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一個既令人感到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熟悉的是這個由四塊金磚堆砌而成的片頭LOGO,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這個名字跟香港電影最輝煌的三十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01嘉禾抹不去的邵氏影子
上世紀四十年代末,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新聞系的鄒文懷來到香港,做了一段記者工作後,於1957年加入邵氏兄弟擔任宣傳經理,由於在任職期間的優異表現,鄒文懷很快就得到了邵逸夫的器重,並參與了多個邵氏重要電影的拍攝工作。
1967年,邵逸夫在電影圈奠定了一家獨大後,成立了日後名聲大噪的TVB電視城。並 大大削減了電影方面的投資,隨著其情人方逸華入主邵氏管理層,再加上對邵逸夫吝嗇的薪金制度的不滿,鄒文懷隨即決定離職出走,並拉攏同事兼好友何冠昌共同創辦了嘉禾電影公司。
其後通過李小龍和許冠文徹底從邵氏的壟斷中走出,開創了香港電影嘉禾的時代。
嘉禾的監製制度徹底改變了香港電影市場
用導演陳可辛的話來說,嘉禾最大的特點在於「緊跟時代的腳步」在創建伊始,鄒文懷就摒棄了邵氏的大片場制度,啟用了衛星公司和監製制度。而這樣制度後來逐漸成為香港電影製作發行方式的主流,所謂的監製制度就是不通過主公司,由一個導演或者劇本來上交嘉禾,而嘉禾出資拍攝,最後成品由嘉禾決定發行。鄒文懷將於演員的僱傭關係改成合作關係,電影利潤亦與演員分帳。嘉禾還成立了衛星公司分包製,資助有票房保證的電影人公司拍片。
02七小福的展露頭角
1978年,嘉禾開始迎來「七小福」成員的加盟,1980年,鄒文懷支持洪金寶成立了「寶禾電影公司「拍出了《鬼打鬼》《敗家仔》《富貴列車》《殭屍先生》等傳世經典。
「寶禾」也因此成為整個80年代為嘉禾提供最多賣座電影的衛星公司
1980年,鄒文懷以100萬港元的巨額支票將成龍從羅維手中籤下,並與1985年成立「威禾電影公司」創業作就是《警察故事》雖然「威禾」在產量及類型上遠不如「寶禾」卻堪稱嘉禾投資成本最高的衛星公司。
如《龍兄虎弟》《奇蹟》《飛鷹計劃》等大製作,鄒文懷的不吝資金,直接打開了成龍的國際知名度,事實上,嘉禾與旗下的衛星公司在合作商強調真誠互信,在電影製作過程中又秉承專業認真的態度,大大優化了整個香港電影的生態環境,
03嘉禾最後的輝煌
到了90年代,嘉禾又將另一位功夫巨星李連杰收入麾下,並開始與徐克的電影工作室展開深度合作,出品了《黃飛鴻》《梁祝》《刀》等眾多風靡華人世界的影片。
97之後香港電影依然在鄒文懷一手創立的影視帝國的餘暉下堅強的生存著,即出品了《風雲雄霸天下》《中華英雄》《我是誰》這樣異常火爆的動作大片,也有《玻璃之城》《星願》這樣感人肺腑的文藝片.
90年代後期,隨著亞洲金融風暴的來襲,整個香港電影業日漸蕭條,令嘉禾的電影投資之路愈發艱難,2003年上映的《行運超人》是嘉禾出品的最後一部電影。
2009年7月,橙天娛樂董事長伍克波收購了嘉禾89.06%的股份,正式更名為「橙天嘉禾娛樂有限公司」從此,鄒文懷徹底告別了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嘉禾最輝煌的時候,也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階段,而鄒文懷拱手離開嘉禾的蒼老身影背後,或許正隱藏著一個傳奇輩出時代終結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