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陪審員法施行滿三月:隨機抽取解決了「陪而不審」等問題

2021-01-08 澎湃新聞

人民陪審員被譽為公民在法院中的「耳朵」和「眼睛」,是「不穿法袍的法官」。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被提上日程,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改革的方向和細節作出了部署。

在三年的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的基礎上,今年4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對人民陪審員制度作出重大改革,這標誌著富有中國特色的人民陪審員制度正式施行。「七人合議庭」「隨機抽選」等在一些法院審理案件時出現,人民陪審員法作出的新規得到落實。

七人合議庭使裁判結果更能實現法律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

近日,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因50年的老房子拆遷而引發的繼承糾紛案件。庭審適用了「4名陪審員+3名法官」七人合議庭,這也是人民陪審員法施行後,江北法院首例適用七人合議庭審理的案件。

人民陪審員法明確規定,對於「可能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社會影響重大的刑事案件;涉及徵地拆遷、生態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影響重大的案件;其他社會影響重大的案件」的第一審案件須由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七人合議庭進行。

與以往常見的三人合議庭不同的是,人民陪審員法規定的七人合議庭由三名法官和四名人民陪審員組成,人民陪審員側重對案件事實進行評議,法官側重對法律適用進行評議。

「七人合議庭從法律上規定了人民陪審員佔據著合議庭的大多數席位,他們來自不同行業、不同群體,在案件的事實認定上,他們能獨立發表意見,與法官共同表決,這樣的裁判結果更能實現法律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 江北法院慈城法庭法官方曉亭說。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刑法室副主任李壽偉介紹,七人合議庭是這次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的一個創新。實踐表明,對一些社會影響重大的案件,組成七人合議庭來審理更為慎重,更能發揮人民陪審員社會閱歷比較豐富、對社情民意比較了解的優勢,有助於提升此類案件的審理效果。

陪審員隨機抽取使「陪而不審」「駐庭陪審」等問題得到較好解決

「人民陪審是發揚民主、防止法官專斷的有效措施,可以有效監督司法過程,為事實判斷提供社會經驗,讓司法裁判最大限度接近公眾對公平正義的認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程雷說。

過去,人民陪審員制度在發揮應有作用的同時,也面臨不少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長期以來,人民陪審員受到「陪而不審」的詬病。一些人民陪審員參加庭審只是走過場,庭審時不發問、合議時不發言,甘當「花瓶」。一些人民陪審員長期駐庭陪審,成了「專業陪審員」,被調侃為「編外法官」,影響了公民社會經驗對審判的作用發揮。

對此,人民陪審員法規定,人民陪審員主要是隨機抽選產生,任期為5年,一般不得連任。同時,為了滿足審判活動需要,也可以通過個人申請和組織推薦的方式產生人民陪審員,但人數不得超過名額數1/5。

「制定人民陪審員法,從立法層面直指人民陪審員『陪而不審』的問題。」程雷介紹,人民陪審員法實施後,人民陪審員選任範圍將擴大,人民陪審員的廣泛性和代表性將增強。選任理念由原來的「方便」「好用」向「廣泛」「隨機」轉變。法院可以逐漸從原來的注重陪審案件「數量」「陪審率」向關注陪審案件「質量」轉變,「駐庭陪審」「陪而不審」「審而不議」等問題得到較好解決。

為打消人民陪審員因陪審耽誤日常工作的顧慮,許多法院還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主動加強與財政部門溝通,認真落實人民陪審員經費保障規定,充分調動人民陪審員履職的積極性。

獨立發表意見,事實審與法律審相分離,有利於陪審員發揮作用

在許多國家,陪審制度是基本的訴訟制度,陪審團在認定嫌疑人是否有罪方面發揮著決定性作用。

在我國,人民陪審員在庭審中如何發揮作用?人民陪審員法明確,人民陪審員依法參加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同法官有同等權力。人民陪審員參加三人合議庭審判案件,對事實認定、法律適用,獨立發表意見,行使表決權。人民陪審員參加七人合議庭審判案件,對事實認定,獨立發表意見,並與法官共同表決;對法律適用,可以發表意見,但不參加表決。

方曉亭介紹,在開庭審理因老房子拆遷而引發的繼承糾紛案件中,4位人民陪審員在事實認定中都獨立發表了自己的意見,特別是有兩位年齡較長的人民陪審員,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家庭房屋取得的政策、當時民間家庭繼承的風俗習慣都有較好的把握。休庭期間,兩位人民陪審員還對5名高齡當事人打起了「感情牌」,進行協調。最後,原告也不再堅持原訴請並願意繼續協調。5名當事人中年齡最大的哥哥激動地說:「法官和人民陪審員努力緩和兄妹之間的矛盾,解決了我一塊心病,對我晚年生活都是一大慰藉,非常感謝。」

「人民陪審員法的修訂實施,確立了陪審員制度發展的中國模式。」湘潭大學訴訟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方勇介紹,人民陪審員法對三人、七人合議庭分別作出不同規定,三人合議庭延續了人民陪審員和法官同職同權的傳統模式,七人合議庭中事實審、法律審「兩審分離」,體現了人民陪審員法立法的開放性、包容性。

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林文學表示,為貫徹落實好人民陪審員法,最高法將儘快制定相關司法解釋和規範性文件,對人民陪審員參與審理案件的庭審程序、評議規則,人民陪審員的培訓、考核、獎懲等問題作出細化規定。

(原題為《新規接地氣 履職更積極》)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海隨機抽取5200名人民陪審員候選人:降低學歷門檻,不求...
    這是《人民陪審員法》實施以來,上海市司法局根據《上海市人民陪審員選任工作實施方案》《上海市人民陪審員選任實施辦法》,聯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上海市公安局共同開展的首次集中公開隨機抽選人民陪審員候選人活動。
  • 誰說人民陪審員是法庭上的「稻草人」?!——聚焦人民陪審員法出臺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也暴露出種種問題,如陪審員的廣泛性和代表性不足,偏重陪審案件「數量」和「陪審率」,「陪而不審、審而不議」「駐庭陪審、編外法官」等現象廣泛存在,管理機制不健全、履職保障機制不完善等。  問題倒逼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駛入快車道。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推進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作出部署。
  • 《人民陪審員法》六大冷知識及釋疑
    《決定》要求陪審員需年滿23周歲,且一般應當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而《人民陪審員法》(第五條)改為年滿28周歲,學歷方面索性降至「一般應當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齡的提升比較容易理解,畢竟司法審判活動需要一定的社會閱歷與生活經驗,23歲者過於年輕,「嘴上沒毛,辦事不牢」。而學歷要求呢?如今民眾平均學歷愈見提升,陪審員的學歷要求反倒是降低了。
  • 《人民陪審員法》施行一月有餘 相關細則將出臺
    2016年5月31日,江蘇南京市,庭審採用由三名法官、四名人民陪審員組成的大合議庭方式審案。圖/視覺中國新京報訊 自4月27日,《人民陪審員法》已通過並施行一個月有餘。5月29日,最高法、司法部聯合召開視頻會議,研究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內該法的實施工作。記者從會上獲悉,最高法和司法部均表態正在研究並將出臺相關細則,保證人民陪審員從選任到履職的全面落地。人民陪審員制度已試點3年今年4月2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人民陪審員被稱為不穿法袍的「法官」。
  •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相關負責人就人民陪審員法實施兩周年工作...
    過去兩年,各地法院認真貫徹人民陪審員法及司法解釋相關規定,注重用制度保障人民陪審員參審權利,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懂民情、知民意的優勢,與法官專業化、職業化形成優勢互補,著力解決「陪而不審」「審而不議」的痼疾,有效發揮了人民陪審員的實質參審作用。一是合理細化參審案件範圍。
  • 中國發布丨人民陪審員有表決權?是"編外法官"? 看最高法咋說
    中國網4月26日訊(記者 董小迪)《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於去年4月27日公布施行,截至目前,河南、黑龍江、廣東省全省範圍和其他省區市的部分地方已完成第一輪選任,共新選出人民陪審員近12萬人,加上原來選任、尚未到期的人民陪審員總計30餘萬人。
  • 全國人大常委會就人民陪審員法
    通過實踐,在三人合議庭中以不區分事實審與法律審為宜,確保人民陪審員與法官有同等權力,對涉及徵地拆遷、生態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以及公益訴訟等案件,社會影響大、人民群眾廣泛關注,由三名法官和四名陪審員組成七人合議庭,人民陪審員只參與審理事實認定問題,不審理法律適用問題,有利於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有社會用閱歷,了解社情民意的優勢,提高裁判的社會認可度。
  • 誰說人民陪審員是法庭上的「稻草人」?履職有保障了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也暴露出種種問題,如陪審員的廣泛性和代表性不足,偏重陪審案件「數量」和「陪審率」,「陪而不審、審而不議」「駐庭陪審、編外法官」等現象廣泛存在,管理機制不健全、履職保障機制不完善等。  問題倒逼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駛入快車道。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推進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作出部署。
  • 當前人民陪審員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一、當前人民陪審員工作存在的問題(一)人民陪審員存在陪而不審、審而不議的現象。人民陪審員的主業不是審判案件,多數陪審員存在「兼職」思想,在形式上參與,並未實質陪審。在合議案件時,陪審員存在一些認識誤區。比如:認為自己法律知識有限,不敢大膽發表對案件的觀點;認為自己僅僅是扮演陪審「角色」,不必發表意見,合議案件時只是附和審判員的意見。
  • 人民陪審員:誰能當?怎麼選?如何審?
    人民陪審員:誰能當?怎麼選?如何審?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4.26 星期四     人民陪審員怎樣選出?如何避免「陪而不審」「審而不議」?如何減少陪審員的後顧之憂?
  • 人民陪審員法草案: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單位不得扣工資獎金
    12月22日,人民陪審員法草案首次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為解決實踐中長期存在的「陪而不審,審而不議」問題,草案明確,涉及徵地拆遷、環保、食藥品安全等社會公共利益的重大案件的第一審,應當由法官三人和人民陪審員組成七人合議庭審判。年齡升至28周歲,學歷降到高中以上擔任人民陪審員需要具備怎樣的素質?
  • 想當人民陪審員 得滿足這些條件
    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王琦  人民陪審員都有什麼條件限制?年齡多大?學歷要達到什麼層次?能參加哪些案件的審理?  昨天,省高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河南省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相關問題進行說明。
  • 您了解人民陪審員嗎?請看這裡……
    人民陪審員都有哪些權利等問題下面小編就帶您了解這些問題問題一什麼人可以成為人民陪審員?也不是人人都能當選人民陪審員,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公檢法、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人員,執業律師等人,以及違法亂紀者,不能擔任人民陪審員。《人民陪審員法》第五條規定,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應當具備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年滿28周歲、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等條件。人民陪審員一般通過「隨機抽選」「個人申請」和「組織推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選任。經法院審查,最終經人大常委會任命產生。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答覆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 2020年8月11日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以下簡稱《人民陪審員法》)及配套規範性文件實施過程中,部分地方就有關問題進行請示,經研究,現答覆如下: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產建設兵團法院如何選任人民陪審員?
  • 【陪審專欄】您了解人民陪審員嗎?請看這裡……
    人民陪審員都有哪些權利等問題下面小編就帶您了解這些問題問題一什麼人可以成為人民陪審員?也不是人人都能當選人民陪審員,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公檢法、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人員,執業律師等人,以及違法亂紀者,不能擔任人民陪審員。《人民陪審員法》第五條規定,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應當具備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年滿28周歲、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等條件。人民陪審員一般通過「隨機抽選」「個人申請」和「組織推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選任。經法院審查,最終經人大常委會任命產生。
  • 人民陪審員究竟是做什麼的?
    >4月2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以下簡稱《人民陪審員法》),本法共三十二條,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人民陪審員法沿用了《試點方案》的要求,推行人民陪審員選任的「一升一降」,也就是提升年齡和降低學歷,以及「兩個隨機」,包括隨機抽選人民陪審員候選人、隨機抽選確定人民陪審員人選,目的就是為了實現人民陪審員選任的廣泛性和代表性。三是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的參審作用。
  • 你好,人民陪審員!
    《十二怒漢》電影劇照十一個人想方設法說服八號陪審員,沒想到,他們最終卻都被八號陪審員說服,一起裁決男孩無罪。能參與司法活動,促進司法公正,是不是頓時覺得當陪審員非常「高大上」。其實,早在1954年,我國有關法律就明確規定了人民陪審員制度。但在長期的司法實踐過程中,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時有出現「陪而不審」「審而不議」的情況。
  • 【普法課堂】您了解人民陪審員嗎?請看這裡……(第九十七課)
    人民陪審員都有哪些權利等問題下面小編就帶您了解這些問題問題一什麼人可以成為人民陪審員?也不是人人都能當選人民陪審員,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公檢法、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人員,執業律師等人,以及違法亂紀者,不能擔任人民陪審員。《人民陪審員法》第五條規定,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應當具備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年滿28周歲、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等條件。人民陪審員一般通過「隨機抽選」「個人申請」和「組織推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選任。經法院審查,最終經人大常委會任命產生。
  •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通報人民陪審員法實施兩周年工作情況並發布...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通報人民陪審員法實施兩周年工作情況並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答覆》(以下簡稱《答覆》)。從參審理念來看,各級人民法院準確理解和把握人民陪審員法的立法精神,實現了從原來的注重陪審案件「數量」「陪審率」向關注陪審案件「質量」轉變,「駐庭陪審」「陪而不審」「審而不議」等問題得到進一步解決。
  • 「不穿法袍的法官」——揭秘人民陪審員
    「我們平時大致的工作流程是:收到法院通知(法院會就案件隨機抽取人民陪審員)後,如能參加該起案件審判,需在確認後參加庭前會議,了解這起案件詳情,與法官合議量刑。然後準時參加庭審。庭審結束後,如不是當庭宣判的案件,還要根據庭審情況繼續就量刑進行合議。」彭海英說,她退休後沒有別的事,基本上能隨叫隨到,這一周幾乎天天都在法院裡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