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嘲諷非主流了!中國的殺馬特只剩下最後8個人

2021-02-08 騰訊網

編輯丨米蟲子

來源丨公眾號:QJNi生活藝術家

轉自公眾號:潮向sense

殺馬特,存在於歷史長河中一個神秘且龐大的家族。

這顆五顏六色的流星一閃而過,留下的只有他們迷人的髮型和一串神秘的火星文字……

叱吒江湖的殺馬特造型,曾經是無數少男少女夢寐以求的,而今只能靜靜躺在微信的表情包裡,等待著某一刻重現江湖,驚豔全場。

殺馬特為什麼突然消失了,難道僅僅是因為大家的發量不再允許了嗎?

2020年10月2日,在東莞市石排鎮有一場名為「殺馬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活動,舉辦人是號稱「殺馬特之父」的羅福興。

這場在各種QQ群裡號稱盛況空前的集會,最後僅僅來了8個人。

殺馬特之父 羅福興

儘管如此,羅福興還是有儀式感地給每個人設計髮型,把頭髮依次打毛、上膠、染色,然後準備一起出門「炸街」。

但殺馬特家族的餘暉,似乎已經所剩無幾。

時間往前倒8年,是導演李一凡第一次知道殺馬特。

導演 李一凡

當看到那些五彩繽紛的頭髮和爆炸的造型時,他第一反應十分興奮,覺得中國有朋克,有嬉皮士了,終於有人主動去抵抗消費主義的景觀了。

抱著對這種審美自覺的欣賞,李一凡開始準備拍攝殺馬特。直到2019年,這部飽含了他期待的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才和眾人見面。

大多數人對於殺馬特的認知,基本還停留在那些紅紅綠綠的頭髮、地毯爆款緊身褲和很難讀懂的火星文字上。

但真正的殺馬特是什麼樣,可能很少有人知道。

殺馬特正式發展始於2008年左右,在2013年左右人數發展到頂峰,曾經人數最多的據點位於東莞清溪公園。

殺馬特一詞源於英文單詞smart的諧音,據羅福興說,當年的他為了有些氣勢,把第一個字「斯」改成了「殺」,殺馬特也就此流傳開來。

並不是所有的精神小夥都能加入殺馬特家族。「入會」要求是拍攝自己「殺馬特」造型的照片,並上傳到 QQ 空間,並積累足夠的「點讚」後才能轉為正式家族成員。

殺馬特以人們想像不到的速度開始擴張。

在線下,他們染上各種顏色的頭髮,化著煙燻妝,成群結隊走在各種公共場合。在線上,他們集結在QQ群中,有著清晰的分類,在統一的指揮下,在貼吧、QQ空間天涯等各種主流平臺,進行宣傳和擴張。

在當時的殺馬特眼中,他們就是時尚與先鋒的代名詞。

殺馬特家族的集結就像當前的粉圈出徵一樣。當年殺馬特和魔獸世界吧、李毅吧之間發生網絡激戰,還創下了每日刷3000條帖子的記錄。但他們的種種行為,已經在人們的心中埋下了反感的種子。

某天,當時火爆的天涯論壇裡發出了一篇帖子,名字為「我們殺馬特要成立中國第57個民族」,三個小時內點擊量達到了幾十萬。

帖子中各種囂張和博人眼球的言論激怒了人們,自此殺馬特開始被大眾打上了「低俗」「沒素質」的標籤。

但這只是國內興起的反殺馬特的潮流中的一朵浪花。

越來越多的人假扮殺馬特在網上發言反串黑,也有黑粉潛入QQ群等組織,在獲得管理員身份後一舉解散殺馬特的大本營。

在線下,有人甚至推出了同城代打服務,對髮型奇異的殺馬特進行毆打。

這場反殺馬特的潮流持續到2013年,再加上很多工廠開始要求員工的著裝,不得奇裝異服也不得染髮。為了生存,很多人不得不把頭髮染回黑色,換掉衣服,在網絡上也開始低調行事。

這場轟轟烈烈的殺馬特風潮,也就這樣銷聲匿跡了。

殺馬特在國內的極盛之勢早已過去,但隨著短視頻的興起,一些殺馬特又零零散散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但究竟是獵奇博流量還是真心相信自己的時尚,就不得而知了。

但與此同時,殺馬特在國外竟大有復甦的跡象。

在日本,男孩子鍾愛殺馬特造型。

《我是大哥大》中的殺馬特髮型

早期中國的殺馬特其實也有受到90年代日本視覺系搖滾的影響,但時尚的春風又吹回21世紀的日本,這種極具年代感的髮型在日本十分受歡迎,除了懷舊,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像動漫中的人物也是一大原因。

在美國,《外交政策》刊物網站曾評論到中國殺馬特:「頭髮像是某種病毒的分子結構」。

而現在,美國的精神小妹們也逃不過「真香定律」,掀起了一股e-girl風,在TikTok上,圍觀e-girl的近50億人。

e-girl的全稱是electronic-girl,電競少女。她們的穿著和妝容混雜各種元素,比如lolita、哥特、原宿、動漫,而且這種風格不僅是普通素人喜歡,就連明星也不難倖免,逐漸e化。比如知名歌手Doja Cat,她的副業就是當一個e-girl。

歌手Doja Cat

但是看著看著,你就會發現,這些e-girl們總能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

這不就是美版殺馬特嗎?

看來殺馬特並不只是中國的特產,更是全世界中二青年們的精神故鄉。

在《殺馬特 我愛你》裡,李一凡談到殺馬特真正出名是2007年以後。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大批量的人們開始進城打工,這些為了生活離開農村的人們,看似走向了城市,其實是走向了工業區的廠房裡,走向了城中村。

也正是這些人選擇了殺馬特,但他們選擇殺馬特的理由,或許和我們想像的不太一樣。

在紀錄片裡,一個殺馬特說出了他們髮型的秘密:「只有這樣才會被當作壞小孩,不會被欺負。」

這些來自山區裡的年輕人,面對陌生的環境,被騙被打是常有的事,一個五彩斑斕的髮型,一身緊身皮褲和叮噹作響的鐵鏈子或許不能讓他們看起來不是那麼強壯,但至少,不好欺負。

融入城市其實很難,這些來自農村的年輕人,唯一的選擇似乎就是進廠。

在密閉的工廠內連續工作上十幾二十小時,像一個機器麻木而冰冷的重複著同樣的工作,內心的壓抑卻無處發洩,而誇張的髮型和穿著剛好迎合了他們的想法。

這些人選擇殺馬特,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為了找對象。

大部分在工廠裡的打工人,家境貧寒和文化程度低成為阻礙他們找到另一半的絆腳石,在非主流審美盛行的年代,把頭髮立起來染成五顏六色的款式,是他們吸引異性最快的方式。

現如今,街頭巷尾處很難再見殺馬特的身影,殺馬特家族也許已經被時代淘汰,但消費殺馬特的群體依然存在。

部分以「小清新」自居的文藝青年,站在文化精英的道德高地,肆意地貶低「殺馬特」青年,說他們的骨子裡永遠透露著鄉土氣息,稱他們是名副其實的「雜草文化」。

夾雜著嘲諷和戲謔的營銷帳號,像吸血蟲一樣仍在蠶食著殺馬特們所剩下的最後一點價值。

而此時,曾經的殺馬特們還掙扎在自己的生存線上,他們也許是日夜顛倒的流水線工人,也許是身懷藝術理想的髮型師,也許是剛剛離家討生活的孩子,但生活已經夠苦了,請給他們多一些寬容吧……

- END -

編輯丨米蟲子

來源丨公眾號:QJNi生活藝術家

轉自公眾號:潮向sense

相關焦點

  • 非主流「殺馬特」的消失,是當代網紅圈的悲哀……
    2008年,羅福興11歲,當時,角色造型誇張的《勁舞團》遊戲在年輕人之間風靡一時,誕生了數以萬計的「非主流」。羅福興想創建一個屬於自己的群落,他在網上找到了smart這個英文單詞,把音譯的「斯馬特」改成了自己認為更有氣勢的「殺馬特」,這個詞一直流傳到了現在。他自稱「殺馬特教父」。
  • 你認識的非主流、殺馬特青年,後來都怎麼樣了?
    @楊浩天V587 下圖是我本人2006的 那時候剛剛流行非主流 心理的成熟和外表的成熟 ,如今成為一個懂事的非主流了@暮夕君 那時候雖然窮丶但是至少無憂無慮。如今再照證件照還有點非主流的味道感覺。@秀秀你別浪 哈哈,說到殺馬特還真是一段回憶呢,誰沒年輕過是不
  • 殺馬特、葬愛家族、非主流你可還記得
    當時隨著勁舞團的興起,葬愛家族,非主流,火星文,隨之流行,可以說在同一時間段流行,又一起悄悄地銷聲匿跡。一群群叛逆的小青年外出打工,在城中村的網吧裡做些怪異的動作,穿著自以為很時尚的潮流服裝,抽著煙,身上掛著花裡胡哨讓人很費解奇怪掛飾,再加上這些非主流,殺馬特造型,形成了很奇特的社會現象,這個年齡段大致在90及85後。
  • 誰還沒「非主流」過?90後網友齊曬「殺馬特」回憶
    可是,作為90後的我們,曾經也玩過非主流、沉迷殺馬特,為自己是葬愛家族的一員而自豪。你還記得當年那些青春無敵的瞬間嗎?你年輕的時候為了顯得與眾不同都做過些什麼?為此,騰訊視頻《和陌生人說話》節目專門尋找了這樣一群90後,一起聊當年那些「非主流」回憶……
  • 「非主流」時期的迷惑造型大賞,明星也難逃的「殺馬特」式青春
    最近,各大社交媒體被「非主流時期的舞蹈」刷爆了屏看一下十年前的畫風那我們就接著看,那個時期的殺馬特造型是有多讓人開心!曬出自己20年前的照片,清秀帥氣的樣子一下子就回到了七裡香的感覺眼神凜冽少年氣息撲面而來不過,非主流時期誰還沒有幾張殺馬特的造型啊
  • 殺馬特最後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虎嗅網
    羅福興在全國無數個QQ群昭告「盛況空前」的殺馬特大會,最後只來了8個人。錢不夠,大會還是要搞得「正式」,與會者髮型是殺馬特的底線。在128元一晚的酒店標間裡,羅福興一絲不苟地給每個人設計髮型,頭髮打毛、上膠、染色,用馬克筆畫眼線。
  • 殺死那個殺馬特-中國殺馬特消亡史【上】丨文末福利
    曾經遍布大江南北的殺馬特現在成了一個歷史名詞,只在短視頻平臺和網絡論壇的某個犄角旮旯裡還存在著。提到殺馬特,大部分人第一印象是「腦殘」「傻X」這種負面印象,在各種視頻裡出現的殺馬特也大多是被戲謔,被人當成笑料的角色。沒有人了解他們,也沒有人願意去了解他們,除了李一凡。
  • 你憑什麼diss殺馬特?
    講述的是「殺馬特之父」的羅福興在2020年10月2日舉辦了殺馬特的「最後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但最後只來了8個人。標榜著時尚和另類的殺馬特們,在 2008年的網絡上不斷試圖挑戰著人們的主流審美。在當時的貼吧或是論壇上,很容易見到殺馬特被暴打的熱帖。對於殺馬特的敵視嘲諷侮辱,是當時網際網路輿論的主流論調。
  • 非主流文藝復興
    想想以前的自己,什麼QQ空間火星文,什麼格子襯衫齊劉海,什麼殺馬特傷感王子......可以說是相當的辣眼睛了,在當時看來非常與眾不同的浮誇行為,如今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非主流。 顧名思義,非主流指「一切和當時"主流"相對的觀念、行為、以及因此產生改變」的事物。 誰還沒有個青春?
  • 我在抖音上消失的黑化家族裡,找到了當年殺馬特的影子
    濾鏡突然變灰,小夥子、小姑娘開始抱頭大叫、張牙舞爪——別害怕,不是什麼恐怖劇情,只是他們很有可能要黑化了。黑化原本是ACGN文化中的一種萌屬性,指人物因為某種契機性格劇變。比如《東京喰種》的金木研,就在百般折磨後黑化成了一個狠角色。再比如《寒蟬鳴泣之時》的龍宮禮奈,因為家庭的不和諧,黑化後經常拿著一把大柴刀。
  • 被獵殺的「殺馬特」:只因貧窮是「原罪」
    非主流、火星文、殺馬特……這些詞語是否也出現在你的年少回憶裡?80、90後一代,或許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將夾雜著各類字符的「火星文」、「非主流」視覺系圖片等視為前衛和酷炫的象徵;一段時間後果斷將之拋棄,並視為某種黑歷史。再提及火星文和非主流,我們更多變成了自嘲、玩梗和消解,用以調侃和緬懷。但頂著一頭豔麗的頭髮,被視為非主流的「殺馬特」們卻是以另外一種形式消失在網際網路中。
  • 殺馬特消失的真正原因找到了,創始人遭遇史上最大尷尬
    10年前,在「90後」人群中流行起了一種非主流文化——留著赤橙黃綠青藍紫的長髮、濃妝豔抹大煙燻、掛鐵鏈穿體環、奇裝異服、滿身山寨奢侈品LOGO、
  • 琦玉》殺馬特的禁斷之戀,非主流的革命史詩
    一:新世紀的高端非主流人才電影一開場,這造型,這風格,我差點以為自己在看《世界奇妙物語》呢。果不其然,日本人的腦洞從未讓我失望過。住在琦玉的一家三口駕車去往東京,準備舉行女兒的訂婚儀式。為什麼要去東京?因為女兒的男友在東京工作,結婚後準備在東京生活,這也是女兒一直以來的夢想。在她的眼中,琦玉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東京才是天堂。
  • 殺馬特,中國打工少年的保護色
    結果,在無數QQ群聲稱盛況空前的殺馬特大會,最後只來了8個人。「教父?什麼屌毛?!」這是幾個殺馬特對羅福興的評價。誠然,這場活動讓羅福興鎩羽而歸。但也給了我們另一層思考,在急速變幻的工業時代裡,城市森林正在吞噬著土地,殺馬特這個群體,從未消失過。
  • 「非主流VS殺馬特」!!
    1807抄襲固然不對,但作為國潮在中國市場有如此成就著實不易。要知道敬畏老天爺(FEAR OF GOD)主理人Jerry Lorenzo早期是靠抄襲RO的?搞錯了,再來精神小夥2.0其實高街也沒什麼公式,上身寬、下身緊、再配個疊穿就好了。在配上一些很拽的句子,你就是抖音高街網紅。
  • 被主流社會圍剿的殺馬特,藏著一群人的心酸
    曾經風靡一時的殺馬特,早已經被精神小夥取代,只出現在人們的惡搞中。「殺馬特已死」,有人這樣說。殺馬特多為清瘦且髮型奇特的青年男女,形似海膽又似雞冠,仿佛在炫耀著不俗的發量。即使在全盛時期,殺馬特也是「辣眼」的存在,主流社會嗤之以鼻。
  • 在中國土生土長的殺馬特,是如何走向衰亡的?
    結果,在無數QQ群聲稱盛況空前的殺馬特大會,最後只來了8個人。「教父?什麼屌毛?!」這是幾個殺馬特對羅福興的評價。誠然,這場活動讓羅福興鎩羽而歸。但也給了我們另一層思考,在急速變幻的工業時代裡,城市森林正在吞噬著土地,殺馬特這個群體,從未消失過。
  • 中國殺馬特簡史:網絡第一家族殺馬特現在都去哪了?
    以殺馬特興衰為視角,沉珂之死,前十年,是孕育;後十年,是野蠻生長,以及最後的輝煌。-1-沒有人確切地知道殺馬特的起源時間。流傳最早的說法是,在1999年,香港視覺系樂隊ParanoiD成員Mai Rox,將殺馬特自拍照上傳網絡,開始收穫大量的粉絲。此時的沉痾12歲,羅福興9歲。
  • 殺馬特,對夾縫生存的悲壯突圍
    在寧浩的《心花路放》中,徐崢指著周冬雨扮演的殺馬特少女說黃渤:「以前是屌絲,後來非主流,現在想當殺馬特了。」然而,這些電影中的殺馬特更多只是噱頭、標籤,只是一種社會奇觀,電影根本無意進入一個殺馬特的真實世界。《瘋狂的賽車》劇照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殺馬特「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焉」,在大眾和主流媒體的心目中,除了作為異類,殺馬特幾乎成為審醜文化的範本,承載的意義幾乎全是負面。
  • 重訪殺馬特:除了頭髮 他們曾經一無所有
    早在2007年前後,「殺馬特」青年的照片開始在網際網路上瘋傳,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但很快,在一輪輪群嘲過後,那些造型誇張的年輕人從網上消失得無影無蹤,除了偶爾冒出的「復興殺馬特」的新聞,或者在綜藝節目的搞笑橋段中的模仿秀,再難尋覓他們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