,埃麗卡·菲舍爾。
  • 交換聲|柏林猶太人博物館遊記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遊記柏林猶太人博物館是柏林最負盛名的博物館之一,猶太裔建築師丹尼爾·裡博斯金D.Libeskind)的作品,坐落於德國柏林第五大道和92街交界處,離市中心不遠,從亞歷山大廣場乘坐在長走道或表現猶太人苦難史的展廳,建築的開窗狹窄且向內院,窗外景觀是封閉壓抑的混凝土立面,令人窒息。而在表現猶太人多智璀璨歷史的展廳,開窗則向外,光感柔和,景色綠意盎然。展廳內有大量的鏡面元素,大概是「反思」主題的體現。此外,由於建築平面大量的銳角轉折,因此陰角空間的處理是無法避免的問題。設計師幾乎在每一個陰角恰到好處地設置了放映幕,巧妙地化解了陰角空間。
  • 跟猶太人學做生意:讀懂這2個小故事,激發你的賺錢思維!
    猶太人佔世界人口的比例還不到0.3%,但在歷屆諾貝爾個人獎得主中,猶太人佔了約20%。美國的億萬富翁中40%都是猶太人。大家熟知的比爾蓋茨、馬克思、愛因斯坦都是猶太人。那麼,猶太人為何如此聰明且富有?這2個故事帶你走進猶太人的世界。
  • 看懂兩個猶太故事,徹悟猶太人很重要的一條生存哲學,受益匪淺!
    以下分享兩個猶太故事,看懂這兩個猶太故事,徹悟猶太人很重要的一條生存哲學,提升你的生存智慧,受益匪淺!這條生存哲學就是——平衡,或者也可以理解為我們傳統文化中的「中庸」。故事一這個故事出自《猶太法典》,說是有兩個男子被人追殺,他們沒命地往山上逃,最後來到一個斷崖邊,沒有橋,只有一條繩子通到對岸,沒有其他路好走,他們已經走投無路了。於是,倆人便決定沿著這條繩子走過去。
  • 用建築講故事?學會就可以去跟甲方對線了
    這是建築語言層面的操作,而整體邏輯則與《盜夢空間》的故事密不可分。至此,我們就用最簡單的方式將一個故事轉變了兩個小建築。而這,便是本期的主題——敘事化建築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後,對於現代主義機械理性的批判不絕於耳。
  • 猶太人與聖誕節的淵源
    猶太人與聖誕節再過段時間,西方國家盛大節日聖誕節就快來臨了,傳統上,聖誕節標誌著基督徒救世主耶穌基督的誕生,聖誕節最初是一個宗教節日,但如今已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大部分的焦點是聖誕老人給孩子們送禮物,以及許多世俗形象如裝飾聖誕樹,聖誕襪、專門為聖誕老人拉雪橇的馴鹿等。猶太人是不過聖誕節日的。原因是猶太人不承認耶穌是解救猶太人苦難的救世主彌賽亞。
  • 伯納德行動:講述猶太人在集中營裡,被迫為納粹印刷偽鈔的故事!
    該片講述一群身懷特殊技藝的猶太人在集中營裡被迫為納粹印刷偽鈔的故事。 該片於2009年4月3日在中國上映。電影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發生在1936年納粹分子命令集中營中的犯人大量偽造外國貨幣,妄圖以此來破壞英國的經濟。索洛維奇(卡爾·馬克維斯飾)就是參與這起行動的人。納粹期間,他先是柏林過著聲色犬馬的日子,金錢、女人和酒宴。
  • 再見,柏林!
    熟悉是女兒在北京當記者時,曾多次到柏林採訪電影節,前年她又辭職到柏林讀研究生,是女兒與網絡把我和柏林連在了一起,使我對這個城市有所了解。說陌生,是因為未到過柏林,它的廬山真面目還不是很清楚。這次參加歐洲遊,就特意選擇了柏林為第一站的旅遊線路。我們與在北京做課題的女兒相約,同機飛往柏林。
  • 帶著孩子去旅行——柏林:廢墟上的重生
    初抵柏林機場小小吃驚,德國作為歐洲經濟的發動機多年地位不可撼動,卻未曾想首都機場級別跟去年肯亞差不了太多,甚至拿完行李怔在大廳,前後左右全是取行李的人完全看不出該往哪走,竟原來人群背後一牆之隔就是到達大廳。
  • 猶太人的富人思維:想賺錢,財商很重要,兩個故事助你提高財商
    在猶太人的富人思維中,財商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猶太人賺錢之所以厲害,一個關鍵就在於他們的財商非常之高。以下就分享兩個猶太故事,助你提高財商,能悟透,不會是窮人。 故事一 19世紀中葉,發現金礦的消息從美國加州傳來。
  • 有關二戰猶太人大屠殺的幾部電影,每一部都是值得深思的血淚史
    我是角角,戰爭總是建立在鮮血之上,回望「南京大屠殺」、「二戰猶太人大屠殺」,無一不讓人為之憤恨,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也不能忘卻鮮血的教訓。而每一部有關戰爭的影視劇,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每一個人,那是一段殘酷的、不能被丟掉的事實。今天,給大家盤點下,二戰期間有關猶太人的電影,每一部都是血淚史。
  • 來自哈爾濱的柏林愛樂首席
    音樂家中猶太人多,尤其是小提琴家,兩位斯特恩同姓,都是小提琴家,又都是猶太人。在20世紀猶太人大遷移的特定年代中,兩位斯特恩裹挾在難民潮中,分別從俄羅斯逃亡到了美國、從柏林逃亡到中國的哈爾濱,兩人的人生軌跡各自一方,但經歷都很曲折動人,人生都很精彩。
  • 誰的舊夢:陳逸飛與上海猶太人(中)
    等我們到了墨爾本,上海猶太人紀念展已剩下最後2天就要關門了。好險!展廳不大,但陳列著許多猶太人從上海「搬」來的紀念物:有旗袍,中式雕花木箱,中國發的結婚證,還有一個個小屏幕播放著的人物訪談——這都是導演史匹柏歷年來拍攝的大屠殺倖存者口述實錄——就像20年後崔永元拍攝抗戰老兵口述實錄一樣,努力使歷史真相不致湮沒。
  • 史料:希特勒妻子艾娃•布朗恩或有猶太人血統
    根據這張遺傳系譜圖的記載,我們發現布朗恩的祖先中有猶太人。也就是說,多年以來,希特勒的身邊就一直有一個猶太血統的人跟他一起吃飯,就寢。」對於這一信息,有關遺傳學部門立刻做出了回應,英國一家遺傳鑑定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對外界解釋道:「我們現在已經在著手準備進行與遺傳學相關的分析鑑定了,相信通過科學的手法,我們會大家一個更加確切的解釋。」
  • 柏林召喚 Berlin Techno Scene(之一)
    —有時候自己寫起來都有些無語!不過,這也是我對柏林真實的感受。大家有興趣就隨便看看吧,最後還有一些關於柏林的書籍、電影的推薦, check them out! 柏林召喚作者:馬可 「你是我瘋狂的孩子,你必須去柏林。」
  • 《Iphoneyou》,重慶柏林之間的雙城故事
    《Iphoneyou》,重慶柏林之間的雙城故事 2011-09-26 14:33 作者:李東然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1年第39期
  • 柏林愛樂的孤獨夜晚|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麻煩的是細節,古典音樂會在幾百年間形成了數不清的演出禮節,而柏林愛樂更是有自己的規矩——演出結束後,指揮要先跟樂團的第一小提琴首席主動握手,這代表著對全團的致謝。然後,團員之間也會互相握手致意,這通常是在臺下觀眾持續鼓掌中完成的,伴隨著此起彼伏的喝彩聲「Bravo」,指揮帶領全體團員向觀眾一次又一次鞠躬、再鞠躬,直到掌聲停下來,一個音樂會的夜晚才算正式結束。
  • 很多外媒說,《巴比倫柏林》是過去十年世界上最好的電視劇
    ,無論是容克貴族、大資產階級、無產階級還是市民階層,對猶太人心理上的敵視充斥全片。他的結局象徵著一件事:德意志民族對猶太人的偏見和敵視並不是從希特勒乃至納粹開始的,而是根深蒂固,深植於其內心的,他們視猶太人為劣等民族、叛徒和走狗,日後希特勒的大清洗,不過是這種態度的最終意志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