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 STAGE | 除了《漢密爾頓》,離開劇場的戲劇還可以怎麼玩?

2020-12-28 澎湃新聞

原創 Karen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2020年,全球劇場都被籠罩在新冠疫情之中。就在6月底,百老匯宣布在今年餘下的時間被都不會重開。這是百老匯自今年3月12日為應對疫情宣布暫時關門以來,第四次延長停業時間。到2021年之前都不會重開劇場,也意味著百老匯面臨了有史以來最長的一次暫停營業。

在劇院關閉的這段時間裡,百老匯成立了多個工作組和智庫,來審查與重新開放劇院有關的各種因素。其中一些組織正在與醫療和技術等領域的專家合作,一同研究制定在劇院的放映和衛生方案。

百老匯官方表示,「儘管我們群體的每一個成員都渴望重返工作崗位,通過現場演出所帶來的變革力量來激勵我們的觀眾,但確保演員、工作人員、管弦樂隊和觀眾的安全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期待在更安全的情況下返回舞臺。有一件事是肯定的,當我們回來的時候,我們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

而在百老匯官方發布這項決定之前,就已經有多部製作宣布會推遲上演日期。其中就包括休·傑克曼(Hugh Jackman)和薩頓·福斯特(Sutton Foster)主演的《歡樂音樂妙無窮》,從今年的10月22日改到了明年的4月7日預演,5月20日正式首演。

儘管百老匯在今年都不會再重開了,但這不意味著它會就這樣淡出人們的視線。熱門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大電影昨日上線迪士尼流媒體Disney+,這部備受好評、人氣超高的音樂劇終於通過流媒體和觀眾們見面了。前兩天媒體評分已開,這部大電影在爛番茄網站上已達到65連鮮,新鮮度達到滿分,是今年目前為止評分最高的電影。媒體評價其為年度流媒盛事,在疫情期間正需要這樣一部振奮人心的作品。

《漢密爾頓》官攝版影片發布新款預告

在百老匯今年3月12日宣布停開時,有31部演出正在上演,其中包括8部預演的新劇目。無論是從經濟收入還是藝術創作的角度,持續關閉給劇院帶來的負面影響都可想而知。為了儘可能減少劇院的損失,除了與流媒體平臺合作推出熱門劇目的大電影版本,諸多百老匯演員和劇作家也都加入了拍賣的隊伍,拍賣所得的錢款全部用來支持劇院。這其中就包括電影《冰雪奇緣》中艾莎的配音、著名的百老匯演員伊迪娜·門澤爾(Idina Menzel),她拍賣了一段30秒鐘的視頻,其中會有一部分她為粉絲定製的寄語,也會演唱一首她自己最愛的歌曲。

類似的善行也在英國進行著,」抖森」 湯姆·希德勒斯頓(Tom Hiddleston)拍賣了他在自己主演的莎劇《科利奧蘭納斯》中穿過的籤名鎧甲,所得收益捐給了該劇的出品方——丹瑪爾倉庫劇院。

演員們為了拯救劇場紛紛用自己的星光發電,而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劇院和從業者們也在大開腦洞,開展了對於戲劇演繹與推廣的全新嘗試,通過各種形式積極應對行業困境。戲劇人們展現著頑強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創造力,「戲劇不死」,他們是這句話最好的印證者。

挑戰線上新玩法,觀眾成為創作者

劇院不開門的這段時間裡,線上觀看演出錄像已經成為了最實在最通用的觀劇方式。而日本的一些劇團則把線上演出季當成了一次探索之旅。遠程辦公劇團(劇団テレワーク)策劃了一系列線上試鏡,邀請演員們通過線上面試來競爭參演線上劇目《Zoom上的相親派對》的機會。演員八木光太郎表示,線上直播試鏡對於演員和觀眾而言都是一次令人興奮的體驗。回想以往,我們是不是往往在劇目上演時的宣傳期,甚至是上演好幾年後才能看到那些珍貴的試鏡錄像?而現在,你能像選角導演一樣,參與進演員試鏡的過程。選完了角,你還可以繼續做編劇和導演。在戲劇正式播出時,觀眾還可以通過直播間的實時留言功能來評論關於劇情的想法,演員會挑選部分留言即興對劇情做出改變。更大膽的是,在演出中途,劇組會在屏幕上放出兩種劇情走向,讓觀眾投票來決定接下去的劇情。

一共有1000名觀眾在YouTube上觀看了現場表演,超過8000名觀眾收看了回放。劇組還收到不少評論說,錯過直播實在太遺憾了!畢竟在疫情期間線上觀看事前錄製的劇目已經不算新鮮,可是能參與到演出的「製作」還是頭一回。演員兼編劇森翔太表示,實時體驗與劇院現場雖然很相似,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捕捉演出的魔力,但是,線上演出也很難像在舞臺上展現即時又立體的動態。儘管如此,在遠程辦公劇團(劇団テレワーク)策劃人慄林和明看來,通過吸引更多新觀眾來體驗線上演出,疫情廣泛地、真正地改變了人們早前對劇場的先入為主的印象。因此,他認為,在後疫情時代,將會出現更多全新的結合在線和現場的混合演出形式。

化困境為靈感,圍繞疫情來創作

紐西蘭帕默斯頓北部的中心劇院推出了一項24小時挑戰(Centrepoint’s 24-hour-challenge)。在4月的一個周末,劇場邀請10位劇作家每人在12小時內(周六上午9點到晚上9點)為10名演員寫一段獨白,演員在拿到劇本後又有12小時(周日上午9點到晚上9點)的排練和錄製時間。這10組獨角戲都設置在因疫情封國的紐西蘭,擁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逃離」。一定的約束反而激發了創造力,10部設定和風格迥異的作品在24小時內誕生了。你能看到被回憶糾纏的家庭主婦,被設計出來哄用戶開心的人工智慧,鬱郁不得志的小演員,他們或要擺脫過去的陰影,或要逃離令人窒息的現狀。10部作品打包售票,標價20美元。觀眾購買「門票」之後,就會立即收到作品庫的連結和密碼,在四周內隨時都可訪問。

而大熱英劇《好兆頭》的兩位主演大衛·田納特(David Tennant)和麥克·辛(Michael Sheen)則聯合各自的生活伴侶一起搞了出網絡話劇《Staged》,一共6集,每集15分鐘,通過BBC流媒體平臺一次性放出,觀眾只需在流媒體上訂購即可觀看。兩人扮演誇張版的自己,講述疫情期間被迫宅家通過Zoom軟體視頻彩排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倫敦西區的某家劇院通過各種努力確保線上彩排順利進行,可是事與願違,努力過了頭就發生了一系列讓人哭笑不得的糗事。一開頭,大衛和麥克即將出演的舞臺劇由於疫情被迫取消,導演生怕自己的大好前程泡湯,好說歹說終於說服了演員們通過視頻彩排,誰想到,排練一開始,導演就跑路了……等不及看《好兆頭》,看看兩人的嘮嗑拌嘴日常也挺過癮!

沉浸體驗新上線,距離真的產生美

德國斯圖加特劇院舉辦了一場名為《我們是夢想的基礎(We Are Such Stuff as Dreams Are Made On)》的特別演出。雖然德國的劇場因疫情緩解得以重開,但是仍需遵守疫期措施要求。斯圖加特劇院、歌劇院與芭蕾舞團就聯合設計了這一出沉浸式演出,合理利用社交距離,讓觀眾既能保持規定的安全距離,又能享受極的觀劇體驗。

他們在劇院裡設置了12個觀賞點,大概需要75分鐘可以完成這一段路線。劇院稱這種形式為walkabout,即徒步旅行。這確實是一場精神旅行,因為在這段旅程中,你不僅能觀賞到多種藝術形式,比如舞蹈、戲劇、鋼琴獨奏等,而且觀賞點還貫穿整個劇院,包括化妝間和後臺走廊等平時你鮮有機會踏足的地方。

單人門票25歐元,三人家庭套票只需多加15歐元,實惠的價格和新穎的觀劇體驗,這場演出一經開票就迅速售罄。一名匿名的觀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感謝藝術工作者的創造力,即使是在疫情期間,我們小小的生活也依然可以被音樂、舞蹈和戲劇所包圍。

音樂劇《六(Six)》因疫情暫停了巡演和倫敦西區的駐演,雖然劇院還在停演期,但誰說一定要在劇院演?劇組另闢蹊徑,將它改成了既能呈現在觀眾面前又不違反相關規定的形式。因為英國政府關於疫情防控的新規允許汽車影院演出的開展,於是劇組宣布從8月起會在全英12個地點舉辦露天演出,每場允許300輛車進場,每輛車最多允許容納7人。每輛車旁邊都會空出一部分區域,供觀眾野餐和聚會。雖然要嚴格遵守關於社交距離的規定,但是演出會通過大屏幕和燈光設計使整部製作成為真實的現場體驗,會呈現包括現場樂隊、完整編舞和服裝造型的版本。製作人肯尼·瓦克斯(Kenny Wax)表示,在行業陷入危機,劇院苦苦掙扎有些甚至倒閉的情況下,這場汽車影院活動為未來帶來了希望,最重要的是,它保住了劇組約50名員工的工作,包括演員、音樂家、舞臺經理和技術人員等。

的確,汽車餐廳、汽車影院早就不新鮮了,為什麼我們不能擁有汽車劇院呢。

戲骨重演老角色,劇院激勵下一代

隨著英國發布解封新規,人們也可以掰著手指頭靜數劇院開門的日子了。新項目紛紛開始籌備的消息,也讓觀眾們有了能夠早日重返劇場的實感。英國本土開始的第一個新製作,應該要算伊恩·麥克萊恩爵士即將主演的溫莎皇家劇院新版《哈姆雷特》。這是老爺子時隔50年後重新挑戰自己曾飾演過的經典角色。本周一,這部由《無人之境》導演西恩·馬提亞斯執導的新版《哈姆雷特》已經正式開始排練。

同時,劇場關門的三個月時間也讓英國的戲劇人們思考了對下一代戲劇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畢竟,年輕人們貢獻了一系列劇場轉型線上的點子,戲劇的發展離不開鮮活的能量。莎士比亞北方劇院就即將聯合BBC推出一場兒童劇本創作比賽。比賽面向7-16歲的孩子,參加比賽海選時,需要提出一本4個角色以內的劇本的構思,以及開場的幾句臺詞。比賽按照年齡分為三組,由評委挑選出9位優秀選手進入決賽,進入決賽的選手將有機會與專業人士合作完成劇本,冠軍劇目會在莎士比亞北方劇院的舞臺上上演。這項比賽旨在挖掘下一代劇作家,鼓勵更多年輕人熱愛戲劇。大賽邀請到了英國國寶級女演員朱迪·丹奇女爵來為其背書,她表示在這樣一段困難的時期裡,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鼓勵他們在疫情結束後走進劇院,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

莎士比亞北方劇院目前仍在施工中,預計2022年竣工並向公眾開放。這座新劇院決心利讓越來越多的兒童和年輕人參與到戲劇、藝術、文化和文學中來,這勢必會成為它的特色。

「年輕人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創造性思維,經常以一種全新和獨特的方式看待世界。我們渴望抓住這一點。」——劇院負責人麥克斯·斯坦伯格(Max Steinberg)

因為熱愛,所以堅持,所以創造。挑戰與機遇往往並存,困難當前,但劇場工作者的鬥志不滅。祝福世界各地的劇場工作者早日復工復產,全球各地的觀眾們都能儘快再次走進劇場,讓我們在舞臺創造的精神世界裡再次相遇吧!

你最喜歡文中提到的哪個劇場創意?你希望這些形式在疫情結束後被常態化嗎?快來評論區裡和我們互動吧~

| 全球舞臺 NEXT STAGE |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精彩內容)

NEXT STAGE | 除了修訂職稱評審制度,我們還能如何保護藝術從業者?

NEXT STAGE | 全球停演,現場娛樂產業真能走上線麼

原標題:《NEXT STAGE | 除了《漢密爾頓》,離開劇場的戲劇還可以怎麼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掙脫劇場「黑匣子」,戲劇還能怎麼玩?
    假如一齣戲劇不在劇場裡上演,舞臺和觀眾席不再二元對立,戲劇的可能性會否因此拓寬?  當先鋒戲劇老炮孟京輝開始步英國知名劇團Punchdrunk後塵,成為「浸入式戲劇」的中國第一人,再領業界風騷。越來越多年輕一代的戲劇人則積極跨界拼腦力,甚至把戲劇搬到劇場之外,挑戰全新玩法。
  • NEXT STAGE | 你熟悉的編劇,和他們背後的製作人(內有福利)
    1981年,上海人民藝術劇院的《薩勒姆的女巫》在長江劇場演出,編劇:阿瑟·米勒,翻譯:梅紹武,導演:黃佐臨、吳培遠,設計:莫少江、韓紀揚。但是很快,庫什納意識到尤斯提斯作為戲劇構造的重要性。「我每次寫出點什麼,都會馬上想把它拿給尤斯提斯看,看他覺得寫得好不好,怎麼才能更好。」而尤斯提斯則說:「庫什納的天才體現在他知道怎麼用我是最好的。我很高興我的職業生涯能夠幫助到庫什納。」尤斯提斯所幫助到的編劇不僅僅是庫什納。
  • 《漢密爾頓》登陸迪斯尼的劃時代意義
    當然,最值得大書特書的是讓黑人和拉丁裔來演繹從華盛頓、傑斐遜(第三任總統)、麥迪遜(第四任總統),以及最終在決鬥中將漢密爾頓槍殺的阿倫·伯爾(傑斐遜第一任時的副總統)等一系類重要角色,這當然是因為黑人與拉丁裔演員本來就擅長說唱與嘻哈,但是在種族日益割裂的美國,此舉可以說是一種務實的「政治正確」。《漢密爾頓》也是百老匯最近取得的最大的商業成功案例。
  • 不好意思吹個牛,《漢密爾頓》在任卡司我們給你請來了!
    在疫情消沉百老匯宣布全年取消演出的背景下,《漢密爾頓》與華特迪士尼公司旗下的Disney+合作,取得版權進行官攝不得不說給灰霾的戲劇圈增添了一份希望。官攝一經推出在豆瓣上就取得9.6高分,能夠看出適應音樂潮流別出一格的《漢密爾頓》受到全球範圍的追捧。有人愛得深沉,坐13小時長途飛機,花費至少3萬人民幣只為來到現場遠遠的望一下演員模糊的臉。這樣的成本實在太高,然而愛它的方式可以有很多。
  • 漢密爾頓一部音樂劇
    《漢密爾頓》這次「屈尊」上線流媒體,是造福粉絲。相當於可以欣賞一部1080P,足不出戶,約等於0元觀看的機會。《漢密爾頓》在美國更是現象級的文化現象。無論在美國,還是英國,人人都在談論它。歐巴馬夫婦到百老匯看了兩次,還邀請主創團隊到白宮演出。歐巴馬現場配合主創唱rap。
  • 看了豆瓣9.6分的《漢密爾頓》影像,我們有些不一樣的看法
    《漢密爾頓》可以說是近幾年來全球文娛的現象級作品和事件。這部2015年剛剛進駐百老匯的音樂劇,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超越了《獅子王》《劇院魅影》《芝加哥》《悲慘世界》等諸多經典名劇,登上熱搜榜的榜首,隨後更囊括了當年度的眾多英美主流音樂劇和戲劇類獎項。
  • 藝術推薦 | 在劇場取暖!2020西瓜戲劇周來了!
    除了戲劇之外,即興戲劇也是本次戲劇周很重要的環節,除了廣州本地的粵聽·西瓜即興和即興爆肚,還邀請了來自北京的Comedy 24k和熬夜即興來廣州演出,並且四個即興劇團還一起攜手為大家奉上一場「粵京即興大會」。
  • 音樂劇《漢密爾頓》:從維思大學走出的百老匯奇蹟
    自2015百老匯首演起,萬人空巷進劇場,一票難求,8周打破了百老匯票房紀錄。各界名流紛紛下場搶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帶全家去看了兩次。美國財政部原本考慮把10美元紙幣上的國父之一漢密爾頓的肖像換掉,但因為音樂劇《漢密爾頓》大火導致民眾對漢密爾頓的討論激增而暫緩了這個決定。
  • 《漢密爾頓》旋風來襲被嘻哈的宏大敘事
    《漢密爾頓》的出現有石破天驚的效應,讓那些早已見怪不怪的戲劇界人士驚呼:音樂劇還可以這麼做!普通人對百老匯音樂劇的認知,往往停留在它的俗套層面,比如載歌載舞的場面(尤其整齊的踢腿舞蹈動作)、抒情甚至煽情的旋律、男歡女愛的題材等。
  • 《漢密爾頓》旋風來襲 被嘻哈的宏大敘事
    《漢密爾頓》的出現有石破天驚的效應,讓那些早已見怪不怪的戲劇界人士驚呼:音樂劇還可以這麼做!  普通人對百老匯音樂劇的認知,往往停留在它的俗套層面,比如載歌載舞的場面(尤其整齊的踢腿舞蹈動作)、抒情甚至煽情的旋律、男歡女愛的題材等。
  • 走進劇場的權利,屬於每一個「你」
    「我們充滿熱忱地歡迎導盲犬帶著他們的主人來到劇場,為那些還未體驗過戲劇的美妙的人群開啟一扇新的窗,是我們藝術從業者的願望,也是責任。」往期的nextstage我們聚焦行業,遠眺國外的優秀演出項目,關注行業最新最快的專業資訊,今天,我們更想聊聊坐在臺下的觀眾,對於現場藝術的生產者和傳播者,拓展觀眾的外延,從來不只是冷冰冰的「獲得客戶」,而是真正意義上讓所有人,享受到戲劇的魅力。
  • 這可能是離《漢密爾頓》最近的一次
    迪士尼以 7500 萬美元的高價買下了音樂劇《漢密爾頓》(Hamilton)電影版的發行權,計劃於 2021 年 10 月 15 日上映,上映後也會上架迪士尼自家流媒體平臺 Disney + ,這意味著多數人都可以通過網絡接觸到這個討論範圍甚廣的"流行文化成果"。
  • 【戲劇系列】可以吃的穿越千年的古希臘羅馬劇場
    古希臘燦爛的文化孕育出了眾多的偉人,留下了豐富的遺產,戲劇藝術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有關劇場的可靠資料,以及世界上最早最偉大的劇作均來自古希臘。古希臘戲劇在公元前6世紀已經形成,誕生後存在千年,其中公元前5世紀是古希臘戲劇的黃金時代,稱希臘古典時期,光悲劇劇作就有1000多部,可以想像當年戲劇演出的盛況,現存希臘悲劇全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 後戲劇劇場專題 | 「劇場」辨析
    [4]這樣一堵想像中的大牆確定了戲劇藝術的界限,將劇場的物理空間一分為二,觀眾隱匿於劇場空間的黑暗當中。在狄德羅的理論中,演出空間對觀眾的隔絕,可以保障劇作家和演員具有創作者個人特色的演出順利完成,保證屬於創作者的含義表達有效實現。
  • 豆瓣9.6的《漢密爾頓》,時間膠囊中的熱血與夢想
    至此之後的五年時間裡,《漢密爾頓》迅速發展成了一個不可小覷的文化現象,或者說,一個新世紀百老匯傳說:收穫了11座託尼獎、1座葛萊美獎以及普利茲戲劇獎,觀眾出劇場之後普遍陷入狂熱、幾乎沒有差評,劇裡的唱段被各個深夜秀、《摩登家庭》以及《辛普森一家》爭相玩梗,甚至很多沒看過劇的人都會被它的原聲帶洗腦——但是最難的一點還是看到它
  • 劇評|今年最火迪士尼出品戲劇,是怎麼出圈的?
    這部電影的形式很特別,全片都在舞臺上拍攝,比起劇場演出多了不同機位,包括觀眾歡呼與謝場都一概保留。 戲劇評論家Ben Brantley甚至說: 要是有人抵押房子或是出租小孩來換一張百老匯的門票,我是反對的。 但《漢密爾頓》或許真值得那麼做。
  • 籤下「兩個劇場」,餘青峰到底要怎麼玩?
    從小泡在劇場裡長大的餘青峰,現在終於可以泡在自己的劇場裡,潛心創作,重新梳理自己的戲劇理念,最最重要的是,演一些「跟這個時代合拍的戲」。換句話說,也正是有了自家的劇場,才可以「為所欲為」,才有這樣的主控權。
  • 我看音樂劇《漢密爾頓》
    震撼了很多人的這首《Satisfied》是音樂劇《漢密爾頓》裡的高潮唱段。2018年4月9日,英國戲劇界最高獎勞倫斯·奧利弗獎落下帷幕,《漢密爾頓》獲得13項提名,最終摘得7個獎項。這部「用嘻哈樂說唱開國元勳」從而開創音樂劇創作新思路的作品,最終被證明成為了音樂劇史上最偉大的作品。
  • 文藝批評·斜目而視 | 《漢密爾頓》(Hamilton)
    《漢密爾頓》由 Lin-Manuel Miranda 創作並主演,整合了傳統音樂劇與嘻哈文化,連同具有想像力的舞美,展現了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傳奇的一生——他一個身無分文、缺乏人脈的移民,純粹憑藉頭腦、才能和魄力,將自己推向了國家敘事的中心,最終成為美國的開國元勳與10元美鈔上的人物。
  • 《漢密爾頓》憑什麼火出圈?
    再提示:美劇迷戲劇迷歌舞劇音樂劇迷們…嗑的那部?那些早已見怪不怪的戲劇界人士驚呼:音樂劇還可以這麼做!》同樣斬獲戲劇類獎項,2015年billboard和滾石同時把《漢密爾頓》原聲收入當年專輯TOP50。